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和被暴雨搞出丑
仇和被暴雨搞出丑
roomx
仇和不是当了昆明市委书记就牛逼哄哄嘛,忙着招商忙着改革忙着撤手下,可是他的所谓新政依然经不起一场暴雨的检验。坦白说,中国没有一个市委书记市长经得起暴雨检验。
他们的心思都不在减灾民生上,都在GDP税收上,自然做不好排涝这件长期困扰中国人民的事。
很多人为仇和的铁腕折服倾倒,其实我从不看好这样的作秀干部。只要你把份内的工作做实做细了,十几个小时的降雨又算得了什么呢?连市政府都淹成孤岛了,还是触动不了这些公仆,实在无话可说了。你就是为自己出门方便,也该抓一下下水道排水闸啊。
更搞笑的是,市政府下属的招生办工作人员回答家长们的责问,那个态度叫有多粗暴,他们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搞的什么预案。广东已经宣布实行新政:下属部门渎职失职,先拿行政首长问责。昆明的建设部门出了排涝不力的问题,市长要不要问责呢?
为什么城市内涝问题没有一个城市愿意解决并且能够解决呢?原因很多。
自然原因是,洪涝一般不会持久,半天一天水就退了,无论官员还是群众,都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除非你是住在低洼地区年年被淹的,家具经常泡汤,损失最惨,需求最迫切,大部分人会一笑置之。
经济原因是主要的,大面积更新排涝系统,要花很多钱,一任政府很难完成,往往要持续五到十年才能更新完毕。昆明的排水系统还是吃民国时期的老本,实在愧对先人。历史欠账太多了。
还有体制原因。人大对政府施加不了压力,政府不作为,可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程承包商偷工减料,业主监督也是睁眼闭眼就混过去了,泄洪就达不到设计标准,甚至象北京奥运标志工程地铁五号线,在首长检查后,还会出现渗漏水问题,21世纪的新工程还不如民国时期的工程质量,而北京仅仅遭遇的是89毫米的降水量,试问8月发生暴雨,老外坐了地铁五号线会怎么想?还有小区开发商不配套合格地下管线的问题。
最大的难题是系统工程,也就是城市化本身的毛病,城市的排水难度比乡村大得多,所以花钱多,因为他是破坏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建设一个人工系统,所以原有的土壤树木湖泊自然排水吸水系统被破坏了,全新的人工系统是钢筋混凝土,是草皮,是水泥马路,这些东西是不能吸水或者蓄水能力极差的;再一个,大量生态湿地被辟为开发区,湖泊河流都被侵占改为陆地,丧失了蓄水功能。全因贪婪过度。
这就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除非你花很大的资金,才能替代这种破坏,如果你舍不得,那么就要倒霉。问题是,公共工程是政府的义务,市民给你纳税了,你不去做,就是渎职。
昆明机场关闭前最后降落的航班机长不停问地面:你确定这是巫家坝而不是滇池?听说乘客在飞机降落掀起大水后都以为掉进滇池了。
这比地震震到外国去了还可笑。
--------------
昆明中考遇暴雨交通瘫痪不少考生趟水哭着进考场
07月04日 08:42: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连降12小时暴雨,城市大面积积水,交通一时瘫痪。一些中考学生坐着三轮车或环卫工人的垃圾车来到学校;一些考生则被困在家里无法出行;大部分考生趟水哭着走进考场——
7月2日晚10时,昆明又下起了大雨。忧心忡忡的谢女士拨通了昆明市招生办公室的电话,她想知道如果明天城市又是一片汪洋,交通陷入瘫痪,谁能帮助她正在中考的女儿赶到考场。可是工作人员告诉她:“领导正在开会讨论,你明天再打电话来问吧。”
“难道你们没有应急预案吗?”谢女士问。
“有啊。我们已经启动了应急预案,可是我把内容念给你听,可能要40分钟。这是天灾,没有人告诉我们昨天晚上会下暴雨。”接电话的工作人员显得很不耐烦。
7月1日晚间8时至7月2日早晨,昆明出现罕见的全区性的大到暴雨降水过程,暴雨在昆明城区的最大降水量达到113.6毫米,导致全市30多个片区发生严重的内涝淹水,多处交通受阻或中断。这是昆明市自1957年以来遭遇的第三次大暴雨。
7月2日正好是全国中考第一天,昆明有5万名考生参加中考。暴雨的降临,使许多考生及家长一大早就出门,但积水之严重,交通之堵塞,让他们始料未及。
胡女士刚出家门不久,汽车就因排气管进水而熄火。她赶快打电话叫丈夫骑着电动自行车送儿子去考试。可是丈夫的电动自行车没走多远也熄火了。父子俩趟着水找了几个交警才终于得到帮助,被送到学校。
记者从昆明市交警指挥中心获悉,7月2日上午,昆明出动了大量警力用摩托车、警车帮助运送考生,有的警察甚至和老师一起把学生一个个背进学校。尽管昆明市教育局告知学生如被堵在路上可向附近的交警求助,但警力有限使大部分学生都得不到帮助。不少在站台上等待公交的中考生急得直流眼泪;有的学生是坐三轮车或环卫工人的垃圾车到的学校。而一些考生则被困在家里,根本无法出行。一位家长沮丧地对记者说:“我带孩子绕了3个小时的路还没赶到考场。”
7月2日清晨,昆明市教育局通知各考点:只要在11:30前抵达考点的学生都顺延参加考试,同时也对相应考点学生进行了封闭式管理,以免外泄考题。据悉,这天上午迟到时间最长的学生达90分钟,有上百名学生缺考。
昆明市招生办表示,他们已通告要求各学校及考场用短信的方式把暴雨消息发给考生,让考生早点进入考场,但一些学生和学校说他们没有收到这样的短信。一些监考老师告诉记者,大部分考生都是在瓢泼大雨里趟着齐腿的水哭着走进考场的,有的考生甚至把鞋都跑丢了。“看着这些浑身湿透打着哆嗦考试的学生,我们都很辛酸。”一位监考老师说:“孩子们的情绪受到了很大影响。”
每年高考前,很多社会人士都会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提供车辆爱心送考,并提前做好准备,今年昆明市报名参加“爱心送考”的车辆就突破5000辆,但对考点分散、数量更多的中考生帮助却很少。“其实无论高考、中考,对孩子来说都是大事。对学生的帮助不能只集中在社会关注度高的高考上。”
记者致电昆明市招生办公室负责人,询问在灾情发生时是否有帮助考生准时、安全到达考点的应急预案,该负责人说“有”,但当记者问应急预案的内容是什么时,这位负责人没作任何回答便将电话挂断。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云南部分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对中考生的送考活动。昭通市鲁甸县专门成立了以县长为总指挥的“爱心送考”活动领导组,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由警车开道接山区考生到县城参加考试;曲靖市罗平县罗雄镇人民政府安排了7辆“爱心送考车”,每天接送学生到考场、学校,免去了家长的担忧,保证了学生的安全。 (记者 张文凌)
昆明暴雨持续达20小时市政府被淹成“孤岛”
昆明暴雨使70多名学生缺席中考200余名学生延误考试
昆明暴雨致城区及郊县不同程度受灾
昆明暴雨持续20小时 市政府被淹成“孤岛”
| |
市民自制“竹筏” |
| |
乘客被困公交车顶 |
从前天(1日)下午开始,一场持续了近20个小时的大雨使昆明变成了一座水城,包括市政府在内的全市多个地区被积水淹没,局部交通被堵塞,市民出行困难。(来源:云南新闻网)
7月2日,昆明市的初三学生们开始中考。然而,连续两天的强降雨使降水量达到113.2毫米,许多通往学校的必经之路积水达1米多深,西山一中的681名参加中考的学生被困在学校外,无法进入考场。图为战士背起考生淌水赶考。(来源:云南新闻网)
新华网昆明7月2日电(记者关桂峰)7月1日晚间至2日凌晨,昆明突降暴雨,造成主城区不同程度地遭到水淹,最深处已超过1米,市区内大部分道路严重积水,主要交通路段堵车,过往车辆因排气管进水而熄火。
在昆明市“彩龙论坛”,网友对此次暴雨议论纷纷,并贴出多张图片。网友们多用“市区一夜变‘泽国’、地势低洼的地段已是‘海洋’”等形容暴雨后的昆明。
被淹没的昆明市人民政府成为一座“孤岛”。(来源:云南电视网)
这场暴雨给昆明市民出行带来严重影响。(来源:云南电视网)
因全市多条道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积水情况,大量车辆改线或绕行。(来源:云南新闻网)
昆明市北市区的主要交通干道北京路被淹,近千张车辆被堵在路上动弹不得,骑自行车的纷纷赤脚上阵,趟水行路。(来源:云南新闻网)
----------------------
新华视点:春城一夜变水城——昆明“7•2”暴雨内涝背后
昆明市内道路积水最深超1米专家解读积水原因
“新华视点”记者陈鹏、关桂峰
7月1日晚间至2日清晨,暴雨突袭昆明,113.6毫米的短时降水量使著名春城一夜变“水城”:交通瘫痪、机场封闭、200余名学生中考延误……同以往一样,每逢暴雨,昆明总是难逃“内涝”噩运。如何才能解决城市水患隐痛?春城——水城的巨大错位发人深省。
“宜居城市还是‘鱼居’城市?”
7月1日晚20点至次日清晨8点的大暴雨让昆明猝不及防,2日,出现在市民眼前的是一个陌生而狞厉的“泽国”。
昆明东、西、南、北主要路段交通濒临瘫痪;在北市区金星立交桥,大水甚至淹没了汽车,不少汽车因排气管进水而熄火,长龙般的车队几乎堵塞了大半个北市区;很多小区门前水波翻涌,不少市民被堵在家中。
2日恰逢中考第一天,西山区第一中学考点的74名考生被这场大雨“拦截”在考场之外,不得不缺席上午的语文考试;被积水侵扰的西一中只好用课椅搭起一道“栈桥”,以方便考生们涉水进入考场;昆明市中招办临时决定,因交通原因迟到的考生顺延考试;很多警车变成了“摆渡车”,不断将考生送往考点。
因河流倒灌,昆明机场积水涌入候机楼,最深处甚至漫过腰间;跑道无法起降,机场紧急关闭;临时空中管制直到2日下午17时30分才取消;暴雨导致机场100余架航班延误,5000多名游客滞留。
暴雨还造成昆明周边的宜良、富民、安宁、禄劝、呈贡等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全市作物受灾2.1万亩;城乡民房进水619间,倒塌9间,沟渠倒塌27处;在昆明东郊的阿拉乡,大水漫过房屋,村民们只能在房顶上生火做饭。
来自市政府的统计,这次暴雨造成全市30多个点(片)严重内涝,积水最深处超过1米。在网络论坛上,网友们纷纷发泄着不满:“市区一夜变‘泽国’、低洼地段已是‘海洋’。”“昆明到底想成为宜居城市还是‘鱼居’城市?!”……
昆明茭菱路“车水马龙”
城市发展面临的水患隐痛
昆明市气象局数据显示,7月1日的113.6毫米降雨量突破了历史上同日降雨量纪录,为历史第三极值;而半个月前的6月14日,昆明刚刚经历过一场暴雨,迄今还没有从“涝伤”中缓过劲来。
许多市民发出感慨:过去昆明一雨便成冬,如今却是一雨便淹城。到底什么原因?哪儿出了问题?
昆明市防汛办综合处处长王明书告诉记者,6月至8月是昆明雨季,极易引起内涝,而薄弱的防洪基础设施“难辞其咎”,这次的淹水点80%以上管网已经沿用数十年甚至近百年,年久失修,在短时强暴雨的袭击之下实在不堪重负。
同时,这些管网设施不配套,管径标高不统一。“先建的小区管道直径80厘米,后开发的小区只修了直径60厘米的管道——先建小区的水漫过来,新小区60厘米管道怎么排?”王明书说。
昆明市排水设施管理公司总经理马跃基总结的原因有三:一、城市排水能力、排水管网建设和布局都有局限。二、主城区的排水系统仍是雨污合流,一个管道承担两个功能,雨水、污水都要排,河道也是两个功能并用,但日益狭窄老迈的河道泄洪能力不足时必然沿着管网倒灌。三、昆明多数河道存在“瓶颈”,行洪能力偏低。“还有的居民随意往河里倒垃圾,造成河道堵塞。拿机场来说,下游河道因堵塞抬高20公分,上游机场附近水位就可能抬升1米。”马跃基说。
王明书说:“现在的城市全是钢筋混凝土,雨水渗不下去就只能指望河道了,但是河道的能力太有限了。如果要让河道肩负重担,就必须做‘大手术’。”昆明市防汛办曾将市内35条入滇池河道按节污、防洪、景观等几项必备的综合功能进行了整修匡算,需要70亿元。“70个亿啊!哪来的钱?没钱。”王明书说。
经过一夜的大雨,昆明高新区全淹,汽车水中游泳。
拿什么向水患宣战?
内涝,并不止于一个昆明。
2006年,台风“碧利斯”就掀开了城市防涝软肋,福建、湖南、广东、浙江、广西等省区的城市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2007年7月,一场特大暴雨使重庆主城区多处积涝,49个场镇进水受淹;近期一场特大暴雨在济南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北京、杭州、西安等城市也一度成为内涝频发的“名城”……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城市与昆明这场严重水患的原因如出一辙:城市发展的脚步越走越快,但城市防洪排涝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加之极端天气的不断骚扰,水患因此越来越难以避免。
深究昆明防洪排涝体系薄弱的背后,记者发现的是“多头管理”的沉疴。目前昆明市排水管网约2000公里,其中昆明排水公司负责的仅400多公里;排水设施这同一本“账”竟有7个市、区级的“管家”来管,防洪指导、工程建设、行政执法等等职能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交叉管理、分工不明。记者调查中,涉及管网管理的滇管局、排水公司、区水务局都在互相推诿、彼此埋怨,而负责审批管网建设的昆明市规划局局长周峰越说,审批的前置环节由建设局把关,与规划没什么关系;市建设局的答复更干脆:这是滇管局的责任……
王明书认为,当前水务一体化改革已迫在眉睫,所有涉水行业等都应由一个部门管理,以便于协作、提高效率;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水务一体化改革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其他城市理应借鉴。
他说,必须依法从源头上整治管网设计、建设的混乱状况。管网的规划、验收必须有排水、防汛部门参与,“按照我国防洪法规定,防汛排水建设,任何部门都要征求防汛部门的意见!但现在任何一个开发商来建小区,防汛部门根本不知道他的防洪排水设施怎么搞。这是有法不依!”
昆明市滇管局排水管理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表示,作为城市规划部门,在审批地产项目时应该对管网排水设施严格把关,“但现实是,在开发商与政府部门种种利益纠葛下,规划审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排水系统在城市建设中其实很受‘歧视’,你怎么指望它们能统一、高效、稳定地发挥排水防涝功能?”
王明书说,一个大中型城市的河道防汛最起码要按照不低于100年一遇的洪涝标准设防。但现在,昆明的河道防汛标准或许连5年一遇都达不到,“比如青岛,至今仍然使用着100多年前德国人的防洪排水系统而安然无恙,为什么老外就有超前的规划魄力而我们没有?一个城市的执政者应该具备勇气和智慧,规划时应有前瞻性,要舍得花大力气搞基本设施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排水问题。”
据昆明市气象局的最新预报,5日至6日还将有一次暴雨天气。春城还会变成水城吗?“当然会!”王明书一阵苦笑,“淹城很正常,不淹反而不正常了——在现有机制下,防汛防涝绝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