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政府官员“老板化”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火烧 2008-05-27 00:00:00 网友杂谈 1034
文章通过黄云案例,揭示政府官员老板化现象,分析其如何滋生腐败,探讨政企不分、经营城市理念偏离及体制问题,强调官员腐败根源与改革不足。

政府官员“老板化”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巍龙

从重庆市九龙坡区原区长黄云被双规,使我联想到政府官员“老板化”,实质就是滋生腐败的温床的一系列社会现象问题。

黄云在调九龙坡区任区长前,就任沙坪坝区区长,每当有事要找他时,他的秘书总是说;“对不起!我们老板不在。”开始我总感觉听起“老板”两个字来很别扭,久而久之,便习以为常。有时也不自主地跟着叫他黄老板,可他不但欣然受之,而且还似乎有一种极时髦的感觉。

或许,这就恐怕是“改革”以来市场经济导致的“经营城市”理念最直观、最通俗的演绎了。不过,尽管有些官员没有把这种甘愿当“老板”的思想直白地表述出来,但他们在施政活动中却处处体现“经营城市”的观念和倾向,事实上同样把自己把持和主管的省、市、区各级政府都变成了一个有限责任公司,而自己便是这个公司当然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了。

也正是这些各级地方的政府官员在“招商引资”、“经营城市”的过程中,把政府当作一个企业,强调企业化运作,与之相对应的是各级党政官员有意或者无意地把自己当成企业“老板”,并渐渐养成了“老板式”思维方式。

近些年来,这种演绎越演越烈,尤其是在向企业家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偏离了政府管理正常的轨道。国外就公共管理主义讲“企业家政府”,本意是要建立一个“节约型政府”,像企业一样精细化管理,通过把政府的一些公共项目“合同外包”,少花钱,多办事。但是到了我们个别像黄云类似的官员那里,好像自己便真成了“老板式”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于是就像老板一样,豪华办公,黄云在召开一个沙坪坝区政府扩大会上,一下午不到四个小时,自己3包中华牌香烟就抽的一干二净。吃喝的排场越来越大,黄云对一般的餐馆、酒家他不屑一顾,应酬越来越多,每周安排几乎暴满,一般邀请推而拒之。车越坐越好,非奥迪车不坐,自己的官邸越建越大,差点胜似皇宫。最后发展到官商勾结,离公仆形象和服务型政府越来越远。否则,为什么黄云就一个重庆大学城的新建,他就能轻而易举违法私分几千万呢?

当然,这些年的“改革”在“老板式”的官员的背后,一方面是一些党政官员观念的偏差,另一方面也是体制、机制和政策的不完善,甚至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不足。官员“老板式”的背后有着极深刻的体制原因,在现形经济体制之下,政、企分开的目的没有实现,政企之间的政治秩序尚未根本上确立,政府干预市场,管理企业的权力仍然过多,好像“招商引资”成了各级政府官员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改革”的30多年来,我国各级政府行为边界又过于宽泛,参与微观的经济活动过多,这样就使得“可为,不可为”的界线模糊,政府职能严重错位。

尤其像黄云似的官员,本身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尚未得到很好改造,他们把市场经济社会、老板,视为财富的象征。于是根本上忘记了自己是政府官员、是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俨然把自己视为了至高无上的老板,于是便一身霸气,在沙坪坝区、九龙坡区任区长前后,都是一手遮天,公然在自己主持召开的区政府扩大会上,居然脱去鞋子,不顾后面插的是庄严的国旗,下面坐的副区长级官员。将臭脚蹬在会议桌上,姑且不讲他对国旗的侮辱,至少也是对下级官员的不尊重,为所欲为,出尽风头,而座下的官员也无任何反应,因为怕黄云炒他们鱿鱼。从而让权力欲得到了尽情释放,生活上无尽奢华,作风上狂妄自大、独断专横,当有记者报道涉及沙区的有关问题报道时,黄云气急败坏地拍着桌子,是那家报社搞的?我要封杀它!当有人解释说,这是市委×××、市政府×××主任亲自批示登在头版头条的,黄云这才不得不就此罢休。行为上偷吃扒拿,私欲完全澎涨到不可收拾的地步。甚至,有些官员成天迷于招商或经营性活动,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动歪点子,起私欲邪念,明目张胆的干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虽然,执政当局早就学外国人使出了“高薪养廉”的绝招,但成百上千万的年薪并没有使这些人得到其满足,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使然诱惑下,企业家们成千上亿的资产早就让他们眼馋心痒,于是便产生了一种心理失衡,总感觉不捞白不捞,利用自己一种侥幸心理,便肆无忌惮地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明拿暗贪。继而,资产阶级的行贿受贿在整个社会死灰复燃。于是,各级政府官员便利用自己所掌控的权利,大搞权钱交易,似乎有权就有钱,有钱就能买权,因此,在全国上下,党内党外、买官卖官,甚嚣尘上。官商勾结的现实成了难以收拾的局面。重庆江北区委一组织部长一人就卖官几十人之多,最后发展到连“人大代表”、“政协代表”,乃至一个小小的村官都要拿钱买。湖南某地就是一个典型的拿钱买“人大”、“政协”代表的例子。官方报导、某地常委都承认,200万元买一个“人大”代表是很普遍的事情。这不难看出,政府官员“老板化”完全就是导致和造成社会、官员腐败的温床。

面对政府官员“老板化”造成的恶果,作为我们的执政当局,早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了。“改革”的30多年来,由于党政机构和党政官员的市场干预权没有严格的约束,各类企业的所有权、经营权缺乏明确界定。所以政企关系、官商关系变得异常丰富多彩。一度大兴党政机关和军队“大办实体”,一度又纷纷“脱钩”;一度鼓励干部挂职下海;一度又三申五令严禁。在整个过程中,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远远没有斩断,成了一笔说不清、理不断的糊涂账。也就出现了政府官员到重点企业里兼职以亲自“保驾护航”的事情屡屡出现。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与党政机关的关系、与官员个人及官员亲属之间的关系,更是成了一种微妙的关系。甚至有的企业实际成了某些党政官员天机不可泄露的小金库。总之,明里暗里,法内法外,政企分界依然模糊。不很下决心彻底斩断这些耦断丝连的关系,仍然搞什么政府官员“老板化”,反腐倡廉必然是一句骗人的空话。尤其是那帮“太子党”,更是利用老子的名义,在全国各地代头非法圈地、非法建厂,大搞传销活动等,严重破坏了党和人民的血肉关系;破坏了军民鱼水情的关系;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一些地方官员由于和他们有着权钱交易下见不得人的关系,所以视而不见、见而不闻,任凭那帮“太子党”胡作非为。

遵循伟大领袖毛主席“政治路线确定以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的教导,我们各级政府官员应该懂得:“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深刻道理,要当官员,就别当老板。要做老板,就别当官员。否则,官不官,商不商,糊涂的是自己,糊弄的是人民。作为有良知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干部都必须按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的教导,“以勤政造福后代,以清廉铭刻千秋。”绝不能改变自己在党旗下宣誓的初衷,更不能开门揖盗,助纣为虐。脚踏实地地凭自己的良心,为老白姓办点实事。

海纳白川,方能常思为人之道,壁立千仞,才会常弃非分之想:让我们紧紧团结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争作一个真正光明磊落,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共产党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