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雪之狐:杨小凯的《中国民主随想录》
涉雪之狐:杨小凯的《中国民主随想录》
我可以推翻这个结论。
我可以为杨小凯先生的这段文字做注,来说明他未能说明的前提。
都说明私有财产制度是比民主政体对现代社会更根本的东西
在杨小凯先生的思维里,他认定的“现代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是什么?有没有人考虑过呢?杨小凯先生认定的“现代社会”正是一个资本主义社会。如果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意识形态过于明显的评论,那么我换一个更客观的说法。他认定的“现代社会”的概念,其本质,是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一个杨小凯所能承认的“现代社会”,其基本的特征就是以私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
但问题是,这些事实,被杨小凯先生引用过来,是作为私有制度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观点之“充分”证明论据(以过去的历史来引证),而作为“私有制度为人类社会必然必存”(面向未来)的“必要”证据,则不足。
首先,杨小凯先生要面对一个”现代社会”的准确定义问题。
什么是“现代社会”?这个“现代社会”的定义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与时俱进的?法国拿破仑时代是“现代社会”么?如果是,那么如今的社会是“超现代”社会么(两者可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劳工保护上)?如果不是,杨小凯先生何以把拿破仑法典“保护私产”原则,当作“现代社会”的必然原则?
或许有人说,因为如今也在提倡“保护私产”。二者一脉相成。但是,莫忘了,如今的社会也依然是“私有制”社会,那么杨小凯先生需要回答第二个问题!:
“私有制社会”与“现代社会”是可以互换通用的概念么?
如此看来,杨小凯先生洋洋洒洒数千字,但似乎有些遮掩,他在得出结论前,缺少一个环节,就是如何把“现代社会”与“私有制社会”等同起来,合二为一!这个过程,他省略掉了。
这是因为,杨小凯先生在做此结论前,是把人类过去历史上占据绝长时期的“私有制度”当做人类社会之永恒特征,不可或缺为隐性前提的。而这,恰恰是所有为资本主义,及历史上私有制度辩护的学者所共有的前提。
但马克思主义者正是要质疑这个前提,这个推论(即“是把人类过去历史上占据绝长时期的‘私有制度’当做人类社会之永恒特征,不可或缺)。
严格的说,杨小凯在此之前的论述,并不能回答马克思主义者的质疑!特别是面向人类社会未来走向的方面的质疑。
杨小凯先生要得出他的结论前,首先要推翻的是,马克思对私有制度将来存在的科学预断逻辑过程,并去证明“私有制度是否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科技,理念等诸多方面的发展,将永远存在。”这个论题的“是”,驳斥“否”。如果他做不到这一点,就可以到一边去休息休息了,与数百年间所有致力于他现在同样目的而未果的资产阶级学者先辈们去喝茶!
杨小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或者说,作为西方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他试图用社会经济制度的必然来推翻马克思的民主理念经济基础(公有制),是一种“接招”的无可奈何,因为按西方经济学的理念,研究经济是不参与社会政治分析的,是要把经济当作一种类似于“力学,数学”的“纯科学”研究,而不涉及人与人的关系。而这是为回避马克思的“社会生产关系”的研究,是拒绝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主观意愿表现。但杨小凯先生的逻辑显然背离了这一潜规则,这说明他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论断里关于“政治是经济的上层建筑”的表述正确无误。说明他也深刻受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深刻影响。
但杨小凯先生在他的逻辑里规避了“讨论现代社会准确定义”的过程,也同时规避了“这个现代社会是否为人类社会之终结结果”的讨论。那么依据他的话语,我作为读者,至多得出一个更真实的,更贴近客观的结论:“私有财产制度是比民主政体对私有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更根本的东西”。
那么,我就不得不对杨小凯先生的立场有了一些怀疑,他是站在客观立场上为“中国社会、人类社会”的进步殚精竭虑,还是为“私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大唱赞歌!?
令我心满意足的是,剖析了杨小凯先生在逻辑上的花枪技巧,我不得不感谢杨小凯先生无意中向所有人展示的“私有社会”的本质。即“保护私有财产”是“私有社会”的第一目的,而为此目的,“民主”这个人类共同的理想不得不退为次要。[/COLOR]而马克思早已指出,正是由于私产制度,使得人类社会在过去的历程中始终被不平等,不公正,不自由的痼疾所折磨,而从杨小凯先生所解读的同一历史里,我看到的是,因为这痼疾,人类社会被一次又一次的革命运动“归零”!
如果按杨小凯先生的逻辑,私有制度为“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那么他所推崇的”现代社会”为什么在逻辑上就必然走向“非现代社会”(在革命中不保护私产)?那么杨小凯先生能否改革这个弊症!?
恐怕杨小凯先生要回答我这个问题,又得去寻求他所认为比“私产制度”次要的“民主制度”的帮助了!那么“民主制度”与“私产制度”间难以调和的抵触关系,对抗关系,就也暴露无疑!
我有几点直感:第一、用革命手段追求民主不但不可取,而且民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就是避免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而革命本身却是促成这个循环。第二、没有发达的私有财产制度时来谈民主政治是相当危险的事,因为这可能导致动乱和改朝换代。第三、中国共产党朝代的演进根本不到民主政治的时机。共产党还在开国的末尾,它的基本特点就是镇压政党活动(政党是民主的必要条件)和垄断政治。
现在就这一段话与杨小凯先生商榷。如果杨小凯先生还能的话(因为他去世了),当然这段话也是我面向所有与杨小凯先生抱有一致观点的人说的。
第一、用革命手段追求民主不但不可取,而且民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就是避免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而革命本身却是促成这个循环。
n
杨小凯先生是世界知名的经济学家,但他不是政治学家。我认为,他的直感属于一种初级的社会学者感性认识,而没有深入。
但杨小凯先生对于革命的理解与好恶,在历史中并非没有继承。
从他对巴黎公社的否定思维过程,我看到的是,保守主义大家柏克的理念,即否定平民革命的必要与合理。
柏林的思维是现代保守主义的根基。保守主义属于自由主义的一个衍生学说,在当前社会学各流派中,它是被划定在极右范畴的。说它极右,是因为它鼓吹现有制度是对传统的继承不可破坏,由此对一切试图破坏现有制度的新生事物采取敌视与排斥的态度。而它所最专力保护的是现有的社会秩序,包括已经形成的经济等级,社会等级制度。但也由此,保守主义对当前的民主潮流抱以怀疑与排拒的态度。对于广大平民要求的参与政治的要求,以“少数精英主掌政治走向的必要性,平民缺乏长远观点等客观现实”为盾牌予以拒绝,并创造了“高级政治”与“低级政治”的概念。一般来说,对于社会低层人民的民主要求,即使是和平手段,他也予以拒绝,那么对于低层人民以暴力为手段的民主诉求,就更加予以敌视,乃至到了仇视的地步。
但是,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同为社会学说右翼,为保护私产而鼓吹,反对马克思主义,但它偏离人类的共同愿望,以及社会主流话语诉求太远了,虽然以客观冷静自居,但它的话语,不仅遭至马克思主义者及左翼人士的严厉批判,甚至连自由主义阵营里,都对其似是而非的观点出现了强烈的反弹!
比如上世纪的自由主义大师柏林(消极自由的鼓吹者,著有《论两种自由》)就严厉批判了伯克及他的保守主义(精英主义)。柏林曾写道:“惟有法国大革命本身才能反思大革命的错失!惟有大革命本身才能修正革命中出现的错误!。。。。有资格评判大革命的人,是惟有站在认同大革命立场上的人,承认革命本身是人民追求自身自由的行为。。。。。。”,在此,柏林更直接批评伯克,把他列为历史的“反动者”。当他的朋友对此提出劝告时,柏林著言:“我尊重我的前辈伯克,正如我的老师,但如果让我选择我的立场,我站在法国大革命一边!”
而由此,在中国,更有学者依据柏林的评断,将伯克与他的保守主义称为“反民主的自由主义”!而他们综观现在中国某些自由主义学者为颠覆中国人对共产党革命的认同,依据伯克的思维对法国大革命,巴黎公社进行大否定的行为,将这种动作判定为一种目的明显的“搜根”(围棋术语),是要在逻辑上否定“历史上暴力革命”所具有的天然合法性(这种合法性即使按照自由主义者“天赋人权”的鼓吹逻辑也是可以说的通的!),我且将这些学者定义为中国的“伪自由主义”学者,“伪民主主义”学者!因为这些学者是跟着伯克的思路走的,但他们比伯克更虚伪!
为什么说他们虚伪?我曾转来《论中国的伪自由主义》一文,其中明确指出了这些学者的花招,他们可以否定中国近代一切的暴力革命行为,包括辛亥革命,也包括东南亚的反殖民革命,努力向众人推崇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是如何美妙。但对于美国的两次暴力革命,却予以不约而同的默认。这两次革命是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从性质来看,他们都可以列在暴力革命范畴,那么这种双重标准,明显违背了学术的原则。对于这现象背后的复杂原因,我不想多说,各自体会!但显然,这些所谓的自由主义学者的观点,是不能让人信服的!因为没有美国的这两次暴力革命,就难以出现象美国这样被他们推崇备至的民主典范国家!(当然这种典范,我作为左翼,并不认同)那么,杨小凯先生所认为的“革命与专制的循环”,是否是一个社会必然铁律。就因为这些伪自由主义学者的双重态度,已经被彻底否定掉了!
春秋网http://bbs.cqzg.cn
没有发达的私有财产制度时来谈民主政治是相当危险的事,因为这可能导致动乱和改朝换代。
发达的私有产权制度,这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何为“发达”?什么程度为“发达”?
同为海外学者的大家,历史学家与经济学家黄仁宇先生,在其著作《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中,描述的欧洲十二世纪自由都市威尼斯,佛罗伦萨实行的经济制度,是非常典型的独立的私产制度,即不受王权控制,也不受教权制约,而被各大商会协同保证,那么这是否是当时“发达”的私有产权制度?恐怕是的,因为黄仁宇先生很是赞赏,并将其作为范本仔细列出所有的细节,包括这两座城市关于市民投资制度的细节。那么请问,这两个城市,谈民主政治危险与否?据黄仁宇先生的记载,在当时,行会联合起来镇压工人要求提高待遇的行动,其手段极为残忍,而且没有信义!看来是很危险的,那么是否就是因为某些人感受了“杨小凯先生所直感的危险”呢(私产制度不完善下实行民主制度的危险)?
恐怕不是,他们是感受到了“民主政治”对“既有私产制度”的危险。这种危险是:“民主政治”对“当时发达的私有产权制度”以及商会老板财产的收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杨小凯先生应该无法否认当时行会工人的要求是属于民主要求的!但这种要求并没有被“发达的私有产权制度”所容忍,所接受,却被严酷镇压,那么我不得不怀疑杨小凯先生的“第二个直感”是否公正!是否客观!
我由此看到的是,私有产权制度对民主政治的主动掣肘与主动阻止!私产制度为保护自己,而镇压了民主政治!再看杨小凯先生的结论,不能不让人感觉到真实现实对其主观想象的尖刻”反讽”!
如果经济制度是“与时俱进”的,事实也正是如此,我想杨小凯先生也无法否认随着社会发展,私有产权制度在欧洲的国度是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被保护了,但其过程,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否自然而然的适应了社会呢?
不是!如果杨小凯先生以现在社会的现象作为论据,那么我用其间的过程反驳它!从十二世纪到如今,仅欧洲,发生过多少次民主革命?特别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以英国文豪狄更斯的小说看,那个时代里工人,农民的生活状态无论如何也称不上享受了“民主政治”的结果!相反,有英国普选法对无产者的附加限制!以及对工人要求更好待遇的可怕镇压在史书里放着。那么这些是“民主政治”的内容么?绝对不是!
我所看到的,认识到的,是统治阶级为保护“私有财产”而作出的种种违背民主政治的行为。既不符合杨小凯先生所认定的规律,甚至还违背了道德!而现在的社会被杨小凯所“激赏”的存在体现,恰恰是因为一次次的革命使得那些有产者,不得不认识到压制民主政治,将使得他们自身被愤怒的洪流所吞噬的结果,由此被迫让步而造成的现实存在。而这个民主政治的现实存在,是一次又一次对固有的私产保护制度加以修正,对有产者资产运用、占有加上一条又一条限制得来的,是破坏原有的“私产保护制度”后得来的,而非对原有制度更加保护得来的!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对私产保护制度的逐步瓦解,才是实行民主政治,并将其一步一步更加完善的前提!
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民主理想实现的核心逻辑过程,惟有实现人类社会最终的财产公有,转变资本所有的社会属性,才是最终实现社会民主政治的必然趋势!
第三、中国共产党朝代的演进根本不到民主政治的时机。共产党还在开国的末尾,它的基本特点就是镇压政党活动(政党是民主的必要条件)和垄断政治错误。
政党,是民主的必要条件,其前提是,这些政党,是同属于一个社会阶级的政党。如果不是一个阶级,那么他们之间的斗争,就不是民主争议的本质,而是阶级斗争的本质!
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承认现在社会是无阶级的,因为“国家”还存在,并没有消亡。国家作为阶级社会的一个显性特征,他不消亡,阶级社会就不会消亡。而民主是有阶级性的。
从第二段我列举的事实,已经说明民主政治不可能是无阶级的。资产阶级在过去的时间里,他给予无产阶级的民主,是由无产阶级一点一点通过残酷的斗争和颠覆,迫使他们认清现实的结果。民主政治在这个过程里,并没有表现出他超越了“阶级”的泛性!相反,民主的阶级属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它象挤牙膏一样被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手中挤了出来。是政治权力一点一点从少数人手中扩散到多数人手中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并没有温和的表现,表现的是流血和暴力!
共产党的革命,就是一次利用流血的暴力获取本阶级政治权力的过程。而作为失败者的资产阶级无时不刻想要夺回去。如果说,在刚解放的时期,是通过暴力和流血来颠覆,那么现在,杨小凯先生的“政党是民主前提”话语,是他们的另一种篡夺方法,就是向大众混淆民主的“阶级性”。
因为共产党是现在无产阶级唯一的政党,那么其他政党,是什么阶级的政党呢?要求中国共产党停止对其他政党政治活动的约束,目的是什么,已经很清楚了。
但注意,我用的是“约束”,而非杨小凯先生所说的“镇压”!我之所以说约束,是依据中共允许各党派存在的现实,并有政治协商会议的现实来说的,杨小凯先生认定的镇压,是依据共产党不允许各党派有执政权来说的。那么就涉及到一个“阶级”和“阶层”的概念区别问题。
杨小凯先生认为“共产党不允许各党派有执政权”,就是镇压,非民主,那么我认为这是荒谬的,因为民主是有阶级性的,在阶级性民主背后,自然有阶级性的专政,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一样,如果说,美国有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那么中国也有民主党派的合法地位,如果说中国共产党不让民主党派有替代自己独立掌权的机会,那么美国的共产党从未表现出曾有这个机会,也没有这个事实,这是由西方选举制度金钱游戏的本质,决定的必然。这个可以细细来辩,我等着!
但由此看来,杨小凯先生所认定的民主政治是超阶级的,我不承认这一点。春秋网http://bbs.cqzg.cn
但象杨小凯这样的学者们,或者要说,正因为没有政党的对抗,所以中国才缺乏了民主的气氛和实质,那么我要说,他们把阶级与阶层混淆了,把共和和民主混淆了。
民主社会的实质是下克上,不是各利益团体的平衡。将社会各利益团体平衡,不致残酷倾轧并使社会分裂的任务,归属于共和与宪政,而非民主!民主不保证社会不分裂(看看现在台湾陈水扁以“民主公投”名义的大肆活动就很清楚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下克上的实现,着重要表现为制度的改革。是表现在对现有已经存在的社会等级制度进行改革,使得下层多数对上层少数产生更大约束力的过程,如果从结构上来看,是竖向的,垂直架构的改革。而这种改革存在在所有社会组织中。与是否有多党,没有必然干系。也不是必要前提。
社会不同利益集团,比如棉农和纺织工人,白领和蓝领(高级雇工和低级雇工),是适用与“阶层”概念的,这是社会分工不同造成的分化。不是因为生产资料占有与否造成的分化(此分化形成“阶级”差异)。
这两个概念常常被右翼知识分子故意混淆。(比如他们一直说,资本家与工人的社会差异是因为社会分工不同造成的)阶级矛盾是阶级社会永存的,这是第一矛盾,但在社会里,同时有“阶层”矛盾,这个矛盾是第二位的,共和体制将解决这个问题(共和不解决阶级矛盾,民主发展到最后,就是消除阶级矛盾)。
春秋网http://bbs.cqzg.cn
由于阶层矛盾是由社会分工造成的,那么必须认识到一个前提,消除社会分工是不现实的。[或许将来由机器解决一切,使得“劳动成为一种人自发的艺术活动”(黑格尔语),不致被“私有制转化为强迫的‘异化劳动’”(马克思语)才有可能。]那么平衡各阶层的利益是必须的也是唯一的选择,而其前提是允许各阶层的民众有其利益的代言者!如果说这个代言者是什么?就是组织。可能是商会,可能是行会,可能是工会,可能是农会,当然,他们也可以自诩为政党!
他们应该都有话语权。而且是拥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而这,是社会的横向构架,它与民主的竖向构架,形成社会结构的网状形态,成为支撑的骨骼。春秋网http://bbs.cqzg.cn
那么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政党,是共和与宪政的前提。所以,杨小凯先生显然把民主和宪政混同了!
依照以上分析来看,共产党统治下的政党是被定义在阶层上,而非阶级上的,这是共和的要求,而非民主的虚伪(因为民主无须政党的必要前提),“镇压”这个词充分表现了杨小凯先生的认同立场,他是在为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自由呼吁。而穿上一层为所有人的权利呼吁的外衣,但历史上,从无所有人的权利权力都得到保障的时代,只有少数人的权利权力被保障的事实,而现在的民主进程是多数人在从他们手中用武力和威吓来获得权利与权力。共产党代表最大多数的社会无产者群体,他对其他政党的行为,是阶级民主对不同阶级的约束而非对本阶级的民主吁求的镇压!恰恰是符合民主的必然。这是对少数人政治权力独占渴望的约束,而非对多数人的。
那么对于杨小凯所呼吁的民主,实行垄断政治,就是必然的,因为无产阶级的政权不会对资产阶级开放,正如资产阶级政权从未对无产阶级开放一样!春秋网http
相关文章
- 劳务派遣合同和劳动合同的区别 毕业后档案没有放人才市场,后面签订了劳务派遣合同,用工单位也没有要档案,现在需要把档案放人才市场吗
-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五集)
- 李旭之:“黄背心运动”中的历史和未来
- 李旭之:堆在“法兰西是自由,共和国是自由!”上的黄马甲运动
- 你不要说我是天才,你说拿破仑好了——毛泽东启示录(116)
- 给李昌平的两万亿加个磅
- 陈世清:终结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话语权(四十)----制度创新与改革路径:评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五)
- 陈世清:终结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话语权(二十八)——经济学是什么:评杨小凯的新兴古典经济学(一)
- 赵磊:杨小凯的如此证明
- 带着出发半命题作文800字 记叙文(带着微笑出发)800字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