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心得
读易心得
近读临海观潮(郭顺红)先生的文章,颇有心得。
1、卦序本身即含规律和内涵思想。何谓序?序本身就有顺序、秩序的含义。按照现代解释,有序指系统的有组织性。可见卦序的排列本身就含有哲理在里面,而不仅是卦象的简单罗列。否则就很容易认为周易是卜莁之书,何以,卜莁无序也。
2、卦序不是唯一的。世不同,序不同。即以经传中的卦序,顺世顺行,逆世亦有逆行,否则无以解释乱世中正人君子何以遭戮。易经通篇言守正则得吉,然乱世正人守正则不得吉也。易经所言,天道也,天道无所不包,然能为我所用者,人事也。故解易不能解人事即不为正解。即如经传中先人所言之卦序,非唯一卦序也,言卦序者,所以言理也。物在理先,理在象先,然先人所以重理者,不明理则无以识物,识象所以明理。卦无穷,序亦无穷,先人举其一端,而后人以为大指,此读易之谬也。
3、卦有阴阳,以均衡为上。上下经分为30、34卦,此诚谬也。太极亦不见阴阳不和,如何卦经反而上下不合?若所言破格,此阴阳之变也,如人世有阴多阳少之世,有阳多阴少之世,即如四象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之变也。然在天地而言,阴阳和合,方生万物,此太极之道也。因此阴阳之体与阴阳之变是不同层面上的事,但以全局而言,还是和合之说为上。
以卦序而言,文王卦序所言者人事也。然而人事之变,非文王一序所能言尽。故序外有序,序中有序。序者,理也,理不可尽,故序亦不可尽,此鄙人之愚见也,愿稍稍有益于君子。此外徒以外形而言,文王序塔亦男根之象,周崇乾健,良有以也。广而言之,先天卦序亦有母阴之象,殷重坤柔,亦良有以也。
此外还有二处疑问:
未济男之穷也,三阳失位,诚为大凶,然而何以卦辞为吉也?即以六爻而言,多吉少凶。
归妹女之终也,少女配长男,不当也。然何为凶?即以人事而言,多见少女配长者,固孔子父母亦老夫少妻而诞孔子也。少女配长男为凶,何也?归妹即为不吉之卦,然而以经传卦序而言其下卦为丰,即以文王卦序而言其下卦亦为晋,此皆吉卦也。以不当之归而其终能吉,何也?其归果不当呼?
“未济”是尚未圆满,尚未成功的意思,未济卦虽然阴爻和阳爻都不当位,但是卦辞却多为吉,为什么呢?
《周易》尚中正,中者,阴阳中和;正者,阴阳正位。在未济卦中,阴阳各不当位,但是阴阳相应,搭配有序,这样阴阳组合也是一种相对和谐的结构,具有走向圆满走向成功的趋势,故卦辞呈吉象。就如同一个家庭关系中,男士温顺随和,而女士泼辣强势,这种结构虽不完美,但也不失和顺,故也呈吉祥。
 
听临海观潮老师的解释,恍然大悟。观易通篇,亦是强调这种不完满中的完满,不追求绝对的完满,否则亢龙有悔,反而会导致最终的不完满。正如谦招益,满招损的易理。在此谢过。
临海观潮老师认为卦序的连接既有象数关系也有义理承接,卦中的吉凶和卦序的连接不在同一层面,所以卦序不是简单吉凶连接。我同意这个观点,卦序的连接既有象数关系也有义理承接,但我的理解更看重义理承接部分,因为这部分相对难理解。
象以象物,卦序体现了卦(象)的演变,通过卦(象)的演变说明事物演变进化的规律,进而体现出事物变化的义理,得理推之则可以处世格物。如乾坤屯蒙、如否极泰来、如剥极而复、如即济未济,所以周易有经世的功能。我大致这么理解。先人作序卦传,实际上是以象言理,进而体道,体道而后格物,让后进者得以初窥门径,则卦序理可以自推之,非卦序理之尽也。周易非止64卦之周易也,天地之间及人世变化无穷,岂64卦所能穷尽?如是则易不为易矣。以64卦综之,得4096卦;又综之,得16777216卦;又综之,得281474976710656卦;综综不息,以至于无穷,如是方可谓易。若卦有穷,何以应天地无穷之变?以无穷之卦,见无穷之象,以明无穷之理,方能应无穷之宇宙,此易之大指也。故有乾坤屯蒙之序,亦必有蒙屯坤乾之序,然不得其世,则不见其行也。卦象无穷不能尽举,故先人举64卦以授后人以理,明理则可自推之,以至于无穷,非易止于64卦象序也。宇宙无穷,则易无穷,无穷之易,方可以应无穷之宇宙。如是,易方可谓不易。然原易之本,一阴一阳之道也,其道至简,故知一可以得二,知二可以得八,知八可以得64,知64可以得4096,以至于无穷,故又可谓之简易。道简,然其变无穷,故又可谓之变易。如是则易之意尽矣。
卦序不是简单的吉凶连接,这一点我赞同。物有所归正是晋升的开始,我也同意。但是不当之归如何还能有所晋,仍然不好理解。先人所以重64卦,以明人事也,故易必验之人事,不合人事则理不当。这是我的看法。除非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与后卦联系起来理解。即不当之归虽晋必有所伤(明夷),如是则可以理解。如少女配长男,虽不当,然其后可以成婚生子,如是则晋也,然长男衰老之后,少女为中女,不得其配,恐有所伤。如是则很好理解。如幽王得褒姒、晋献公得骊姬,此皆不当之归,虽有所得,然后有伤。如是则卦理明矣。归妹虽不当之归,然有归必晋,虽晋其归不当则后有所伤。如是则很好的解释归妹卦的含义,同时归妹—晋的卦序也比归妹—丰的卦序看起来更合理。易理精深,果然如此。
读临海观潮先生的:从卦序整体看来,卦无所谓好坏吉凶,也无所谓当与不当,只是事物运化到一定时期的状态而已。一段话,感触颇深。
1、为什么我看重未济、归妹两卦,因为周易以乾坤二卦为起始,但“未济男之终也、归妹女之穷也”,未济是周易的结束。知始而不知终,不可谓知易,故从卦辞和卦象来看,未济和归妹也是最难理解的两卦,这两卦通了,其它也就豁然而解。
2、易有阴阳之体,亦有阴阳之变。阴阳之体大,阴阳之变小。知大者有识,知小者有成。知大而不知小,有识无成;知小而不知大,有成无识。有识有成,方为大成。知大而不知小,亦不可谓知易。
3、卦无所谓好坏吉凶,也无所谓当与不当,只是事物运化到一定时期的状态而已。临海观潮先生此言合乎天道。吕氏春秋中有个故事:荆人失弓,不寻,曰:“荆人失之,荆人得之,又何寻焉?”孔子闻之,曰:“去荆字可矣”。老子闻之,曰:“去人字可矣”,老子之高于孔子亦明矣。以此推之,得、失亦可去也。得失之理,在于天道,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吉凶只是相对而言,都是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而已。以此观之,小到个人,大到国家、民族、社会,小大强弱的变化如日有出没国有兴衰均是自然之理。以是观之,天地若一粟,人间如转丸。知此理可以语至道矣。
4、易可以为广大,亦可以为精深,即老子所传,亦不外乎易。我曾经请教过余敦康教授,中华文明的源头是什么?他认为,诸子百家只是流,在春秋战国以前,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有着更早的源头,但什么是源头,他也答不上来。今日我可以回答:易经为源,百家为流。所以一直以来中华民族的文明没有断绝,道统也没有断绝。易经西出,流为辩证法、量子理论、二进制、计算机,复归中国,皆有助于中华文明的振兴,故易之用大矣。百家中西,不出乎易。
5、易上可以为广大,下可以为精深。知广大而不识精深,识精深而不知广大,均不可谓大成。阴阳之体广大,而阴阳之变精深,皆有道理。其实卦变之间,颇有精微之处。如乾坤屯蒙之变,即济如何转为未济,每一爻阴阳如何转变,破格之说还是颇有道理。所谓破格者,破小格,不破小格无以成大理。如殷归藏转为周乾乾,未尝不是破格。对于卦序,一般来说求的是规律、次序,但有一种情况,就是序变的时候,如先天序转为后天序。如果变的时候,就需要破了。变则通,通则久,不变则不久。一旦破了格,这个序就不存在了,但新的序由此而产生。卦序是象,象体现的正是阴阳之变,序揭示的是理,理变则序变,但理亦有变时。如鸦片战争以来,理亦变了,今中华当复兴,理又当一变,所以就有了新的序。一个时代一个序在起作用,时代变了,序也要变,旧序解体,新序还未产生,这时候我们不能说易不起作用了,这时候就需要研究破局。知序中所含的理,不知破序立序的理,仍然不能算是大成。如从剥到复,从九六阳到初九阳,其中阴阳之变,颇有精微之处。古人云:不破不立。我的理解,破局其实就是变局,而周易中变局无处不在,如否到泰,剥到复,只不过变的是小局,等到序变了,变的实际上是大局.易当然要可以解释大局的变化,否则易为不易的说法就不成立。知阴阳之体,不知阴阳之变,不能尽阴阳之妙,这也正是我目前所要学习的。看到一篇文章《中国历史上的八大遗憾》,谈到连山和归藏,虽然只是只言片语,感觉还是很有助益。其中说到:“连山易爻卦大象”歌是以社会为系统的,“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八象组成,艮卦为首,云气皆出于山。以山为主,崇山为君,伏山为臣,列山为民,兼山为物,潜山为阴,连山为阳,藏山为兵,叠山为象。不但卦序可以变,连卦名也可以变。名不同,则德不同。《归藏易》是以生命为系统的:“归,藏,生,动,长,育,止,杀”八象组成,以坤卦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每一象都是以“气”为主;天气为归,地气为藏,木气为生,风气为动,火气为长,水气为育,山气为止,金气为杀。《周易》的本称为《乾坤易》,是以宇宙自然为系统的。“天,地,日,月,山,川,云,气”八象组成。以“形”之象为主。乾形为天,坤形为地,阳形为日,阴形为月,土形为山,水形为川,雨形为云,风形为气。又据说,水族流传的卦书是连山易,如果水书是连山易和归藏易,三易并现,也许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就要开始了。古典的东西不是那么容易失传的,真正的东西必有传承。连山的社会系统、归藏的生命系统、加上周易的自然系统,整个系统是相当完善的,基本上把现代社会对宇宙的认识涵盖进去了,而且还要完善。每个社会推崇一种文化系统,后有流弊,于是另外一种系统出来补救其失,生生循环,生生不息,正是体现了易的思想。现在我们有自然科学、有社会科学、但是没有生命科学,还没有放到与其它两个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6、中华有夏易、殷易、周易。文王演易至今已整整3000年了,周易以下,易道不显。夏易连山,殷易归藏,周易乾乾,至今2000余年。周易重乾,乾行健,然天行健不能久晴而无雨,久晴则旱矣,而且还经过了鸦片战争以来3000年未有之变局,3000年未有之强敌,故周易当修矣。不能说传统的易序就是错误的,而是不当其时。序以应时,时不同则序易,否则易就不能称作“易”。三皇不同道、五帝不同德,今若修易,必为今易、或中易。中华文化若兴,其兴在人,有其世,有其人。故国之将兴也,必有圣王出焉。有圣必有王,有王必有圣,先圣而后王。故王者之将兴也,必有人出为圣者,以助王者之兴。此圣王之事也。又数百千年之后,事易时转而德变,又当易之,此易无穷之意也。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化生而生万物。一阴分为太阴少阳,一阳分为太阳少阴,然一阴一阳不能自生,必得一阳一阴之力方可。故阴阳变化,非阳能化为阴也,非阴能化为阳也,乃阴生为阳,阳生为阴是也。然阴阳不能自生,故阴得阳方能生阴阳,阳得阴方能生阳阴。故阳非阴所能生也,阴亦非阳所能生也,阴阳相杂则自化也。阳得阴、阴得阳则变也。阴阳交感而生万物,然阴阳何得而来耶?太极变也。太极分而生阴阳,故阴阳若合也,阴阳其对也。阴得阳生,阳得阴生。新生则旧死,故阴得阳死,阳得阴死。死生若一也,各言其变也。阴不得阳不死,阳不得阴不死,合则两灭,灭而再分。两灭则死,再分则生。故生死者,阴阳之变也。
 
此篇言阴阳各不能自生,各得阴阳而变,故四象以下,各驳杂不纯。六十四卦亦不纯也,阴阳之象。阴阳驳杂不纯而生天地万物,其纯者,太极也。太极复归于无极,无极又生太极,此生生不息也。故返者,道之动也,万物各归其本源。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