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泽东:不信“东”风唤不回(一)

火烧 2008-09-07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讲述毛泽东从求学到革命的过程,展现其思想转变与重要历史事件,包括五四运动、秋收起义等,突出其革命历程与思想发展。

1919年中国进入现代史,从此历史就与“毛泽东”这三个字以及这三个字所代表的这个伟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这时毛泽东刚刚26岁。这是一个转折点,这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的转折点,这是毛泽东从唯心主义到辩证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折点。十年前,即1910年,秋日里的一个清晨,天空明净清爽,16岁的毛泽东用扁担挑着装着一件长袍、两条床单和一顶蚊帐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籍的小筐去湘乡一新式学校入学,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走出群山环抱的韶山冲;1911年9月,17 岁的毛泽东与萧三挑着行李,步行到湘潭,然后乘船前往长沙。就这样,毛泽东一步步走向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1918年8月,毛泽东为了筹备组织湖南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第一次来到了北京。在杨昌济老师的帮助下,结识了当时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并到该馆工作。李大钊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对毛泽东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有着直接的影响。那时毛身份低微,不被人看得起,满腔热忱的向当时就已声名显赫从美国回来的胡适博士请教问题,遭到的却是胡适不屑一顾的眼神。这给年轻的毛以极大的警醒,所谓的知识分子所谓的留美留洋的知识分子是靠不住的。本来毛这次来北京是想出国的,但到了北京之后,毛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思想、理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共产主义,认识到救国救民的真理就在中国。毛决计不出国了,任凭他人怎样的劝说,这也是毛泽东区别于他人高出于他人的地方。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毛泽东已回到长沙。他积极领导了湖南的青年学生运动,筹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出版了会刊《湘江评论》并担任主编。湖南发动了反对湖南都督张敬尧的专横残暴统治的“驱张运动”,毛泽东作为公民代表团团长,于1919年12月第二次来到北京。这两次在北京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毛第三次来北京是三十年后了,已不再默默无闻,而是作为一胜利者,一伟大领袖“进京赶考”来了。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毛泽东更加认清了蒋介石这个资本家的代理人、美国的鹦鹉、间谍的反动本质。就在这一年秋天,毛在湘赣边界发动了起义,即著名的“秋收起义”。毛这之后,又告别了韶山,长时间的告别了韶山,距当年求学第一次离开韶山近20年;等再回来是32年后的事情了。毛上了井冈山,在别人的质疑声中,在山沟沟里,默默地发展着马克思主义,创立着毛泽东思想。在毛的领导下,一次又一次地打退了蒋介石的围剿。甚至在毛被剥夺了领导权,周恩来、朱德在毛的军事思想指导下,又一次获胜。  

队伍一天天壮大,影响一天天扩大,毛泽东这个名字越来越响,让蒋介石惶惶不可终日,他担心他的老巢南京。“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蒋最终又进行了第五次围剿。这时的毛泽东已再一次被排除在领导核心之外。“言必称莫斯科”,自认为“革命”的中央,丢掉了上海,不得不寻求“不革命”“逃跑”的毛泽东!到来后又认为是“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排挤了毛。可是,没有了毛的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越来越小,工农红军队伍越来越弱,人数越来越少,最后则是真正的逃跑。  

应该感谢蒋委员长,他让人们清醒了,没有毛泽东不行,没有毛泽东就没有中国工农红军。震惊中外的长征,是毛泽东的大手笔,他轻轻的一挥,蒋介石就手忙脚乱。“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在一年的时间里,毛用十年前寻找井冈山的那双慧眼,找到了生产发展壮大的空间---陕北。在草都不生长的贫瘠的黄土地上,毛愣是将他的思想深深地种植下去,可见毛泽东思想是何其的伟大!生命力是何其的坚强!穿透了黄土地,穿透了历史,四射的光辉岂是几片乌云就能遮挡?  

1936年6月,第一个进入红色区域进行采访报道的西方记者---斯诺,由北京出发,经过西安,进入陕甘宁边区,到达了当时苏区临时首都保安(即志丹县)。在那里,他见到了久仰大名神奇的毛泽东。毛泽东给斯诺的第一个印象,如斯诺在访问中所说:“那时候,他颇为清癯,身材比一般中国人高,稍显佝偻,他目光炯炯,嘴唇宽厚,眉毛高耸,结实的下巴上长着一颗明显的黑痣,匀称的脑袋上留着长长、浓密的黑发——蒋介石曾为这个脑袋悬赏25万元,死的活的都成。”  

毛的幽默风趣,渊博学识,让斯诺佩服得五体投地。毛同斯诺握手时说:“这里很穷,出无车,食无鱼,不过我们以诚交友。”毛泽东向斯诺阐述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说:“我们几万万的人民,一旦获得真正的解放,把他们巨大的潜在的生产力用在各方面创造性的活动上,能帮助改善全世界经济和提高世界文化水准。一个独立自由的中国,对全世界将有伟大的贡献。”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