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平均数把穷人“平均富了”,把富人“平均穷了”
|
算平均数把穷人“平均富了”,把富人“平均穷了” |
|
据《市场报》3月3日报道:“中华英才网最新发布的年度薪酬调查显示:2007年下半年年度税前现金 昨天强国论坛“今日关注”提出:“调查称去年下半年员工薪酬涨6.75%略高于CPI 我怎么不知道自己的薪酬涨了!”这个调查比过去的调查有了许多进步,调查说:“金融领跑涨幅达280%”;“公司高层、总监级员工、经理级员工、主管级员工(包括高级技术类员工)和基层员工”涨幅涨幅超10%;“大专薪酬涨幅达23.23%”;“华南、华北和华东”分别是:10.38%;9.97%;9.30%。这个调查也坦然说出:“经济欠发达的东北、西北和西南等地薪酬涨幅在2%到4%之间。” 这里的平均数就是算术平均数,从这个分析看低于6.75%的职工一定是绝大多数,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职工的收入增长低于CPI增长,这就是为什么去年物价上涨的问题受到人们广泛重视,实际上是许多人的生活已经由于物价上涨受到影响。 CPI是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CPI是非常公平的对待每一个消费者,但是高收入与低收入者的感受就很不一样了;收入增长高的和收入增长少的感受也不一样。因此一般是不能用算术平均数评价分配,评价工资增长的速度。如果用算术平均数来评价的话一定会把问题搞颠倒。例如现在每年公布的城乡居民可支配的收入,这是也一个算术平均数,这个平均数不能真实地反映收入之间的差距。实际上低于平均数的人数总是多数,社会分配中的差距越大,低于平均数的人数就越多。因此在研究社会分配的时候一定要研究收入从低到高各个阶段分布的频数。 西方最早研究财富分布社会经济学学者帕雷特是意大利人,他在1887年研究资本主义的意大利社会财富分布状况时,发现西方国家少数人占有绝大多数的财富,而绝大多数人却只占有少量财富,这就是所谓帕雷特分布,也叫28定理,他认为社会财富的分布是20%的人占据了社会总财富的80%。帕雷特使用的方法就是直方图,也叫帕雷特图,直方图就把工资收入从低到高的各种频数表达出来了。帕雷特研究的是社会财富的分布,当然这和职工工资分布并不是一个概念,但是使用这种工具分析职工工资的分布是完全可以的。如果让我评价中华英才网的这个调查之所以还算不错,就是因为它公布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算术平均数,而是分析了分布的概况。 算术平均数的用处很大,但是他不能描述工资的高低的分布,也不能表达工资增长的分布。但是在许多问题上算术平均数的意义非常重要,例如2007年我国以4.89亿吨再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粗钢产量生产国,第二为日本,为1.2亿吨。从绝对数评价中国的钢产量是日本的4倍。如果计算人均占有,中国376KG,而日本却要接近1吨,这就是算术平均数的数学意义。换一个角度却又看出一些问题,现在世界各国的钢产量都在减少,中国增长最快,中国既是钢铁产品出口大国,也是进口大国,更深层次中暴露出我国钢铁生产的问题。 我写这篇短文只是想提出关于社会分配的问题要变得非常透明,这样才能找到问题,才能有利于解决问题。因此一些主管劳动社会分配的官员绝对不能满足于平均数和增长的平均数,这个算术平均数能把穷人“平均富了”,也能把富人“平均穷了”。最终掩盖的是社会分配的深层次问题。 |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