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工农起义的经验教训
中国现代史
1908年8月26日 ,建安县工农因一无辜妇女被官宦子弟杀死为导火索,举行了夏季起义,但是仅短短3天即彻底失败,被反动的晚清政府残酷镇压,随后地方官兵挨家挨户搜查起义参与者,一时白色恐怖笼罩整个县城。
5个教训
教训1,起义者没有发动更多的人民,只靠数万赤手空拳的百姓对付衙门官人和正规军,力量上相差悬殊,失败在所难免。
教训2,当地起义者没有相对健全的组织,没有中间核心力量,不能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
教训3,起义者目的不明确,要求简单,很容易就被逐个击破。
教训4,起义者对官府抱有幻想,过分相信朝廷能主持公道,按现在的话讲就是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教训5,没有把握住机会夺取政权,当时的朝廷一贯支持地方工农自制,连地方官员据说都是由当地民众推选的,尽管不真实,但从表面上讲,这一点写进了当时的大清法典。而工农群众在起义占上风时,工农没有依照当时当地官府规定推选自己认同的执政者接收官府的各个部门,错失实现自治、有资格与官府谈判的良机。
总结的7条经验
1、 相信人民群众的正义力量,不要单打独斗。当时的旗帜、没有志向等进步团体应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在群发事件时的理论指导工作,第一时间送去思想武器。
2、 要做就做最好,提前做好斗争准备。官兵从外地送武器来的时候,在进入县城的主要桥梁、隧道等路口设置陷阱,阻碍、消灭敌人车马。围城打援,用缴获的武器把手无寸铁的人民群众武装起来,伟大领袖毛主席后来也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 发动、劝说官兵哗变,站到人民群众一边,绝大多数官军来自于平民百姓,在情感上站在人民一边。
4、 要有远大的目标,不要把斗争结果、目的围绕在一个小问题上,要放眼华夏大地的不公平、腐败、卖国等尖锐问题上,获得全国上下一致支持。
5、 旗帜、没有志向等进步团体必须吸收各界进步人士,成立以工农兵、老百姓利益为奋斗目标的组织, 制定行动纲领、计划,并且要全国开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造成一定声势。毫无疑问,人民需要这样的组织领导人民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6、 利用宪法和法规,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地方政权来接管腐败的晚清政权,迅速成立人民审判庭,由人民投票判决把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官僚、买办、走狗等送上断头台。
7、 最后,即是失败后自首也要有组织,十万之众同时自首,让监狱人满为患,也是保存大量革命火种不被镇压的最后斗争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