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央企改革成境外PE盛宴

火烧 2008-01-31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央企改革推动境外PE投资,黑石集团入股蓝星集团,标志着外资参与央企重组新机遇。蓝星集团作为央企龙头,吸引国际资本关注,提升国际化水平,为PE带来新市场空间。

央企改革:境外PE盛宴


2008年01月29日 《环球财经》


  伴随着黑石集团入股蓝星集团的获批,PE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即从开放最早的TMT行业,逐步扩展到传统行业的重点企业,再到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央企)


  文/本刊记者  李闻

  前港府财政司司长梁锦松,又一次成为国际财经界关注的焦点人物。 

  1月10日,国家发改委官方网站披露,该委于去年12月核准了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蓝星集团)整体重组改制,并通过增资扩股方式引入美国黑石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的项目。  

  根据蓝星集团与黑石集团此前签署的协议,黑石集团将以6亿美元认购蓝星集团20%的股份,蓝星集团也将从全资央企变更为外商投资的股份有限公司。  

  观察人士认为,这一交易获得中国政府批准表明,外资PE将可能被允许参与接下来的一系列央企重组计划,这为众多在华寻找项目的外国资本提供了新机遇。

  先例:投资蓝星

  蓝星集团是世界知名的PE(Private Equity Fund,私募股权基金)——黑石集团(又称百仕通)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项目。

  在获得中国政府批准以前,梁锦松就以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身份与黑石集团亚洲高管张昆一道进入了蓝星集团董事会。黑石集团参股的蓝星天津化工新材料基地,也已于2007年11月动工,这一项目计划投资500亿元人民币。

  因此,这一官方批复可以被看作例行公事。但中国化工集团的一位新闻发言人在接受《环球财经》采访时,仍表现出相当谨慎的态度:“按照国际惯例,此项交易应以3月份“交割’为准。”

  中国化工集团是蓝星集团的母公司,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中排名第35位,是中国化工行业的“超级航母”。蓝星集团控股“蓝星清洗”、“星新材料”、“沈阳化工”3家A股上市公司。

  在发改委的批复中,关于“战略投资者”的描述十分引人注目。此前,中国还没有将PE作为战略投资者引进到央企重组改制的先例。前述那位新闻发言人也特意提到,黑石集团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蓝星集团的形式与以往有所不同。

  “黑石集团入股蓝星集团仅仅是个开始。”在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部部长王志钢看来,此前在海外上市的央企中虽然个别也有PE介入,但都是短期行为。而黑石集团具有海外并购化工企业的经验,可以帮助蓝星集团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和参与海外并购。未来,PE的机会很大可能会在央企的整体上市中。

  机会:央企改制

  根据计划,从2007年到2010年,国资委掌管的央企数量,要从159家减少到80—100家,也就是说,在这3年中,至少将有2/3至1/2的央企要重组改制。 

  2007年11月2日,在国资委召开的“央企表彰大会”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以监管者的身份公开宣称:“要加快推进中央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加快整体上市和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步伐。”

  如此强烈的政策信号,人脉资源深厚,又具有近30年国际金融背景的梁锦松自然明白,对手握数百亿、上千亿美元的外资PE来说,绝无仅有的一次分享央企盛宴的机会已经出现。

  在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后,央企仍然牢牢控制着所在行业的最优质资源,享受着垄断带来的高收益。一般认为,凭借垄断形成的优势地位,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央企所获得的利益也就越大。因此,央企绝对称得上“中国经济这顶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上世纪90年初的“俄罗斯大转轨”时期,那些继承了前苏联庞大央企资产的人,均迅速跻身进入“世界顶级富豪俱乐部”行列。

  因此参与央企的重组改制,远比参与一般的项目更有价值。而央企庞大的资产特征决定,这几乎就是为超级资本玩家“量身定做”的游戏。在中国市场,像黑石集团这样拿出6亿美元,就像从口袋里摸出枚硬币一样轻松的超级PE还为数不多。

  趋势:多元化渗透

  研究机构清科集团最新发布的《2007年中国私募股权年度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投资了177个案例,整体投资规模达到128.18亿美元。而且投资热点从TMT(即电信、媒体、科技行业)产业向多元化渗透的趋势越发明显。 

  该报告同时显示,2007年,传统行业依旧是PE投资的重点领域,无论是从投资案例数量方面还是从投资金额方面来说,PE对传统行业的投资都居首位。在研究范围内,该年度传统行业共发生88起PE投资案例,占全年投资案例总数的49.7%,该行业投资总金额达83.29亿美元,占全年总投资额的65.0%,较2006年的65.12亿美元增长27.9%。

  在所涉及的传统行业投资案中,PE选择的对象一般都是所在行业的前三名。如2007年6月9日,沈阳市就与美国JANA(加纳)基金公司正式签订了沈阳机床集团30%股权转让协议。沈阳机床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机床企业之一。

  但与央企相比,这些地方企业的资产规模和行业影响力要小很多,尤其是制造业,远不能与央企相提并论。

  条件:又红又专

  不过,外资PE要想成功参与央企的重组,恐怕还要有“又红又专”、深受政府和公众信任的梁锦松式人物才行。黑石集团在入股蓝星集团之前,梁锦松成功说服中投公司投资30亿美元入股黑石集团。因此,在宣布与中国化工集团达成战略伙伴关系参股蓝星集团后,仅用了3个多月时间,就获得了政府主管部门的批准。

  而同是来自美国的PE巨头凯雷,虽然有布什父子领衔的豪华顾问阵容,恩威并施,但在“徐工收购案”中仍屡遭社会各界质疑。与黑石集团入股蓝星集团的轻松快速相比,早在2005年10月25日就与徐工机械签署协议的凯雷,所经历的只能用坎坷来形容。

  伴随着黑石集团入股蓝星集团的获批,PE在中国的发展显然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即从开放最早的TMT行业,逐步扩展到传统行业的重点企业,再到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央企)。

  而美国经济放缓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形成的鲜明对比,也让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趋之若鹜。美国凯睿资产管理集团中国区投资总监孙亚菲说:“受次级债危机影响,美国规模较小的对冲基金纷纷倒闭,这让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更加看重;目前,美国一些新成立的对冲基金都是专为投资中国市场而设立的。”

  清科集团的报告数据还显示,2007年,全球仅针对亚洲(包括中国大陆)的并购基金就有18支,比2006年的8支增长了125%;募集资金156.71亿美元,占整体募资额的44.0%,较2006年的64.40亿美元增长了143%。

  因此,虽然历史的时钟刚刚进入2008年,但围绕央企的重组改制进一步推向高潮,PE巨头之间的竞争将进入白热化。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