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有很大的不同,严格的说,目前还不能算是一门科学(这话可不是我说的,是搞经济的人自己说的),因此,用经济理论解释国计民生问题,必然导致南辕北辙,头痛医脚。 fU5e/~Z$
#Ab%J_zP6avT&b
现代工业社会(严格的说,信息社会仍属于工业社会的一个层次,只不过是工业社会较高的一个层次而已,就像我们把封建社会分为早中晚期一样)和古代农牧业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其财富产生的来源方式不同。现代社会的财富大多数来自于矿物资源的开采,而农牧业主要利用的是生物动植物资源。评判富裕的指标是物质富余的程度。生产的效率决定了工业社会通过少部分人生产的产品剩余就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而农牧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大多数人的生产的产品剩余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求。现代国家没有哪个是通过农牧业致富的。因此富国富裕的关键,就在于其掌握了矿物资源的流向,所以能把握绝大多数的财富,并处于财富分配链的顶端。即使某个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动植物资源(比如农业国),也会由于工业产品与农业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而处于贫困的末端。更何况,连现代的农牧业生产方式本身,也极端依赖于工业矿物的加工和生产。现代农业的三大要素,化肥、农药、种子无一不是依赖于工业生产,化肥、农药是重化工业,严重依赖于石油石化工业,育种也是实验室和卫星育种,早脱离了传统的自然选育模式,加上农业机械,更不要说大棚、薄膜、育秧这些,可以说没有工业,就没有目前农业亩产千斤的产量,说现代工业是现代农业的命脉绝不为过。农业社会自然条件下的理想状态,即使精耕细作良田亩产不过300斤而已,这就是70年代以前中国人为什么总是吃不饱饭的原因。无他,没有实现工业化而已,可惜的是今天中国实现工业化以后,今人又把前人做的九个饼忘了,不知道今天的工业化是怎么来的。 ~.,E&<w.S
EzX0d`
既然如此,问题就很明显了,谁把握了矿物资源(包括能源矿物、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包括勘探、开采、加工、选炼、合成、精加工、精密制造直到精深加工层次的一条龙的完整交易体系,谁就把握了现代社会的财富大多数流向。谁把握了所有环节,就是超级强国(以前是美国和苏联,现在只有美国),谁把握了大多数环节,就是强国(如法国在安哥拉的钻石矿、英国的壳牌石油),谁把握了初端(如沙特)或终端(如日本)也可以过得不错(最近俄罗斯和委瑞内拉过得也很不错),谁完全脱离了这些环节,或是本国有资源但被外国控制,就只能靠残余唾沫和等死了(包括非洲、80年代后的拉美等,菲律宾就只能靠出口大学水平的菲佣,这样的国家,再过100年也不会富强)。和国家政体、是否独裁、WTO、市场经济、地理、气候、宗教信仰一点关系没有。这一点所有的强国都不会明说,但谁都知道(70年代以前中国当时的领导人是很清楚的,中间迷糊了一段时间,但现在好像又清醒了不少)。当然财富的流向这一整套体系还是要靠武力来保护的,但武力靠的是什么?还是工业。为什么美国70年代和中国握手了?苏联强大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是中国自己能造飞机了,这是工业一个突破性的标志。路透社当时有一段话评论很精典:中国能造(运十)这样的大飞机,说明其工业体系(在外部封锁下内部进化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能造这样一个复杂的机器和工业产品,再也不能将中国作为弱国看待了,必须给与足够的尊重与重视。所以在这一点上中国必须保持自己的战略产业。 rn*Sk@)"x
to)r4zZJ+
战略工业,或者说是战略产业(不仅仅包括军工),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也是财富的主要来源。只要把握住了战略产业,通过工业化生产,少部分人就可以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在满足自己国家消费同时,可以通过少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换取到大量其他低价值的非矿物产品(如棉花——纱线——衣服、粮食、鞋帽)和低加工的矿物产品(如塑料桶、打火机)等,满足本国人的生活需求。8亿条裤子换一架波音飞机,就是这么来的。当一个国家8亿人口每人做一条裤子(打一个比方)只能换来一个100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的时候,这个国家不富裕是必然的。而当一个国家通过几万甚至几千几百人的劳动就可以换来满足几亿人消费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时候,富裕也是必然的。剩下的就是财富在一个国家内部怎么分配的问题了。失业不是问题,就业是创造出来的,实在不行500万人劳动,其他9500万人都去当公务员,按月发工资就是了。钞票不够用机器印,只要能从国际上换回足够的物质生活产品,谁都不会有意见。物质不够分配才是真正的问题。德国8000万人口,真正从事精密机械、化工、汽车制造、电子、光学等战略产业的从业人口不过2、300万人(大家可以去查一查),但已经让全国过得很富裕了。1亿人口的国家,500万人从事战略产业,其他的人搞搞文艺、明星、音乐、电影、体育,(再不行多招募一些警察、多抓犯人,总之让大家有事干),发发福利保险,通过国际上交换来的物质生活资料,就可以过得很富裕了。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极力建立全球化大生产、全球化大交换、全球化大分工体系的原因。分出去的,一定是价值链的末端,甚至根本就不属于价值链,分到的只有等死或被剥削,留下来的,一定是价值链的高端,分到的就可以过得很富裕。以工业化的生产效率,少数人劳动多数人已经可以过得很好了。这就是国家要富强,一定要把握战略产业的原因。说到底,我们讨论的仍然是国家如何富强、国家因何而富强的问题。也就是国家的发展路线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历史上困扰中国人甚久,而且今天仍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SdkEU%`|
90年代看胡雪岩电视剧最后一句话深有感触:胡雪岩丢官了,可他不怨政敌攻击他丢官,只是反复说,“我丢的是官职,可他们(政敌)毁的是工业,是工业阿!” ($?~m:l
IV{AG%@?[
工业,只有工业(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轻工业,而是重化工和深加工,中国现在刚刚进入重化工初期阶段,美国现在已经进化到粉末冶金和纳米加工、分子加工,甚至硅芯片到了原子加工的阶段了,这才是美国和中国真正的差距)才是现代国家的血脉,是国家富强的来源和立身之本!
#Ab%J_z
现代工业社会(严格的说,信息社会仍属于工业社会的一个层次,只不过是工业社会较高的一个层次而已,就像我们把封建社会分为早中晚期一样)和古代农牧业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其财富产生的来源方式不同。现代社会的财富大多数来自于矿物资源的开采,而农牧业主要利用的是生物动植物资源。评判富裕的指标是物质富余的程度。生产的效率决定了工业社会通过少部分人生产的产品剩余就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而农牧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其大多数人的生产的产品剩余只能满足少数人的需求。现代国家没有哪个是通过农牧业致富的。因此富国富裕的关键,就在于其掌握了矿物资源的流向,所以能把握绝大多数的财富,并处于财富分配链的顶端。即使某个国家掌握了大量的动植物资源(比如农业国),也会由于工业产品与农业产品之间的不等价交换,而处于贫困的末端。更何况,连现代的农牧业生产方式本身,也极端依赖于工业矿物的加工和生产。现代农业的三大要素,化肥、农药、种子无一不是依赖于工业生产,化肥、农药是重化工业,严重依赖于石油石化工业,育种也是实验室和卫星育种,早脱离了传统的自然选育模式,加上农业机械,更不要说大棚、薄膜、育秧这些,可以说没有工业,就没有目前农业亩产千斤的产量,说现代工业是现代农业的命脉绝不为过。农业社会自然条件下的理想状态,即使精耕细作良田亩产不过300斤而已,这就是70年代以前中国人为什么总是吃不饱饭的原因。无他,没有实现工业化而已,可惜的是今天中国实现工业化以后,今人又把前人做的九个饼忘了,不知道今天的工业化是怎么来的。 ~.,E&<w.S
EzX0d`
既然如此,问题就很明显了,谁把握了矿物资源(包括能源矿物、金属矿物、非金属矿物)包括勘探、开采、加工、选炼、合成、精加工、精密制造直到精深加工层次的一条龙的完整交易体系,谁就把握了现代社会的财富大多数流向。谁把握了所有环节,就是超级强国(以前是美国和苏联,现在只有美国),谁把握了大多数环节,就是强国(如法国在安哥拉的钻石矿、英国的壳牌石油),谁把握了初端(如沙特)或终端(如日本)也可以过得不错(最近俄罗斯和委瑞内拉过得也很不错),谁完全脱离了这些环节,或是本国有资源但被外国控制,就只能靠残余唾沫和等死了(包括非洲、80年代后的拉美等,菲律宾就只能靠出口大学水平的菲佣,这样的国家,再过100年也不会富强)。和国家政体、是否独裁、WTO、市场经济、地理、气候、宗教信仰一点关系没有。这一点所有的强国都不会明说,但谁都知道(70年代以前中国当时的领导人是很清楚的,中间迷糊了一段时间,但现在好像又清醒了不少)。当然财富的流向这一整套体系还是要靠武力来保护的,但武力靠的是什么?还是工业。为什么美国70年代和中国握手了?苏联强大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是中国自己能造飞机了,这是工业一个突破性的标志。路透社当时有一段话评论很精典:中国能造(运十)这样的大飞机,说明其工业体系(在外部封锁下内部进化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能造这样一个复杂的机器和工业产品,再也不能将中国作为弱国看待了,必须给与足够的尊重与重视。所以在这一点上中国必须保持自己的战略产业。 rn*Sk@)"x
to)r4zZJ+
战略工业,或者说是战略产业(不仅仅包括军工),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也是财富的主要来源。只要把握住了战略产业,通过工业化生产,少部分人就可以生产出大量的产品,在满足自己国家消费同时,可以通过少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换取到大量其他低价值的非矿物产品(如棉花——纱线——衣服、粮食、鞋帽)和低加工的矿物产品(如塑料桶、打火机)等,满足本国人的生活需求。8亿条裤子换一架波音飞机,就是这么来的。当一个国家8亿人口每人做一条裤子(打一个比方)只能换来一个100人乘坐的交通工具的时候,这个国家不富裕是必然的。而当一个国家通过几万甚至几千几百人的劳动就可以换来满足几亿人消费的物质生活资料的时候,富裕也是必然的。剩下的就是财富在一个国家内部怎么分配的问题了。失业不是问题,就业是创造出来的,实在不行500万人劳动,其他9500万人都去当公务员,按月发工资就是了。钞票不够用机器印,只要能从国际上换回足够的物质生活产品,谁都不会有意见。物质不够分配才是真正的问题。德国8000万人口,真正从事精密机械、化工、汽车制造、电子、光学等战略产业的从业人口不过2、300万人(大家可以去查一查),但已经让全国过得很富裕了。1亿人口的国家,500万人从事战略产业,其他的人搞搞文艺、明星、音乐、电影、体育,(再不行多招募一些警察、多抓犯人,总之让大家有事干),发发福利保险,通过国际上交换来的物质生活资料,就可以过得很富裕了。这就是资本主义国家极力建立全球化大生产、全球化大交换、全球化大分工体系的原因。分出去的,一定是价值链的末端,甚至根本就不属于价值链,分到的只有等死或被剥削,留下来的,一定是价值链的高端,分到的就可以过得很富裕。以工业化的生产效率,少数人劳动多数人已经可以过得很好了。这就是国家要富强,一定要把握战略产业的原因。说到底,我们讨论的仍然是国家如何富强、国家因何而富强的问题。也就是国家的发展路线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历史上困扰中国人甚久,而且今天仍然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SdkEU%`|
90年代看胡雪岩电视剧最后一句话深有感触:胡雪岩丢官了,可他不怨政敌攻击他丢官,只是反复说,“我丢的是官职,可他们(政敌)毁的是工业,是工业阿!” ($?~m:l
IV{AG%@?[
工业,只有工业(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轻工业,而是重化工和深加工,中国现在刚刚进入重化工初期阶段,美国现在已经进化到粉末冶金和纳米加工、分子加工,甚至硅芯片到了原子加工的阶段了,这才是美国和中国真正的差距)才是现代国家的血脉,是国家富强的来源和立身之本!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