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艺新生

吴季—唯美的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

火烧 2007-10-21 00:00:00 文艺新生 1025
文章围绕吴季的诗歌创作与生活经历展开,探讨其作为无产阶级的独立精神与艺术表达,呈现其独特的人生轨迹与文学风格。

吴季:唯美的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


你死于怀人,我病为渔樵
那疲倦的划桨人就是
曾经傲慢过,敦厚过的我
——杨牧《延陵季子挂剑》

十几年前跟吴季在一个学院里住同一栋楼,那时他还不叫吴季,认识他也不是因为诗歌,在简教上自习老碰见一对恋人,一本正经地坐在后排念书,一本正经地散步,一本正经地去食堂排队打饭,印象可谓深刻——当时学院里敢于这么明目张胆出双入对的并不多,他们无疑是显眼的。一次在文彪处瞎扯,说到学校里写诗的“病友”时文彪郑重其事地介绍了他,也就是现在的吴季仁兄:“就简教念英语的那对,那男的。”

一晃过去了三五年,该干啥的都干啥去了,我分配在公路部门的一个最基层——相当于养路道班——的单位,上班地点远在距市区十几公里外的一个山沟沟里,回福州就硬挤进沈四的宿舍,代价是每晚要陪沈四坦克大战到凌晨两三点。生活没有想法,过得反而飞快充实。一天回来,看见一家伙坐在沈四的书桌前埋头看书,几乎当老子是空气,盛怒之下正眼瞧了两下,原来是吴季仁兄。大学时他可以当所有的人不存在,此时此刻也就不足为奇。
那是1998年的一个下午,天气不甚好,阴阴沉沉,楼下原本吵杂不已的小市场莫名其妙没了声响。也就是那年我很着迷地阅读了吴季早期的诗作。他的一些诗句到现在我还能脱口而出,什么“不是原子就是/离子,不是/花朵就是器官”,什么“最美的花朵都开在/他们常常走过的路上/果实凋落,正好落在/他们伸出的手掌/他们并不洗净就吃掉了/然而也没有生病”什么“把爱国者变成导弹”,当然这些诗句仔细推敲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可乍的一看匪夷所思,简直棒极了。

那时期的吴季机智而不乏风趣,严肃的话题他照样可以处理得俏皮却不失深度。他写苍蝇:

纵然有花园
没有谁认为我们是一群蜜蜂
我们活着且不知道自己活着
我们将有个家
虽则,虽则我们
仍要常常地爬在人家的窗玻璃上
——《我们之歌》

我们撇开吴季的意图,光看文本就教人忍俊不禁,根本无需另加想像;回头对照某些人物,更是叹服刻画得入木三分。

97年前吴季写了大量的情诗,但我可以明显感觉到他的厌倦,他的疲惫。

……且成为一具
灵活的衣架
我走着你爱看我才走的步子
——《爱情素描》

吴季的不羁的性格如何受得了这么拘束的爱情,以及生活强加给他的一切。他的家境可以说是大多数人羡慕不已的。富有的家庭已经替他安排好人生的一切,但他统统拒绝了,毕业以后不回家族企业,自个儿跑到一所中学当起悠哉游哉的老师,而后去了香港(我估计也是为了逃离),换了几份工作,几乎都是跟家里在作对。最后回到福清,在家族的一个企业里当了老总,不为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偏偏跟工人阶级串通一气。他独孤、潦倒的现状可谓咎由自取,我压根就不同情。前两天来说要去广州赚钱,害得我诧异了半天,后来说是给什么工人什么机构打工,我才觉得有点合乎他的情理。

那些年,吴季是唯美、神秘、古典的追求者。大量的早期作品都证明了这一点。吴季在古典方面的素养众所周知(光他把钱钟书的《管锥篇》啃下来就让我钦佩不已),早年他受台湾诗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郑愁予、痖弦、杨牧等等,都曾左右着他的风格。杨牧是吴季推荐给我阅读的,当时真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

杨牧,台湾花莲人,眼下好像是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教书。前前后后吴季弄回来十几本他的诗集、散文集,一时间我们仨(还有沈四兄)就像发现了一处巨大的金矿,我跟沈四在三更半夜还偷偷利用单位的复印机拷贝了好几本。杨牧的优雅至极的语言、无与伦比的节奏、大胆而神秘的幻想无一不让我们痴迷陶醉。自觉不自觉地,那段时期我们都在模仿着杨牧的风格,吴季学到神髓,我得了些皮毛,沈四则不得而知。这么多年后,我还时常在吴季的作品里读出杨牧的味道,可以说,在风格上,没有哪位诗人对吴季有如此大的影响。

但这仅仅是风格。吴季的思想早已在另一个国度。

去香港之前之后,我觉得他的变化是巨大的。原先的吴季一味沉浸在古典的意境里,偶尔关心到现实——不是说他没想——表现在诗歌上现在看来是非常表面而且笼统的。他写街头表演魔术的孩子,写农民,但处理到最后总是变得轻飘,只能让人心痛那么一下,一下而已(这点当时香港的朋友已经提到)。去了香港之后,他认识了黄灿然、郑单衣、多多、王敏、凌越、廖伟棠等多位写诗的前辈和朋友,每次聊天回来他几乎都要仔细整理,然后写一大堆洋洋万言的长信给我们(以至于我的同事坚信我在香港有个女友)。我当时还以为他准备写本诗歌札记,吴季说:“非也非也。”据他说是有些话不适合当面对朋友说,在信里交谈更为方便,但我认为,这是吴季认真的秉性使然。

吴季的认真我最有体会。记得99年一个三更半夜他急匆匆从香港打电话来,叫我给他查一下康熙词典——陈寅恪的“恪”到底是念“却”还是“刻”,弄得我哭笑不得。后来才知道他为了这个字特意查阅了不少专著,一意要把先前念成“却”的诸多专家学者打倒在地,包括郑单衣——似乎他们因此还赌了一顿饭。自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在他面前胡言乱语,就怕给他又揪住辫子痛打。这点旅程论坛上不少人是领教过的,而且许多人不甚习惯,以为吴季此人胡搅蛮缠,倨傲无礼,喜欢评一己好恶恣意指责别人,其实不然。

说到吴季的高傲,他自己是这么解释的:“在写作上,即使自己不是天才,还是应该把自己当成一个天才,抱着不容置疑的态度和口吻去写,不然就容易写得畏畏缩缩,欠缺说服力。”而他对自己的目标、现状、天份、鉴赏力是很有自知的,批评别人的时候我相信他经过仔细斟酌,没十足的把握(虽然并不一定对)不轻易批评,而一旦提出就求说得清楚明白,逻辑严谨。以前他低调且更顾忌别人的面子和自尊,但他后来发现,与其如鲠在喉,还不如当面直说,其一更尊重对方(不必在别后议论),其二也希望对方能奋起反驳,切磋之下辩明是非,于己于人都有所裨益。所以也有不少人觉得他可爱,因为坦率和真诚,固然他也有“孩子气”、“迂腐劲”的一面,喜欢“忍不住”做什么什么,即便我们呵斥吓阻也没有效果,但这点我们大多可以理解,没有这脾气也就不成为吴季。

扯得远了。

在香港的几年里,吴季写了许多至今还会吸引我的作品。我最中意的是《时代广场》和《玛利亚之歌》。《时代广场》似乎是他转变的一个开始,他从漫无边际的古代回到现实:

我看到:政治是急雨,自由是一道彩虹
而楼宇和它们的价格都长高了,像我的弟弟
——《时代广场》

而组诗《玛利亚之歌》可以说是吴季诗歌上的一个高潮。印象里,这组诗歌他好像写了很久,断断续续给我看,我读了一首就迫不及待地想看到下一首,那种焦急的期盼是我前所未有的,而且至今为止再也没有产生过。不知道是不是我变得麻木的缘故。

就诗艺来说,我认为吴季近年来(回大陆以后)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甚至由于太明确的目的性和太强烈的表达欲望导致他近期的诗歌还不如香港那些年写得好看。那些日子每看到一首他的诗歌我都会读到不少新意和令人欣喜的地方,但现在很少,而且总是同样一副义愤填膺的面孔。我不是反对他的志向,但我对这种写作方法有了怀疑。从功用上说,现在的作品当然更清晰更有力量,但老处于这样一种决绝的状态,我很疑心吴季是否能挺得住。

话说回来,回到大陆的这些年里,吴季的觉悟突飞猛进。原来的作品虽然也关注到生活和生活底下的东西,但不管是在味道上还是在细节上,都或多或少带着小资文人的倾向,而今则是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嘴脸。不是说他的立场当时就是小资,我以为是当时的环境和他自身的不自觉使然。这些年,特别是他在福清和最底层的工人生活在一起后,他的作品明显反映了他思想的成熟,方向的确定。这个过程正好与他各个时期的形象吻合。未去香港前吴季的服装大抵是普通略显严谨的;香港那阵子回来则西装革履头发油亮,搞得曾宏大赞“这才像港籍人士”;到现在完全是一副打工仔的模样,短头发,牛仔裤,不分昼夜背个沉重的大袋子,仿佛随时准备卷铺盖走人;在夏天更是人字拖加沙滩裤(地摊上最差的那种),来我的单位保安总要多盘问他几次,单位一个部门长还特意交代“跟你那朋友说说,这里也算是政府部门,照顾点形象”,可对他我是无计可施。

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曾多次谈到诗人关注点的问题。记得多多99年8月给吴季的一封信里说道:“动力系统高于技术系统,是更决定诗人的等级。”我当初对这点还不是很在意,把注意力集中到他说的“想得太多是无可避免的,做什么还得自己做主”、“耳朵硬一点,心便敞开了”、“不为乱像所动,一开始就找到自己”等等观点上。现在想起来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究探诗人的出发点。如若出发点就不可靠,后面怎么发展也没有生命力可言。我相信吴季观点应该跟我相仿。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对那些写得很漂亮的文字十分厌倦:“是很有诗意,但不足道也。”这点恰好跟郁郁先生不谋而合,郁郁说一些诗写得很“高级”,但没有内在,或者说没有值得思考的底蕴,大概也是这个意思。诗人追求诗意固然没错,但纯粹的小情趣以及文字功夫不是有大胸怀者所求,偶尔为之可矣,实不能天天如此。这一扯又到了诗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问题上,吴季是喜欢谈这些的,在根本处我认为我们可以达成一致,就是这个世界需要有力的正义和批判,但在提高到具体行动时我就不太赞同他的做法——也许他认为行动才是根本,而在根本处我们就已经大相径庭。这些在我家多次聊到凌晨两三点,我没法(也没想过要)说服他,可他也扭转不来我。而结局毫不例外,都是我顶不住瞌睡将军的攻击败下阵来了,草草收场了事。

吴季是朝着他既定的方向去,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在做什么,不说他的书评和文章,他写的那些诗歌(如《革命练习曲》、《如歌的行板》等)已很清晰地表达了他的关怀和追求。我佩服他的勇气和执着,也只能祝他的前进之路平坦些,最好无疾而终(估计吴季又要生气了)。

而在诗歌上,我对他还有更高的期待。


2004.1.5
宋(sunken555)

转自宋(sunken555)的博客:http://sunken555.blogcn.com/diary,2136765.shtml

吴季的作品:

http://www.poemlife.com/PoetColumn/wuji/index.asp?vAuthorid=wuji

吴季在本网的作品:

1. [读书交流] 怎么宽恕?什么样的未来?——书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吴季][2007年10月21日][0]

简介:无
内容:
怎么宽恕?什么样的未来?——书评《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南非】德斯蒙德•图图 著;江红 译,阎克文 校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不死鸟丛书》2002年7月第1版 国标编号: 7-5321-2385/I.190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94年4月27的南非大选,非国大成功胜出,成为种族“和解”的开端。黑人初次获得并行使了投票权。它是当代中……


 


3. [读书交流] 关于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吴季][2007年9月3日][537]

简介:无
内容:
关于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全书链接:http://www.1911.cn/o3/Article_Special.asp?SpecialID=15  本想就这本书写一篇书评,但是看来我没有能力铺开来说。  王亚南(和郭大力)是《资本论》的早期中文译者。高中时我买到他们的这套译本(1973年6月第12次印刷),但是第三卷后来给家人堆在柴火间,最后让雨水浸烂了。印象中读过一篇(王亚南的学生……


4. [文艺新生] 江资事件小结:民间资本要向官府学习 [吴季][2007年9月2日][403]

简介:无
内容:
江资事件小结:民间资本要向官府学习吴季诗歌、语言和政治  “莫谈国事”是一种明确的政治律令,可以由蒋光头颁部出来贴在电线杆上,也可以由“纯诗人”——无疑是“知识份子诗人”,或诗中所称的“语言环保团体”——来宣告。但这不是说语言之中不能杂有政治、影射政治、充斥政治(或“道德”、“现实”,等等),因为“时代进步了”,律令在放宽(江资所醉心的“女性主义”便是一种政治)。过去是说:“政治会玷污语言(或诗歌……


5. [文艺新生] 沿着资本家指出的光明大道走下去 [吴季][2007年8月28日][1624]

简介:说明:打工诗人论坛上转载了江涛在深圳诗会上的“即兴发言片断”,引发了“打工诗人”的争论,以愤怒和痛斥为主:“关键一点大家特别注意:她家是开工厂的,呵呵,她的立场严重扭曲”,“抓住资本家的第三条腿,砍断她的尾巴”,“她是资本家的小崽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对劳苦大众的敌对”……等等。接着又转来江涛“批判”打工诗歌的两首诗。吴季加入“战斗”,接受署名“打工诗歌评论员”的网友对江涛的两首诗给予“批评”。
内容:
说明:打工诗人论坛上转载了江涛在深圳诗会上的“即兴发言片断”,引发了“打工诗人”的争论,以愤怒和痛斥为主:“关键一点大家特别注意:她家是开工厂的,呵呵,她的立场严重扭曲”,“抓住资本家的第三条腿,砍断她的尾巴”,“她是资本家的小崽子,与生俱来的一种对劳苦大众的敌对”……等等。接着又转来江涛“批判”打工诗歌的两首诗。吴季加入“战斗”,接受署名“打工诗歌评论员”的网友对江涛的两首诗给予“批评”。按顺序……


6. [文艺新生] 打工诗歌工作坊讲稿 [吴季][2007年8月22日][406]

简介:无
内容:
打工诗歌工作坊讲义(补充稿)说明:这篇是以参加“打工诗歌工作坊”交流活动时准备的稿子补充和改写成的。谈谈打工诗歌  打工诗歌这个名称的出现,是近些年的事。它在文学界受到一些指责和歧视,文人们主要是根据所谓“纯文学”、或者抽象的“诗歌”观念责难它的。这些文人把诗歌、文化当成了自己的不可分割的财产和领地。他们通常可以接受或容忍“女性诗歌”、“边塞诗歌”、“青年诗人”、“浙江诗人”、“农民诗人”之类的称……


7. [时代观察] 谈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奴隶制 [吴季][2007年8月9日][140]

简介:无
内容:
谈谈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奴隶制    “到了当年冬天,砖窑停工,窑主用摩托车把我扔到荒郊野外,当夜大雪,我的双脚被冻坏,我就一路乞讨,一路爬着回到老家。”(张徐勃。瞭望东方周刊《“黑砖窑”受害者》)  如大伙们所知,奴隶社会之前,部落战争中抓获的俘虏因为无用,基本上杀掉了。后来,则是将之变为奴隶,强迫劳动。和资本主义制度一样,奴隶的劳动必须生产出“剩余物”(或工人创造出剩余价值),这些劳动对……


8. [文艺新生] 评郑小琼散文《南方纪实之六——流水线》 [吴季][2007年7月16日][409]

简介:无
内容:
   说明:我读过《南方纪实之六——流水线》,但不知道小琼是否发表过它,包括在网络上。总之,文章里反映出来的思想很不成熟,太主观,非常刻意地把“个体”这个词强调了一遍又一遍——以“个体”对抗“集体”,这是自由派文人爱念的八股之一。而小琼正是资产阶级自由派的牺牲品,或才说:资本的牺牲品。她的自由派诗人朋友,把她的思想意识完全限定于“反体制”,而用更同情的态度去看待这残虐工人的“资本”——因……


9. [文艺新生] 美国工人歌谣:面包和玫瑰(1912) [吴季(改作)][2007年6月23日][160]

简介:我们游行,哦我们游行,我们的战斗同样也为了男人,我们不只想要面包,我们也要有玫瑰!
内容:
说明:也是根据《美国歌谣选》袁可嘉译本改写。面包和玫瑰(1912)我们游行,哦我们游行,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刹那间璀灿的太阳把光辉洒遍了人间;照亮灰蒙蒙的工厂和楼宇,照亮千千万万阴暗的厨房。“面包和玫瑰”——我们来唱!“面包和玫瑰”——我们来唱!我们游行,哦我们游行,我们的战斗同样也为了男人,他们本就是妇女所生,妇女对他们有养育之恩。我们不愿从出生到老死,辛劳苦累,身心俱碎。我们不只想要面包,我们……


10. [文艺新生] 美国工人歌谣:八小时之歌(1878) [吴季(改作)][2007年6月23日][180]

简介:不要小看这一片呼声,劳工的声音诚然微小,但它有洪水般凶猛的威力旋风般狂烈又粗豪。
内容:
说明:第一段来自网上常见的版本,但始终未见全本。袁可嘉《美国歌谣选》之《工人歌谣(26首)》中有足本翻译。可惜这本歌谣选集大部分按五字或七字格律来译,却常常失掉了气势。第一段以外,都按老袁的译本改写(意思不变)。八小时之歌(1878)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我们从船坞、……


11. [文艺新生] 诗:没啥要说 [吴季][2007年6月17日][232]

简介:无
内容:
没啥要说我没有感到什么悲伤。我认为世界只能是这个样子的,要么更糟。不用告诉我什么是罪恶。孩子嘶哑的哭声我从未听见。为什么你非要我看一看那些麻木的脸畏惧的脸?我没有女儿被卖去做鸡,没有儿子被弄到矿井或砖窑里。我理性,克制,紧守住自己清白的良心。我没啥要说。当然每个人总得先解放自己。当然我也希望别人都过得好啊。除了这个我没啥要说。我的父亲没有上吊母亲没有下岗。我没有爷爷住在摇摇欲坠的危房里没有奶奶在拣……


12. [文艺新生] 砍张超《当代中国大陆自由文学评述》 [吴季][2007年4月29日][253]

简介:无
内容:
砍张超《当代中国大陆自由文学评述》  ——覆某网友之帖吴季 说明:这篇是典型的自由派文人之作,有说对的地方,但也充斥着偏见    我不是英雄,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北岛《宣告》 【吴季注: 文章拿这句作引言。那就先说说谈谈北岛老哥。现在的北岛,虽然仍是诗人或文人的底色,但至少在“意识”层面往“新左派”方向走了。简单地说……


13. [文艺新生] 非洲工人诗歌四首——1962年4月《世界文学》 [吴季][2007年4月20日][336]

简介:无
内容:
 [塞内加尔]桑贝内•乌斯曼星星之火——献给卢蒙巴译者:晓 成来源:《世界文学》(1962年4月)星星之火,闪闪的星星之火,你本身没有成为光明。          用葫芦瓢里的一点儿椰油,          醮上一根棉线,                 你就发出火焰,                 照亮了道路。在森林的深处,在贫苦的家庭里,若干世纪以来,       闪耀……


14. [文艺新生] [诗] 天问 [吴季][2006年12月5日][225]

简介:哪条流水线上没有党委书记在辛勤耕作?哪一道国法不曾触犯了厂规?
内容:
 天 问           你回家的时候星星是不是还红着?           你回眸一笑时,可曾瞥见郭副主任的魅影?           听到呼救声的时候,你是不是在读博尔赫斯?           你在草地上行凶时可曾想过别的人           还在凶残地加班加点?           你肯定离开现场的时候,耶和华不在那里?           你肯定餐厅和游泳池就在头顶,而不……


15. [文艺新生] [诗] 睡吧,城市 [吴季][2006年12月5日][277]

简介:只有少数的有识之士在疾呼:建设啊,建设——建设一个可持续剥削的社会!建设吧,建设——建设一个放浪兼节育型社会!
内容:
 睡吧,城市           落下来吧,尘埃           升起来吧射出去吧,尾气           和车灯。在紧张的休闲之后,今夜           允许你倦于购物,倦于美而且           哭吧笑吧,凡俗的人           和美女们……在洗头水           和面膜广告上在中央台的娱乐节目中           这是永不老去的传统佳节搂紧了稀缺和下贱的……


16. [文艺新生] 喷薄欲出的号角——谈沉戈的诗 [吴季][2006年12月5日][491]

简介:在他视野愈来愈开阔、抗争性愈来愈强的挥洒之作中,时代的影象映照得日益清晰,我们可以从中听到地火倔强的运行之声,听到中国工人阶级脉搏强健的跳动。这里,我就引用一位朋友共勉的话来结束这篇文字吧:最好的诗是人民抗争所流的汗与血!
内容:
 喷薄欲出的号角——谈沉戈的诗一  把沉戈发表在“工人诗歌联盟”论坛上的诗收集了打印出来重读一遍,感慨更深了。这是一个特别的年代里特别的诗:有挣扎在底层的艰辛,有面对资本和权势压迫的深深愤怒和无奈,有“卖花女孩/你可知道/白色的绞索/黑色的枪声”这样悲情的浪漫;有“到广场上去,去流一些血”的呐喊和慷慨,有毛式斯大林主义统治下中国工人的失望、迷惘(偶尔调侃或自嘲)的心态……我自认为对这样复……


17. [网友杂谈] 简评朱学勤的“精彩演讲” [吴季][2006年12月5日][1340]

简介:从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自由派或宪政民主派的反民主本质(寄望于55个人或110个人替人民选择一个“好制度”),还可以看出他们的反自由本质:传统文化要保持,从个性解放会走到无政府主义,会对“现代社会的法制”抱持敌意……至于轰击文化决定论,那不过是为了:把文化跟政治经济割裂开,同时保留传统文化对人民思想的约束功能——这跟“现代社会的法律”可是相辅相承的……
内容:
简评朱学勤的“精彩演讲”  ——献给冯楚老哥  很久没读朱学勤了。他在凤凰卫视上对观众及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的“精彩演讲”中的一些观点,想必很早前已经发挥过。在写作《语言论和传统论的混乱与贫乏》反驳李商雨的时候,我还为这样的观点感到奇怪:否定文革倒还罢了,怎么连带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并否定掉了,且把它认作当代“混乱”的根源之一。那时,我还只是从“知识份子本位”的角度来批判,也就是“文化人只知……


18. [文艺新生] 组诗:向劳动者致敬 [吴季][2006年12月5日][423]

简介:组诗:向劳动者致敬
内容:
 组诗:向劳动者致敬      恶人婊子在统治,不受限制……        ——威廉‧布莱克      他在那黑暗的时代教导我们:正是地位    低下、默默无闻的人们才将把历史炸开口子。        ——伊格尔顿《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批评》           每一个人,每一道光                           苦雨浇淋着大地。     ……


19. [文艺新生] 台湾第一张工运抗争歌曲CD专辑 [吴季][2006年11月19日][330]

简介:无
内容:
福气个屁——台湾第一张工运抗争歌曲CD专辑  很多歌词是台语版的。有些词我也不大懂,只知道“斗阵”就是斗争,“鸭霸”就是霸道,“拢”就是“总”、“总是”。耳边还常会回响起她/他们的口号:“工人斗阵”。发音好像是:gang lan dao ding。很气派的。斗阵十年 怒火冲天 斗阵十年 鼓舞前进工人斗阵 斗阵反民营化1998特别收录福气个屁 Fortunate My Ass(Lucky A Shi……


20. [读书交流] 吴季摘译:工人何以趋向革命 [吴季摘译][2006年10月28日][218]

简介:无
内容:
工人阶级(The woking class)  马克思的《共產党宣言》以这样的宣告开始:“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统治阶级强制被压迫阶级一直为它生产财富,这是个关键问题。为此,在以往的每个社会里,阶级之间曾经发生过巨大的斗争,并且经常陷入内战——古罗马的奴隶起义,中世纪欧洲的农民起义,17至18世纪的大规模内战与革命。  在所有这些大规模斗争中,反叛的群众来自社会最受压……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