农业合作化的历史丰碑——《山乡巨变》
农业合作化的历史丰碑--《山乡巨变》
纪念周立波诞辰一百周年
今天是农民作家周立波先生诞辰100周年,为纪念这位农民作家,在作家的故居益阳市南郊邓石桥的清溪村,号开了重修周立波故居的揭幕仪式,和以他名著《山乡巨变》为原型打造的“中国·清溪,天下第一村”的开村仪式。以此隆重的纪念这位农民作家。.四乡数万农民闻声而来,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作家。
我其所以用“农民作家”称呼为先生,是先生出自农村,是湖南山乡农村哺育了这位伟大作家的心灵。先生虽出身科班,从上世纪30年代在上海就参加了“左联”,随即去了延安,成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终身实践毛泽东主义的文艺路线,在文化革命战线默默地耕耘。他是写农民的文学家,他又是培育农家子成为文艺战士的导师。他的巨著《暴风骤雨》,呕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土地革命。他的又一部名巨《山乡巨变》是反映毛泽东发动的农业合作化的历史画卷。
毛泽东晚年曾对一位外宾说他一生只作了三件事。一件是发动了农村土地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件事在全党没有多少异议。另一件是,抓了农业合作化,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这件事党有不同看法的多.。第三件事是,发动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件事是理解的少,反对的多。这就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时代脉搏。
先生紧跟毛主席,把住了时代脉搏,写出了《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将中国农村发生历史性改变的历史画卷,永运留在世界历史上。先生从文艺角度,从农民的心灵上描述,反映了这种变化的必然性和自然态。在今天的纪念活动涌动的人群,中发现了山西代表团。60年前,从山西长治县农民的合作社,,开始了共产党高级对中国农业发展道路,就是中国农村发展方向,也就是中国革命发展道路之争。从延安时代,在抗日的历史时期,由农民自发自愿组织的生产互助组。在土地改革分田到户之后,互助合作这种生产组织是否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互助合作向什么方向发展。这是执政党不可回避的问题。长治县委推出了以土地、农县、耕牛入股建立起在私有制基础上,进行统一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就是后来称之为初级社的农业组织。作家赵树理极力推介这种模式,不久发表了他的大作《三里湾》。呕歌了中国农村出现的新事物。初级社的出现与赵树理的《三里湾》的面世,在中共内部开始竟然是一片反对之声。毛泽东主席力排众议,支持了这一新生事物。到1953年他提出退居二线,全身心的倾注于中国农业合作化问题。历史巳证明,是中国共产党对农村的领导,对农业经济的主导作用,巩固了工农联盟。从而极其有效地粉碎了三大敌人,利用中国资产阶级发动的棉、粮、煤之战。金元之战与涨价风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资本家失去原料基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被迫接受公私合营为起点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完成了生产资私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先生的《山乡巨变》,从他对自已家乡的合作化运动的描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形态,农民及农村基础干部的神态与心态。通过维妙维俏的描述,反映了土地改革后,农民对合作化的谒望与要求。这是一部研究中国农业社会形态,在这一历史时期,反映中国农村变化的历史教科书.。
要在实现中国全球一体化的战略伙伴,在私有化的体制改革中,于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将中国农业集体所有制的土地收归国有,农民只有承包权。其后,设置各种名目的开发区,肆意剥夺了中国农民耐以生存的土地。然后,官僚将土地转卖给境内外资本家,在全国各大中型城市,建立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庄园别墅。今天,他们又在鼓吹的土地私有化,主要出自这些权贵的需求。但中国农民识认为,这是对官僚肆意掠夺的一种制约举措。
先生在写作《山乡巨变》之后,就未见再有巨著问世。可能中国农村接着发生的集体所有制的高级社和一县一社的人民公社化,这是对农民的剥夺。先生对此产生了疑惑。先生对三面红旗及共产风、浮夸风、采取了沉默的方式。他远离北京,长期居住在家乡.。培育出身于农家子弟的业余作者,把他们培养为信奉共产主义文艺的文艺战士。
先生一生高风亮节,他把他获得的斯大林文学奖金,认购了一架飞机,支援了抗美援朝。在家乡曾出资建了一个果园。对自己和子女从严要求,绝不允许谋私利。他淡泊人生,绝不作为自巳树碑立传之事。他的故居值到2007年,还是一个破落民居。屋前只有一块由政府立的周立波故居的石碑,座落在荒草之中,才知他故居所在地。此次,要不是清溪村成为益阳火电厂的尾砂坝。当地政府从土地补偿款中提出部份资金,为开发旅游事业,进行了一番打造。周立波不自觉地成为当地政府经济开发的摇钱树。
我们纪念先生,在于他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是在于先生的高风亮节;是在于他不为名利,甘当寂寞,为人民、为共产主义无私奉献精神;更在干他为呕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敏锐地的意识;也在于他刻刻了中国农村土地改革与合作化波阑壮宽的历史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