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数学:对“极端十年:大串连瓦解了学生运动与毛泽东的结盟”的不同意见

火烧 2008-01-2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针对柯云路关于大串连瓦解学生运动与毛泽东结盟的分析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毛泽东并非利用学生实现个人利益,而是基于政治斗争和权力结构的复杂性。强调个人崇拜在现代社会的特征,并质疑其与中国古代或苏联、纳粹的关联。

对柯云路写的“极端十年:大串连瓦解了学生运动与毛泽东的结盟”的不同意见


[ 数学 ] 于2008-01-20 11:26:33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对柯云路写的“极端十年:大串连瓦解了学生运动与毛泽东的结盟”的不同意见

柯云路的新书《中国文化大革命全过程分析》已经在网易上登出,我看了其中的他写的“极端十年:大串连瓦解了学生运动与毛泽东的结盟”。认为这中间有的分析是不正确的。当然,也有正确的地方,就是对于大串连的发起和发生的过程。

柯云路的意思是在暗指,毛泽东其实有他的个人利益,毛泽东为了实现他的个人利益,因此而利用了学生,待学生被利用完了以后,就将学生们抛弃。我阅读的印象就是这样。

因此柯云路说:“毛泽东所需要的,是学生造反的行为,造反的贡献。这是他正在得到和还将会得到的。那么,毛泽东能够给予学生什么呢?毛泽东首先给予红卫兵的是接见他们的待遇。同时,他把造反、串连及革命的权力交给了红卫兵。这正是学生们渴望的。由于上述政治基础,这个合作从一开始就获得了辉煌的成功。”

那么,毛泽东的个人利益中为什么会包括了一个造反的行为,造反的贡献呢?说不通。

如果不过就是政治斗争,毛泽东当时在红卫兵运动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足够的充分的个人崇拜,在1964年的现代史诗《东方红》,这个宣传力度难道不够大?实际上从1964到1965年,各种报刊杂志的对毛泽东的宣传就在不断地升温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群众运动都是在广泛开展的,毛泽东选集的印数都是在不断增加的。《毛主席语录》原本和文革也没有必要的联系,还有老三篇,大概都是在1964年左右推出的。

就毛泽东的威望和已经获得的个人崇拜,他想打倒什么人,比如说打倒某某某吧,他只需要直接说:“某某某是个反革命”就足够了,开一个中央全会就足够了。历史上的政治斗争不都是这样的吗?那个朱元璋想杀谁不就杀了吗?把他的手下大部分都几乎杀光,不也做到了吗?朱元璋做得到的事情,毛泽东事实上是轻而易举地就能够做得到的。

原因呢?是中国两千年封建文化造成?扯淡!那你怎么解释苏联和纳粹德国?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是想杀他的哪个手下就一定能够杀,不过就是一句话的功夫。拿破仑当时就已经获得了这个地位,这说明了个人崇拜并不是古代的特征,中国的古代没有个人崇拜这种东西。对皇帝,只是强调了权力至高无上,却并没有出现所有的人对皇帝的由衷的崇拜。个人崇拜是现代社会的特征,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我认为,在1965年,文革发动前的中国的政治结构,实际上是一个复制了前苏联的政治结构,难道不是吗?也正是因为如此,毛泽东事实上获得了象前苏联的斯大林那样的权力,事实上已经想杀谁就杀谁了。这是毛泽东的责任?是毛泽东有意为之的?是毛泽东精心打造的?证据何在?

那么,瞧谁不顺眼,开个中央全会弄一个反党集团,不就结了么?何必发动文化大革命?

说到这里,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又不是政治专业的人,怎么能够知道这一点呢?

但是,还是可以提出一个假说的。下面我就要提出我的假说,至于成立不成立,那让大家看着办好了。

我的假说是,毛泽东虽然在文革中,是要打倒一批人的,而且,他已经到达了这么一种政治地位,就是他只要发一发话,就能够打倒一批人,无须任何运动。

因此,毛泽东的主要目标,宣传。

啊?居然是宣传,那很简单啊,开动广播报纸等媒体,不就可以宣传了么?

毛泽东的宣传是不同的,他是主张实践第一的。打个比方,一个小学的算术老师,也可以认为是在作宣传,宣传算术的原理嘛!但是,如果他只是象广播报纸那样,向学生们满堂灌满堂输,但是学生从来就没有做过一道算术题,学生能够学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么?那当然是学不会的。也就是说,一个算术老师要想成功地宣传算术的理论,他就必须让学生们“实习”,亲自动手做许多练习题。从来就出现不了一个数学家,他居然没有做过数学题的。

因此,毛泽东是要在宣传的过程中,让群众实习一下的,要具体去做的,做了才能够有印象。

因此,毛泽东是要打倒一批人的,这批人,原本打倒起来也是很容易的,因为毛泽东的地位在那里摆着,他也清楚这一点。但是,他要借着打倒这批人,开展一个宣传,一个实习。那么,宣传什么?宣传“造反有理”。

毛泽东的宣传对象是什么?学生么?不,毛泽东的宣传对象,是全国亿万人民。

因此,宣传要有一个步骤,先当然是在城市开展,当然是要培训一批“教师”,就是红卫兵,就是知识分子。但是永远在城市么?当然不可能。其实,重点的宣传对象,反而是当时的八亿农民,正如毛泽东所说:“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

我们现在提现代化,什么叫现代化?是很有钱叫现代化么?沙特很有钱,它是现代化国家么?不是。不是的原因呢?思想。全体人民的思想。有了现代化的思想,哪怕一场战争把德国和日本打成了一片废墟,但是它们现在仍然是现代化国家。

而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关键在于农民的思想。甚至可以说,什么时候中国农民的思想是现代化的,什么时候中国就已经是现代化的国家了。

但这需要宣传,需要把现代化的思想“打入”到农民的头脑中去。谁来做?城里的识了字的人,知识青年。这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那么,毛泽东为什么后来派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学校呢?因为那里出现了武斗,武斗的确不是毛泽东事先预料到的,因为他主张“要文斗不要武斗”。有了武斗就会出人命,因此需要派人去制止武斗。就是说,要派人去拉架。就是要实现革命的大联合。这和之前的工作组不同在于,工作组进驻的时候没有武斗,而且工作组的目标是要把一批人打成三反分子。而工宣队军宣队的进驻,是帮助学生们消除派性,实现革命的大联合,大联合之后,大家仍然是友好地合作,学生也能够获得高的职务,事实上在工宣队军宣队进学校之后,学校最后产生的革委会副主任之类的职务,也还是包括了红卫兵的。当时是讲的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

当时的学生不希望有一个工宣队军宣队进驻学校么?我认为是希望的。因为,当两派斗得天翻地覆,武斗根本无法自行制止的时候,双方就象陷进了一个死结当中,这个时候反而盼望有一个拉架的外来者出现。

而运动的过程,当然是先在城市夺权,实现城市的宣传达到一个阶段目标,然后再在农村宣传。是先城市后农村的。那么,夺权了以后当然没有必要没完没了地夺权嘛!正如武装斗争也并不是要没完没了地武装斗争。当“全国河山一片红”,也就是夺权“胜利”之后,剩下的任务就是把大规模的宣传方向转移到农村。

因此,也可以认为毛泽东和学生们是继续联盟的,而不是象柯云路所暗示的毛泽东抛弃了学生。如果说毛泽东抛弃了学生,双方的聪明出现裂痕,那么必然当时就有学生发表对毛泽东的不满啊,有这样的学生么?也许有个把,但不代表主流。当时大多数学生在心眼里还是认为毛泽东对的,他们去农村也是报名去的,也有人报了名没有获得批准的。当然,后来的宣传导致了一些学生们认为“上了当”,那是后来,不是当时。

而且毛泽东是爱学生的。正因为爱,所以他才把自己成功的最关键的秘诀传授给学生,因为毛泽东就是一个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嘛!他也是这么教育子女的,也是想对自己的子女传授这个武功秘诀。

至于有一些人到后来没有得到这个秘诀,或者没有好好习武,最后没有成正果,那是你自己不努力,能够怪谁?怪毛泽东当初有意害你?但是当时的上山下乡就是要报名的,就是你如果不想去就一定可以留在城市的,这是当时的一个事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装病嘛!开出一个肾炎的证明很容易嘛!只需要在化验尿的时候割破自己的手指头往自己的尿里滴几滴血嘛!这个当时的老一套装病技术,我当兵的时候就知道。但是虽然我当时是一个落后分子,这种技术我不屑一顾的。

当然,毛泽东宣传“造反有理”的理念是属于他的晚年错误。但是,当我们说到毛泽东的晚年错误的时候,必须按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的调子来,就是说,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并不是为了他个人利益的目的,而是在学术上的判断错误,脱离了这个调子,认为毛泽东是成心害人,那就违反了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我上面不过就是正确地叙述了毛泽东的错误理念而已。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