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生产力”是耶?非耶?
“第一生产力” 是耶?非耶?
什么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为众多“理论家”极力推崇的科学定义,却遭到不少质疑,甚至笔者也有疑惑:即使有“第一”之说,那么,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事实难分说。“第一”非指时序,当以重要性而言。那么,在生产力这个三要素之中,谁最重要呢???笔者认为,理解邓小平同志的科学论断,既要从生产力出发又不能拘泥于生产力,应该以更广阔的视野理解它的含义。可这样一来,我们居然会发现许许多多的第一与许许多多的重要:即重要之外更有重要,第一之外更有第一,真是天外有天,青山更在青山外!
一, 科学技术与人才谁第一?
茫茫宇宙中,地球上的最高生灵还没有发现除他们以外的人类,或许地球就是宇宙的思想家,人类就是宇宙的“主宰”。在地球这个众多生物的绿色大家庭中,只有人类具备说话交流能力及制造工具改造自然的能力,只有人类才能发展科学技术。
“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科技是什么?科技是人类的创造发明,是人类实践、探索、思维的成果,所以,科技是依附于人的。没有劳动的人,没有了创新发明的人才,科技只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不存在科技,因而,在科学技术与人才之间选择谁轻谁重,人才的首要地位是无可置疑的,科学技术只能是人类能力的延伸,属于第二位。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根本不是第一生产力,一定说它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人就超越于这个“第一生产力”!
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只要有了人才,什么样的高科技都可以创造出来。如果没有人才,什么都无从谈起,甭谈生产力。当今世界,是一个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但科技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只讲科学技术而不重视人才,则是舍本求末。
人,作为生产力最高或最后的决定因素,在现实中的意义就是:如果我们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就必须首先重视人才队伍的培育与发展,而非只重视技术的引进而忽视人才的流失;不去利用人才反而浪费大量人才,无视人才的大流失,甚至毁灭毛泽东时代形成的高科技平台,却高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多少有点可笑?!
小结:人才在前,科技在后;没人才,就无科技;忽视人才谈科技,按流行说法:很河蟹!
,,二,,科技人才与社会环境谁决定谁?
科学技术需要广泛的人才,不仅需要各行各业的科学家,还需要有数量广大的应用技术人才能形成科技的社会基础。我们要认识到,象我们这样的大国要形成自己的科技队伍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里,我们首先会遇到一个问题:即我们凭什么样的制度培育人才?凭什么样的优势吸引人才?凭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激励机制发挥人才的积极性?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人才的培育和吸引及人才积极性的发挥,一定要有与之相应的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这是关键,否则,就难以培育和吸引人才,更谈不上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当我们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是否想到科技与人才的关系问题,从而进一步想到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或社会整体环境对人才和生产力的影响。当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磕开祖国大门,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尚处于内忧外扰的时候,我们的科学技术如何发展?科学技术赖以支撑的人才又在哪里?当世界进入二十世纪,欧美的科学技术已经相当发达,可中国仍处于腐朽落后毫无科技可言的境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腐朽的封建国家,其本身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就是一个扼杀人才和科技的环境,经济停滞不前是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一个遭受帝国主义和国内官僚资产阶级共同掠夺的国度同样是一个扼杀人才和科技的环境。旧中国和今天大多数落后的第三世界国家就是这样一个状态。不但如此,即使是科学技术一度先进的国家,当其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急剧恶化的时候,科技人才还是一样地外流,甚至外流非常严重。如二战后期的德国,解体时期的苏联。一个军事、政治、经济上混乱的国家是留不住人才的!显然,人才的踊跃需要一个稳定的,没有封建山头,没有战乱,没有掠夺,没有分赃卖国,没有劫国害民,和具有公平、正义的环境。没有这样一个环境,人才难以吸引,有人才也难以利用。因此,人才是受社会环境决定的。如果说“第一生产力”受制于人才,那么,人才又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环境;至此,反过来又可以这样说: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在很大程度决定着人才的发展,由此也决定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的前景。
小结:科学技术受制于人才,人才受制于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环境对人才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并由此影响生产力!离开环境谈人才不行,离开环境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更不行!你认为它是第一,殊不知在它的背后有着更多的第一制约着它!
,,三,,科技人才需要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在帝国主义时代,落后世界各国容易遭受程度不同的侵略,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现在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军事问题,但对于大多数落后国家而言,遭受政治、经济、文化入侵的事实客观存在。帝国主义宣扬的“全球化”、“全球一体化”,实质上就是通过经济入侵进而达到全面控制和掠夺落后地区、国家的实际目的。
人们往往对军事侵略敏感,但对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反应迟钝,甚至于完全被它们的“全球化”误导。由于有全球化、WTO、与国际接轨的掩饰,人们往往认为我们与别人之间是在自由贸易,公平交易,平等竞争,根本不知道帝国主义的入侵正是在自由、平等的名义下展开的,其中就存在着很大不平等。而当我们的人民丧失了经济自主权之后,必然同时丧失更多的其他自由,剩下来的是被外国资本奴役的自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与刘翔、皮特曼等高手一起比赛跨栏,且规则都是由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来确定的,那么我们取胜的概略是多少?问题正在这里,现在,我们与帝国主义一起跨经济发展的“栏”,并且按他们的框框签订赛跑协议,“比赛”几乎与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其结果可想而知。到目前为止,我们的产业大部分为它们所控制,企业为它们所收购,甚至银行由于官僚买办的出卖也会很快落入它们的魔掌,结果人民为它们所奴役。但是,中国的一些卖国“精英”一边卖国,一边和帝国主义者异口同声说:这是市场经济,属公平竞争,还不无耻辱地说是与国际接轨。这是与国际接轨吗?根本就是谎言!这是让帝国主义自由地掠夺中国的人才,中国的企业和产业,中国的资源,甚至于操纵中国整体经济和中国人民的民主制度。如果还有一点爱国心,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何不睁眼看看改革开放至今我们已经有多少人才外流?全国最著名学校的顶尖学生有多少流出国外?如果我们还残存着一些理性的话,也应该思量改革开放以来,或者高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来,我们究竟发展了多少科学技术?究竟发展了多少科技意义上的生产力?又有多少生产力现时已经成为别人的,帝国主义的生产力?
——显然,政治上腐败或软弱无能,经济上必然受制于人,人才和社会各种资源必然为其掠夺。因此,我们探讨人才问题,实质上就是在探讨人才赖以存在的社会政治环境问题。
为了人才的培育与发展,我们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 军事上完全能够对抗外国入侵,保卫祖国领土和领海,保护资源(包括海洋资源)不受到侵害。
二, 能够抵御帝国主义的经济入侵,即使全球化也应该在竞争能力与竞争意志相对强大而有利的情况下才能全面展开。如果主观条件不具备,不可轻易谈全球化。或者应该有一套自己的全球化操作理念,不受帝国主义左右。
三, 保护人才不受别国掠夺,尽可能地做到人才不外流。并把人才流向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如果人才存在外流倾向,则表明我们的政策或人才政策存在着问题,需要改进;相反,人才流向对我们有利,则表明我们的人才政策、甚至其它政策也应该是正确的。
四, 政治上必须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执政党的最高准则,必须坚决反对贪污腐败,反对侵吞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的财产,打击任何形式的巧取豪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一个公平、公正、合理、合法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并且力求物质财富的全社会公平分配以激发全民活力。
五, 力求使我们形成一种爱国强国的社会氛围,在良好的激励机制下把祖国利益和科技人员的个人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能把追求自身利益作为社会成员的追求目标,这样做会使社会成员的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甚至与祖国利益对立。官僚买办利益就是与祖国利益对立的。必须从中央国务院各部门做起,铲除官僚买办存在的政策基础。我们应该清楚,当今官僚买办的存在与中央政策的洋*化密切联系。
六, 现代科学技术是广泛分工的多层次合作的系统工程,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第三世界除了依靠政府的能力进行科技能力的全面整合外,很难有别的出路。企业间各自为战,除了为帝国主义创造各个击破的条件外难有作为,因此,政府应该首先认识到并积极行动,用计划经济的模式运作科学技术,引领人才队伍,形成全国一盘棋。
小结:外能抵抗侵略,内能防止腐败的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是人才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四,,”第一生产力”就是这样受制于政治路线
可是,以上条件能在什么样的政治路线下得以实现呢?明确地说,这又取决于政治领袖人物,或政治领袖们的集体政治意识。不幸,当我们谈及人才所赖以发展的社会环境时,又回到了人才自身问题上来了,这就是科技人才的命运其实取决于一个国家政治人才集体的领导素质——政治人才的群体素质决定着科技人才的进退,并进一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发展。( 反过来,当然并不否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对政治人才的影响。)
一位前领导人说:“中国科技搞得这样落后,吾也不知道该打谁的屁股”。
一网友说:该打中科院院长的屁股。
还有一位网友分析,有两个问题导致中国科技落后:
1.一切向钱看,导致科技人员不甘受“穷”,心态浮躁。
2.科技组织上的严重腐败。国家每年投入了大量的科技发展资金,大部分都装入了私人腰包里去了。真正需要资金的人却拿不到钱。
在此笔者说,“要打政治路线的屁股”。科技组织严重腐败,是由于政府部门全面腐败;政府部门全面腐败是由于错误的私有化政治路线。中国私有化的政治路线导致几十万家公有制企业被官僚侵吞,形成中国有史以来最广泛最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在这样一个政治环境下,即便中国的科技人才不外流,他们在国内又如何能够安下心来搞创造发明?
政治路线正确与否,关系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
政治路线正确,人们在经济上就有共同的利益基础,思想上有共同的信仰,社会就有凝聚力,且政府容易清正,官吏容易清明,法治容易完善,社会物质分配容易趋向合理,领导干部与群众的积极性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容易调动;这样的社会,社会成员之间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齐心合力,万众一心,人心思善、思进,在铸造物质文明的同时打造时代的精神文明。显然,这样的社会环境最有利于科技人员的发展,最能使他们安心工作,发挥聪明才智。
相反,政治路线错误,会造成人们思想混乱,信仰模糊,理想丧失,封建的,反动的,腐朽的,自由主义和利己主义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直接带来最严重的后果是全社会的腐败与堕落;表现为政府与社会同时腐败,国家财富与人民财富同时受到掠夺,高层卖国与地方卖国同时进行,官僚特权与行业特权同时巩固,依权势劫财与依假冒伪劣劫财同时展开等等。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真正依靠自己的实力发展强大起来的人少之又少,而依靠歪门邪道却能走暴富捷径。于是,贫富不均,人心向背,治安混乱,凶杀不断,物欲横流,道德沦丧,淫官遍地,荡妇飞天,西风日下,人才流失,科技落后。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即便有人才,也难以发展科学技术,而成为有用的科学技术的时候,往往由于官员的出卖而成了别人第一生产力,成为帝国主义或世界五百强的生产力。如果我这样说还没有理会的话,就请你们了解一下我们目前的产业状况,看一看,我国已经有多少生产力已经在为人作嫁,成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工具。由于政治路线的错误甚至*动,由于有全球化和WTO的掩护,今天的中国,甚至卖国这样天理难容的事情都已经是正常的国事行为了。我真不敢相信,这样的社会能有象样的科学技术,有象样的生产力!
还有网友提出:现在的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时代?
22楼的回答:当今是自由主义时代、拜金主义时代、利己主义时代、信仰迷失时代、强权掠夺时代、权力私有化时代、官僚特权和买官卖官时代、司法不公和公共服务掠夺化时代、弱肉强食和官商勾结时代、摸石头和虚假GDP时代、、假冒伪劣和黄赌毒时代、毒食品和环境污染时代、娼妓遍地和精神堕落时代、精英叛国和人心向恶时代、……——在这样一个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的私有化时代,人才不外流,科技不落后,倒是咄咄怪事。
也罢,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我们就租船好了;谈科学技术,论第一生产力,也令人心烦;说人才,说环境,还扯上政治路线,真是不着边际,都没有租船来得实在,在今天都没有拿市场换技术最合适。请问“精英”,技术换来了没有?“精英”说,我们是追赶时代潮流,与国际接轨,就要一条道走到黑,哪怕卖国也应该,这是一条符合先进生产力标准的路线,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呜呼!
小结:反动的政治路线不但损害人才,并且会毁灭中国!
,,五,,误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恶果
显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有一定的前提条件。这就是,只有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在为科技人才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之后,科学技术才能成为“第一生产力”(仍然跨不过人才);同时,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的环境下才能为人才的发展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因此,邓小平同志在他的文章中强调社会主义原则,二三十次提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 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作为他的主要理论基础。,,见邓小平选集第二卷164、166、168、172、173、235、236、261、262、278、337、358、364、379;第三卷59、134、149、157、195、202、208、211、286、299、324、332、379页,,,
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基础就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因此,我们高举旗帜,就必须首先捍卫他老人家的理论基础,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反对私有化,反对官僚集团对公有制资的侵害!
显然,中国一旦走上私有化道路,必然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政治、经济都将为帝国主义所掌控,人才也将为其所用,科学技术生产力也必将为其打压和控制。这种情况在今天已经充分显露。中国科技大奖多年缺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江*泽*民同志在他组织的一个小组会上说:“中国科技搞得这样落后,吾也不知道该打谁的屁股”。明白人一看就知道,应该打政治路线的屁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它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条件,在中国,或落后的第三国度必须要有这样一个前提。如果放弃这个前提,就容易误读这个第一生产力,就会造成重科技轻人才的后果。当今中国事实上就严重地存在着这一问题。一个国家,如果只一味地强调科技的重要性,却不尊重不重视或不知道尊重和重视人才,看不到人才之于科技的重要意义,结果会怎么样呢?就会出现轻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轻视人才的管理,轻视科学研究的情况;就会出现科技投入大幅下滑的情况;就会出现自己培养的人才没有用武之地,从而纷纷出国不归,科研院所,国营企业留不住人才等情况。
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三次人才流失。1978、1979年是第一次;第二次是在90年代;入世以后是第三次。几年前人事部统计留学生大概有93万,回来的有23万。留在国外的绝大多数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北大有些科系的学生76%移居到了美国。这些由中国付出巨大教育成本培养出的人才,本可在科、教、研领域,和在高附加值的知识经济领域为国贡献,现在却移居他国工作,这对急需发展人才的中国无疑是重大损失。
2001年7月中旬,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了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我国科技竞争力继1999年从1998年的第13位下滑到第25位后,今年又滑至第28位。 去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了《2007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称中国目前是全球人才外流最严重的国家。报告显示,超过70%的中国留学生选择了移民海外。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6年年底,中国的出国留学总人数为106万,而归国人员却只有27.5万。2005年,11.8万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到2010年,这一数字有望增加到20万。人才流失触目惊心!显然,过度的人才外流,对任何国家都不是好事,都是严重危机。可中国政府大小官员什么时候反思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果对这一论断误读,就会造成重技术而轻开发的后果。重技术并不错,可这些官员崇洋迷外, 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外国技术,却不懂得如何将换来的技术消化、吸引和再创新。韩日的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之比分别为1:8和1:5,而我们只有区区可怜的1:0.078,转化为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比例实在太低。其他国家总是在中国在某项技术即将取得突破的时候试图向中国出售技术和实物。最终,我们预先希望得到的技术“得到”了,可是我们的科研队伍却散了。这就是真正的舍本逐末!
中国政府市场换技术的政策,加速了很多自主技术和品牌的灭亡,这是复辟走资派洋奴哲学造成的严重恶果!
不可理喻的是,明明我们自己能搞出的技术,如KJ2000,却硬是把眼睛盯在以色列人的身上。难道月亮总是国外的圆?
可耻的是,一些“精英”盲目崇外,听任别人贬低毛泽东时代的技术;而当日本人惊讶于毛泽东时代的科技成就,并把这些技术重新包装输回中国后,中国的一些“精英”就以为得到了别国的高科技欢天喜地花大价钱把自己的技术买回来!可悲,这就是中国当代的所谓精英!
你想引进先进技术吗?谁给你?我们连引进一个先进的预警机都以失败告终。但“精英”们在引进战略上一如既往,反反复复掉入别人的陷阱里!
可笑的是,我们甚至连什么能够得到和什么不能够得到都要经历多次惨痛的失败才认清现实,这就是当代中国“精英”!
而当我们需要一些战略级别的武器的时候,这些人竟然还以引进人家的所谓核心理念而沾沾自喜。
显然,西方绝对不会轻易把一些战略级别的技术输出给中国。他们给中国的要么中国需要漫长的消化,要么就已经落伍。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一些科研机构被解散,科研项目下马,以及在合资合作中,在市场换技术中,自己的许多研究机构也化为乌有。这不仅造成了人才的巨大浪费和荒废,还是对人才的不负责任,结果只会对中国科技事业造成巨大的破坏。
显然,买来的技术没有能够支撑中国成为一个技术强国,倒是把中国本来不弱的自主开发能力弱化了。我们往往为了买人家的一个技术而荒废一批人才,特别是对于一些科技工作者多年努力成果的荒废,无疑是中国科研史上一个最大的弊端。“运十”的下马就是80后中国政府的莫大耻辱!
我国在1980年时大飞机已经成功上天。众所周知,大飞机的成功可以带动大批科学技术的跟上。可是由于一些的扼杀,大飞机下马了,这批本可以与世界顶级水平抗衡的科技成果也被强迫放弃了。结果,直到今天我们不但不能造出自己的大飞机,某些学者还以购买外国大飞机获得的贸易补偿中由中国生产大飞机的某些零部件为荣。多少年来,我们买了多少波音、空客的大型客机,花费了国民多少的金钱,还要热脸帖人家的冷屁股,真正可耻之极!这实际上是误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造成的恶果。
“市场换技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大奇观。而这市场换技术是典型的误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后果,其最终结果只能是一塌糊涂,不仅没能换来技术,还丢了市场,丢了自主创新,丢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些,给中国的科技事业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它直接造成了共和国本该是应该大量出科技成果,出科技人才,出科学家的比黄金还珍贵的改革开放后的二十几年的年龄段,我们的成果却寥若晨星,这就是中国科技的春天。”
但在一些“精英”看来,技术不但是可以“买”的,可以用市场“换”的,甚至是可以向国外大资产阶级乞求的,至于能不能“买”到,“换”到,能不能乞求到,“精英”们从来都是不大关心的,他们已经被“全球化”化成“国际主义”分子了,没有了祖国的利益。
(六)总结
科学技术受制于人才,人才受制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又取决于政治人才与政治路线。当我们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时候,不要忘记人才的作用;当我们强调人才(当然包括政治人才)的作用时,不要忘记社会环境对人才的促进或制约;当我们强调社会环境对各项事业的影响时,不要忘记政治人才的群体作用,当我们强调政治人才的群体领导作用时,更不能忘记政治路线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前途的决定性影响。今天,对我们来说无论怎样强调政治路线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一个国家的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其最紧要的大事,抓主要矛盾;所有次要矛盾的解决无不受制于主要矛盾,所谓纲举目张就是这个道理。即便从科学技术着眼,深入探究下去也必然会涉及重大政治问题,说到底,就是政治路线问题。显然,一个国家人才的兴旺发达,根本离不开正确的政治路线。只有政治路线正确,才能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吸引人才。
而人才的兴旺发达,实际上就意味着其生产力的兴旺发达。 抓住了人才就抓住了科学技术,抓住了生产力;不抓人才,科学技术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个国家,特别是象中国这样的大国,尤其应该牢牢抓住人才这个强国兴邦的根本。抓住了根本,国家才会有大的发展和光明的前途。
实践已经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生产力要发展,科技要振兴,要赶上和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是要靠我们自己,靠我们自己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工人的发明创造,除此之外,别无它途。想依靠帝国主义的科学技术,无疑于与虎谋皮。
中国必须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国家人才培育与发展体系,把人才的去留及成绩作为衡量政府工作成绩的重要指标。留得住人才,吸引人才,并能够充分发挥人才积极作用的政策就是好政策,反之就是不好的政策。
人才的流向及其贡献,可以作为政府政策好坏与否的重要标志!
但是,在一个对公有资产和人民财产充满掠夺的国度,一个拜金主义泛滥成灾的国度,一个通过歪门邪道可以升官发财的国度,一个充满着人性罪恶道德堕落的国度,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人才环境的,是留不住人才和发展不了人才的。落后国家如果走“精英”统治路线,就难免出现上述这样一种形势。
落后国家的政治家对外思考的问题决不能只限于防止外国的军事侵略,还要有效地抵制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经济侵略。一个国家,当它不能有效的抵抗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和经济侵略的时候,就很难有效地抵抗帝国主义的军事侵略!此时,这个国家就必然会沦落为帝国主义的附庸,精英叛国就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了。
而有效地抵抗侵略,必须有坚强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有些浅薄的人把这样一种可贵的精神说成是闭关锁国思想,,,必须有效地保护国内企业不为外国大资产阶级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务必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政治上必须高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走群众路线,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们的祖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向繁荣富强!
然而,盲目的,混乱的,居心叵测的私有化道路是通向毁灭之道!在对数十万国企实行私有化后,中国相当多的官僚企业家由于贪污侵吞(被“精英”轻描淡写成”原罪”)后的恐惧感,他们更多地倾向于卖国投靠,忙于转移资产,而不是把企业做大做强。在这样一种可恶、可耻的情势下,我们还有什么脸面谈人才,谈第一生产力?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看到了祖国存在着严重的分裂危机。台%独、藏%独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官僚卖国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说到底不就是反*动的私有化政治路线带来的恶果?!
毫无疑问,在落后的国度,要想有效地抵抗帝国主义侵略,除了依靠工农的力量别无他途。而搞私有化以后进一步演变为掠夺工农的政权是不可能依靠工农的,他们为了防范工农的造反必然会投靠国外的大资产阶级,这就是今天大官僚疯狂卖国的真正理由。在这样一种状态下,这些官僚们拿着高薪卖国,还想依靠他们为中国创造人才发展环境,依靠他们提升国内的科技实力,根本不切实际。私有化的政治路线是使中华民族走向毁灭的罪恶路线,自然也是毁灭人才,毁灭科技,毁灭社会生产力的黑路线!
在帝国主义时代,落后国家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抵抗帝国主义的各种侵略,才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下为人才的培育、发展和人才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优良环境,才能够有真正意义的属于自己的科学技术,才能够创造出更高更好的社会生产力!
2008.2.20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