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和十七大代表聊聊"特色"

火烧 2007-11-19 00:00:00 网友杂谈 1032
文章围绕十七大特色展开,分析其历史贡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讨大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强调其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关键作用。

和十七大的党代表们聊聊“特色”(一)

稻乡老农

十七大前夕,咱们就“陈良宇现象”曾唠过一次嗑。现在,十七大已经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闭幕了。但你们作为十七大的党代表,所担当的责任和义务,并没有因大会的闭幕而结束。这个责任和义务,将一直持续到下一届的代表选出来为止。所以想和你们再唠一次。

这次想聊聊与“特色”有关的话题。因为十七大开得很有“特色”。其亮点也就在“特色”上。真可谓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也是一次很具有“特色”的大会。对于“特色”这一点,不知各位代表意识到了没有。若对“特色”认识不太足,其原因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了。

十七大给党和国家所作的贡献,有代表们的一份功劳。十七大给党、给国家和人民所带来的迷茫,也有代表们的一分糊涂。

不巧得很,大会闭幕,偏偏赶上了股市暴跌、物价飞涨的大潮,把大家的兴致打下去许多。乡村里的人们,急着浇地,咱国的几个石油大王,抗不住国际油市的操控,柴油大涨价不说,还奇缺得很。一个县城几天还拉不来一车油,致使农民们掏高价也买不到柴油。排队排得心急如焚,盼油若渴。人们抱怨“开了十七大,东西都涨价”,哪还有欢庆它的兴致?我们这里的县委和政府硬是闷了半个月,连一条欢庆十七大的胜利召开的标语也没有褂出来。其中的原因倒不是因为缺油,而是因为大量倒卖农民的数千亩养命田,吃了国家土资部的霉,一时不知咋着办好,直到中央关于学习十七大的通知下来以后,学习十七大文件的高潮才迅猛的掀了起来。不知你们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学习的重点当然是充分认识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因为十七大在关键时刻解决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大问题。

举什么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走什么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总目标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小康社会、和谐社会,“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且定在2020年就要全面建成。

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幢境。这是多么美好的未来。但是可别犯迷,这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决非普通观念上的社会主义。这区别就在“特色”上。

十七大《报告》说:“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路,并不是十七大新近提出来的,而是邓小平在很早以前就提出来,定下来,不能改变,不能动摇的。我学习邓小平的著作不太多。但我印象中他在一九七九年三月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议上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时就讲过:“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话。这算不算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路”呢?这么一说,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功绩就不能全记在十七大的帐上了。

十七大的《报告》和《党章》也都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路,是邓小平创立的。所以此后,党的历次大会,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都只能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延续、推进和发展。

尽管如此,这次十七大不但坚持了“特色”,而且还有新的贡献。说得具体一点,这次十七大的新贡献至少有两条:第一条是进一步肯定了“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二条是进一步肯定了“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这一点上,十七大十七大不象邓小平那样“韬光养晦”,而是实实在在地、明明白白地告诉自己的党员和国民:目前我国仍然是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是相当长的。它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奋斗。这样让大家的心里都比较塌实,比较有数。同时也把邓小平的“一百年不变”方针又向后大大的推了一步。把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希望推得更加遥远,把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推得更遥遥无期了。我们不妨想一想,按目前正常的计算法儿,就邓、江、胡这三代说,好象是十年左右就算一代人,这几十代不就是几百年?至少也是三百年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这么长,中级阶段也不会太短吧?可见,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社会,轻说也是一个“千年规划”。这样,我们不但是可望而不可及,恐怕连望也望不见了。至于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话,就是更加遥远,更加虚无缥缈了。如果没有捷径,还得“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摸着石头过河”的话,真不知要摸到哪个猴年马月?这是其一。一个事物,两个方面,都要想想,都要看看。从另一个角度看另一个方面,十七大不也是从另一面告诉了我们:资本主义社会正处于兴旺发达时期,正在迅速发展,还要继续做大、做强,要做到全球化吗?我们会不会被资本主义化过去,可真要看我们的能耐了。现在的领导们,没有象毛泽东那样把资本主义看得“日落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没有象毛泽东那样把共产主义看成“东方喷蓬欲出的一轮红日,必将光芒万丈的磅礴于全世界。”我们目前所追求的只是一个“多极的世界”、“和谐的世界”。在夹缝里求得“和平崛起”而已。

再学讲话,三个“我们要永远铭记”,,第一个“永远铭记”是关键,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只有邓小平才有“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才能“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彻底否定了毛泽东的“‘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道路,可不是一般人都能提出来的。更不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而是邓小平独自一人的发明创造的。这里决不能滥用“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定律,更不能拿“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些马克思、毛泽东的教条来衡量新问题。这个功劳不是人人有份,绝不能舍邓而言他!

当然这里也有替邓小平谦让的话。说是功归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可这个集体中还有谁有资格去和邓小平共创“邓小平理论”呢?华国锋不能算,胡耀帮能算?赵紫阳也不够格,就剩下江泽民还是第三代的核心。“一个老汉八十八,四个书记换掉仨,还剩一个没换掉,南巡讲话吓一跳”。实际上还是邓小平拍板才算数。

这就是说,是邓小平同志把中国从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中解救出来了。是邓小平把毛泽东思想从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中搭救出来了。是邓小平设计并创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过去说“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不能搞“两个凡是”。所以就是彻底否定了毛泽东思想中的“‘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也是为了更完整,更准确,更全面的掌握毛泽东思想。现在就要捧得“邓小平是神不是人”了,所以凡是邓小平说过的、定了的,也就不能变了。凡是邓小平摸着石头探出来的路也就必须走了。凡是邓小平的话,也就“不搞争论”了。对于不同意见也是要按邓小平的办法“硬着头皮顶着”,我行我素,不于理睬。难怪这次十七大在七千多万共产党员中选出了两千二百多个代表,邓小平家里一共有四个子女,就有俩被选上了。谁还能有什么意见?

学习十七大的文件,深深地领会邓小平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就会知道,其标新立异之处,其最耀眼夺目、光彩迷人,最具有感召力,诱惑力的地方,就是“特色”这两个字。按照报告阐述的内容,这个“特色”,“特”就“特”在“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上;“特”就“特”在“彻底否定‘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上!

除此以外,还有比这两条更具有“特色”的吗?这次报告在对待“文化大革命”,在对待“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上的论述,比“若干问题决议”,比邓小平在这方面的有关论述,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都显得更加的坚决、彻底、全部、干净!此一时,彼一时,从此以后,恐怕再不会有人重提“在任何时候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的话了。因为这次是:“彻底否定‘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怎么才算“彻底否定”?从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开始否定吗?毛泽东从《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的第一篇《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通篇讲的就是阶级,讲阶级斗争;到他弥留之际所说的“这个班怎么交?······就腥风血雨了。”也还是在讲阶级,讲阶级斗争。毛泽东这一辈子,给共产党人和全国老百姓所讲的,领着共产党人和全国老百姓所干的,念念不忘,时时不离的,不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吗?毛泽东似乎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无产阶级的立场和阶级斗争的观点,从来就没有脱离阶级斗争这个纲去抽象的考虑过问题,分析过问题,解决过问题。在他一生中所做的一切,都带有鲜明的阶级属性,他是属于鲁迅先生所称赞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那种只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谋利益的革命家。从来不为压迫和剥削无产阶级,压迫和剥削劳动群众的资本家谋利益。他只代表无产阶级和百分只九十五以上的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而不代表占人口总数百分之一、二、三的剥削者和资本家。他的一生都是在实践他“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这是毛泽东从马克思那里,从列宁那里学到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是他终生坎坷经历和斗争经验的结晶。这是毛泽东给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留下的宝贵财富。忘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无产阶级,就会在资产阶级把无产阶级的血肉买成钱,再买来烧饼让他吃的时候,无产阶级还不知道资产阶级的钱是从哪来的。还会虔诚地认为是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救命恩人,是资产阶级养活了无产阶级,进而对资产阶级崇拜得五体投地,并号召所有的无产阶级都要永远铭记资产阶级的仁慈,永远向资产阶级感恩戴德。

和十七大的党代表们聊聊“特色”(二)

稻乡老农

学习十七大的文件,深深地领会邓小平所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就会知道,其标新立异之处,其最耀眼夺目、光彩迷人,最具有感召力,诱惑力的地方,就是“特色”这两个字。按照报告阐述的内容,这个“特色”,“特”就“特”在“面对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上;“特”就“特”在“彻底否定‘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上!

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危难局面”?毛泽东关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错不错?就不能不再次引起人们对“文化大革命”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考察和思索。而这“文化大革命”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就是毛泽东一生所干的两件事中的“第二件事”。

牵一发而动全局,是众所周知的。

可事关大局,又不能不说。事关大局,也不能不辩。也是众所周知的。

众所周知,毛泽东亲自发动和领导的,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曾经是举世注目的、“一场触及人们灵魂的”、“红色革命大风暴”。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曾经被作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理论”,看作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伟大贡献而受到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和马列主义者的肯定。“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和实践,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所在。是毛泽东用以准确的分析和把握革命形势,正确区分敌友,深入发动群众,建立统一战线,最大限度的孤立最顽固的敌人,团结并带领绝大多数人民一道,克敌制胜的法宝。是保证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革命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是毛泽东思想的精华。是保证共产党人永不变质,无产阶级江山永不变色的法宝。是使共产党人跳出“周期律”的制约,避免“人亡政息”的好办法。这也是毛泽东思想所独具的“特色”。

难道毛泽东真的错了吗?难道毛泽东并是不那么伟大,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的颜色也并不是那么“红”了吗?对于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来说,难道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就是不如邓小平的“黑猫白猫”管用吗?

一九六六年五月四日,刘少奇从缅甸访问回国,立即到杭州去会见毛泽东,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刘少奇主持召开了毛泽东并不在场的,历时三个多星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并通过了经毛泽东多次修改的《中共中央5·16通知》,这个通知被称作是历经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的起点。如果从一九五几年毛泽东发起批判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批判电影《吴训传》,和后来毛泽东向全党重提阶级斗争说起,就有二十多年了。自从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上确立毛泽东在中央的主导地位,到一九七六年毛泽东逝世,一共是四十一年。对于他用了大半生的时间和精力,带领中国共产党的几千万党员和十亿中国人民所干的“第二件事”,采取肯定或否定,可不仅仅是关系着对毛泽东一个人的肯定与否定,而是还关系着对共产党的肯定或否定,关系着对新中国的肯定与否定,关系着对共产党还有没有执政资格的肯定与否定!搞得不好,就可能引发对毛泽东的全盘贬斥,对新中国的全盘否定,对共产党的全盘否定。甚至导致对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辛亥革命的否定。那么中国的现代史恐怕就要重新再写了。这样犯了错误的,对中国造成“危难局面”的,可能就不仅仅是毛泽东一个人了,就还会有孙中山,李大钊,林则徐······。而有功劳于中国的人物,可能就是刘少奇,陈独秀。就会是蒋界石,汪精卫,袁世凯,李鸿章······况且现在已经有了褒蒋贬毛和为日寇侵华辩解的苗头从地下冒出来的迹象啦。

可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情况是,只有“彻底否定‘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才能把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定为“极左思潮”,定为教条主义的假马克思主义,定为“错误的理论和实践”。只有这样,“邓小平理论”才能立起来,才不是搞右倾翻案,才是一贯正确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否则,结论就只能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是真正的,符合这个中国实际情况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而“邓小平理论”就是修正主义,他的改革就是右倾翻案,他在毛泽东去世后所办的事,就是自己给自己做了一顶再也摘不下来的帽子,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死不改悔的走资派”。

当然,要看清楚一件事情的本来面目,决定我们对待该事物应该采取态度,不能靠某个人的定论,也不能靠某些人写出来的文章或决议,而是要调查社会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进行比较,认真到进行鉴别,才能分出好坏,分出黑白是非来。然后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决策。

我们就来探讨探讨“文化大革命”到底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危难局面”。

舍此就不能判断毛泽东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思想和实践”错在什么地方

舍此就不能弄清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特在什么地方。

先说“文化大革命”十年间在国际方面发生的有目共赌的几件大事:

一,中国成功的发射了两弹一星,打破了美苏两霸的核垄断,使中国成了核大国。

二,毛泽东打开国门,日本的田中角荣、美国的尼可松相继访华,使中日、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遏制毛泽东中国的谋图彻底破产。

三,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成为联合国中具有否决权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五,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以“东方巨人”的姿态走向了世界。毛泽东领导的新中国高举反修、反帝、反霸、争取民族独立,争取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大旗,为全世界无产者、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翻身求解放的革命斗争树立了光辉榜样,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无私的援助。为美帝、苏修和各国反动派所畏惧,为世界人民所敬仰。

六,英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没有在国外建立一个军事基地。没有在国外派驻一兵一卒。忠于职守,紧守国门,在国家领土主权受到威胁的时候,敢打敢胜,著名的抗美援越和珍宝岛反击战,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志气,打得苏、美两霸望风丧胆。

总之从国际大局来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不可战胜的红色堡垒。美帝、苏修和各国反动派,从不敢对我国有所指染,更不敢索占我国的一寸领土,那还敢炸我使馆、撞我战机?!

国际上的这一切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对于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都不能算是“危难局面”吧?

十年“文化大革命”在国内造成了“危难局面”吗?

下面列举几条当时有目共睹的实际情况:

一,政治上的大民主,是有目共睹的。大鸣、大放、大辩论,还有革命大字报。全国上下,人人关心国家大事。谁也不敢在中国搞资本主义。谁也不敢搞贪污腐败。谁也不敢人剥削人。二,思想上的革命化,也是有目共睹的。全心全意为人民,完全彻底干革命,狠斗“私”字一闪念。全国上下无不以大公无私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向雷锋同志学习”,舍己为人,助人为乐蔚然成风。无产阶级思想扬眉吐气,资产阶级思想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三,经济上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文革十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七个百分点以上。我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国家。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的绝对主体地位坚实无比。环境保护良好,国家资源开发利用合理,统筹兼顾,全国一盘棋。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是经济危机不断的美、英、法、日等资本主义国家根本无法比拟的。是真正的平稳的,无风险的,良性的,完全可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四,工人、农民当家做主人的社会地位,也是有目共睹的。工人阶级是领导一切的阶级。坐着毛泽东领导下几千万革命先烈流血牺牲换来的“铁交椅”,端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挣来的“铁饭碗”。社会主义制度是工人阶级的“铁靠山”。工人阶级无失业之苦,无歉发工资之忧,从来没有看不起病和住不起房的烦恼。农民都是人民公社的好社员,工人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工农联盟是立国的坚实基础。农民在集体经济的模式下,社队企业大发展,既要务农,又要务工,还要学军事,学文化,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安居乐业。工农兵中的优秀分子还可以直接推荐上大学。

五,社会秩序之安定,更是有目共睹。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无防盗门,无铁栏窗。无黑社会,无黄色音像,无赌博吸毒,无卖淫嫖娼。群众自己教育自己,自己管理自己。无巫婆神汉,无邪教行帮。专政是群众的专政。地富反坏遵纪守法,接受改造。

六,干部作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更是有目共睹。人人严于责己,个个诚心待人。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根本没有跑官要官之徒,更无贪污腐败之辈。

七,军事上的革命化,现代化,不仅使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世界第一流的国防军,而且部队以兵为主,兼学别样,学工,学农,把解放军办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是全国各行各业学习的榜样。军民雨水一家亲,真是“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八,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是文化大革命创建的人民政权新形式。工、农、兵,老、中、青和革命的知识分子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人民群众真的当家作了主人,对国家机关和各级公务人员实行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无贪赃卖法,无跑官卖官,无以权谋私,彻底根治了官僚和腐败。彻底跳出了“周期律”避免“人亡政熄”怪圈儿。

九,世风醇厚,国运昌盛。中国人民,扬眉吐气,威风凛凛的站起来了!看谁还敢说中华贫穷落后是东亚病夫?!民族败类,贼子奸佞,哪个还敢“崇洋媚外”?哪个还敢“丧权辱国”?哪个还敢作美帝国主义和反华势力的内奸、应声虫?!

国内这些实际情况,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来说,对于无产阶级来说,对于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都不能算是“危难局面”吧?

但是对于同一件事情,站的立场不同,认识和观点就也不同。如果站到美帝国主义方面,站到资本主义方面,站到资产阶级和走资派方面,站到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的领导方面,站到全盘西化,资产阶级自由化和民主社会主义的方面来判断,说“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危难局面”也是无可非议的!如果一个人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为他的资产阶级思想严重,贪污腐化,好逸恶劳,自私自利,脱离群众;或者因为他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顽固对抗毛主席革命路线,坚持走资本主义道路而受到了批判和冲击,这个人又是个不接受教训,不愿改悔,不接受改造,一遇机会就搞“右倾翻案”的人;要么他是一个看到中国的共产党领导,看到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专政,看到国有经济站主体地位的,人民当家作主人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心有余悸,怀恨在心的人;要么他是一个要毁掉共产党,毁掉新中国,毁掉毛泽东,要把共产党改成“共和党”、“人民党”的人,要在中国“学习美国宪政,”搞“台湾模式”的人;要么就是遵照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十大诫令》办事,一心要颠覆共产党政权的汉奸,那么,“文化大革命”就确实是给他们造成了至今想起来还心惊肉跳的“危难局面”。

总上所述,笼统的说“文化大革命”造成“危难局面”是不符合事实的。

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非说“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危难局面”不可呢?究其原因就是邓小平和毛泽东所站的立场不一致。

和十七大的党代表们聊聊“特色”(三)

稻乡老农

既然说“文化大革命”造成“危难局面”是不符合事实的,为什么还要非说“文化大革命”造成了“危难局面”不可呢?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邓小平和毛泽东所站的立场不一致。这个不一致正是事物的正常现象。共产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党内路线斗争史。就是这个不同意见的矛盾和斗争,使共产党发展了,壮大了,成熟了。

毛泽东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就中国共产党内各派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来说,在政治路线和建国治国的大正方略上的意见,归总起来有两种,这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和以刘少奇、邓小平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而且毛泽东发现并认定共产党内存在着以他为核心和和以刘、邓为核心的两个司令部。对这个事实,邓小平先前也是承认过的。

毛泽东与邓小平之间的是是非非,就是这样明明白白的摆着。他们之间矛盾和斗争,自共产党的七大以来,八大以后,就客观地存在着。但由于毛泽东采取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法,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经常发动党员和人民群众对刘、邓的错误进行批评和教育,并给以在工作中改进的机会,所以使刘、邓的错误一直没有占据主导地位。这在共产党的九大、十大、十一大会议上都明确的解决过了,党内关于的这些决议,刘少奇、邓小平本人,也都是举过手,再三表示同意并发誓“永不翻案”的。按常理和惯例,本就不该出尔反尔不该再纠缠历史旧帐了。这方面有已经很多的考证和文献。我们今天不必再去多聊。

尽管是闲聊,我们也还是讲点儿实际,还是历史的看问题。毛泽东还在世的时候,邓小平跟着毛泽东干也好,背着毛泽东干也罢,还是和毛泽东对着干也可,总是风风雨雨的共了几十年的事儿。毛泽东不愧是善于团结绝大数人一道工作的人,特别是能够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已经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同志一道工作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这一点,在邓小平身上体现得尤其突出。毛泽东比邓小平大十多岁,加上他酷爱读书,善于思维,忧国忧民,日夜操劳,可又象农民一样不会调养自己的身体,在1976年先于邓小平就离世走了。邓小平年轻好玩,好赌好牌,每天工作两个小时就不错了,又十分善于调养,所以在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毛、刘、周、朱、林相继离世后,他就成了没有人再能够约束于他的人。他把自己游离于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之外,成功地利用、操纵并成功地排除掉华、胡、赵三个共产党的一号人物,自封为第二代的核心。谁都没有想到,邓小平竟然让毛泽东关于“永不翻案,靠不住”的预言变成了现实。乡村的老百姓不懂得太多太大的道理,只说毛泽东是宽厚仁慈的农夫,暖活了冻僵的蛇,反被蛇咬了。天下的事就是这样,“无君子不养小人,无小人不显君子”。董尽了毛泽东置的家产,还数落着毛泽东的不是,真是赫鲁晓夫式的人物,没有一点儿做接班人的良心。

从人格上说,小平不算“要搞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的人。切不说他那“韬光养晦”的人生密诀,就说他的“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带有太大的“忽悠”性。刚开始提出是要“整顿”,随后又说要“改革”,接着说是搞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后来就推行他的黑猫白猫逮耗子和“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把好好的一个社会主义改成了“谁富谁光荣”的黑白颠倒是非淆的社会。大家都还以为他未必搞翻案,照他那一套试一试也未尝不可。了不起他即使搞了资本主义,叫我们的后代尝尝走资本主义社会的滋味,理解理解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也未必就是坏事。何况小平也说的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走着说着,只是鼓励大家“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不要问姓社还是姓资”,“不要怕人家说你是倒退”,“是资本主义复辟”。改革改错了可以再改回来嘛。结果改该的未必改,不该改的非改不可,凡是毛泽东搞起来的统统改光。老百姓说的是“先改乡,后撤队,一下退到旧社会,门口站着保安队,共产党也要税不开会”。多少善于逮老鼠发了国难财的猫犯了法,住了监才大梦初醒,悔不该听了“猫论”上了当,如今木已成舟,生米已做成熟饭,身陷囹圄,“一失足成千古恨”!如今睁眼可见,伸手可及的邓氏“特色”终成实实在在的现实。按邓小平所提倡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完全可以弄清“邓小平理论”的“中国特色”的“色”特在什么地方了。可是想当初,邓小平可从来没说明他搞的“特色”就是这个样子呀!如果他一开始就说明白他要在中国搞私有制,中国的工人阶级会允许他这样干吗?中国共产党员们会同样他这样改吗?

常言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今天聊“特色”,净聊些大实话。如果不带成见,平心而论,邓小平也不算是个大公无私的人。他的“特色”不过是顽固地坚持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世界观,说到底也无非一个“私”字在脑子里作怪。不读马列也好,“黑猫白猫”摸石头也罢,“韬光养晦”的搞投机也算,他的个人“特色”就是一个为“私”,为自己!他拒不接受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不接受马克思主义,不接受毛泽东思想,顽固坚持他和刘少奇搞的那一条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对共产党的中央,对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采取了反对、抵触和耍两面派的态度,归结起来,都是这个“私”字在作怪。尽管在人民群众的批判他的时候,毛泽东教育他的时候,他也不得不检讨他的一些错误,说一些拥护“文化大革命”的话。但在毛泽东离世以后,他就迫不及待的给自己翻案。不管虫化蛹也好,蛹化蝶也罢,他一心一意的在为自己牟利益,在为他所代表的资产阶级谋利益,他搞“私有”的“特色”一直没有变。问题是毛泽东一心为“公”,在毛泽东创建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大公无私的新风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太深入人心了。 “面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难局面”,使得在中国搞起资本主义来很不容易!在中国赤裸裸地宣传自私自利不行,赤裸裸地搞资本主义也不行;赤裸裸地完全否定毛泽东的“大公无私”不行,赤裸裸地彻底丢掉社会主义这面旗子也不行。要搞就只能遮遮掩掩地搞,只能搞“软着陆”;只能趟水过河一般,摸着石头一步步的走,分期分批的先否定“文化大革命”,到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在中国搞“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了他的唯一的选择。这样,既是“社会主义”,又和一般社会主义有根本的区别。这就是“特色”的妙用。

客观的说,无论在表述方法上,或是在实质内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都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之间,没任何有继承性,也没有任何顺延的关系。二者之间是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相互斗争的关系。黑白分明,是非清楚。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折中、调和。

如果非要把包袱拆开,把事情说透的话,邓小平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专门区别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的“邓小平理论”也是专门区别于“毛泽东思想”的。一些学者、专家、教授、权威和政治肩客,歪着脖子,硬是把这两种水火不相容的社思想体系,“合二而一”地捆绑在一起,是“韬光隐晦”的需要。是“忽悠”,是政治上的“传销”和欺诈。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彻底否定毛泽东的“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和实践,就是为了满足翻案的需要,就是为了推行他那一条错误路线。

直言不讳,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搞的社会主义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码子事儿。

和十七大的党代表们聊聊“特色”(四)

稻乡老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搞的社会主义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码子事儿。

二者之间不同的地方和多,而且显而易见的。这里粗略地聊几条来说明以问题:

一,在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里:“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政分家,政企分家,党委不要包办一切,政府职能服务化,最小化。在民营的个体企业,在外资企业,合资企业里,资本家说了算数,共产党的党委的主要任务是为业主不断打造日甚一日的宽松的经营环境,是帮助业主说服或驯化雇佣工人驯服地听话、无条件接受资方老板的压迫和剥削。为老板努力增加生产,无私奉献,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只有在全民所有制的企业里党委才是领导核心。

二,在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工人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里: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先锋队。所以它也许剥削者加入到自己的共产党里边来。资本家可以当共产党员,共产党员也可以当资本家。同时它又是“三个代表”的俱乐部。

三,在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个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单一的,纯洁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里:“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个多元化的思想综合体,拿来的作用是作指导。

四,在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里:共产党不但要为人民服务,还要为资本家,为外资老板等各种从事剥削人民的剥削者服务。由于为人民服务不但是无偿的,往往还是要付出相代价的;而为资产者,为有钱人服务,为剥削者服务,为资本家服务,往往都能拿到相当丰厚的酬金,而且能直接创造高数字的经济效益和耀眼的政绩,所以这个服务也往往带有很大的倾斜性就是难免的。

五,在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坚持对资本主义经济所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建立一整套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而且随着经济状况的提高,逐步扩大公共积累和社会福利,缩小按劳分配所占的分额,使全体社会成员的待遇是相对均等的,走的是一条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道路。私人的剥削行为在法律上被列为非法所得而被禁止,在道德上被社会视为不劳而获而可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再带动另一些人,另一些地区也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因此剥削他人的劳动成果,甚至强占国有资产的行为不但得到默许和认可,而且被推广和奖励,成为一种“光荣”,一种“先进”。于是自上而下的盲目的引进外国资本也是一种受到鼓励和奖励的“先进”行为和政绩指标。一时间,划定“开发区”、“保税区”、“红灯区”、“特区”成风,牺牲国家的主权、资源、环境和税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富可敌国的亿万富翁。使中国成了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六,在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是国家的名副其实的主人翁。广大人民群众享有最充分的自由和民主。群众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首先是工、农、兵和革命的知识分子都享有运用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的形式,监督共产党的机关和干部,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每个公民都有不可侵犯的权利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行为进行检举和投诉,对直接向中央主席反映问题的人,也不得打击报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里:人民是被雇佣的生产力,充其量也不过是在富人优先致富的前提下,富人和社会一起的帮助人民得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实惠。至于人民和富人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有多大的差别是可想而知的。只不过这不再是老百姓该管的事了。

七,在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国家各级政权实行工农兵,老中青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的形式。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都是从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实践中培养和人民群众推荐选拔出来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国家政权牢牢掌握在真正马克思主义者手里。决不可能是为权谋私的官僚利益集团。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里:国家各级政权实行党政一把手责任负责制。这些人都是“‘文化大革命’受打击”,他们是不赞成“文化大革命”的人,一旦被邓小平,陈云们发现,就会被“加以培养,进进党校”,“放在另外的工作岗位再锻炼一下”就成了当官的人。(参见《邓小平文选》第三三九——三四三页)他们的当官和升迁与老百姓都毫无关系。所以跑官要官是当官的前提,买官卖官是高升的手段,发财牟利是当官的目的。官商勾结,贪污腐败就成了“特色”社会里的必然现象,腐败就成了“特色”社会的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八,在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制度的设立和完善是在尽可能的缩小和限制资产阶级法权,缩小和逐步消灭城乡、工农和体力 劳动和脑力劳动三大差别。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里:生产力也被分成几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脑力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当然就比体力劳动者不知高到多少倍。封建社会里“劳心者治人,劳心者治于人”的现象成了“特色”社会里的正常行为,高薪阶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住有几百万的别墅,行有大奔、宝马;班上有秘书,家里有保姆,外边有二奶;业内有股份,国外有存款,兜里有“绿卡”;逍遥法外,金迷酒醉,挥金如土 是现代化的贵族。乡村山沟里的人:孩子上不起学,长大挣不到钱,结婚盖不起房,老人看不起病。有的地方官员求取政绩心切,不惜鱼肉百姓,圈地掠村;更有甚者强力推行殡葬、生育改革 ,弄得老百姓偷生孩子偷埋人。如果不是身临其境,你真不知道杜甫的《石壕吏》和“苛政猛于虎”的概念是什么。      

九,在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坚持“我们的文学艺术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里:私人为赚钱办学,官商为牟利兴教,教育成了新的经济增张点,教育质量次得惊人;教师惟利是图,学生自私自利,厌恶政治,蔑视工农;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翌日毕业,朝里有人“学而优则仕”,普通百姓子弟大学本科毕业等于失业,求职之难,难于上青天。

十,在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十分重视并不断增进各马克思主义兄弟党和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革命友谊和战斗团结,支持世界各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斗争,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结成广泛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殖民主义、反对世界霸权的统一战线,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里:以和平求发展。以和平求和谐。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积极推进经济全球化、一体化;积极参与国际反恐活动,是美国的利益相关国,是世界上的负责任大国,积极参与世界维和行动。

······还可以举出很多的不同来。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很多区别都带有根本的性质。

和十七大的党代表们聊聊“特色”(五)

稻乡老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确有很多区别,而且这些区别,都带有根本的性质。

当然这些带有根本性的区别,也不能说是由于邓小平搞了“特色”才造成的。过去,毛泽东在世的时候,主要责任应该由毛泽东来负。因为毛泽东是党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以后的事儿,责任自然归邓小平来负。与毛泽东再说不上责任瓜葛。

现在看,他们的分歧是太多了。如: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当作不可改变的“普遍真理”;而邓小平则认为一切都是可变的,可以与时惧进的。毛泽东认为世界是“一分为二”的;邓小平则认为是“合二而一”的。毛泽东认为人是要有点儿精神的;邓小平认为人讲究的就是实惠。毛泽东主张为理想而奋斗;邓小平主张“逮住耗子才算好猫”。毛泽东主张以民为天,天下大同;邓小平则主张“不能一百口人乱当家”,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

毛泽东,邓小平。邓小平,毛泽东。他们之间也算各有“特色”。他们的“特色”也差别太大。我们这些土包子也真难一下就说清楚。

有一个流传于乡间的传说,不妨聊一聊。说的是邓翁在奈何桥上不得进到阴界,至今还是游魂一屡,四处漂泊,无个归宿。遥遥可见毛、刘、周、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围在马克思、恩格斯周围搏奕为乐。邓魂飘过去想见马克思,马克思说真格的事,毛泽东说了算。毛泽东看了看刘少奇。刘会意的接见邓,邓泪流满面向刘诉苦:你我本是一条路线上的人,是我给你平反昭雪,你现在总不能不管我吧。刘说:想不到你这人这么靠不住!我挨批时你检讨认错。骗取信任你又翻案。我是接受了教训,才回到马克思这里的。你却真的搞起倒退来,连我搞的合作化也解散了,还要向美国学习。你还怎么有脸来见我?邓自知无词以辩,又去找朱总司令。“朱老总,我赖好也算个军人,也算你的老部下,你就给我讲两句话,放我过来吧。朱老总抬眼一看:便说:你小子井冈山上开小差,淮海战役你冒功卖乖。你眼里连老毛都没有了还能有我老朱?朱、毛历来不能分。你现在批毛,说不定那一天就批该我了。我这个司令管不了你这个矮子兵。邓只得去求见周总理。见面就叫“周叔”。总理吃惊:你怎么这个样子?邓说;我已经自称“第二代”了。周斥责道:当年我就警告你不要对毛泽东再说那些不三不四不敬重的话。毛泽东是我们的领袖,你和毛泽东根本没法比!你就是不听招呼。你还背地里说我和主席不一心的坏话。真是“靠不住”哇。邓见总理也不收留,只好还回到游魂野鬼的“自由世界”里去。看来邓死以后,在马克思那里是没有报到的。他当属于他曾留过学的那个“自由世界”。

我不相信人有灵魂,更不相信有鬼魂。上面的传说纯属无稽之谈!

但是有一点还是共同的,不管邓小平怎么搞“特色”,但总还说是“社会主义”。他的理论也还自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毛泽东,邓小平,是各有“特色”。究竟谁的“特色”符合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呢?

其实,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所创建的马克思主义学说也是很有“特色”的。马克思、恩格斯,曾把他们学说的“特色”概括为一句响彻宇宙的名言写进了他们共同起草的,纲领性的《共产党宣言》:他们这样说:

“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还说:“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现最彻底的决裂。”

毛泽东的思想和邓小平的“特色”理论,哪个符合马克思的“一个消灭,两个决裂”的“特色”呢?

结论应该是明白不过的,还需要我们来聊吗?

哈哈······就到这儿吧。

谢谢,再见。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