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易梵:我看“良宇同志”

火烧 2007-08-01 00:00:00 网友杂谈 1030
文章分析陈良宇从政治明星到罪犯的转变,探讨其政治生涯、宁波人乡亲观念及儒家文化影响,揭示共产党官场生态与腐败案关联。

我看“良宇同志”

易 梵

  确切地说,从现在开始良宇不能称同志了,中央已经开除了陈良宇的党籍、公职,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良宇已成为专政机关专政的对象!也就是说犯了罪。本来是专别人政的人现在成了被专政的人,按老百姓理解:原来高高在上如天空中一颗耀眼四射的政治明星,现在跌入地狱成了一名罪恶的囚犯。这种瞬间的身份转换,按照佛教的“因果”率分析和道教的“祸福所倚”都不难理解。但如果按照儒家思想就不好理解了,有认为“良宇同志”是“政治的牺牲品”;有认为“良宇同志”是“派系之争的蒙难者”。更有为“良宇同志”喊冤者。但不管怎么样,在法制逐渐健全的今天陈良宇被移送司法机关,肯定是促犯了法律。随着良宇同志去年9月被调查,曾经跟随良宇一同“打拚”一起荣耀过的一帮小兄弟们也一个个落难。他们本以为有良宇同志作靠山这辈子就有吃不完的“金山”“银山”,一人当道三代荣耀。况且,良宇同志是第三代党和政府领导人看中选拔起来的年轻有为的接班人——第四代高踞政治局委员,有望在“十七大”进入政治局常委班子的人选。真是雄心勃勃不可一世。孰料,盛衰仅在风云转换的一瞬间,而且满以为有人会出来保陈,结果无人敢挺身而出——这就是儒家文化政治的特点——一到关键时刻保的却是自己!

  共产党自第二代起,从过去的“跟路线”变成“跟人”,只要跟人跟对了就能升官发财,跟人跟错了就被削职为民——这跟封建朝代没有两样,似乎还沿袭了皇朝用人的“规矩”——陈良宇就是在这样的政治氛围下一步步爬上高位的。那么一旦皇朝更替自然就要成为“牺牲品”这也同样合乎规律。问题是当共产党的官究竟为了什么?一度整个中国都处于迷茫之中和失去了方向。直到2002年11月第四代党的领导人由胡锦涛出任,他明确提出:“立党为公”“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过去的陈良宇当了十几年的官只知道:“权为己和哥们所用,利为己和哥们所谋,情为自己心爱的女人所系”,当共产党的官似乎和当国民党的官一样,就是为了自己和家族的荣誉(描写意大利“黑手党”有一部电影叫《家族的荣誉》)。这个时候的陈良宇虽然官至政治局委员,但思想一时仍转不过弯来,仍在利用手中的权力为哥们和少数人谋福利,并且与中央的政策和路线顶着干,自然就没有好的下场。

  综观陈良宇落马有二个因素:一是宁波人乡亲观念太重。宁波人有一个文化渊源就是对自己人肯两肋插刀全力帮忙,对外人冷漠相待不怎么肯出大力。且看喊“良宇同志”的那些宁波小兄弟们个个都得到过陈良宇的照应和资助。二是“良宇同志”虽为共产党员却对党的文化信仰和组织路线还是以封建皇朝来看待和理解,认为只要跟对人就可以为所欲为(如蒋介石的嫡系们就是这副德性!陈在任黄埔区区长时就学蒋介石当黄埔军校校长时的伎俩,不断网络党羽培育自己的亲信,到后来当上上海市市长后这些党羽们就分布于全市各个角落,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命运同系舟),并且试图在他管辖下的上海依他的思路改变成殖民地文化(首先在历史教科书中去掉“狼牙山五壮士”,再后来搞什么“海洋文化”),这就有点“蚍蜉撼大树”不自量力了。

  官当到一呼百应的高位时往往会产生自我膨胀,认为自己无数不能了,随之欲望也越来越大,直到无法控制住自己。当年林彪就是这样,官至党的第二把手,却还要迫不及待地争当“国家主席”,内心是急于想当第一把手。殊不知高处不胜寒嘞!爬的越高跌得越重!而且,陈倒台后除了几个小兄弟的几声凄厉之外,全市的老百姓并没有记住陈良宇对他们有哪些好?陈在位时做出了哪些瞩目的为民政绩?事物的发展的的确确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的“良宇同志”变成今天的“良狱”囚犯是有一定的因果关系——追究起来主要还是文化上的基因。

  (2007/07/31)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