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观点要鲜明,理论要彻底

火烧 2007-08-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展开,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探讨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呼吁理论鲜明彻底,推动理论转化为实践力量。

观点要鲜明,理论要彻底

  关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写了8篇文章。对于一个问题,我总是四面八方、里里外外、翻来覆去地看个究竟,要把它弄个透彻;一旦有了看法,就明确提出来,让大家批判,供领导层考虑。《我写博客》已表明:“我不能说自己写的东西都对,但是实话实说,而且是用了心的,是负责任的。我很希望有机会能让党和国家领导人看到我的博客。”我向新华网、人民网发帖子,希望意见能转达上去。

  我很高兴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应该前移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我说过这是个大问题,关系中国共产党是否一脉相传。相信十七大能够考虑这个问题,接受正确观点。  

  胡锦涛讲话再次明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我认为现在重申这点很要紧,有拨乱反正之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主流理论几乎没有一篇文章阐述这个问题,所有的文章都片面地强调中国特色,而中国特色就是“资本主义前”“封建主义后”和“生产力不发展”,五十年都不变的概念。29年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994年我谈过这个问题,认为“毫无疑义,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强调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据此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社会主义必定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持续高速发展。但发展生产力并不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本质。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发展生产力么?封建社会、奴隶社会没有发展生产力么?社会主义社会又能永远发展生产力么?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而不同的社会形态在于不同的生产方式。”没有谁不认为社会主义必定要发展生产力,但发展生产力的不一定是社会主义。如果发展生产力的就是社会主义,那社会主义就早已经存在几千年了。怪不得有人说美国是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它如何能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呢?1994年我谈这个问题时说:“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并按社会全体成员的需要有计划调节生产,才能解决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持续发展。”今天我还是这个认识,因为这是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观。

  今天,主流理论认为,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是不符合现在实际的传统社会主义。如果党也赞同这个认识,那么,讲“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毫无意思,除了一张皮外,骨头和肉都没有了。这是今天主流理论的特色:全是些没有内容的空洞的混乱概念。我希望总书记在向十七大的报告中,要领导改变这种不好的学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统帅一切的概念已正式提出25年了,是党领导中国坚定不移地要走的道路,今天总书记又再一次明确了它的含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就不能让它继续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应该进一步阐明无产阶级专政、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等等是党要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如果不是,那党要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理论只有鲜明彻底,才能说服群众,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

  邓小平搞改革的方针是鲜明的,强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但有缺点,那就是理论不彻底。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但是却淡化了阶级斗争观点;他突出讲“社会主义就是发展生产力”,但是却淡化了马克思讲的“这种社会主义就是宣布不断革命,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这种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差别,达到消灭这些差别所由产生的一切生产关系,达到消灭和这些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一切社会关系,达到改变由这些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的必然的过渡阶段,”用经济体制改革取代了统帅经济体制改革的、马克思提出的这条社会主义改革总路线。

  我们看到,实践很快批判了他的淡化阶级斗争观点;作为和毛泽东共事近50年、富有斗争经验的他也对此早有觉察,他最早、最坚决提出要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再指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但正如他讲的,“四个坚持、思想政治工作、反对中产阶级自由化、反对精神污染,我们不是没有讲,而是缺乏一贯性,没有行动,甚至讲得很少”,抓经济改革的这一手硬,抓思想教育的这一手软(他

还是始终回避谈要抓阶级斗争),结果仍然发生了天安门动乱,刑事犯罪屡打不绝,贪污也越反越贪。1994年我谈过:“天安门暴乱虽然平息了,但祸根未除,斗争以另一种形式仍在进行,一种由钱权交易进而勾结的社会势力正在形成,虽然还不表现为一种公开的政治力量,但具有非常危险的腐蚀作用,改变着一块块地方政权的性质,严重恶化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造成群众的极大不满。”这句话只有“虽然还不表现为一种公开的政治力量”现在需要修改。

  邓小平反复强调“在改革中,我们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非常鲜明的,但是也不彻底。他叫大家不要怕资本主义,“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改革有发展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既没有量的标准,也没有质的标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占多大比例才算为主体,讲得不十分明确;特别是农村搞家庭承包制(实际就是分田到户),城市搞“砸烂大锅饭”,这显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相矛盾;。所以他死之后,一些人家打着改革的旗号,大搞私有化。谁能够反对呢,这些人不仅有改革这面大旗,而且有生产力标准这个硬指标,反对私有化的人有什么呢?“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只是原则、是个没有明确量化的软指标。结果是把中国弄成了共产党执政的半资本主义半自然经济社会——这是我个人的认识;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正是他们所追求的“普遍幸福社会主义”哩!总之,今日之中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官话而已。

  历史经验值得注意。我们不能再这样糊里糊涂地搞改革。改革29年了。在这样的时间,几十个党员的中国共产党,已经创建了一个新中国;在这样的时间,一百多年来落后挨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自然经济的中国,已经建设成了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国;经过了这样长时间的改革之后,今天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下一步改革具体怎样走,走到哪里去,我们非常期望胡锦涛在对十七大的报告中,有具体透彻的阐述。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