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视野

读丁氏《少年中国》的简单读后感

火烧 2008-03-26 00:00:00 历史视野 1033
本文围绕丁氏《少年中国》展开,探讨其对社会主义、工读互助团及毛泽东历史评价的分析,结合历史事件与人物,提出对共产党、毛泽东等的质疑与反思,内容涉及历史解读与政治观点。

读丁氏《少年中国》的简单读后感

2008.03.26

读丁氏《少年中国》大作,隐隐中如哽在喉。昨日简评,不足出口恶气。今把一些散乱的杂感记述如下:

丁氏文章平和婉丽,对清末民初的中国徐徐道来。穿插记叙的青年毛泽东,与《恰同学少年》也不差左右。

共产党起于“少中”,在下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

〖最老牌的社会主义者〗是江亢虎而非李大钊、陈独秀等,亦第一次听说;

巴金本名李尧棠,惭愧亦是不知,还以为他姓巴名金,是他父母爱钱爱得发疯;

王光祈抛妻而去,任其老死于孤凄中,证明不了王的胸怀天下。由王光祈发起的“工读互助团”之幼稚,反证发起者和团员们生活历练之差,距离生民之远——本试验的发起人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对社会大势的认识是如此低下,并发起如此的学生运动,真不知道陈独秀、李大钊等1921年创立的共产党是什么政治水平!

并且,还反证“工读互助团”的主要责任人王光祈,虽作过人父人夫,于家庭意义的领悟之低,而可见王次屿的生活之无由之悲剧了。更是反证〖社会主义的形态是“三无”、“二各”,即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各尽所能”、“各取所需”。〗是出奇的可笑和“本本主义”。只听说苏联讨论过“无家庭”,未能知道共产党的创始人等也支持过,吸引年轻人的手法还类似今日邪教。或者,仅仅是作者学韦爵爷“九真一假”说话,骗死神仙,把“历史”介绍得栩栩如生,再把社会主义的内涵来个偷梁换柱,被质疑时大不了来个“这是原教旨主义意义上的社会主义”作托词。

由“工读互助团”关于“社会主义”的消灭家庭的“实践”,毛泽东脱胎于此,反证蒋记国民党大谈的解放区是“共产共妻”,是有历史之“根据”,很可能是“事实”!

〖如果说,毛泽东的这些话语,让人想起几十年后的“公社”生活、乃至席卷全国的大跃进运动的话…〗——将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等同于民国初几个青年的空泛无根的鼓捣;似乎民国之初学生试验的失败,逻辑上注定人民公社、大跃进的没有前途。只是,今日国人以为大跃进是成功的,大有人在;认为人民公社的失败是出了修正主义的叛徒,更是芸芸。

作者笔下重庆谈判时的毛泽东,完全就是“衣锦还乡”“飞黄腾达”的匹夫!毛泽东说自己“盛名之下,其实难符。”“我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是有猴气……”,要是作者《少年中国》确实——因为〖1945年秋天,毛泽东来到重庆。几天后,他邀见在大后方的二十余名少中旧友。〗,那“二十余名少中旧友”全是对毛泽东知根知底的故知,肯定比亿万小民更了解“真实的毛泽东”,也比“毛泽东的私人医生”更了解毛泽东——看来,毛泽东那些说法无非是政治需要,是迷惑国人的虚伪把戏!毛泽东发起文革,真真的就是出于古代帝王权力欲望,本处就是真实的“历史根据”。

战国秦人作法律《内史杂》,规定〖下吏能书者,毋敢从史之事。〗——即,连下等的官吏,只要没有得到理应的职位,也没有资格写史书。今日西人比此进步,也许是他们更西的缘故吧,毕竟西方的月亮比东方的亮,他们规定作者必须写明身份、供职、接收哪些赞助、文章援引的出处,以便民众根据这些资料判断作者文章多大程度上是屁股决定的。

“与国际接轨”,据西人此先进经验——中国古人武有“不杀无名之卒”,文有“言必称先王”和“引经据典”即今日“文章援引的出处”,都算西人今日先进经验的雏形——如若不能确知作者对文革、对蒋记国民党、对砸烂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革命的态度,那么,根据时下的风气,我只能认为这篇看起来真实可爱的文字,仅仅是否定文革,丑化毛泽东的最新一篇、仅仅比那些“毛泽东私人医生”等的文字更隐蔽一些、更“真实”一些而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