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中国的社会变革之路

火烧 2008-07-22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中国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分析资本主义法权思想在中国的不适应性,指出新资产阶级与政府的矛盾,以及社会阶层间的冲突,强调变革的复杂性与挑战。

资本主义法权思想要求的是按创造的价值分配,而由之产生一个自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是生活。但对中国来讲这并不适应,中国有非常大的人口压力,从而导致了人的生存压力巨大,这种压力使很多人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条件。如果在这样的人中间搞资本主义法权思想,必然会导致拜金主义,同时社会也将失去多样性,失去社会发展的前提。

这决定了中国的社会必须变革,那么,社会变革的力量该是什么,社会变革的途径又是什么呢?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大致可以把中国的社会分为这么几个阶层(或者叫团体):政府,新资产阶级,工人(包括国企和私企),农民,失业人员。这些阶层中,新资产阶级是由改革开放早期靠各种关系,各种非法手段起家的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受到新政策好处最多的人,也是新政策的最忠实的拥护者。他们与政府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一方面新资产阶级通过政府的政策和权利将别人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同时还通过政府的腐败来逃避各种责任和义务,这是他们迅速聚集了大量财富;另一方面他们并不感激政府,他们认为自己的成果是自己劳动所得,而政府人员是不劳而获——他们往往不能认清腐败从整体上将对他们是有利的。这也是在认识上的一个普遍的误区,即腐败是由道德问题产生的,事实上在一个社会中没有理由要求每一个人都大公无私——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更不能要求某一个特定的团体这样——这是一种不平衡,因而也是不稳定的。而政府从整体上将把新资产阶级称为自己政策的实现者,称为改革开放的带头人,但从政府人员来讲,他们又愤恨资产阶级比自己有钱同时这导致了社会力量的偏移,削弱了政府的政策执行力。  

中国的政治变革只能从这两者入手,除此之外的阶层(不包括城市失业人员和类失业人员)虽然占着人口的绝大多数,是革命性的力量,会成为革命后新的社会的支持者——因为他们有生存危机,但他们没有把握社会的实际力量。新资产阶级占据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之后,必然会寻求更到的政治地位,以保证其利益的永久性,但受旧体制的影响,政府的革新必然难以跟上其要求的程度,虽然政府一再喊着让权,但受体制限制,这种让权显然是有限度的,这就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导火索。政府和新资产阶级的矛盾还体现在政府的腐败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这必将受到靠自身起家的新资产阶级分子的反对,而随着市场的完善,原来靠腐败起家但现在已经完全走入市场的新资产阶级分子也会反对这种腐败。同时由于政府的腐败及其偏向资产阶级,在和新资产阶级的争雄中,他们不会得到其他阶层的支持。  

社会变革的途径可以有三种,即武装起义,政变,改革。对于中国目前的现状来讲,政府掌握着大量的军队,并且有武器和没有武器的差别悬殊,使武装起义成为不可能(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腐败,军队的执行力在下降,所以也未必)。同时革命的阶级没有动力——没有生存危机,所以他们不会冒死起义。而要现在的政府舍弃自身利益去改掉腐败的弊病,显然是不可能的。历朝历代的政府革新都要通过改朝换代来实现,从没有哪个朝代靠自身的改革来实现的,因为任何一个朝代的国家机器运转到最会都回恶性循环,不可自拔。于是只有政变,这是一种小范围内剧烈运动达到大目的的行为。可以利用政府派系对新资产阶级的不满发动政变,推翻现在的体制,利用这些人员打掉新资产阶级,去除腐败的根源,腐败也就不治自制。

现在中国趋势是一步步地走向私有化,这必将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以致到超越了政府的控制能力的地步。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贫富两个集团的人口数量的绝对差几大,这决定了中国不能私有化。而现在政府对贫富差距的控制能力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中央财政拿不出钱在这方面做工作,但是最低生活保障已经让中央捉襟见肘了,很多地方对此都大感头疼。而且吏治腐败,政府部门办事不力,使本就不多的钱更难起到作用。  

照此趋势发展,一旦贫富阶层成为两个集团,将很难在变化,社会矛盾必然产生。这是人们会对私有化的危害有所认识,这对建立一个公有制的国家将是有利时机。经过前面的分析,实现这种变化的只有政变。然而这种差距到什么程度的时候才是政变的条件呢——这需要对历史上历次朝代变革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结合国际环境,并加以总结。

从思想上讲,现在这种体制得以巩固的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人们对文革中那种畸变的公有制的反思,以及种种恶毒的宣传,这种反思要得以停止并有可能重新走回去要等到真正经历这一时代的人退出历史的舞台,按16岁成年,60岁退休,这个时间应该在1978年的44年之后,即2022年。保守一点估计,在2030年左右,人们对公有制的反对才会消失,而且在今后的实践中可以用“你们没有经历过,有什么资格说”来打击那些道听途说,胡乱渲染的反思者。然而事实上那个时间也许会更早,从现在的情况可以看出人们对政治的淡漠,而对现在的种种现象有大为反感,这对此无疑是有利的。当然对文革的反思所代表的公有制的反思不会因此而消失,我们也不期望在这种争锋中能取胜,这是最保守的估计,即那时候有决胜的把握。更保守的估计是城市公有制的破除的1992年的44年后,即2036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