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天价石油的幕后黑手

火烧 2008-05-12 00:00:00 国际纵横 1026
文章揭露油价高涨背后推手,指出花旗、高盛等金融机构涉嫌投机行为,美国参议院报告称其推高油价20-25美元,引发市场关注。

神秘报告揪出全球油价高涨幕后黑手

2008-5-9  21世纪经济报道


   5月7日,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6月交割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123.52美元,上涨1.69美元或1.4%。该价格较年初已上涨超过23%。尤其进入5月份以来,原油期货价格从5月2日的112美元一直保持强劲的上涨势头,六天之内上涨了约10.3%,一时间,油价暴涨背后的推手问题再度引发热议。

  近来,美国参议院的一份两年前出炉的“神秘报告”直指花旗、高盛等为油价高涨的始作俑者,而此报告有可能被美国政界用来“大派用场”。

  希拉里重提“神秘报告”

  “石油和天然气存在炒家可以钻空子的地方,现在的监管法规远远不够。这造成的结果是,在供求之外,投机等因素对当前的石油价格造成了显著的影响。”竞选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4月28日在北卡罗来纳州时放言。

  希拉里特别提到了美国参议院一份报告《市场投机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上涨中的角色》(《THE ROLE OF MARKET SPECULATION IN RISING OIL AND GAS PRICES》)。

  “多位专家在报告中指出,投机因素的进入,至少使得原油市场每桶贵了20美元。”希拉里表示。

  她特别提醒,“这份报告发布时的原油价格才约每桶70美元。”

  言下之意,按照现在每桶120美元的价位,可能投机因素对于提升油价的影响力已经达到近60%,或者说仅仅投机就使每桶油价多提高了70美元。

  希拉里所提的这份美国参议院报告可谓神秘。

  一方面,不仅记者采访的石油业内人士极难赞同,全球媒体也似乎反应冷淡,在GOOGLE用该报告的名称查询,报道该报告的新闻寥寥无几。而与上述“冷淡”相对应的是,不少权威的石油学术性研究报告则多次引用该报告的数据和内容。

  这份报告是2006年6月27日由美国参议院常务调查委员会(U.S. Senate 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 Investigations)发表的, 该委员会对2005年至2006年期间美国石油和天然气期货和现货交易市场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报告发现:美国在石油和天然气期货交易市场的投机行为显著增加;投机行为明显促使了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石油价格与库存以不合乎正常的正相关比例方式增长,显示有明显囤货投机行为,投机者的大型交易没有被有效监管。

  报告称,来自大型金融机构的投机行为是造成石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该委员会认为,当时每桶60美元至70美元中,有20美元到25美元来自于这种投机行为。其引用相关的研究报告,披露了数家被发现在能源期货投机市场中表现活跃的金融机构:花旗集团(Citgroup)、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摩根大通(J.P. Morgan)以及多家对冲投资机构,其中包括来自国际石油公司(BP)的BP Capital。报告宣称,金融机构在石油的交易中获利巨大,2004年至2005年间,仅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两家公司分别在石油交易中获得净收益26亿美元和15亿美元。

  但报告表示,当时接受相关聆讯的BP总裁约翰·布朗(John Browne)、埃克森美孚(Exxon Mobil)总裁李·雷蒙德(Lee Raymond)都认为,油价的上涨和供求关系没有直接的联系。而对于这两位巨头用于支撑其各自观点的证据,报告则未为有任何披露。

  一位来自全球最大石油公司的分析师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将石油价格主要归于投机行为的理由有些牵强。其理由是,单纯的投机行为很难使这么大型的金融市场保持长期的高价位,而且如果真是有大规模囤货行为,成本很大。

  净出口国越来越少

  多位石油业内人士则仍坚持把原因归结为供求。而他们也有自己的证据。

  “供应因素是近期石油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而需求方面则保持了最近几年来的强劲势头。”普氏能源资讯(Platts)高级编辑总监大卫·恩斯伯格先生(David Ernsberger)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阐述了石油行业人士对目前形势的理解。

  尽管美国能源情报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本周发布的最新报告预计2008年第二季度美国每天石油消耗量将比去年同期减少17万桶,全年平均每天比去年少消耗19万桶。但恩斯伯格则认为,即使美国的需求量出现缓慢下滑,但来自产油国自己、亚太地区和中国需求的增长也已经超过美国可能减少的数量,从过去几个月的情况看,需求总量还在不断的增加。

  继越南在3月成为新一个石油净进口国后,单日产量约100万桶的欧佩克(OPEC)成员国——印度尼西亚在5月初宣称,因其石油产量不断下降且已经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该国将考虑是否有必要暂时退出欧佩克组织。

  印度尼西亚的情况早在很多人的预期之中,其他石油生产大国的情况才是人们对供应持悲观态度的更大原因。“俄罗斯原油产量4月下降了1%,出口量减少5.7%,是导致人们对供应产生担忧的一个重要因素。”恩斯伯格解释道。

  俄罗斯是目前第二大的单个产油国。2007年,其每天产量为980万桶,占全球目前总需求量的11.4%。俄罗斯在1999年至2004年间,石油产量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由2000年的645万桶增长到2004年的930万桶。之后则只保持平稳的增长势头,2004年至2007年三年间只增长了50万桶,三年的增长率分别为2.37%,2%和0.9%。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石油分析师称:“俄罗斯的石油产能已经达到其极限,产量下跌在目前没有发现新大型资源的情况来看是不可避免的。”(赖静禹)


天价石油幕后推手

2008-5-8   南方周末      曹海东 薛田

  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萨斯原油价格是国际油价风向标
  油价冲天

  三年前,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在《热门商品投资》一书中调侃说:“油价比一桶可口可乐还便宜”。他认为油价会持续暴涨,“眼下正是投资的大好时机”。

  果不其然,到2007年底,两年多的时间里国际油价先后突破60美元、80美元、100美元的关口,一路上扬。5月6日上午9时,国际油价刚刚又突破了每桶120美元。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6月原油报价达到每桶120.04美元。

  国际投资银行高盛在本周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国际油价在未来两年内可能蹿升至每桶200美元。高盛分析师认为,由于世界石油供应增长匮乏以及新兴国家的原油需求不受价格影响继续增长,将导致油价持续大幅上涨。

  一些美国的石油专家也认为,世界石油供需矛盾导致油价暴涨。5月4日,美国休斯敦大学全球能源研究协会教授CraigPirrong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石油需求量持续增长的同时,石油供给却相对稳定。其中,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产量停滞不前,俄罗斯的原油增产速度也已减慢。

  不过,《石油战争》的作者威廉·恩道尔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石油需求量2007年同比增长仅0.8%,2008年也只是预期增长1.2%。但是以欧佩克“一揽子”油价计算,目前油价同比去年却上涨了36%。油价上涨幅度远远大于需求上涨的幅度,这种巨大的反差背后隐藏着美国和英国主要石油公司和华尔街投机者们的利益。

  《每日能源报告》主编StephenSchork也认为,过去6个月,美元贬值已经发展成为原油价格的一个主要驱动力量。美元疲软部分受到了美国货币政策的推波助澜,已引发了通货膨胀忧虑。反过来,这些通货膨胀忧虑,推动投资者投资所有的商品,从而推动价格走得更高,这不只是对石油,对所有商品如金属和食品也是如此。

  自2003年以来,美国一直采取弱势美元政策,美元对世界主要货币实际贬值了25%左右。其中,美元对欧元实际贬值幅度超过40%。5月5日,美元兑欧元汇率下跌至1∶1.5424的新低,按当日每桶119.97美元的原油价格计算,若换成欧元不到78欧元。

  普氏能源中国区高级总监华大威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从2005年1月到2008年3月,以美元为价格标准的原油价格飙升了150%,从44美元每桶上升到110美元每桶,但是如果你把这个价格转换成人民币,实际价格只上涨了106%。

  “问题不在于原油的供应。已经有足够的原油了。”《每日能源报告》主编StephenSchork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表示,原油供应现在在美国正处于5年平均水平。何况,今年由于美国经济衰退,需求预期要更低。然而,原油价格继续走高。欧佩克试图在其2007年9月的会议上讨论供应问题,此时原油价格在70美元/桶左右。而季节性需求也正在下降。但是,欧佩克继续向市场供应更多的原油,价格却继续上涨。因此,“从欧佩克的角度来看,他们做了他们计划要做的事情,即增加市场供应量,然而价格却上涨得更高。”

  幕后玩家

  “以小制大,小人物掌权了。”威廉·恩道尔向南方周末记者这样形容如今的国际石油定价机制。他眼中的小人物是华尔街的投机者。

  目前世界上有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萨斯原油价格,伦敦商品交易所的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以及迪拜商品交易所迪拜原油价格、欧佩克一揽子油价等,影响最大的是纽约商品交易所的西得克萨斯原油价格。

  威廉·恩道尔表示,其实从纽约、伦敦两大期货交易所成立,出现石油期货交易之后,石油价格的定价权已经从欧佩克逐渐转移到华尔街,一些金融机构和英美四大石油公司实际掌控了国际油价的涨落。

  在最近能源价格持续上升的过程中,各种对冲基金、养老基金、投资银行和石油生产公司,通过签订合同间接加入期货市场。“对冲基金、商品指数基金和其他大型非商业交易商等通过对油价未来的走势进行方向性的赌博来获取收益。”《每日能源报告》主编StephenSchork说。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是美国两个领头的玩家,花旗集团和JP摩根大通也参与其中,它们也为众多对冲基金及投机者提供资金。而商品指数基金Centaurus和Citadel则是这个市场里另外两个明星。道琼斯AIG商品指数和标准普尔GSCI商品指数是两大指数。大部分基金只是在2001年11月能源价格开始转牛后才进入这个市场的。由于大多数基金吸纳私人投资者的资金,一般来说,它们受到的监管较少。

  中国对冲基金中心研究部主管锐衍发现,虽然今年一季度很多大投行以及对冲基金投资石油市场做空天然气期货,损失惨重。今年一季度的对冲基金平均回报率为-5.22%。而在2007年石油价格暴涨的第四季度,能源行业的对冲基金回报率达到8.19%。不过,最近一段时间,对冲基金以及各家投资机构正在疯狂做多石油期货,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4月29日最新公布的原油持仓报告计算得出,反映投机因素的非商业净多头持仓达到了5.3万多手。

  2006年6月,期货市场上的石油价格达到70美元/桶之时,美国国会参议院的调查估计,其中大约25美元是因为纯粹的金融投机因素造成的。“这也意味着,在现今115美元/桶的石油价格中,至少有50到60美元或者更多,是由纯粹的对冲基金和金融机构投机行为造成的。”威廉·恩道尔说。

  究竟有多少在资金在石油市场上涌动?锐衍预估有2500亿美元,3年前这些资金只有460亿美元。按此计算,这个数目相当于2007年伊朗的GDP。

  “因为强大的资金涌进,使得石油生产商不愿意做空当月期货作对冲,他们更愿意保留他们的现货,使供需更加不平衡。”锐衍说。

  中国的挑战

  坐上火箭的高油价给对冲基金、大型石油公司带来了巨额利润,今年一季度几大石油公司的利润纷纷超过70亿美元。然而,由于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并未完全放开,中国的企业却在承受着高成本的压力。

  以5月5日的汽油价格为例,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公布的90号特级无铅汽油为3.842美元/加仑,如果按照当日的汇率1美元等于7.0016元人民币计算,折合7.11元/升,而最近国内北京市场93#汽油5.34元/升,97#汽油5.68元/升,如此算来,美国的汽油价格比中国高两三成。

  形象一点说,国际油价飙升相当于给中国的石油生产、销售变相征了一遍“税”。中国的石油企业成了两头挨宰的羔羊——一方面面对国际高油价“盘剥”,一方面还要面对企业在股市上的业绩。

  同样以本周一的原油价格为例。中石化若是选择以品质相当于大庆原油的国际市场的米纳斯原油进口,5月5日的报价是117美元/桶,换算人民币为5909.9元/吨。另外,加上17%的增值税则为6914.6元/吨。

  而销售收入呢?成品油率一般在60%,汽柴比例为1∶3,如果汽油0.15吨按6800元/吨算,可卖1020元,柴油0.45吨,按6700元/吨算,可卖3015元。剩余40%为其他化工成品和沥青,按1∶1的比例计算,化工产品0.2吨,按10000元/吨计算,可卖2000元,沥青0.2吨,按3500元/吨计算,可卖700元。这样,总收入为6735元。如此可以得出,中石化炼油后销售一吨油亏损1796元。

  虽然在国家宏观调控成品油价格的时期,炼油厂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调整产品的产出比例来降低亏损风险。但是,即使如此,中石化在油价不断上涨的背景之下,亏损无法避免。

  中石化兄弟企业中石油也受此影响,特别是随着油价的上涨,开采成本也逐渐升高,这大幅降低了中石油的利润。石油行业报纸《Upstream》的一位分析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现在每天海上钻探的钻井的租金就是50万美元,即使刮风下雨中间耽搁时间都是这样的价格。而国际信息中心石油专家牛犁称,过去中国的石油开采成本大致在12到13美元,但现在行业的估算甚至可达20美元每桶。

  由于国内价格管制,中国消费者面对全球飙升的油价时,缺乏减少石油消费量的动力,因为他们不用为高油价埋单。中国政府帮消费者埋单,中石化最近获得了123亿元巨额补贴。但这种变相的成品油低价补贴政策,又导致中国沿海地区的原油出口走私屡禁不止。

  争夺定价权

  对于中国这个急速发展的经济体,随着更多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稳定的能源供应已经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头等大事。

  国家发改委4月3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一季度,进口原油4553万吨,增长14.9%。即使如此,这种大幅进口还是没有停止的迹象——国内不断发生的油荒就是一个例证。

  去年,中国原油进口均价达到了488.9美元/吨,同比上涨6.9%。若是以每吨合7.35桶计,均价为66.5美元/桶。然而,若是按照今年均价每桶101美元的预计,中国的原油进口将处于火山口的边缘。

  威廉·恩道尔认为,对于中国来说,要免遭高油价的折磨,就是要建立一个不受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商品交易所和欧美金融机构左右的石油期货交易所。“比如说在香港,这个金融中心有理由存在这样一个期货交易所。”威廉·恩道尔说。一向研究石油投机的他建议,要制定期货贸易规则使其可以被约束管理起来,同时,禁止用借来的钱买空石油期货交易合同。“这样一来,在交易过程中,原油供应者和消费者之间是透明的定价机制,而那些石油期货投机者像现在这样操控石油价格是万万不会出现的了。”

  虽然这种完全控制投机风险的市场几乎是不存在的,正如普氏能源市场资讯中国高级总监华大威所说,商人和投机者都是市场中的一部分,他们会一直存在着。没有任何规则可以改变这种状态。然而,至少,可以让中国的石油企业能够通过期货的方式对冲高油价的风险。

  石油行业报纸《Upstream》的上述分析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了锁定低油价,更关键的是要与石油资源国在国内合资建立炼油厂,同时与石油供应国订立长期的供货合同。目前中国的原油进口主要来自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朗、俄罗斯、阿曼等国。这些国家不仅有国营的石油产量,而且还已经和中国进行了大量的石油贸易。

  “正因合资,有对方股份,这样才不至于掐断供油,甚至坐地起价。”上述分析师说。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