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茅于轼:网上骂人的多半文化低

火烧 2007-08-10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讨论茅于轼对网络骂人现象的分析,认为骂人者多文化水平低,无法理性表达,导致网络暴力。同时探讨精英治理与社会监督的关系,引发对社会公平与言论自由的思考。

  7月25日,茅于轼先生在《南方都市报》发表了《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的专栏文章。此文一出,又引来网上骂声一篇,使得“很少上网看自己的博客”的茅先生也屈尊“想和网民们交流”,并且又在南都的专栏发表了《分析网上骂人》的雄文(8月9日)。

  茅先生把跟贴分为两类,一类是理性的讨论。一类是骂人话,例如“你好去死了!”、“让阎王老子折磨你!”、“你是你妈生的吗?你他妈的是什么东西?”、“去吃大便!”、“一条老狗!”之类,一般就一两句话。茅先生分析说,这些话很短,但是包含着重要的信息。“首先,说这些话的人,多半是文化比较低,不能够从分析道理来说服人,所以只好用一言半语发泄自己的不满。其实,他们的反对并不是没有道理,可是说不清楚,他们用逻辑组织言词的能力比较差,有苦难言。碰到真正被人欺侮的时候同样讲不出理,往往采用暴力相向的手段。网上骂人和群起的暴力事件有着共同的缘由。他们的拳头胜过他们的头脑。”

  惭愧得很,我也常常使用网络三字经。我觉得骂两句解解气就算了,一般不愿意长篇大论,又没人给稿费,费那个劲干嘛?但我今天非得长篇大论不可,哪怕先把工作放一放呢,否则茅先生就会说我素质低。。。。。。不,茅先生不会骂人素质低,他的意思是,正因为遍地是愚味的网络暴民,所以“社会必须由精英治理”,当然他还加了一句:“精英必须公正地为全体人民的利益着想,不可以为统治者自己的利益着想。”这当然是好事,可是精英们连骂几句都不允许,更不用说有效的监督了,那么如何保证精英们不为统治者自己的利益着想?我读的书少,搞不懂。

  我搞不懂茅先生替穷人做了哪些事?大概是在大街上给讨饭的施舍一毛两毛吧,这样的事情,赶上我心情好也愿意日行一善的。

  当然我没资格批评茅先生,因为我也没有帮助穷人的孩子上学,我也没有碰到城管欺侮穷人时帮他们维权——这种时候我通常跑得比别人快,因为我既无权又无钱,只是一个靠笔杆吃饭的,我只能在网上为穷人说几句话。

  对我来说,为穷人说话就是为他们做事了。只有茅先生这样的大人物,才能够雄辩地达到矛盾的统一,既可以为富人说话,又可以为穷人做事。

  当然我今天不想讨论网络语言学,也不想研究茅先生的辩证法。我感兴趣的是茅先生另外一些话,比如,他说财富主要是企业家创造的,而不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理由是企业家完成了生产要素的组合。

  此种论调,我已经听得不少。主流经济学家的领军人物、某名牌大学的名牌教授就批评郎咸平以"骂政府,骂富人"为能事,并且发表署名文章,提出"要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到底财富是谁创造的?谁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一下。

  今天,成功人士的成功标志已经越来越取决于他是否先富起来,是否积累了巨大的财富;无论这财富是对社会贡献的结果还是从社会攫取的结果;具体到国有企业,"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就是指那些掌控着、或掌控过国有资产因而已成为、或正要成为亿万富翁的成功人士。

  其实,国企的发展,首先是因为有我们两三代人用血汗攒下的那份家当,其次是国家政策上的倾斜--人力资源、自然资源、银行资源的优先使用或无偿使用;以及,转制时期双轨制之类对国企特别有利的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关照。上述几条,为国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可以这么说,只要国企的高层不是太无能,不是太腐败——比如,能将双轨制给国企的优势和特权用在企业的发展上,而不是贪得无厌地为自己和自己的子孙捞取好处;或者退一步,即使他们很难做到不损公肥私、不为个人谋取个人私利,但只要不是心太黑、心太狠,以致不惜出卖企业的根本利益而将企业搞跨--那么,国企是不应该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下风的。因为国营企业有优于民营企业的先天条件:家底雄厚、劳动力素质高而成本低,以及银行的无条件支持、国家的信用保证,由国家支持的市场垄断或市场份额占有……这样的企业当家人不好当吗?

  郎咸平说得好:“我的家原来又脏又乱又差,找来几个保姆,帮我把家收拾干净了,但资金是我出的,政策是我给的,那么保姆能说这个家就成为他的了吗?收拾干净,那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国有企业也如此,公司的业绩做好是你的责任,是你应该做到的!” 人们总认为一些老总创造国企奇迹,其实不然。实际上,是政府和社会给了他们机会,无论是资金支持,还是政策倾斜,都为他们营造了民营企业所不可能面对的优质环境。

  前些年,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即使上级派来了几乎是外行的厂长经理(国企领导人按行政级别任命和调用,所以行政级别相同的政府官员和国企领导人互调是常有的事),企业照样顺利运转;反过来,查查那些亏损或倒闭企业,它的老总肯定不仅是能力太差,还大多有经济上的大问题。

  所以,我们的结论是,"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绝非是占社会资源最多,挣钱最多的的国企官员;而国有企业的发展也不是仅仅是总经理、厂长的功劳。

  国企的发展,最重要的一条是,国企有一支技术和纪律都特别过硬的劳动大军:国企的工人、技术员、职员,他们不仅为国企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而且几十年来一直是付出的最多,得到的最少,是为既得利益集团的巨大利益买单的人--从改革开放前直到今天,他们的劳动报酬几乎只能维持生存。所谓"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就是这几代产业工人(当然也包括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营销人员)的真实写照。

  今天,在谈论"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时,我们的知识精英为什么恰恰会无视这个群体的存在?为什么总是变着法儿拉大收入差距?为什么动不动就说“牺牲一代工人以换取经济发展”?

  茅先生好像也知道他的高论平息不了穷人的不满,所以再次祭出其辩证法,说富人不容易,要对付官员,又要对付黑社会。想想也是啊,富人不容易,变着法儿来逃税;当官的更不容易,革命小酒天天醉,喝得老婆背靠背。只是我搞不清楚:他们干嘛不当穷人呢?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