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里的阶级斗争和反修防修
曹向东:金庸小说里的阶级斗争和反修防修 
 
  金庸武侠小说进入北京中学课本最近成了热门话题,而且据报道说,教材的编委也尽是金庸迷。现如今,专家们想干就干什么,老百姓是拦不住的,否则就被扣上“反改革”的帽子。既然如此,本人首先声明:本人无意反对金庸武侠小说进入课本,只是探讨一下,金庸的哪些武侠小说比较合适。
  据说,某些经典文章之所以被专家们删除,理由是“偏离时代太远”。选择具有时代感的作品,这一点我完全赞同专家们的意见,不过,按照这样的要求,我认为目前入选的《天龙八部》并不合适,因为它也存在“偏离时代太远”的问题。专家们在这个问题上显然搞了双重标准。
  用这个标准去套金庸的武侠小说,难道就有没能入选的吗?倒也不是,在我看来,《射雕英雄传》第27回《轩辕台前》就很有时代气息,几乎就是在写今天的中国社会。
  第27回讲了这样的故事:无产阶级革命组织丐帮的某前任领导,为了扩大丐帮的阶级基础,吸收了大量先进生产力加入到丐帮中来。这些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新乞丐实际上并不从事乞讨活动,按照书中的说法,“若非身上千补百绽,宛然便是个大绅士大财主的模样”。这些人并不仅仅满足于加入丐帮,他们还要篡夺丐帮的领导权,导致真正的乞丐们日益不满,于是爆发了污衣、净衣两派之争。现任领袖洪某某上台后,表面上对这两种势力均进行了镇压,维持了一种暂时的和谐状态,但结果却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净衣派占据了四分之三的领导岗位。他们表面上是丐帮的领导,可内心里不但不想革命,反而时刻准备出卖丐帮,向外敌(金国)和内奸(铁掌帮)投降。因此当金国奸细杨某一上场,这些先进生产力们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配合他逼死了革命群众的代表黎某和余某,上演了一场篡夺革命领导权的丑剧。
  在这一回的最后,小说的主人公郭某、黄某夫妇挫败了敌人的阴谋,赢得了受蒙蔽群众的信任,挽救了丐帮。再后来,据金庸另一本武侠小说《神雕侠侣》第68回交代,丐帮的领导权重新回到了革命的污衣派的手里。
  很显然,第27回写的就是阶级斗争。《射雕英雄传》这部小说大约写于1957至1959年,可见,那个时候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金老先生,在赫鲁晓夫们否定阶级斗争,公开提出“全民党”之前,就已经预料到革命队伍会出修正主义了,这是多么有先见之明啊!教材编委之一孔庆东曾经说,金庸小说是有“人民性”的。这一回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
  当然,小说中的问题也有一些:后半回暴力情节过多,对武功的细节描述过多,从而降低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另外需要指出,虽然金老先生在书中描写了反对修正主义篡权的一场阶级斗争,但是由于作者不懂得阶级分析的方法,不懂得发动群众,无法给出“丐帮出了修正主义怎么办”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只好寄希望于出现像郭某、黄某那样有超强能力的好人。尽管存在这些缺点,但是瑕不掩瑜,第27回有非常强的现实意义。不妨节选前半回进入课本,如何? 
 
 爱学记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