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青蛙斗虫赋

火烧 2008-06-19 00:00:00 文艺新生 1029
文章通过《青蛙斗虫赋》展现正邪交锋,寓意深远。青蛙象征正义与力量,虫代表邪恶与混乱,两者激烈斗争,体现正义必胜的主题。文章结合历史与现实,呼吁人们明辨是非,坚定信念。
青 蛙 斗 虫 赋

颠 叟

岸上菖蒲①,奋戟挥戈②,猖狂反扑;浪里青蛙,腾跃搏击,势如猛虎;草头爬虫③,披甲舞爪,飒飒疾走;阵前蝌蚪,剑拔弩张,挺身而战。此《青蛙斗虫图》之布局也④。

大师作图,正当血雨腥风,故拟之以见斗争之惨烈。蛙,娃也,好女子,美巾帼也;虫,恶浊之物,民之大害也。蛙虫相斗,正邪清浊之交锋,美丑善恶之格杀。遥想当年,爬虫蜂起,来势汹汹,必欲取之;蛙之大将,三鼓而怒⑤,四斗不屈⑥,其战何勇。于是刀飞剑闪,铿锵震耳;盘马相搏,怵目惊心,演出一大悲壮。

叟为歌曰:
警传狼嗥,迈步出监。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奸虫当道,幕后指点。爬虫跳梁,登台表演。混淆黑白,一手遮天。丧心病狂,反攻倒算。意在沛公,项庄舞剑。蜀犬吠日,所谓审判。青蛙斗虫,义正辞严。淫威雷轰,志如铁坚。泰山压顶,宁折不弯。魔高道涨,挫尔凶顽。是非善恶,民心可鉴。真理谬误,历史评判。蕞尔群小,一堆破烂。卑鄙无耻,玷污史篇。铁骨铮铮,立地顶天。英风烈烈,万古流传。

“凛凛乎壮哉!”大师闻而赞叹,“宏响镗鞳,正声也!”

颠叟拜曰:“此一醒而鸣者,幸赖神图,启我昏眊。先生何以成之?”

大师曰:“邪恶横行,强奸正义;匹夫有责,理当起而战之。蛙虫之斗,吾尝诗谓:‘猖狂反扑起杀声,浪激青蛙斗爬虫。大战魔阵三百合,断魂刀头有余勇。’曩者桃偶登场,狐狸当道,日月为之颠倒。吾居落叶空山,听夜雨而牵愁,闻野风而驚心⑦;悲江山之骤变,叹神州之陆沉。酒不解肠,忧愤难平,遂郁郁而起,怅怅而出,游乎茫茫大夜;散千丈之白发,拔倚天之长剑,行吟于汩罗之滨,叩教于灵均之门⑧。告曰:‘举世皆浊,众人都醉,何不鸣而警之耶?椒焚桂折,艾萧大甚,何不伏而击之乎?’乃隐晦曲折,奋而图焉。”
颠叟曰:“倏忽二十七年矣!今蛀虫饕餮,蚊蝇成阵,山河糜烂,毒菌疯生,鬼魇人心,病入膏肓耳。顾彼妖雾弥天之际,大师目光飞电,洞彻秋毫,寄寓蛙虫,而作斯图,明辨是非,剖分善恶,断之何准,思之何深,识之何高,瞻之何远。令我开塞启智,亮眸清神,知蛙者蛙,虫者虫,鬼者鬼,人者人,正邪之义昭然,清浊之理了然。请以诗奉:‘花面狐狸坐龙庭,变幻风云又点灯。欢呼黑天作白日,歌唱冰雪舞春风。试问几人未受骗,且看哪个不起哄。独有哑公破鬼局⑨,振聋发聩第一声。’其时,花头之蜂妖变,老鬼之灯缭绕,掀诳浪而漫诡云;魔笑吃吃,怪叫啾啾,臭虫合阵,滚滚沸沸,直欲食肉寝皮,饮血销骨;彼青青之蛙,沉压黑山冤海之下,孤胆仗剑,淫威不屈,勇斗群虫,烈震寰宇。而大荒之上,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毒焰薰日,酷雾障天。虫辈则沐猴而冠,欺世盗名,抉人之目,挖人之心,夺人之魂,陷人于迷海谎洋之中。于是举世汹汹然,蒙蔽子失是非而附和,迷糊君混清浊而随流。郭氏取《水调歌头》之闹⑩,老常发舞台高唱之兴(11),皆蛙虫莫辨,受骗起哄者也。更有伤根扳枝(12),文苑闹鬼;磨牙论理(13),蛇蝎为心。至若子厚之骂尸虫(14),梦得之抨聚蚊者(15),俱杳不可迹,荡然风吹矣。独先生之笔啸傲,正义之图岿然,斯可与毛公握笑也。而郭氏、老常辈,未知见之而愧死否?”

大师曰:“妖虫蛊惑,流毒深广,迷者滔滔,盲辨之故也。《明目》诗云:‘青蛙斗害虫,害虫民不容。蛙虫莫混淆,是非要分清。’今有甲乙丙丁客,仍在迷魂毒雾中,请切切告之。”

于是,颠叟转视蒙蔽、迷糊诸君,谆谆而告之曰:“老顽之叟,郁块垒而必发,乃慨深而歌永,复罗嗦而三唱,且耐心为一听。”

一唱而告曰:
花灯迷毒未可轻,长陷青蛙负罪名。
缺点毕竟是战士,完美无非老苍蝇。

再唱而告曰:
千罪万罪竞何罪?一毁再毁岂可毁?
罪反尽头转功德,毁到极处生光辉!

三唱而告曰:
巫山难遮清江流,桥度春风不度秋。
春江通波到桂池,杨柳作伴明月游。

大师曰:“甚善。蛙虫之斗,永无已时。有识之士,亟须登高而呼,棒喝惊梦,使昏者明之,靡者振之,与我万民,同仇敌忾,钉鬼魅于耻辱之柱,投妖虫于肮脏之海。毛公与我,春江杨柳,待报人间伏虎。勉乎哉!”

注:
①菖蒲:图中所作水草,谐音“猖扑”,猖狂反扑也。
②奋戟挥戈:图中菖蒲枝叶作戟戈状,俯冲水面。
③草头爬虫:菖蒲上作甲壳类爬虫,沿枝条出动。
④《青蛙斗虫图》:《铁笔春秋图》画册中的作品之一。
⑤三鼓:图中作三只腾跃之青蛙,成犄角之势;蛙鸣如鼓,谓蛙鼓;青蛙鼓之,怒而迎敌,故谓“三鼓而怒”。
⑥四斗:图中作四只蝌蚪,置青蛙与爬虫对峙的水面之间。蚪,谐音“斗”;蝌蚪二字含“虫斗、斗虫”,“蝌”中“禾”谐音“和”,与也;即蛙与虫斗,虫与蛙斗也,寓双方相斗之频繁激烈。
⑦“吾居”数句:《铁笔春秋图》画册前有《丁巳秋自序》诗一首,中有“对酒淋漓夜雨声,空山红处野风驚”句。此演绎其意。
⑧灵均:屈原。
⑨哑公:王森然。
⑩郭氏:郭沫若。
(11)老常:常香玉。
(12)伤根扳枝:伤痕反思。
(13)磨牙论理:指所谓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4)子厚之骂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
(15)梦得之抨聚蚊:刘禹锡《聚蚊谣》。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