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到外国去了?

火烧 2008-06-26 00:00:00 时代观察 1029
文章揭示中国科研经费大量流向海外,依赖进口科学仪器与设备,导致国产科研产业链薄弱。强调科研仪器研发的重要性,指出当前科研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需重视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的科研经费投到外国去了?

子云南山

你也许很奇怪,中国的科研经费怎么投到外国去了呢?但不用奇怪,这就是事实——不是百分百被投到外国去了,但是有相当部分投到外国人腰包了,这是一个普遍事实!

你如果到国内一流高校或者研究所里面去参观,会发现基本上讲解者为你炫耀的东西就两样——一是论文,二是科学仪器,而且是进口科学仪器设备!在这些国立的一流的研究机构,你看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欧美科学仪器(以德国、日本、美国等为主,也包括其他少数几个欧洲国家)和设备——越是国内所谓顶级的实验室越是如此!而当下正在大兴土木大搞建设的国家实验室一个主要支出恐怕也将是耗费大量经费去购买进口科学仪器和设备!欧美科学仪器公司近10年来蓬勃发展,重要原因就拜中国慷慨之赐——按照有些外国科学仪器代理商的说法,科学仪器在中国简直卖疯了!这就是当下中国科学研究的现状之一!

科研经费的重要部分就是仪器设备购置,一台贵重仪器可能比存放的房子还贵——基本上,如果与国内同类产品(如果有国内同类产品的话)相比,国外产品价格可以用5倍到10倍因子来乘。可以说近20年中国的科学仪器工业(包括耗材,试剂,科学与工程软件)几乎全部被外国公司垄断,国内的自主研发能力非常弱。

中国的近10多年的科学研究就是用钱去买外国仪器,外国软件,外国试剂,外国材料等,让后用这些仪器、设备、耗材、试剂和软件进行“形而上”的热门科学前沿研究,运气好的就能发高影响因子论文,只要符合主流学术圈子的路数,发上几篇“重磅”论文也不是难事,然后继续恶性循环——第一流的研究结构不研究和开发科学仪器,不使用国产科学仪器,国产科学仪器(包括软件)就无法改进提高和发展,就无法壮大——无人使用的东西,最终将消失,而科研人员也毫无动力和压力去创造、改进自有仪器和软件,其结果就是国产科学仪器的消失或者只能在所谓二三流的大学、研究所或者小厂还有市场。

回过头来说,用科学仪器和造科学仪器的,谁更“牛”呢?这就如同问造枪的和用枪的谁厉害?用枪的可能会技艺高超,但是离开枪就无能为力,而造枪的人,一样也可以练就高超技艺——实际上,造枪人在卖枪之前,他已经具备此能力!

毫无疑问,造科学仪器的要牛得多!为什么,因为许多科学仪器本身就是科学家发明并经过相关技术人员(包括用户)的持续改进成熟而推向市场的!而在那些成熟的科学仪器上搞些研究——不排除可以重要成果,但总体上比起那些能研究制造科学仪器的国家的学者,要差太远——因为这些研究,基本上就是“用仪器”——有什么不得了呢,尤其用的目的是为了“论文”,那么即便有Sci-Nat论文有怎么样呢?研究和开发仪器的人已经做了无数试验,所掌握的核心技术远远强于后来的使用者,即便以科学论文指标来看,也强于后来这些使用者。因此,从科学仪器这一角度来说,我们的科学研究不正是处以科学研究全球化链条下的低端吗?这和制造业的情况完全一样!但是,放心,科学仪器的后来使用者不愁发表不了论文,这里面的潜规则自不用说——当今由科学仪器厂商主导赞助的学术会议、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比比皆是,有的恐怕只是你没看见,没看清这一链条的各个环节。

这样一种研究模式,极大的打击或者摧毁了国内的科学仪器工业,更重要的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水平,即便对那些使用这些科学仪器并以科学论文为追求目标的大小研究小组、研究所来说,也很难有多大推动——因为,这始终是第二层次的研究。相反,这一模式会严重阻碍中国的自主创新,因为:

其一,科学仪器设备(包括科学与工程分析软件、特殊材料和试剂)的开发,需要长期积累,不可短平快,因此国内许多研究小组的“短平快”研究是不可持续的,无法进行仪器研究和开发。科学仪器伴随科学思想、原理包括市场策略的需要不断创新翻新、升级,每一次升级和换代就决定你又得花钱!从设备、耗材、维修全部绑定!而没有这些核心技术的研究小组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重新寻找热门,而无法长期积累。因此,放在国家的角度来看,拥有制造高精尖科学仪器能力的国家,其科学研究和技术水平无疑处以顶尖领先地位!那些只是使用而不研发制造科学仪器的国家的学者,整体上是无法赶上前者的——除非他们转换或者部分转化角色,占据科学仪器设备、科学软件的研发、设计、制造和使用这一链条中的高端环节!


其二,科学仪器事关工业发展基础,缺少高精尖的科学检测仪器的开发能力,许多基础工业的发展必受影响,工业部门将花费高额代价去购买进口仪器。中国许多产品质量不过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检测能力太差,造成质量不稳定不可靠。而许多企业是没有能力购买先进的检测仪器的——如果外国厂商垄断了科学检测仪器,我们除了高价,别无选择!

其三,最为重要是,科学仪器工业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额利润的高技术产业,是产业链顶端的顶端。欧美强国,无一不是科学仪器研发的强国。中国近年来所开发和生产的许多高技术的“车船星箭”,可以说,离开外国公司的科学仪器,虽然不能说这些产品就彻底无法动弹,但是从技术指标上肯定大打折扣——从基础科学研究用仪器设备,到工业部门的高端检测设备,生物医学食品检测,甚至到奥运会的运动训练器材,几乎全是进口——越高级的设备越如此,越一流的机构越如此!而中国的一流研究院所和大学本来应该是科学仪器创造和开发的主要力量,但是却沦落为科学仪器的低级使用者,二三流研究机构和大学只能喟叹无钱买进口仪器,从这一角度来说,国内的一流研究机构和大学,无非是可以拿到更多的钞票来购买外国仪器,给外国仪器商送钱的本事大过二三流大学和研究所而已,想想中国在研制“两弹一星”的时代,科学仪器几乎自主开发自造,而今变成几乎在高端仪器全部进口,更糟糕的是,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国家,是严格禁止一些科学仪器出口到中国,尤其到国防科研单位,这可以算是近20年来中国科学研究的最大悲哀!中国许多理工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学非所用,如果有科学仪器工业,相信可以为许多硕士、博士们创造好的对路的研发工作机会而不是去外国仪器厂商当销售代理。而科学仪器设备,科学与工程分析软件的销售,和汽车等其他工业一个道理——同样国外品牌的仪器在国内的价格要远高于在开发国的销售价格,而中国,是欧美科学仪器销售的最后一个黄金市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确立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却拱手让出了科学仪器设备这样一个庞大市场!

其四,科学仪器的标定被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由于国内没有成熟的科学仪器工业,造成计量部门根本没有能力来标定检测许多新型的进口仪器和设备,标定溯源均在国外,这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中国计量部门无法监控这些科学仪器,同时造成计量部门本身的技术能力严重退化!

其五,科学仪器和软件的维修和升级服务也会耗费一笔巨大的费用,购买仪器将使得这一切被绑定,毫无疑问又让许多从事仪器维修的技术人员除了买就是换,仪器维修能力严重倒退!

中国这些年持续投入科研经费,结果许多钞票以这样一种方式流入国外。花大量钱换来外国科学仪器和软件,最终成果就是几篇毫无用处的论文——如果这些论文有点用的话,就是每年在统计中国SCI论文时使中国的排名又上升,进而为大小学者晋升增加点筹码,其他,一无是处!

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就是科技发展的道路选择出了问题!同时,科技管理政策,科研经费投入方式和评价体系出了严重问题。一言以蔽之,就是放弃了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20多年前,购买进口设备和仪器还需要论证是否可以国内替代,而现在则完全放弃。中国在研制“两弹一星”时代,基本具备自主制造当时所有先进科学仪器的能力,并诞生大量科学仪器厂家,如果能持续发展,并与80,90年代快速发展的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在操作性,运行的可靠方面得到较大改善,必然是科学仪器研发和制造大国——科学仪器的研发制造和其他制造行业的内在规律一样——在突破基本科学原理之后,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持续改进尤为重要!可惜,这些曾经非常不错的科学仪器和设备厂,大多不复存在!科学仪器开发——如果我们要重新下定决心,进行科学仪器开发的话,需要好的政策支持和保护,并需要一个良好的科学研究外部环境——为科学仪器研发提供的外部环境,即我们该怎么来从事科学研究——是在站在中国的视角上,还是追逐“前沿”?

为了论文,为了职称,为了自主创新的成绩,短平快是最优选择,直接买来仪器、软件、试剂是从事研究最省事的方法——通过花大钱购买进口科学仪器和软件,花大钱购买海外明星科学家并花少量钱购买博士和硕士等廉价学术劳动力,从事科学“前沿”工作,发表高影响因子的科学论文,是当下中国“一流”科学研究的通用模式!用经济学流行术语讲,这一模式是“最优解”——可惜结果就是大部分科学研究不过是一种依附性的研究,打个比方,许多国内研究小组不过就是外国研究小组的一个分支!这个“最优解”其实是最短视的解,最短命的解,最没有前途的解!如果我们能把购买进口科学仪器的钱投入到开发仪器和自主设计生产上面,短期也许我们少了许多花哨的科学论文,但是长期,有助于真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虽然,有一些经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支持科学仪器开发,但是似乎还无法根本扭转现今这一研究模式,除非有国家层面上的更有力的措施!

唯一令人稍感欣慰的是,有识之士和国家领导人已经注意到这一研究模式的严重弊端,而且最为重要的认识就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应该在企业。应该说,这一认识是非常有意义的!

希望国家能在促进科学仪器设备研究、科学与工程软件开发,特殊试验用试剂开发等事关科学研究的基础核心能力建设方面制定合理的政策,引导中国的科学工作者去创造真正的科技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毫无价值,为国际“科学前沿”做注解的表面文章——毕竟,中国的钱还没有多到可以为许多毫无意义的“科学兴趣”买单的地步!

在结束本文前,还想再指出,普通人或者决策者一般不会去批评进口科学仪器和设备,毕竟是以科学的名义,但是这后面所隐含的对中国科学研究,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影响却被人忽视!还有一点,想必读者诸君到此也能明白,科学仪器研发制造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过是长期以来发展方向失误造成的恶果的一个侧面——而这一侧面容易被忽视!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