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国际纵横

伊斯兰复兴运动中的“伊斯兰经济学”

火烧 2007-10-21 00:00:00 国际纵横 1025
本文提供智能家居设备选购实用建议,涵盖设备选型、安装技巧及兼容性分析,帮助用户打造高效智能家庭系统。重点解析产品搭配方案与物联网设备互联方案,提升居家自动化体验。

伊斯兰复兴运动中的“伊斯兰经济学”


李鹏涛  
     


  摘要:“伊斯兰经济学”于20世纪四十年代产生于印度次大陆,伴随着六、七十年代的伊斯兰复兴运动而在阿拉伯世界发展壮大。它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主要包括伊斯兰银行和天课制度两方面内容。“伊斯兰经济学”是伊斯兰社会在面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外在压力情况下,寻求自身文化认同的结果,它体现了伊斯兰文明适应现代社会的努力。
  关 键 词:伊斯兰经济学;伊斯兰复兴运动;伊斯兰教法;伊斯兰银行;天课
  作者简介:李鹏涛,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05级博士研究生(江苏南京210093)。
  文章编号:1673-5161(2007)02-0028-07 中图分类号:F371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中叶以来,伊斯兰世界出现了大量探讨伊斯兰经济的论著,它们的共同目的是根据伊斯兰教基本教义构建起一个既不同于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独特的伊斯兰经济秩序,这些探讨伊斯兰经济体系的思想被称作“伊斯兰经济学”。作为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在经济方面的重要表现形式,“伊斯兰经济学”在许多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指导作用,很多国家据此设立伊斯兰银行,制定税收制度,其影响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国内学者已开始关注伊斯兰经济思想的研究,然而对于“伊斯兰经济学”的起源与发展脉络的关注仍较少,本文试图对此作一简要介绍以推动相关的研究。
  
  一、“伊斯兰经济学”的起源与演变
  
  按照一些伊斯兰经济学家的观点,“伊斯兰经济学”反映的是亘古不变的伊斯兰教义,因而它自伊斯兰教兴起时业已存在,现代伊斯兰经济学家的任务只是重新发现这些被遗忘的教义而已。但很多学者指出,“伊斯兰经济学”和传统的伊斯兰规则之间的联系虽然非常紧密,却并非自古存在,现在很多被想当然地认为是伊斯兰教所固有的经济观念和行为,实际上是新兴事物,甚至连“伊斯兰经济学”这一概念也是到20世纪才出现的。
  勿庸置疑,伊斯兰教经典文献中包含着大量关于财产权、商业活动、社会福利、课税和利贷关系的命诫,这些命诫中所包含的经济思想在伊斯兰教法中得以完善。但是,经济研究在伊斯兰社会并没有发展成一门独立学科,也并不存在独立的“经济学”概念,伊斯兰经济思想只是作为伊斯兰教法的一部分而存在。伊本·赫勒敦(1332~1406年)的名著《历史绪论》(Prolegomena)标志着这种传统经济思想的发展顶峰。在伊本·赫勒敦时代,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和社会经济处衰落之中,有关经济思想方面的探讨也越来越少,在他之后基本无人再有较大的经济思想贡献了。因此,“当1890年阿尔福雷德·马歇尔出版他的伟大著作《经济学原理》,常规经济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持续发展的时候”[1]45,伊斯兰经济思想仍然是作为无所不包的伊斯兰教法体系的一部分而存在,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二战后。
  (一)“伊斯兰经济学”的产生
   “伊斯兰经济学”是一个现代概念,其产生最早可追溯至印度独立时期。20世纪三十年代,在争取印度独立的背景下,一些印度穆斯林领导人开始主张建立一个穆斯林国家,以满足伊斯兰认同和伊斯兰生活方式的要求,因而出现了“巴基斯坦”这一概念。
  然而,以毛杜迪为代表的一批穆斯林学者对于建立独立国家的主张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穆斯林迫切需要的并非政治独立,而是文化自治。毛杜迪认为,伊斯兰不只是一系列的宗教仪式,还涵盖了教育、艺术、法律、政治和经济等所有人类生存领域。在同西方国家交往过程中,穆斯林感到伊斯兰世界的贫弱以及丧失身份认同的危机。毛杜迪主张通过文化复兴来恢复曾经带来力量、荣誉和繁荣的传统,以消除现实威胁。为了实现“文化复兴”,他提出了“伊斯兰意识形态”、“伊斯兰政治学”、“伊斯兰宪法”和“伊斯兰生活方式”等概念,其中“伊斯兰经济学”概念尤其重要。
  伊斯兰经济学是毛杜迪所倡导的伊斯兰秩序的中心概念。毛杜迪感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强大,并认识到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所具有的难以逆转的普世效应,因此他认为,除非穆斯林能够以伊斯兰的方式来适应经济发展,否则身份认同的丧失在所难免。伊斯兰世界所面临的紧迫挑战是,必须通过发展“伊斯兰经济学”来阐明新的伊斯兰经济生活方式。毛杜迪同以前的伊斯兰学者,如伊克巴尔、阿布杜和阿富汗尼的显著差别在于,他对创建伊斯兰化的经济学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意识到“新的复杂因素已经被引入到生产、分配之中,因而存在着太多的关于经济问题的讨论和科学研究,以至于人类其他问题黯然失色,”[2]304-305所以,他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伊斯兰经济学研究。
  毛杜迪反对建立伊斯兰国家,但其发展伊斯兰经济学的主张却适应了当时确立独特的穆斯林文化认同、创建伊斯兰国家的需要,“‘伊斯兰经济学’出现的主要推动力在于毛杜迪和他的政治同事的信念:印度的穆斯林社团正丧失其身份认同。”[2]328正因为此,直到20世纪六十年代,毛杜迪的思想在印度次大陆仍有广泛影响力。
  (二)伊斯兰经济学的发展
  伊斯兰经济学产生于印度次大陆,但主要在阿拉伯世界得以发展壮大。伊斯兰经济学在阿拉伯国家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两个动因:
  第一,伊斯兰复兴运动。在1967年的“六·五战争”中,阿拉伯国家被以色列打败,穆斯林广泛认为这一耻辱性的失败是因阿拉伯国家背离真主、接受外来意识形态如共产主义或资本主义所致。这些意识形态同伊斯兰本质对立,不可能解决穆斯林国家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伊斯兰主义者认为,早期伊斯兰社会之所以能够取得军事和经济方面的巨大成就,是因为早期伊斯兰社会具有纯洁的宗教信仰和较高的道德标准。他们号召回归伊斯兰的原因在于相信只有伊斯兰法才能够为所有时代的问题提供答案,这一主张在充满了不平等和贫穷的阿拉伯世界极具吸引力,许多阿拉伯国家便出现了声势浩大的“伊斯兰复兴运动”。伊斯兰复兴运动主张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领域恢复实施伊斯兰教法,这对于伊斯兰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对于“伊斯兰经济学”的发展影响尤甚,此前“伊斯兰经济学”一直被视为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外的第三条道路而存在,但在伊朗革命的影响下,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伊斯兰经济学”的高潮,“伊斯兰经济学”从此开始表现为一种伊斯兰化的国家政策,同政治伊斯兰和社会伊斯兰紧密相联。
  第二,20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繁荣。七十年代的石油繁荣是“伊斯兰经济学”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因为石油繁荣大大增强了许多阿拉伯国家的财富和力量,“正如西方的财富以前被看作西方文化优越的证据一样,现在石油财富也被看作是伊斯兰教优越的证据。”[3]119从七十年代起,构建伊斯兰经济秩序的愿望得到了沙特阿拉伯等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很多阿拉伯国家,如埃及和沙特等国,“伊斯兰经济学”已经成为专门的学科门类,许多伊斯兰经济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大批研究刊物和专著陆续出版,并多次举办了伊斯兰经济学会议,尤其是1976年2月在麦加举行的第一届“伊斯兰经济学国际会议”,对“伊斯兰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使之从此进入规范化、体系化的发展时期。
  继毛杜迪之后,在阿拉伯世界出现了一大批研究伊斯兰经济学的伊斯兰学者,其中具有重大政治和社会影响的是赛义德·库特卜和穆罕默德·巴基·萨德尔,他们构建起了独特的伊斯兰经济思想,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抗衡,并为自身寻求认同基础:库特卜是埃及穆斯林兄弟会激进派的精神领袖,深受毛杜迪的影响。他主张通过宣教来唤醒已被“蒙昧主义”蒙蔽的广大穆斯林民众,为建立理想的伊斯兰国家而奋斗。他还将伊斯兰视为一种广泛的自足性的体系,认为真正的伊斯兰“并不也没有试图仿照”其他体系,且“不同它们具有任何联系或相似性”;穆罕默德·巴基·萨德尔是伊拉克什叶派领袖,对于“伊斯兰经济学”的贡献极大,主要著作《我们的经济学》扩展了毛杜迪关于伊斯兰经济体系与其主要竞争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比思想,尤其希望能以此证明伊斯兰思想优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因为,在他的年代,阿拉伯社会主义相当流行,他驳斥社会主义的地方比资本主义的地方多八倍。[2]324 
  二、伊斯兰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在伊斯兰学者看来,伊斯兰经济学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类似于伊斯兰教早期历史上“黄金时代”、以伊斯兰教义为基础,没有剥削、统治、异化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痼疾的理想社会,伊斯兰经济的特征是发展速度适中,没有通货膨胀、失业和生态危机等。因此,有学者将伊斯兰经济学定义为“通过符合伊斯兰教义,而不压制个人自由或者造成持续的宏观经济和生态失衡的方式来分配稀缺资源,以实现人类福祉”[1]33。关于伊斯兰经济学的具体内容,尽管伊斯兰学者之间存在很大分歧,但大致包含以下三个基本方面:
  (一)以伊斯兰教法为基础
   在理论基础方面,伊斯兰经济学和西方常规经济学迥然不同。常规经济学是建立在亚当·斯密利用人类本性的概念基础上的,亚当·斯密指出:“每一个人……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在这种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往往使他能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4]27。“伊斯兰经济学”则主张改造人的本性:“伊斯兰经济学所要达到的效果……是要将自私的、占有性的经济人(Homo economicus)改造成一种德行的伊斯兰人(homo Islamicus)。”[5]“伊斯兰人”同“经济人”的不同点在于,他的目标不仅是要实现个人物质有效性的最大化,而且要服务于他人以及整个穆斯林社会。
   在伊斯兰经济学家看来,伊斯兰教应该是社会和伦理道德的基础,“伊斯兰对于社会经济进程的理解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对于社会正义的坚持则是不可妥协的,这是因为不公正会破坏社会和谐。为了创造最好的社会结构,人的经济行为应该是以有意义的道德哲学为基础。”[6]7社会正义构成了伊斯兰经济体系的基础。伊斯兰经济学家认为,伊斯兰教法中包含着所有可以预料的经济社会问题的答案,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克制人的自私性来解决,这样经济就能以一种更为公平而和谐的方式迅速发展。
   (二)禁止利息的伊斯兰银行
   禁止利息理论是当代伊斯兰银行的理论基础。禁止利息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古兰经》,《古兰经》中规定:“安拉准许买卖,而禁止重利”(2:275),“你们不要吃重复加倍的利息”(3:130)。这里的“重利”、“利息”,均源于阿拉伯语“里巴”一词,“里巴”在先知时代主要是指严重的高利贷剥削状况。后来的伊斯兰教法学家对“里巴”的含义存在两种不同解释:一种认为“里巴”是高利贷,另一种观点则把“里巴”等同于利息。“当今绝大多数伊斯兰学者的看法是:伊斯兰教禁止收取的利息,指贷款或销售过程前事先确定的一个到期能收取的固定的正值的收益。”[7]302换句话说,利息之所以被禁止,是因为它是一种事先确定的收益,是因为贷款者既没有参与生产经营和财富创造,也没有分担任何风险。伊斯兰教教法关于禁止“里巴”的规定,实际上有悖于以利息为基础的现代常规银行模式,然而穆斯林国家同时又面临着发展金融业的迫切需要,这使得伊斯兰学者必须调和宗教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因而出现了“盈亏与共,共担风险”的伊斯兰银行理论。
   “盈亏与共,共担风险”机制在伊斯兰银行投资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存款者和贷款者之间是经营伙伴关系,借贷双方,银行和客户共分投资利润,共同担负亏损,只有当利润得以实现后,才确定各自的利润分成。伊斯兰银行的贷款操作也是以风险共担为基础。只有在承担某种程度风险的情况下,伊斯兰银行和储户才能从存款财产中获利。“盈亏与共,共担风险”机制在实际操作中大体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穆拉巴哈”(murabaha,意为“利润分享协议”)。按照这一形式,投资者将资金委托给企业,而企业将资金用于生产或贸易,然后付给投资者本金以及预先确定份额的利润。剩下的利润归企业所有,作为它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的回报。如果生产或贸易活动失败,那么资本损失完全由投资人承担,企业家损失的是所付出的劳动;另一种是“穆沙拉卡”(musharaka,意为“股本参与”),它和“穆拉巴哈”的最主要差异在于企业家本身也参与投资,也承担资本损失的风险。双方贡献各自的资产、技术、管理经验和资本,组成合资企业,分担风险,共享收益。
   在伊斯兰学者看来,伊斯兰银行不同于资本主义银行。萨德尔认为,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银行职能可分为两个角色:客观角色,就是为工业和商业发展筹集资金;主观角色,就是将资本集聚在少数的几个控制经济的人手中,这些人会运用手中积聚的资本来强化资本主义体系。伊斯兰环境下的银行和资本主义环境下的银行在筹集资金方面是一致的,两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在伊斯兰体系中,伊斯兰国家的劳动力而非资本在财富创造中居于首要地位,伊斯兰国家应竭力防止囤积居奇,并鼓励给予需要者以无偿贷款。
  (三)天课制度
   如同其他宗教一样,伊斯兰教也反对资源分配不公。在《古兰经》中有天课(zakat)的明确规定,它被视为穆斯林的“五功”之一。传统的天课一般是针对矿产、牲畜和粮食等产品征收,征收比例从2.5%到20%不等。天课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社会公正,为伊斯兰国家增加税收,并在传统的伊斯兰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若将其生搬到现代社会则易导致其他社会问题。一方面,天课的征收比例大体上要比当今各国世俗性的税收体系低很多,甚至天课中20%的矿山税也低于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收入税;另一方面,传统天课制度的征收对象主要是农业产品,而当今阿拉伯国家甚至是在苏丹这样的不发达国家,国民财富主要源于工业和服务行业,而非传统的农业。
   然而,大多数伊斯兰经济学家认为传统的天课制度仍然可行,同样适用于现代经济,认为若放弃天课制度,将会触犯伊斯兰教义。但伊斯兰经济学家对现代社会中天课的征收范围和比例仍存有较大争议,有些学者认为应局限于伊斯兰早期历史上所规定的产品,并严格遵照伊斯兰经典中所规定的比例征收。另一些学者则希望能够将新的商品和经营活动也包括在征收范围之内,并根据社会变化来调整征收比例。尽管他们对于天课的看法不一,但是“所有经济学家都相信它是一种遵照平等原则发展经济的强有力工具。”[8]173
  
  三、结论
  
  20世纪四十年代兴起于印度次大陆、到七十年代盛兴于阿拉伯世界的“伊斯兰经济学”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具有上百年历史的西方经济学相比,仍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多问题,并受到各种各样的批评。大体而言,学者们的批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尽管伊斯兰经济学已大致建构起了一个理论体系,但实践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传统的天课制度征收范围主要是农业产品,而现代经济中的国家财富主要源于制造业和服务业。如果实行天课制度,那么大多数税收势必由低收入的农民,而非官员、企业老板负担。因此,在传统农业经济中实行天课制度有助于实现社会平等,但在当今社会中,则会适得其反,传统的天课制度并不适合于可自由浮动价值的现代社会,而适合于价格相对固定的传统社会。要使传统的天课制度能够适应现实需要,就必须进行改革。但是,对于大多数伊斯兰经济学家来说,这种革新则意味着取消天课,因为在他们看来“天课的形式和比例是1400年前由先知所设定的,改变这些就意味着取消天课。”[9]144-145沙特的经历证实了在现代经济中建立传统的天课制度可能导致的问题,在整个七十年代,沙特政府的天课收入非常少,仅占沙特国民生产总值的0.01~0.04%。[10]21-22
  同样,伊斯兰银行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问题,曾在相当长时期内处于设想阶段,七十年代的石油繁荣才使之付诸实践,第一家伊斯兰银行于1975年在迪拜成立。虽然伊斯兰银行已在世界上60多个国家开展业务。据估计,截至1999年,全球伊斯兰金融机构已有2000多亿美元的资产。但有观察家称,伊斯兰银行运作方式并不是严格按照“穆拉巴哈”或“穆沙拉卡”的方式来进行。[10]9
   第二,伊斯兰经济学并非源于社会现实或历史事实。很多学者批评伊斯兰经济学家往往将7世纪伊斯兰教早期历史理想化,并以此作为伊斯兰经济学的基础。他们在论证自己观点时,往往选择性地抽取《古兰经》、圣训以及其他教法文献中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有用部分,而不对伊斯兰教法中关于具体问题的各种主张进行系统研究。这种对于伊斯兰法律文献的选择性解读,使得“伊斯兰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相当脆弱。正因为此,有学者批评,伊斯兰经济学观察现实社会应该是什么而非实际是什么的倾向,以及“伊斯兰人”、“真正信仰者”等假设,都使得当代伊斯兰经济学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乌托邦的特征。[11]132
   第三,伊斯兰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显示伊斯兰教对人类福祉的关心,以对抗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在很大程度上可被视为对日益兴起的全球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抵制。在很多伊斯兰学者看来,西方经济思想、政策和机构都是对于自身文化认同的严重威胁。所以,无论是毛杜迪,还是后来的库特卜、萨德尔等人,都试图通过创建一个独特的伊斯兰经济体系来论证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不同,亦即“伊斯兰经济学家在很大程度上关注的是什么是理想中的‘伊斯兰经济学’,它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什么区别,以及它为什么能够更好地实现人道主义目标。”[1]45
   虽然伊斯兰教社会正义与平等的主张能够为其经济学提供道德框架,但问题在于,任何经济体系的创建首先必须源于现实经济状况。“作为一种现代经济学……必须对于货币、金融、工业和生态等一系列问题做出回应,而这些问题在伟大宗教兴起的时代是前所未闻的。”[12]164虽然伊斯兰世界对于伊斯兰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讨已相当深入,并在伊斯兰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作为一个理论性的经验导向的学科,还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同现实需要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许多方面亟待完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所谓‘伊斯兰经济’只是一个笼统说法,连各国的伊斯兰经济学家们自己也说不清楚,只能算是一种尝试。”[13]271伊斯兰经济学同西方常规经济学形成了鲜明对比,以至于很多学者甚至质疑在常规经济学如此成熟的今天,是否还有必要发展伊斯兰经济学。[14]22尽管伊斯兰经济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但却体现了伊斯兰世界在面对资本主义全球化冲击时寻求自我身份认同的努力,体现出传统的伊斯兰文明试图适应现代社会的某种尝试。
  
  [ 参考文献 ]
  [1] M. Umar Chapra. What is Islamic economics? [J]. http://www.irtipms.org/OpenSave.asp?pub=66.pdf.
  [2] Timur Kuran. The Genesis of Islamic Economics [J]. Social Research. 64 (2), 1997.
  [3]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 周琪,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 2002.
  [4] 亚当·斯密.国富论[M].郭大力,王亚南,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 Jerry Useem. Banking on Allah [J]. Fortune. June 10, 2002.
  [6] Holger Weiss. Zakât, Poverty and Social Welfare, Islamic Economics and the Critique of the Secular State in Ghana and Nigeria[J]. http://www.helsinki.fi/~hweiss/HPZakpresENG.pdf.
  [7] 努尔曼·马贤, 伊卜拉欣·马效智. 伊斯兰伦理学[M]. 北京: 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5.
  [8] Timur Kuran. On the Notion of Economic Justice in Contemporary Islamic Though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ddle East Studies, 21, May 1989.
  [9] Timur Kuran, The Economic System in Contemporary Islamic Thought: Interpretation and Assessm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ddle East Studies. 18(2), May 1986.
  [10] Timur Kuran, Islam and Mammon[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4.
  [11] Thomas Philipp. The Idea of Islamic Economics [J]. Die Welt Des Islams, New Ser, Bd 30, Nr.1/4 1990.
  [12] Homa Katouzian Shi’ism and Islamic Economics: Sadr and Bani Sadr[C]. in Nikki R. Keddie. Religion and
  Politics in Iran: Shi’ism from Quietism to Revolution. Yale University, 1983.
  [13] 吴云贵.当代伊斯兰教法[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14] M.Umar Chapra. Is it necessary to have Islamic Economics? [J]. Journal of Socio-Economics. 29, 2000.
  
  Islamic Economics in the Islamic Movement
  LIPengtao
  AbstractIslamic economics emerged at the end of India’s colonial period. During the Islamic movement of the 1960 and 1970s, Islamic economics was fully developed in the Arab world. Islamic economics, which is based on sharia, includes the theory of Islamic bank and zakat. As a result of Islamic society’s quest for cultural identity under the pressure of capitalism and socialism, the emergence of Islamic economics reflects Islamic civilization trying to adapt to the modern society.
  Key Words Islamic Economics; Islamic Movement; Sharia; Islamic Bank; Zakat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