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闯关东》到底讲了什么?

火烧 2008-02-13 00:00:00 文艺新生 1034
《闯关东》以关外历史为背景,讲述地主资本家发家史,忽视劳动人民真实生活,反映社会转型与财富精英导向,引发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

《闯关东》到底讲了什么?

炊烟·文

鼠年伊始,一部长篇大作《闯关东》在中央一套播出,并迅速引起观众们的关注。随后一些省级电视台数集连播,同样取得不错的收视率。在普通观众的眼中,这显然是部不错的情节长剧。我们先来看看它有哪些吸引观众的砝码。首先是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难得一见的关外风光,那莽莽的林海雪海,被摄影机的拍摄得分外大气壮美。另外就是演员的选择和演绎。实力派演员的倾情出演,特别是男主角李幼斌,从《亮剑》起就广为人知,被许多观众所喜爱,他的演技高超,得到观众们的普遍认同和赞赏,而剧中的年轻女演员们个个漂亮养眼,在剧中即使时间跨越二、三十年之久,容貌还一样青春靓丽,姿容不减。看得出这个剧的出品人是舍得出钱的,演员们的服饰装扮都十分精致,让人们对那个时期地主资本家太太小姐们心生向往。还有就是剧中几段曲折坎坷凄美的爱情,尽管爱情戏的过程编排得十分的失真,爱情戏总是容易打动人的,何况是帅哥靓妹的爱情。总之这是部包装精良的长篇连续剧,再打出“闯关东”的特定历史背景,“闯关东”的路线又是史诗般气势恢宏、抒情大气,对普通观众而言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但是,仔细看下来,五十二集哦,我却看出了问题。这是一部在精美包装下内核极为反动的电视剧,是为地主资本家招魂的东西,是刻意淡化甚至抹杀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所谓艺术创作。“闯关东”的历史时间跨度大概是二、三百年,这期间无数的山东人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背井离乡远走关外,他们勤劳刻苦,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开发了广袤的关东大地,并将齐鲁文化融入东北,促使山东和东北交融和互补,是历史上一次大的文化大交流和大融和。“闯关东”的人大多数都有自己的一部血泪史,他们生生不息、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无数“闯关东”的人们共同构成了一部悲壮的历史。而电视剧特意塑造了一个地主资本家“朱开山”,剧中人除了主人公“朱开山”外也无一例外是资本家、地主、军阀、土匪,竟无一个是普通的老百姓,也没表现大多数闯关东的普通群众真实的生活和奋斗。诚然一部作品得有主人公,得有一个主线索,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朱开山”从“老金沟”发横财始,到创立家业,由小变大,讲的是一个地主资本家的发家史,里面没有阶级压迫,没有穷人悲惨的生活境遇。地主资本家们对穷人(剧中的伙计)十分仁义,那中国共产党何必革命,穷人何必起来推翻地主资本家的统治?在电视剧里没有表现穷人的生活,而伙计们大多对东家也是忠心耿耿,他们在东家的仁义下好象活得还不赖,就仿佛没有剥削和穷困一样。难道二、三百年的“闯关东”历史就是地主资本家们的发家史,这里面没有劳动人民的事一样。而我们都知道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而这部电视剧却告诉我们历史是地主资本家创造的,他们创造了财富,他们养活了伙计。这部剧把地主资本家的聪明和狡诈表现得淋漓尽致,告诉观众地主资本家们发财也是不容易的,历经千苦万难,耍尽心机用尽手段再加上点运气。其实以古喻今,就是想告诉观众们现在的资本家也是不容易的,他们发大财是他们的聪明和手段,不管这聪明和手段是否光明和正当、磊落,只要发财了,他们就是值得尊重并值得效仿的。而这正是这部剧应和了当前的社会转型形势和大力提倡财富精英的社会舆论导向。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讲话》就告诉我们,任何艺术都有阶级性,这世上根本就没有完全没有阶级倾向的艺术作品。艺术表达总是有一定的政治诉求的,而那些极力撇清艺术和政治界线的精英们正是他们站在资本家立场上,用所谓“纯艺术”试图模糊人们的视线,把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潜移默化地灌输给人们,营造出对资本家和附庸们有利的社会氛围甚至是政治氛围。就像前段时间上映的《色·戒》一样,小资们力图证明艺术就是艺术,不要跟政治挂钩,从而让这部充满汉奸文化的电影大行其道,但再精美的艺术包装都不能改变《色·戒》丑化革命的本质。《闯关东》这部剧就是给地主资本家树碑立传的一部作品。尽管它披着华丽精美的外衣,恢宏大气的精良制作,依然掩饰不了它妄想否定历史、否定中国共产党革命的险恶用心,它就是为当今翻身了的、还魂了的资本家们唱赞歌的。而长在红旗下的群众们千万不要被它蒙蔽了双眼,失去了方向。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