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遗憾的改革——也说“社会保障”

火烧 2008-01-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探讨三十年改革中社会保障制度推行缓慢的问题,指出其背后是部门利益与权力阻碍,而非财政困难。强调社会保障对民生的重要性,批判改革中忽视劳动者权益,呼吁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星逝夜潭:遗憾的改革——也说“社会保障”

一个网上评价类似“右”的经济学人,和一个网上评价类似伪“左”实“右”的经济学人,最近有一次十年之遇的对话。
什么是“右”?“右”就是反人民,逆历史潮流而动。
这两位十年一遇的经济学人在对话中,不约而同地把没有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作为三十年改革中的三大遗憾之一。
一个说:“社会保障制度由于当时种种原因,财政困难或者其他原因,因此推行得极慢,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但现在条件好了,所以要关注民生问题,这个要下一步再改,你看看怎么样。”
一个说:“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是太迟缓了,这是93年中共中央的决定,而且有一些部门据我所知,很积极,但是碰到了很多阻碍,它的原因我看还不是什么财政困难,而是部门从自己的工作方便,从自己的权利,从自己的利益着眼太多,所以愿意保持旧体制,所以使它迟迟不能实现。”
什么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
一说这个,一些人就会津津乐道所谓“低保”。且不说低保还在百孔千疮、风雨飘摇之中。就算“低保”已经十分完善、十分完美,“低保”也仅仅是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的最低级、最底层、最无奈的一种临时措施,其覆盖的范围仅仅是很小部分人群,其条件也极端苛刻。
人到低保,和乞丐也差不多了,连乞丐也不如。乞丐至少还可以喘气走动,低保则连喘气走动都困难的也有。说不客气一点,人只要放下面子,讨饭收入也比低保强。也许有人说,人只要放下面子,什么事情不好干,可以去偷去抢去卖淫啊。那就去偷去抢去卖淫试试,乞丐唾你。
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是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而言。其极端意义,是人们的保命钱、棺材本;其普遍意义,是人们安居乐业,后顾不忧。
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推行极慢”,“建立太迟缓”,一个说是财政困难,一个说不是财政困难。不管财政是困难,还是不困难,其结果都是没有社会保障制度或体系,因此,争论财政是不是困难没有任何意义。
这里面关系两个问题,一是,社会保障制度或体系,是那里来的?
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人的恩赐,是大地上的人们自己创造的。建国至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三十年的时间,共和国的经济建设积累的财富,比旧中国的一百年都要多,叶剑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们在旧中国遗留下来的‘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许多新的工业部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在辽阔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解放前几乎没有什么工业,现在已经建起了一大批新的工业基地。目前,全国工业企业达到三十五万个,全民所有制的固定资产达到三千二百亿元,相当于旧中国近百年积累起来的工业固定资产的二十五倍”。这是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的雄厚的物质财富基础,属于大地上的所有劳动者。叶剑英的这段话还直接驳斥了经济崩溃边缘论。这段话还要加上“既无内债,也无外债”。
二是,改革之前,中国有没有社会保障体系?
这个问题,其中一个经济学人做了回答:“我看还不是什么财政困难,而是部门从自己的工作方便,从自己的权利,从自己的利益着眼太多,所以愿意保持旧体制,所以使它迟迟不能实现。”。这说明,改革之前是有社会保障体系的,这种体系不仅有,而且还三十年来,直到现在,还为部门的权力和部门的利益所钟情,所愿意保持。
这个回答不完整,仅仅是为部门的权力和利益而愿意保持的社会保障的旧体制,即仅仅为权力部门和利益部门的一部分人“工作方便”而保持的社会保障的旧体制,已经不是原来的旧体制了。
因此,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问题应该是:打破摧毁旧的社会保障体制,却没有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而这时间段是三十年!
在农村社队。分田单干,农村的五保户,老弱病残先被抛弃;农村的受天灾人祸,病痛不测困扰摧残的家庭也被抛弃。原来通过农村集体经济,和以农村集体经济为基础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所实行,在国家的全国一盘棋领导帮助下的农村经济、文化、医疗、治安等社会保障体制,包括个人和家庭的生存保障体制,分崩离析,支离破碎。所有人,执行人和被执行人,都无可是从。
在城市企事业单位。几千万下岗失业职工,被打破饭碗,扒掉锅灶,驱出家园,原来的劳保待遇一夜之间灰飞烟灭。而进城的农民工,在最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做着最繁重危险的工作,赚取最低微的工钱,这些工作曾经是下岗失业的职工平时的劳作。但是,农民工没有原来的职工所享有的劳保待遇,甚至连工钱也难保证。
这里说的“劳保”,不仅仅是劳动现场的劳动保护。原来的“劳保”概念,包括劳动者的生老病死、工伤残疾,遗属抚恤,甚至女职工的例假、怀孕、哺乳期间的保护等等诸多权利,其范畴大于现在的“社保”、“医保”。其体现的是人性和人民性,是“劳工神圣”、“劳动创造世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常识。所谓“粮草先行”,是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对于社会改革,是社会保障,至少首先包括社会保障。改革三十年的社会保障状况是,兵马未动,粮草先毁。毁的是最普通劳动者的饭碗,毁的是最普通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从来没有一个社会发展以最大规模的失业,以最大程度地剥夺摧毁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为能事。
还抢劫。抢劫几十岁年纪,几十年工龄的老职工一辈子创造的财富积累。几十岁年纪,几十年工龄的老职工,国家不要,社会也没有人要,老无所依,老无所靠。连养儿防老,都太迟了,来不及了。二老原来养一个,如今却要一个养二老。而集体经济的丧失,原来为集体经济和国家建设做出贡献和牺牲的生产队的老社员也不可避免于其中。
两位经济学人中的一位,之前曾经说过,三十年中,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非不能为,是不为。
两位经济学人中的一位,现在才说,“现在条件好了,所以要关注民生问题,这个要下一步再改,你看看怎么样。”。现在才要关注民生!什么人条件好了?三十年来搞什么搞了?
三十年,是一代人。从工作年限来说,是人的一辈子。三十年,多少人死去了?多少人在无助、无望、无保障中死去了?难道民生都要死光光了,才要关注民生吗?
三十年了,社会保障体系还“极慢”、还“太迟缓”,这是现象。其本质是反人民,反人性。祸国殃民,丧尽天良,灭绝人性。
即使冠以“失误”;即使“嚎啕大哭”懊悔;即使“和原来想的不一样”懊丧,都不改心中没有人性,心中没有人民的实质。
顺便说一下,社会保障不是新东西,早在一百年前就为西方资本主义所建立,并不断完善。从改革伊始就高唱“国际接轨”、“高薪养廉”的所有经济人和政治人,对此,从来讳莫如深,只会搜罗资本主义的腐败性和糜烂性,抛弃资本主义的合理性和人民性。
2008-1-2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