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绍兴历届班子的政绩评分看“二环线企业大迁徙”的致命缺陷
“城市经营”在中国何时兴起已无法考证,但在绍兴若从1992年的“张启楣时代”算起大概无人反对吧。就让我们通过评判本市各领导时代的政绩工程,来预测当前“二环线内企业大迁徙”政绩手笔的经济与民生命运吧!!
1、张启楣时代:有三大手笔,依次是“中兴路搬迁”、“昌安立交桥”、“经济开发区”,“中兴路搬迁”首开“三公”透明制度,居民当时是拥护的,笔者也是作为第一批拆迁居民搬往城东而有此感受的;“立交桥”更象一个城市的标志建筑物,实际作用主要是与火车道隔离;“城东开发区”没有形成高科技产业集群,除了“京东方”再无有点名气的企业,最后成了绍兴最宜居住的绿化地区。政绩考分:90分;
2、纪根立时代:正逢国企改革下岗大潮,“绍钢70吨高炉”彻底断送这个绍兴最大国企的小命,许多员工市民失业、生活陷入痛苦,与此对应的是公务员群体发国企倒闭财政补贴减少的灾难财和“城市经营”的土地财收入飞速上涨,两极分化局面形成。政绩考分:0!
3、冯顺桥时代:“环城河治理”营造了一个漂亮的花园式城市,“袍江开发”大思路是正确的,为大批污染企业脱离繁华市区创造了空间,但框架太大,过多占用大量良田,不符合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受到《瞭望》等中央媒体的点名批评。政绩考分:70分。
4、王永昌时代:哲学博士基本上没有扰民,建设的“镜湖新区”湿地公园很优美,但没有热起来;“迪荡”利用存量土地打造绍兴的CBD规划上很有前瞻性,可惜随着王的上调同样没有热起来,目前有成为烂摊子的可能。政绩考分:60分!
5、当前时代:“二环线企业搬迁或转型”明显是个大败笔,在通胀持续、资金吃紧甚至有专家发出“金融危机一定到来”的严峻形势下,许多企业的流动资金相当困难,这一搬或一转可能推动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大批倒闭、本地失业情况加剧,此外企业运作需要一个长期的稳定环境,2年或5年搬或转都根本太短,只会摧毁企业内在的活力或正常节奏,企业提升至服务业的资金也无从积累偿还。建议近5年留作过渡调整期,除污染无法整改的企业近几年的确要搬外,其他可避过近几年的外部巨大风险期,作出规划在2012―2020年的大时间跨度内实施搬迁。本届应着力加大对迪荡新区的建设,同时研究艺术品收*业的兴起。绍兴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国内素有“填不完的大上海,收不完的小绍兴”雅称。盛世兴*,这是一个发展极为迅速的文化朝阳产业,一旦绍兴成为拍卖会齐集、收*家云集的地方,对旅游业、消费业、民生就业的促动能量将十分惊人。
从以上各时代的政绩工程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凡涉及到企业经济的都留下败笔和骂名,凡属于民生环境改善的都取得了成功和称许。强烈希望现任市领导班子缓行不成熟的300多家企业的大迁徙计划,否则5年后必将成为第二个政绩零分的耻辱班子。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