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沉重的话题:关于毛泽东共同富裕道路的是与非
一个沉重的话题:关于毛泽东共同富裕道路的是与非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中,赫然显示着三位农民的名字:付华廷、王宏斌、吴仁宝,他们分别是代表兴十四村、南街村、华西村村民走共同致富道路且取得辉煌成就的带头人,这无疑是中央对他们带领农民走共同致富道路的充分肯定。
然而,好多年来,老汉我耳朵里听到的、眼晴里看到了的却几乎都是:“走共同致富道路是不可能的!那是大锅饭,是计划经济,是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
让我们仅以兴十四村为例,先来看看得到中央充分肯定的这些走共同致富道路典型们的致富历程吧:
1956年,山东临沂两万多移民来到这里,分成96个村安营扎寨,依次是兴一村、兴二村、兴三村、一直到兴九十六村。而兴十四村就是这片荒滩上一个木头桩子上挂着一面小红旗,上面写着“兴十四”。面对房无一间、地无一拢的状况,梦想着“点灯不用油,种地不用牛” 、“北大荒到处宝,野鸡都飞到炕头上”的移民们炸了窝,有的人说走错了地方,应该去佳木斯,有的干脆回了山东,428人最后只留下了36户人家。付华廷家是当年留下来的36户之一,当时他只有7岁。
这36户人家围着写“兴十四”的木头桩子开始了兴十四村的建村创业。他们用草和树枝搭起草窝棚住,晚上这些山东移民们看着草窝棚上空露出的点点寒星,缩紧身子抵御着透过茅草钻进的北风。更为困难的是这里的土地都是出了名的“破皮黄,漏水跑肥不打粮”的沙包地,土层十几公分以下就是鹅卵石,是个纯粹的不毛之地。加之这里长年缺少雨水,十年九旱荒草丛生,有“黑风口”之称。
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他们不知道,艰苦的劳动换不回好收成,“草窝棚茅草屋,菜团馍馍糊口粥,一件衣服四季穿,一年到头手里空”就是他们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这个村还是全县出了名的生活靠贷款,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
勤劳的山东移民依然在黑暗中无望的摸索,这个时候,一个23岁的年轻人当上兴十四村村支书。他们想不到,这个23岁的年轻人把他们带入了一个写进共和国新农村建设历史的时代,第一代拓荒人刘维良甚至说,当这个年轻人在上任时发誓说:“我当了书记,就是要咱们在不久的将来早上吃面条,中午吃馒头,晚上吃米饭”时,大家都笑了,都以为那是在说梦话。
这个“梦话”在两年后就实现了,这个23岁的年轻人叫付华廷。1972年,兴十四村进入了“付华廷时代”。
付华廷上任后,面对十年九旱荒草丛生的北大荒,他决定首先养羊养牛,然后在开荒种地。兴十四村土地贫瘠,付华廷心里十分明白,如果不改土造田就打不出粮食。于是,村里开始了改土造田,他领着全村所有青壮劳动力全部出动,带上山东大煎饼,不分冬夏,经过7年“愚公移山”式的苦干,把4万多立方米河泥搬到了 3300亩贫瘠的耕地里,把600多亩沙土地变成了良田。
有了良田,付华廷开始了农业机械化耕作的尝试,当时拖拉机是国家控制商品,买不到。他卖了牛羊,凑了七千多块钱偷偷摸摸地到周边城市去买零件往回背,边背边装,边装边买,村里终于有了第一台拖拉机,开垦出大片耕地。过去一个强壮劳动力最多能耕种40多亩地,使用拖拉机后一人能耕种2000多亩,效率提高了 50多倍。
1976年,兴十四村人均产粮2万吨,“三靠屯”成了全省卖粮最多的村。
良田有了机械化,但十年九旱收成总“看天说话”,付华廷开始打井修渠,30多年一直坚持着。现在兴十四村有机井593眼,农田喷灌设备240台,耕地全部实现了节水喷灌,彻底改变了“看天说话”的局面。
此时的兴十四村,种地不仅机械化、水利化护航,他们有了自己的村办酒厂、煎饼场。但付华廷总觉得全村人一年挣十多万块钱“不过瘾”,最多是个土财主,他认为要想富必须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
黑龙江甘南县兴十四村,在过去30多年从一个不沿海、不沿江、不沿铁路线,既不靠近大中城市,又无矿产资源的贫困移民村,发展成了今天一个年收入达到7亿元,总资产达到10.5亿元,年人均纯收入实现1.5万元的“龙江第一村”。

兴十四村村民居住的别墅群
让我们再来看看他们让世人惊羡的共同致富成果吧:
1982年,我国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中国农村也刚刚开始以“万元户”作奋斗的时候,付华廷带领兴十四村已“破茧化蝶”——从北京拉回80多台彩色电视机,兴十四村成了“全国第一个彩电村”。请诸君注意,1982年,中国的城里人能真正坐在家里看上彩电的有几人?
南街村已落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硬指标:实现了幼者有其学、劳者有其酬、病者有其医、老者有其养、居者有其屋。南街村人人享有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这体现在:孩子从上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毕业全部由村里负担;村民们的医疗、防疫、无论大病小病全部由村里支付;老年人到康寿乐园养老一律免费,还可随进随出;青年人结婚、老年人病故均由村里出面办理并负担费用。
南街村民楼一律六层,只有两个标准:一是三室一厅 92平方米 ;二是二室一厅 75平方米 。建筑、装修、家具、冰箱、电视机、中央空调、液化气、抽油烟机、炉灶等全部由村里统一免费配置。正常生活中的米、面、肉、蛋、油全部按需分配。
为保证南街人副食充足、安全卫生、优质低价,南街村办起了大型现代化系列养殖,自给自足,不必担心通货膨胀、货币贬值。
南街村民楼家家户户都不装护栏、不装防盗门,给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安全感。
至于华西村的共同致富成果,恐怕 诸 君知道的比我还多,故不再述。
至此,我还想着重说明的是以下两点:
第一, 事实雄辩地证明,共同致富的道路,的确是非常艰辛的!而让少数人先富起来的道路,其致富效率之高、之轻松,也的确为世人所称奇。
第二, 众所周知,共同富俗的道路,是毛泽东为社会主义制度所制定的方针。让少数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这是邓小平为改革开放所制定的方针。本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时至今日,我们可不可以对这两种方针的优劣进行比较?而这种比较,是不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秦川牛
2008.6.28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