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思潮碰撞

徐亮:右派理论的总逻辑——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火烧 2007-12-25 00:00:00 思潮碰撞 1025
文章探讨右派理论中资本主义即社会主义的逻辑,批判市场崇拜与机会主义,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异化问题,强调制度差异与劳动人民权益。

右派理论的总逻辑: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题记:周末与朋友相聚,这名朋友是信奉自由主义的,但是他在评价文革的时候说到,毛泽东是很不简单的一个人,不仅是国际关系的战略家,而且是历史问题的战略家。当他看到革命以后干部的腐化,希望彻底改变管理关系,彻底变革历史因素中统治阶级的奴役关系。虽然文革中犯了很大的错误,但是却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难得探索。

听完之后,感到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也不缺乏真知灼见的人士。这一点和一些空喊口号的假自由主义者有所不同。毛泽东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中也不缺乏知音。

历史给过中国人一次机会,无疑这和毛泽东特有的历史战略眼光相连。这种历史眼光由于并不立即和现实当下吻合,一直被人攻击为“诗人气质”、“过于浪漫”、“超越历史阶段”等等一切机会主义的言论。所谓“机会”,就是局限在微小的进步中,想方设法在资本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获得微不足道的利益,以此来模糊工人,宣称这就是所谓的“解放”。而新中国成立以后,所谓的机会,就是能够抓住多少就是多少,能够抓多少老鼠就抓多少老鼠,能够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管他黑的白的,资本或是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学发展到最后必然导致混淆一切制度差异,混淆人类良知底线和流氓政治的区别,混淆全部人类在制度设计方面取得的进步以及倒退回野蛮的不同。最后必然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什么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资本主义,剥削是解放劳动和发展生产力,压迫就是在建立崭新的社会秩序,资本和官僚主宰的奴隶制就是全世界的光明未来。

“资本主义就是社会主义”,这就是右派和所有资产阶级买办文人欺骗社会、欺骗劳动群众的全部理论逻辑。

1、鼓吹市场和计划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宣扬市场经济崇拜,从而麻痹劳动群众的基本经济意识。

毛泽东同志也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市场,但是这种市场是受到社会主义因素严格控制的,即处于劳动人民政权的监督下,避免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分子。社会主义控制的社会化大市场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主张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是有根本区别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不是通过市场来发展社会主义,恰恰相反,历史的活动者所宣扬的产生了和他的目标相反的东西:新资产阶级形成了,真正的社会主义企业被“卖光了”,劳动人民的社会保障取消了,工人的生活处于奴隶般的地位,社会分化严重,市场经济不但没有发展社会主义因素,反而向罪恶、原始的资本主义靠拢了。

2、混淆局部社会繁荣和国际资本秩序的区别,从而制造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崇拜。

知识分子普遍推崇美国、瑞典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很多人还津津乐道于瑞典的模式,有人迷惑于美国的“社会主义因素”。仔细考察这些学者的身份,都是这些国家匆匆而过的考察团,或者是旅游者,带有浓厚的“走马观花”色彩。不仅如此,还有一种被表面繁荣迷惑的嫌疑。

法国作家纪德在1936年访问苏联的时候,被刻意安排在一些人为组织、粉饰过的农场、学校里去参观。当访问是以研究的姿态进行的时候,他才真正地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如果说人类的总是善于学习,那么这种学习绝不可以宥于表面,否则即使学习到一点皮毛,那也只是将“好的制度”异化为“恶的制度”。正因为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都是表面化地、实用化、崇拜式地对待西方的政治制度,才导致了这些本来在西方社会运行良好的制度拿到中国来了以后反而成了官僚、资本家钻营、掠夺的手段。

中国对待任何制度都丧失了基本的“信念”,而是将所有的理论和设计都限定在庸俗的框架内,带有实用的目标。引进一种制度首先问它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好处,而是能够给社会带来什么利益。所有的设计在中国目前的思想道德体系评价标准下都已经异化为纯粹的工具。毛泽东说过,思想政治与经济相比不能不具有统帅地位。我们今天来理解这句话,真是感到精粹、透彻。

美国、瑞典的经济模式之所以能够存在,首先建立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上。这种经济秩序制造了生产和贸易的劳动差价,从而使科技成为帝国主义剥削第三世界国家的重要工具。资本的积累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程度,即它能够匀出一部分剩余价值,将这部分价值用于收买工人阶级的上层,甚至用于整个无产阶级的生活保障,从而出现了世界范围内工人和资本家按照民族界限进行划分的情况。这种被国际奴役供养起来的贵族式帝国主义,由于依靠世界范围内的剩余价值流向西方,从而出现了西方国家表面化的“共产主义”色彩。即一部分资本贵族已经达到了“产品的无限涌动,社会保障健全,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这种虚假的社会主义色调却是以多数民族和全世界多数劳动群众的贫困为代价的。列宁提出,无产阶级要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绝不是偶然的。

表面派的知识分子一下飞机,立即就会被西方资本主义的繁荣所迷惑,这似乎也证明了他们本质上的肤浅和庸俗。

3、鼓吹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这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要性消失了,带有纯粹劳动色彩的名词占据了主要地位,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写道:“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消费资料的现在这样的分配。如果物质的生产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末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有在“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消灭资本主义奴役制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到日程上来。然而现在恰恰相反,是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然后才谈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从而在时间顺序上颠倒了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手段。

社会主义的目标是通过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使劳动人民占有劳动资料,消灭剥削和分化,最终将革命的生产力从资本束缚关系中解放出来,从而促使物质产品“泉水一样涌动”,为共产主义创造条件。

但是我们现在却看到,“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制造剥削,承认剥削,制造分化,使资本家占有劳动资料,控制其他人的生产条件,从而发展被资本所允许的生产力限度;而党却试图充当阶级调解人,最终在分配关系上将一部分利润恩赐给工人、农民,从而缓和矛盾。不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发展生产力,而是求助于分配的幽灵,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主义”。

4、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我们现在宣扬的社会主义要继承资本主义观念,为虚假社会主义最终堕落到寡头资本主义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很简单,腐败的政治使权力无限扩展,从而为少数人控制大部分资源开辟理论道路。

当权力需要经济为自己支撑合法性,他就说自己需要学习西方,而社会主义需要继承资本主义,而中国要与国际接轨。

当权力需要保留自己的专权色彩,不愿意归还权力给劳动人民,真正实现无产阶级民主,他又说这是中国的国情,是“社会主义”制度所需要的。

等等,还有很多,简直多如牛毛(详细参见笔者近期出版的著作《新政治神学批判》),以上的几个,不过是个例子。

民间有句俗话叫“话都被你说了”,意思是总是你有理,已经没有什么标准了。但是辩证法总归是辩证法,它一眼就看穿了这些人的本质,那就是把把中国变为“资产阶级共和国”,满足帝国主义主子变中国为殖民地的愿望。而在理论上,要把所有资本主义都说成是社会主义,从而瓦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打倒马列毛主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