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苹果》
说《苹果》
高境先生
说《苹果》不能不说范冰冰,但是不以《说范冰冰》为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范冰冰何罪之有?当笔者看了几个版本的《苹果》剪辑,以为演员的本能决定了它的名利的内涵。不管当初范冰冰是怎么才样愿意接受这样的一个角色——刘苹果,但是,小荷尖角,无可厚非,而铺天盖地的舆论却象潮水一样把她卷进了漩涡的中心。
“苹果”者,作者以借代(或者说是象征)的手法,不仅给影片起了个《苹果》的名字,也给女主角起了个“苹果”的名字,有其取形之趣,亦有其寓意之心。作者也许就是以为当下的女人只不过是如同苹果一样,食则取之,始乱终弃的玩物而已。不知道说过“食色性也”的孔老夫子,假使作为它的观众的话,他又会作何之感?
有一位叫张宏森的先生对于《苹果》大言不惭的说是对“时代有侮辱性描写,《苹果》中失实的描述”云云,看来这位算得上是义愤填膺怒不可遏了。“描写”也好,“描述”也好,笔者以为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远远的超过了《苹果》所反映的人物和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如果你是真的深入了生活的话。
要么张宏森先生是世外桃源之人,要么张宏森先生是故作姿态之举,所谓的“侮辱性描写”可能包括那几场激情戏吧?事实上,有些历史的诲淫诲盗的自然主义的作品在生活的洪流中的流传和蔓延,早已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新闻,《苹果》只是真正的冰山一角罢了,连同接踵而来的《色戒》都是在告诉人们,中国电影正在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笔者以为,社会生活的真实远比张宏森先生的想象来得可怕得多了,肉欲横流,纸醉金迷则是它的表象之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的背后,安坤和刘苹果他们在绝望中挣扎,在痛苦中煎熬,他们看不到人生的希望,他们在侮辱和摧残的梦魇里讨生活过日子。小妹借着酒兴说:“北京那么大,容不下小小的我”我与其说是被感动了,不如说是被刺痛了。
在《苹果》里的刘苹果、王梅(老板娘)和小妹的故事的血和泪的背后,那些镜头反映出的洗足房,按摩室,美容厅里的女性,她们可能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至少她们才是领教了什么叫作真正的资本主义!她们以她们的肉体满足了那么多的豺狼虎豹的凌辱践踏之余,还要强颜为笑,勾心斗角。
当安坤(佟大为饰)骂刘苹果(范冰冰饰)是“鸡”是“鸡”的时候,我的心情是坏到了极点。我不怨恨安坤,我把所有的感情都给了刘苹果,当她被老板林东(梁家辉饰)强奸的场景被做“蜘蛛人”的丈夫安坤撞见回到家,而他叫她“滚,滚”之际,作为象安坤、苹果和小妹这样的新阶层形象也就这样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不管现在的那些文人们怎样的如簧之舌,历史上真正的把女性解放出来的则是以毛泽东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做到了这一点。不幸的是,刘苹果们的生活现状告诉我们,妇女的社会地位实际上存在着得而复失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这个代价就是大了去了,不管是在什么样的名义下付出的代价。
李玉(该片的导演)可能是为了商业利益,安排了那些激情戏,其实是大可不必的,如果是想以此去吸引外国人的眼球,那就大错特错了,这点花絮算得了什么;如果是想以此在国内创造票房价值,事实上也是一厢情愿,除了张宏森们的虚张声势之外,其余的看客也是见多识广的了,这点算得了什么啊?
文化艺术是生活的反映,而怎样的反映就得看各位文化艺术家的本事了。李玉完全可以另起炉灶或者对原剧本大刀阔斧的修改。记得有一部日本影片叫《望乡》的吗?它写的阿崎婆这样的日本早期社会的妓女们的苦难命运与悲惨故事,不知道其他人以为怎样,对于笔者的教育则是深远的。李玉们,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