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必须结束权力资本化和权力私有化
中国必须结束权力资本化和权力私有化
田忠国
中国经济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事实,也是值得主流经济学家夸燿成绩,但同时,这一成绩也成了主流经济学家反对深化改革开放的理由,正因为如此,我们有必要梳理一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主流经济学家的理论,对于以后继续深入的改革开放或许不无裨益。
在改革开放之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发展策略无疑对中国静态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静态之路由动态的经济发展之路所代替,但是问题是,这个“一部分人”是谁?在所有官方文件中似乎都没有论及,没有界定,这就必然导致另一种结果的产生:谁具备先富的条件谁先富。
假设这个结论的前提是,谁具有先富的智慧谁先富的话,或许中国近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比现在更快更好,但问题是,我们的这个假设仅仅是假设,而事实上,在中国最有先富条件的不是个人的智慧,也不是个人的创造力,而是权力。
至此,权力资本化倾向在没有国家法律制约和人民民主权利的制约下,成为中国经济势不可挡的主要趋势。
为证明权力资本化,我试举一例以期证明以上事实的存在:某地建某厂,投资了八百多万元,在建厂之初当地官员就在主流精英经济学家策划下,设置好了改革开放的路子。厂子尚未投产,当地政府官员就宣布厂子破产了。破产的厂子只能拍卖,但参与购买的人员一不看资金背境,二不看经营管理经验或者能力,首要的条件是曾经做过多少年政府内的党、政领导工作,仅仅这个条件就把所有志在必得者挡在了门外。而后是热热闹闹的拍卖,八百多万元建成的厂子二十多万就卖出去了,媒体高呼政府改革成功。银行的八百多万元的贷款呢?在改革开放的快乐声中由八百多万变成了二十多万元,其余的八百多万元挂到银行里成了死账,等待国家报销。由地方官员、精英经济学家、银行官员、购买者形成了四方得利的格局。
另有一则现实也是值得研究的,写出来供学者思考:
南方某地,私企遍地,显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如果人们深入调查,你会发现在这些私企当中,有的亿万富翁,如果让其还银行贷款,他会马上成为穷光蛋,而且还是中国不多的欠贷大户。其中,有的厂子明知自己的厂子亏损但还拼命生产,你可能以为这种人太傻,其实,他们才不傻呢。因为,只有通过亏损式生产,才能通过关系源源不断的贷到贷款。到了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序,厂子马上关门大吉,而后是进入了漫长的还贷期。有意思的是,贷款时月贷款量是几百万元,而还贷时却月月的还贷量只有数千元。
当然,这都是题外话,不提。不过,对于关注中国命运的有志之士来说,这些个题外话,或许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比方说,它让人们思索,中国如何更好更深入的改革开放?怎么改革开放更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民众利益?而不是仅仅有利于少数人的利益而损害国家和民众的利益?再进一步说,中国怎么避免在权力资本化越陷越深?或者说,怎么走出权力资本化的泥淖?也就是说,怎么破除既得利益集团对中国改革开放、对中央的阻截与围困?
主流精英在为各地各级政府设置各种改革方案的时候,挣得个富贵双全,因为,他们一方面成了中国改革开放派的主流,贵极富极的同时,语言霸权却又神出鬼没,并以改革的名义反改革,以民主的名义搞特权,以自己获得的特权反对中央的正确决策和推进改革,这样的结果是,围困中央就是改革,反对权力资本化、私有化就是反对改革。
权力资本化和权力私有化的直接结果,一是官员乱政。二是利益集团围困中央。三是堵塞中央与下层的互动渠道,打压破除利益集团的意见或建议。比如说,在中国一再出现的所谓诽谤案,其实,那些揭露权力中的黑恶势力的短文或短信,对于中央高层的决策是多么重要,但在某些为非作歹的官员看来,在中国我就是老大,中央能奈我何?
2008年,中国应该以治理官员乱政为契机,彻底结束权力资本化和权力私有化,使中国走上深入改革开放的坦途!
2008年1月28日星期一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