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别活动:革命先辈之后对话青年学子
乌有之乡年终特别活动——
我语父亲,父亲予我
——“革命先辈之后对话青年学子”活动
嘉 宾: 陈知建(重庆警备区原副司令员,少将,陈赓大将之子)
苏铁山(全国工商联退休干部,前国史学会副秘书长,原炮兵副司令苏进将军之子)
时 间:2007年12月15日(本周六)下午 15:00——17:00
地 点:北京师范大学九教502教室
主 办: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会 协 办:乌有之乡书社

一道红色的条幅,一顶缀有红五星的军帽,一个印有毛主席头像的军绿色书包,一张张反映革命题材的老照片,把我们带到了那个闪耀着红色光芒的革命年代。这是在2007年12月15日的下午,充满现代气息的北京师范大学九教502教室,沉浸在对革命往事的追述中。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里,传统与现代,前辈与后辈, 在革命精神的纽带中,紧紧缠绕在了一起。
这天下午三点,主题为“我语父亲,父亲予我——对话革命先辈之后”,由北京师范大学校团委、学生会、乌有之乡书社共同举办的本次风云论坛活动正式开始。参加活动的不仅有北师大和其他高校的同学,还有一些早已步入社会的人
士,甚至不少上了年纪的人也闻讯赶来。
活动从道歉开始
“同学们,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活动,我首先要向同学们表示歉意!”
活动刚一开始,苏铁山老师就用带有自责的语气向现场的同学们道歉。苏老师谈了这次活动的缘起,乌有之乡在几个月前联系过他,把北师大同学希望举办这次活动的意愿告诉了他,希望能联系到一些革命先辈之后,跟同学们交流一下。苏老师在活动前做了不少工作,联系到了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刘伯承的儿子刘太行,陈赓的儿子陈知建。
本来事情都已安排就绪,可是在活动的前一天傍晚,苏老师忽然接到电话,任远征和刘太行因为有极为重要的事情,不能来参加活动了。这一突发事件,给这次活动增添了一个波折。两位不能亲临现场的老前辈也感到非常遗憾,让苏老师帮他们转达自己的歉意。
到场的同学们在感到惋惜的同时,也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苏老师等前辈的理解之情。
“我爹的事还是让我来说吧!”
提到陈赓大将时,苏老师掩饰不住自己的敬仰之情,向同学们介绍了不少陈赓大将的传奇经历。正当大家出神地听着苏老师的讲述时,陈知建将军忽然插话
道:“我爹的事还是让我来说吧!”陈将军的这句话让大家颇感意外之余,也感受到了他身上那种军人的豪爽气概。
陈将军在对陈赓大将的回忆中,充满了热爱之情。这种感情,不仅有父子之间的亲情,更有一种晚辈对前辈的仰慕之情。在一次参加《艺术人生》的访谈节目时,朱军曾经问过陈将军,父亲给他留下了什么印象,陈将军回答了三个字——大英雄!
我们这个部队是讲传统的
陈将军说,我们的人民军队是讲传统的,不讲传统是发展不起来的。他觉得《亮剑》里李云龙的话讲得很对,部队的传统是由创始人留下来的,这种传统一旦形成,就可以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改变它核心的东西。
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一批大英雄,仅仅用了22年,就夺取了政权,建立了新中国。这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惨烈的过程。陈将军说,在建国后幸存的1600多个将军中,95%以上都负过重伤,就连一直搞地下工作的将军元帅们,也都大部分负过重伤。
1984年,在对越战争的老山战场上,陈将军所在的师是主攻师,打下老山后,又进行了半年多艰苦卓绝的防御战。战后统计,全师政工干部的伤亡率高于军事干部的伤亡率,共产党员的伤亡率高于共青团员的伤亡率,这两者加起来的伤亡率又高于普通战士的伤亡率。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军队一直都有干部带头,身先士卒,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以身作则的光荣传统。
被俘的将军
在共产党的将军里,被俘的比较少。陈赓大将曾经被俘过一次,在这期间,他受遍了酷刑。陈赓大将的经历在共产党内比较特殊,他曾做过四年地下工作,又接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这在党内是不多见的。
陈赓大将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当时的黄埔所用教材来自苏联,而苏联的军事思想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德国影响,黄埔的教员有相当一部分是日本人,所以那时在黄埔军校所接触的军事理论在世界上是很先进的。他们的教学方法也很独特,是边打边学,因为当时正值陈炯明叛乱。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得他们学的比较扎实,知识掌握得比较灵活。
刮骨疗伤
陈将军说,自己最佩服父亲的地方是他坚强的革命意志。陈赓大将在南昌起义
中,不幸负伤,左腿中了三发子弹。到达福建长汀的医院后,在没有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开始手术。这种情景,让人想起了三国时刮骨疗伤的关羽。不过关羽所受的伤属于轻伤,而陈赓大将则是重伤,其痛苦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长征途中,陈赓大将在双腿伤病初愈之后,有过两次长途奔袭。第一次,一天一夜奔袭了200里,第二次奔袭了240里。说到这里,陈将军对中国足球大为生气,足球运动员娇生惯养,动不动就体力不支的情况让他极为恼火。
革命的意志不光要接受敌人的考验
陈将军小的时候,有一次被老师冤枉,很想不通,回家就开始发牢骚。父亲问他怎么回事,他就说被老师冤枉了,第二天要去找老师理论。父亲很吃惊,觉得这么一点小事,根本就没必要感觉这么冤。
在长征初期,陈赓大将没有被恢复党籍,很多事情都没有表态的权利,直到遵义会议才恢复了他的党籍。所以,革命的意志不光要接受来自敌人酷刑的考验,还要接受来自党内冤屈的考验。
少将不如少尉
陈将军被授予少将军衔后,有记者问他有何感想,他说,这个军衔还不如抗战时的一个少尉军衔更有价值,因为自己这个少将连一个敌人都没有杀过!
在陈赓大将的一生中,无数的作战对手培养了他。他曾跟国民党的两大主力打过仗,也跟军阀、土顽打过仗。在越南和朝鲜的战场上,来自国际的敌人也给了他不少经验。
专打386旅
组织活动的同学播放了一段纪录片,里面提到了神头之战,陈将军很有兴致地描述了这次战斗的奇妙之处。当时从地图上可以看到,这里有一条大沟,沟底铺设了一条公路,是日军的必经之路,正是埋伏的好地方。可是,到现场勘测之
后才发现,沟底突起一条土埂,而公路正在上面。这就意味着,伏兵从山沟两侧冲下后,还必须冲上土埂才能接近敌人。这一意外情况的发现,让现场的勘测人员顿时心灰意冷,认为没法伏击了。而陈赓大将则颇为自信,认定可以伏击,并最终取得了这一传奇之战的胜利。
在陈赓大将的带领下,386旅所向披靡,日军对这支部队忌恨之极,以至于在装甲车上贴出标语——专打386旅!
既是破坏者,又是建设者
苏进将军曾任359旅副旅长,配合王震将军指挥过南泥湾大生产,后来转战东北时,奉命炸毁陶赖昭松花江大桥,以阻止国民党军队北上。在炸桥之前进行勘查时,苏进将军仔细检查每一个桥墩,计算所需炸药量。身边的工作人员劝他不必这么麻烦,只要多加些炸药,把桥炸了就行了。苏进将军说,现在我们炸桥是为了挡住敌人的进攻,可是等我们大反攻的时候,我们还得修好这座桥。
果然,大反攻开始后,苏进将军又指挥铁道纵队的部队修复这座大桥,以便我军顺利通过。由于在炸桥时,苏进将军安置的炸药恰好只炸毁了桥面及水面以上的桥墩,桥墩的主体损坏不大,所以修复的工作相当顺利,为我军的反攻节约了大量的宝贵时间。
不同寻常的纪念
活动过程中,一个有关苏进将军与青藏铁路的话题令在场的听众无不动容。
苏进将军当年领导的东北护路军是中国铁道兵的前身,他非常关注祖国的铁路事业,临终前还念念不忘青藏铁路的建设。2006年的7月1日,苏铁山老师和他的爱人李一楠登上了北京开往拉萨的首发列车。和其他乘客不同的是,他们此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也不是为了旅游,而是为了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在列车上,苏老师和他的爱人李一楠,邀请这次列车上的乘务员、列车司机、
乘警、列车长以及所有的乘客及随车的中、外记者,在他们精心准备的纪念青藏铁路通车的纪念封上签下了他们的姓名,以共同见证青藏铁路的开通。在这些不同寻常的纪念封上,记录的不仅是所有乘客和乘务人员的姓名,更记录着一代代革命前辈和建设者为共和国的事业而做出的贡献。正是革命先辈们忘我的贡献,才使得我们这些后来人在祖国的列车中,沿着坚实的轨道不断前进!
信仰缺失,谁之过?
在当前的社会里,青年人理想缺失的现象很普遍。针对这一在青年群体中带有共性的话题,苏老师给予了他的解答。
苏老师讲,责任不在青年人,而在年长的人身上。青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很大,而这种环境是由整个社会来营造的。在社会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掌握政治和舆论权力的精英,如果这些掌握着权力的精英理想信仰缺失,那么很难指望在他们的指导下,青年人会有理想和信仰。
苏老师说他小的时候,社会里洋溢着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气氛,大家讲奉献,讲牺牲。但是可悲的是,这些年社会的导向却是金钱至上,个人第一。在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社会氛围下,上不起学,看不起病,住不起房,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这种情况下,青年人很难有正确的理想和信仰。苏老师觉得执政党应当承担这个责任,把社会风气引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人民军队何以成功
谈到同学们应该从反映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学到哪些东西时,陈将军觉得只要大家看了后有些想法,能够激励自己就很不错了。陈将军说,当年那些普通的
红军战士也谈不上什么理想,他们的信念就是跟着走。在国民党和大地主的统治下,老百姓生活很苦,参加红军后,平等的上下级关系使他们感到革命军队的温暖,为劳苦大众打天下,又激励着红军战士,所以红军拖不垮,打不烂。陈将军说,现代的社会有现代的英雄,没有必要去干扰青年人的生活,但是有一条,绝对不能忘记为我们打基础的老前辈,因为忘记就意味着背叛。
苏老师补充说,陈将军揭示了人民军队成功的秘诀,对此做了朴素的解释。我们的军队是为劳苦大众服务的,上下一致,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因此就有了强大的凝聚力,最后才能得天下。人民军队的得天下,是靠“为人民服务”,这就在道义上占了制高点,在人心的较量上占了上峰。作为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只有保持那种作风,才能保证执政党的地位,因为这地位是人民赋予的。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发出号召,要求大家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他从西柏坡前往北京的路上还对大家说,我们这是去进京赶考,不能做李自成。现在我们共产党有一大危机,就是等级分化太严重了。不少假共产党精英化,特权化,权贵化太严重了,头脑里充满了精英主义,一心想做人上人。如果共产党向那个方向上发展,丧失革命的本质,那就危险了。
将军的眼泪
在与现场的同学交流时,有一位女同学提到了《马背上的小红军》这篇课文,陈将军谈起了父亲的两次流泪。第一次,就是在过草地时,那个小红军不愿意拖累别人,欺骗陈赓说自己在等同伴,留在了后面。等陈赓发现自己被骗,找到那个小红军时,他已经奄奄一息了。当那个小红军死在他的怀里时,陈赓大将哭了。从那以后,他落下了一个毛病,就是听不得孩子哭。每当听到孩子哭,他就想起了那个小红军。
还有一次,也在长征途中。他的坐骑大白马死了,他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共产党有自我纠错的能力
陈将军认为,共产党有很强的自我纠错能力。在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惨重,
五万六千多人壮烈牺牲,中央红军只剩下了三万人。当时红军的指挥者是德国人李德,他的错误的指挥让红军在数次战斗中屡屡失利。但是共产党并没有就此而失败,在遵义会议上,终于纠正了“左”的错误,恢复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革命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陈将军觉得,党的历史上,有过不少自我纠错的成功经验。现在虽然党内腐败很严重,但是因为共产党有自我纠错的能力,所以他对克服腐败抱有很大的信心。
复杂的事物应有复杂的评价
有一个同学觉得一件事应该既有正面,也有反面,但是对于“文革”,课本上却只讲到了坏的一面。苏老师认为,“文革”持续了十年之久,有亿万群众参与,中间发生了无数的事情,有无数的人登台表演,对于复杂的事物,应该复杂地看待,复杂地评价。苏老师不同意简单化地评价“文革”。
“文革”中伤害了一些不该伤害的人,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这显然是错误的。但是对于“文革”的主题“打倒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苏老师认为,在这一点上,毛泽东的思考是正确的。走资本主义道路,必然导致社会两极分化,有人想做人上人,他就要搞资本主义。在追求社会的公平合理,让大家在政治、经济上保持平等这些方面,毛泽东是英明伟大的。

二十世纪的革命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是革命前辈留下的精神遗产却会一代代传播下去。在这次交流活动中,两位老师用他们的感悟为同学们讲述了革命前辈的精神和魅力,激励着我们在理想的道路上奋力拼搏。
这次交流活动结束了,但是思想的交流却仍在继续,正如二十世纪的革命结束了,但是革命的精神却仍在蔓延……
相关活动及文章链接:
苏铁山:“人民的利益高于天”是长征精神的核心 〉〉
苏铁山:人民呼唤革命党精神回归——“重上井冈山”感言 〉〉
苏铁山:当代中国的历史课题 〉〉
罗东进将军谈人民军队 〉〉
将军眼中的军魂——罗东进北航讲座简讯 〉〉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