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看《老港正传》,反思左派政治

火烧 2007-08-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8
文章通过《老港正传》探讨左派政治的现实困境与历史意义,反思左派理想主义与现实冲突,分析左派符号化与政治实践的复杂性。

    最近看了《老港正传》。又一部消解革命和理想主义,呼吁回归人类主流文明的伤痕片。只不过,这次故事发生在繁荣的资本主义飞地——香港:六七十年代,是全球普遍的造反和理想主义的时节,在激情万丈的中国大陆的另一侧,香港民众中也因劳工运动和保钓运动而红潮泛滥。该片的主人公,电影放映员左向港(黄秋生饰)也是其中之一,他的最大梦想就是能到“世界最大的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不过在后来,当香江两岸的人们都纷纷重归“世俗”时,这位老港先生/同志却仍然不合时宜地坚持做左派:整天里把爱国和社会主义挂在嘴边,只求认真做事不贪图发财致富,“愚蠢”地拿出全家辛苦攒下的积蓄去支持同事孩子的考学;“麻木”地只关心“祖国”的内地和不幸的旁人而忽略了自己的家事……

    在片中,左向港的左派情结,不仅成了偏执守旧的象征,还直接造成了家庭的种种苦难:生活境遇长期得不到改善,老婆因生活情感压力害病致死,与混不出头的儿子总是冲突。虽然片中也很人文很伤感地承认,老港人其实很好,大家应该多些理解和宽容,因而没有将更多的矛头直接指向他,并一如惯例地安排了团圆的结局,但是全片下来仍无法掩饰主人公的悲剧性质,老港注定属于那个随伟大新时代到来而被淹没的过去,“左派”也自然成为今人偶而伤怀却总是避之不及的符号。

什么是左派,如何左派?

    虽然该片有黄秋生之类的实力派参演,但还是不免矫柔造作:人们总是那么容易被感动或气恼,而表达感情时又是那么地竭斯底里。关于表现主人公的“左倾”时,导演只有刻意地加上些戏剧性的符号,比如主人公姓“左”,老邻居姓“右”,左向港走路靠左边,把社会主义、资本家之类的词挂在嘴边,整天反复地放映内地的革命电影……导演就拿这点东西拼凑起来一个“左派”形象,到底是他认为这样一个左派就很好呢,还是故意做出来羞辱这些人呢?这让我想到也是刚看的一部“恶搞”电影《解放军占领巴黎》(法国·1974年),呆板的面孔、疯躁的性子、绿军装、红宝书,简单服从、机械举动……这就是当时法国人心目中的(中国人民)左派形象么?如果左派真的就是指这样一些符号化的东西,那么“左倾”岂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那它是如何在历史上成功地造成过巨大的变革的呢,又是如何使人们奋不顾身舍命投入?作为后人的我们觉得这些不足以解释。

    我了解到的较多的说法,左右之分最早源自1789年的法国革命,要求打破等级制度和特权的人们与其他较为保守的派别划分了界限,分列国民议会的左右两侧,从此有了政治上的左右纷争。一般来说,讲究平等、倾向革新、喜欢集体主义和国家调控的算是左派,而在其对立面,崇尚自由、态度保守、倡导个人主义和自然竞争淘汰的就是右派了,前者比如马克思主义者和形形色色的革命党人,后者比如资本主义者和各种各样的社会既得利益集团。说到这里,我个人以为另外有两点特别值得一提。第一,那些强烈坚持某种意识形态倾向并付诸政治实践的人,左右特征可能比较明显,但左右毕竟是种价值观念、是种政治倾向,“但凡有人群,总有左中右”,每个有主观意识的普通人也都不可避免的是有倾向的,所谓说可以置身于政治之外、可以没有政治倾向的人是不存在的。第二,政治需要标语口号,但本身并不是就这么简单,政治行为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表面伪装,说什么话打什么旗有什么举动并不真实反映其内在性质,比如在很多革命政党主导的国家,权势官僚和社会精英已经沦为新社会中的特权集团,虽然他们仍在言语上与过去变化不大,但已经很难再说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左派了。

当年我们都曾是左派

    《老港正传》这个故事只是讲,从前有些左派,他们如何顽固不化,造成了个人和家庭的不幸。却从不肯多想一下多问几句,为什么会有左派?这些人是怎么来的?他们面对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为什么解决成功了(或失败了)?我们如果不愿放弃道义和改进的努力,不能接受从此不问世事苟且偷活的人生的话,那我们就不该逃避政治争论和残酷现实,更不能拿不负责任的思想来敷衍自己。左右问题不可能是片中所讲的仅仅某个人的业余喜好,有没有或者多点少点都无所谓别人管不着,而是个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曾引发了社会的剧变和人们的争斗,所以我们最好来追述一下左派们的历史,试着真正认识他们。

    法国革命及其后时代的左派主要是反对贵族(包括教会)的特权。但在革命辗转胜利后,有产者和他们的代理人(政客、议员、律师、专家、学者、媒体等等)控制了新生的共和国,推行一种比拼金钱、弱肉强食的新文明——资本主义。作为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对此非常不满,被奴役盘剥的第三世界国家也不甘心认命。于是自1848年革命开始,世界左派掀起了直指资本主义的反抗大潮,这一运动经过了冷嘲热讽和血汗付出,终于在二战后的二三十年里达到了顶峰,三大左派势力赢得了国家政权和广泛支持:在美欧日核心地区,推行凯恩斯主义+高社会福利政策的社会党长期执政;在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干脆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推行国家计划经济;在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为了在独立之后也采取了很多类似前两者的主张——总得来说,当时的这些(坚信普世道义、社会改造和理想主义的)左派们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具体到中国,近代以来的坎坷遭遇是国人永远不该忘记的,列强欺凌、军阀混战、统治腐朽、日寇荼毒、社会凋敝、民不聊生……该怎么办呢?作为右翼的满清朝廷、北洋军阀、蒋家民国虽然也不乏救亡图存的尝试,但其统治的腐朽性质注定了总是对外投降对内压迫,也注定了他们最后总是要失败的命运;而作为民族资本和知识精英的代表,改良的中间派在近现代中国也多次发声叫喊,比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以及三四十年代自由派的议和、参政努力,只是中国内忧外患灾难深重,柔弱的他们无力抗起救国救民的重任;只有早期勤勉高效、成功动员民众的左派——共产党成功了。在人民中国建立后,如何在内贫困外封锁的形势下生存并发展起来,而且避免西方在资本主义道路上犯过的错误,又使毛泽东们不能不把革命继续坚持下去。这就是我们时代生发的过程,不考虑这段历史,不承认左派当初的成功,怎么会在政治认知上不犯错呢?

这都是改革者们的错么?

    在《老港正传》中,“左派”生活显然是造成左向港一家悲剧的罪魁祸首!要是他不那么左派,早点向生活妥协,咱家早就实现和谐小康,老港也可以想去北京随时便去了,老婆也就不必给别人帮工,甚至能够早点买到楼房享受富家阔太太的逍遥了,儿子左忠呢,也可以早些融入主流,当个大把赚钱的成功人士,娶到想娶的姑娘了……这就好象在内地,为了证明西化改革的合理性,大家习惯于拿六七十年代说事儿,“那时侯多惨呐!要什么没什么,一穷二白……难道谁还想回到过去么!?”似乎当时艰难的经济生活水平都是被反复批判的左派们做的孽,似乎一个贫穷落后的东方古国在经历了满清帝制、洋人入侵、战乱灾变、外国封锁等等不幸后,应该在建国之初必须马上繁荣起来(这种责难反而让我有些同情当时人们大跃进、超英赶美的心情了),似乎在西方资本主义被已经证明是个矛盾重重也不能解决中国问题的臭狗屎之后,被欧美(甚至还有苏联)敌视和封锁的中国可以有什么更好的选择,似乎当时的人们都蠢笨落后,眼瞅着几个革命狂人就把国家政权夺了,还傻乎乎地跟着一起艰苦朴素地忍受着?

    二十世纪左派们面对着种种(包括其自身的)困境,不可能取得完美无暇的成功。但是请记住,他们是在企图改变过去的糟糕局面(这点和我们今天是一样的),改变那种打着自由旗号却靠霸占生产资料压迫同胞的资本主义,这种改变曾响应了时代变革的要求,激起无数人为之抛头洒血,曾得到绝大多数民众真心拥护。当然,最后他们的努力失败了,因为强制消灭私有制实现权利集中造成了新的问题和不公正,但凭这就能否定前人的努力、变革的意义么?难道因为集体制造成了腐败和压制个性问题,就应该掉头跑到另一个极端呼喊自由竟争、弱肉强食的合情合理么?人类社会总会有个体间差异的存在,完全解决差别问题真正实现自由平等想必是个漫长的过程,面对二十世纪左派的成败,我们与其责难他们没有一蹴而就地解决上述大难题,不如从中发现他们遇到的困境,进而避免错误,争取更好的结果。比如1968年世界革命后出现的新左派,他们并不像主流那样看到左派失败就翻脸转向极右的新自由主义,他们走出传统左派的阴影但不放弃追求一个更加公正民主的社会,他们毫不保留地继续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和反对,但在采取行动时更加小心翼翼地避免形成新的科层/等级体制。

    没错,我也看到,老港确实是个悲剧人物,不过不是因为我觉得他坚持左派而造成家庭的种种不完美,而是为主人公身上逃不开的几个矛盾扼腕叹息。一,革命政治和小民心态的矛盾。对于革命的主导和骨干,可以对政治有这样的想法那样的理解,但对于那些意识不强的普通追随者、附和者,恐怕就很难对革命有更好的把握。也许对他来说,社会主义就是好,为什么呢?不知道历史、没有资料、觉悟不高,所以说不清。对他们来说,左派就是中国,就是片中的那些符号、标语和口号,而不大考虑到其后有何不同。特别当他要为个人生活、感情而头疼时,严肃的革命就更加尴尬了。二,激进变革和发达地区、阶层的矛盾。革命越是在贫困落后地区越容易发动,因为人们确实太惨了,造反的话没有什么可失去的。而在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和社会阶层中,理解和支持革命运动就成了个难题:他所在的小圈子可能社会问题并不严重,甚至有普遍的繁荣和高度的福利来缓冲,选择激进主义完全要靠自己的觉悟了。有一些人在艰难挣扎中越发坚定,也有一些人就把反抗政治当作酒足饭饱后的一种消遣或发泄了。三,中国发展与现有世界观念的矛盾。片中老港整天讲“爱国”讲“祖国”,但他所指的“国”是哪个呢?这个国的政府和官僚也在用特权谋取私利、欺压民众,这个国在79年后背离了革命的原则倒戈成为世界右倾的急先锋。这还不是全部,因为有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的发展,世界能源和环境几近崩溃的边缘,美欧日主导的世界政经格局发生动摇,各个政府的经济复苏更加举步为艰,强弱国家纷纷竖起了贸易壁垒——自由经济不自由了,统治集团为了降低成本普遍削减了工资、税收和福利——福利国家不福利了……如今这年月如何做左(右)派呢,该对中国抱怎样个看法?

    人们也许会因为种种原因,对革命变换了这样那样的态度,新的社会变革者还会再成功(或失败),但是,只要社会还有不平等、不公正在,人们变革的努力就不会停止,还有有人前仆后继地投入到其中,“左派”仍将会是一个自豪和进步称呼!

29/7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