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今读《尚书》和《庄子》

火烧 2007-11-27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结合《尚书》与《庄子》探讨古代治国理念,分析尧舜时期民族政策及四凶流放事件,反思传统文化与现代思维的联系,强调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关联。

今读《尚书》和《庄子》

读古人自相矛盾的百家典籍,偶尔是比看名导演的电影辫子戏的电视作消磨时光更好的娱乐。

古有“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于是我以为,发起“古文运动”的干将韩愈韩先生,除了精于当时的流行艺术大唐诗歌外,定然是学秦汉笔法写文章的,跟今天某些人觉得世事不堪,又无力作文,于是仿写迅哥儿的文章充数一般。

昨日看《庄子·逍遥游》和《尚书》,再看潇水等人的解读,觉得恍然有悟。

在《尚书·尧典》时代,黄帝的后代驩兜向大尧推荐共工作考察民情的钦差,四岳推荐群臣支持颛顼帝的后代鲧作水利部部长,三苗住在中土是大尧的中坚社会基础之良民。一到了《尚书·舜典》时代,舜〖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史记》接着说《尚书》没有说清楚的,〖少皞氏有不才子,毁信恶忠,崇饰恶言,天下谓之‘穷奇’〗也就是共工,〖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浑沌’〗也就是驩兜,〖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天下谓之‘饕餮’〗即三苗为神农氏炎帝嫡系,〖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也就是鲧。黄帝为有熊国君,乃少典国君之次子,号曰有熊氏,又曰缙云氏,又曰帝鸿氏,亦曰帝轩氏。少皞氏亦是黄帝后代。〖四罪〗都是根正苗红的华夏贵族,掌握着正统的毛泽东思想----错了,是掌握着正统的炎黄权柄。

也就是说,黄帝的后代、大尧的同姓诸侯共工、驩兜、三苗、鲧被大舜定性为祸害国家的穷奇、浑沌、饕餮、梼杌之〖四凶〗,这些又专又红的四中央常委被舜宣布为尧时代的“四人帮”,属于反革命,于是判共工驩兜为无期徒刑而流放,判造反派三苗危害国家安全罪全部抓到〖三危〗去服刑,判实力最强的鲧死刑立即执行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舜一改尧时代的迂仁的民族政策,废除大鸣大放大字报和罢工自由,将这些后来《史记》记述的老给中央出难题的〖至于尧,尧未能去〗的〖世忧之〗豪族正确处理,就是〖于是舜归而言於帝,请流共工於幽陵,以变北狄;放驩兜於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於三危,以变西戎;殛鲧於羽山,以变东夷:四罪而天下咸服。〗一举创造了四大系各民族,大舜的民族政策为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于大尧时代虽然没有激烈的民族矛盾,后来舜时代闹苗独,大禹主动请缨,那也是有好处的,人民军队几十年没有打仗了,正好锻炼锻炼,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不像今天某些学者说已经世界公民了,没有国家安全问题,不用加强军队建设。

并且舜认为尧时代法制不健全,于是命皋陶为最高法院院长,加强法制建设,颁布墨、劓、刖、宫、大辟五刑,以及固化户口制度、严格限制人口流动来重视知识分子。当然,《尚书·大禹谟》时代的大禹也学了一把大舜的先进经验,先是大家在舜的朝廷共推禹当水利部部长,接着禹宣布〖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也就是有苗没有人权,发起“对苗自卫反击战”,取得重大胜利,于是水利部部长禹先生也就兼职了中央军委主席,主持军队建设和军事演习,〖舞干羽于两阶〗,剩下事情就是上古的舜同志学习几千年后的孙先生把临时大总统之位禅让给袁世凯先生,把帝位禅让给了水利部部长兼中央军委主席禹先生,留下万古美名。其中原因在于古人禹先生比近人袁先生能干,否则袁先生要是外能驱逐诸蛮夷帝国主义,内能发展生产稳定中华,这最新的“禅让”故事也就媲美上古了,省得今日国人只能读文言文才能领会“禅让”的智慧----可惜了这个历史机会。

《庄子》里叙述的孔子,跟《论语》和《史记》有所出入,读起来孔子就是仰慕道家先进思想或说就是一道学大师,就是“孔子也是我道门中人”的意思,跟“人家美国”和“外国也有”和“你要遇到这事还不是一样(没出息)”这样一些逻辑一样好用和有力。

《庄子·逍遥游》第一段说〖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最后一段有〖今夫犛牛,其大若垂天之云。〗

可以肯定的是鲲鹏大家都没有见过,至少见过的人极少,跟说“人家印度多么民主自由幸福”一样,尽可以白天白说黑天瞎说,反正大多数人不能实证。而〖犛牛〗这玩意是拿来跟惠施同学讨论的,与〖狸狌〗〖鼠〗并列,一样常见,据说就是牦牛。那么,既然牦牛都能称得上〖其大若垂天之云〗,看来这个〖垂天之云〗的尺寸也并不怎么样,那个〖不知其几千里也〗一定就是夸张的修辞手法了。而且根据何新考证,那个〖鲲〗〖鹏〗就是鲸,〖扶摇〗〖羊角〗就是龙卷风,于是“羊角疯”“羊癫疯”应当就是人发起那个疯来像龙卷风一样摇摆和激烈,跟羊头上的角一点关系都没有。鲸尾巴尺寸跟牛也确实是一个数量级的,也就都一样可以称〖大若垂天之云〗,并且鲸尾巴竖起来的时候也确实像鸟,也就称得上〖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庄子·逍遥游》里跟庄子聊天的惠子同学,是庄子的好朋友,据说就是大名鼎鼎的“名家”学派中兴泰斗惠施。“名家”的主要本事是诡辩,以破坏敌人的宣传和颠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为乐,比如:

“一尺之棰,日去其半,万世不竭”,就给战国时代的人普及了高等数学的微分思想;

“大地的中央,是在燕国的北面,越国的南面”,就给战国时代的人普及了地球是圆的和物极必反的思想;

“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就给战国时代的人普及了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

“飞鸟的影子是不动的”,这就给战国时代的人普及了相对运动的思想;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这个理论跟把月亮当作一面反光的镜子来反射激光测量地月距离是一样的逻辑,完全突破了战国时代多数人的思想上限,跟爱因斯坦相对论刚出来那会一样,“全世界不超过5个人能够理解。”

其它诸如〖卵有毛、马有卵、火不热、目不见、龟长于蛇、连环可解、犬可以为羊、老太婆有胡须、小马驹没有娘、鸡有三只脚、轮子并不碾地〗(据潇水文)这样一些“名辩”,完全就是在摧残战国人敬天法地的朴素心灵。但是很了不起的,“全世界不超过5个人能够理解”的惠施同学,魏惠王就算一个,惠施同学凭他的这些鼓捣,在魏王那谋了一个可以与相国叫板的职位,魏惠王利用他那张嘴去灭别的合纵连横施仁政之类的瞎忽悠,很取得些成绩,搞得魏惠王很不容易被其他人唬骗住。魏惠王的相国白圭很不喜欢这光说不练的家伙,人家相国可是投机倒把发了大财的经济学家,发挥实干修了“鸿沟”也就是后来的汴河(据潇水文)的慈善家,于是把惠施同学比作唠唠叨叨的管家婆,惠施同学反驳说白圭这人只会躲在一边说风凉话,把我污辱为“具有恺悌之风的新媳妇”,我真白把他当人了!(据潇水文)

按惠施同学的逻辑,他一定会继续对“总设计师”一名进行“循名责实”的“名辩”:“总设计师”就是通观全局指挥全局统帅全局的人嘛,就是大家统统按他一个人的设计方案行事嘛,那么也就是“总统”嘛,那么也就是独裁者嘛。

但白相国就不会同意惠施同学的观点,一定坚持认为惠施同学说话大而无当,光说不练没有用处。惠施同学五十步笑百步,在《逍遥游》里损庄子说〖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直接把老同学庄子比喻成高大弯曲枝杆都不中用的大树啦。看来庄子一出世,就有人对他那一套很不以为然的了,认为庄子那一套跟有人在老百姓受资产阶级压迫生活水深火热却在那里叫唤要“保护富人”责怪老百姓“仇富”是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数一样没有见识,得不到劳动人民的支持。按白相国的看法,既然能当重臣的惠施同学都是光说不练吃白干饭的,那惠施同学眼里〖大而无用〗的庄子先生,就更没有什么出息了。

上古文章这么老实,没有英明得一塌糊涂的“一贯正确”一说。除了庄子自己写自己挨批的文章,《论语》等儒家文章也记载自相矛盾的孔圣人言行:

《论语-八佾》〖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课外作业:孔子到底认为“夷狄”如何?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宰我为临菑大夫,与田常作乱,以夷其族,孔子耻之。〗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课外作业:孔子到底是惜宰予还是“耻之”咯? 

《尚书》《论语》《庄子》等的伟大正在于把一些完全相反的圣贤经流传下来,也许目的就在于告诉后人没有什么颠扑不破的箴言,任何时候都要立足现实实际。也就是韩愈在《复仇状》里说的〖复仇,据《礼经》则义不同天,征法令则杀人者死。礼法二事皆王教之端,有此异同,必资论辩〗----上古百家文章确实比今日主流的文章自由和实在。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