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伊壁鸠鲁
随笔 黄塑芹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以为是让人智慧,智慧可以完备自我,完备文明。智慧是手段而不是人性终端,因为智慧是中性词,它用到反人类反文明反人性反生命之邪恶者身上同样是可以的。
因为在智慧之上还有更其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类之大爱,文明之完备,生命之神圣。而这一切所依赖的创造者是这一切的追求者、倡导者、实践者。我总是戴着甄别的眼镜审视人类文化,努力鉴别谬误与真理。我的这种严谨态度是要求自己不犯或少犯错误,警惕自己的言论偏狭与荒谬以免危及他人。人类已经不堪再受荒谬之危害了,尽管荒谬所产生的恶毒之花绽放于无时无地。
我从伊壁鸠鲁的学说读到太多的荒谬之论,当然,他留给我们的一些观点仍然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人应该如何活着,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一直萦绕古今爱思考的大脑,伊壁鸠鲁就有这么一个聪明的头脑,他认为生命的意义是快乐,快乐就是善。他对善的定义是如此地单纯,单纯到在善之外再没有恶的存在。原子都还复杂到由电子、质子、中子构成,善的存在就能这么简单?善不单纯就是快乐,它不是伊壁鸠鲁去崇高论所能成立。虽然他有着广义的友情论阐述了善就是节制,不要吃得太饱,他个人的生活尊奉不饱不饿,从养生学角度上应该可以说,是不错的判断,和中国古代老子一样,无欲无求,天人合一,追求心灵的宁静。伊壁鸠鲁禁止性交,无求于荣华富贵:“无论是拥有巨额财富,还是荣誉,还是芸芸众生的仰慕,或任何其他导致无穷欲望的身外之物,都无法去除心灵的烦扰,更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我们不可悖逆天性,而应率性而为;而所谓率性,乃是去满足必需的欲望,以及自然的欲望,如果后者并不带来危害,反之则应严加抵御。顺性而不为妄言蛊惑者,可独立于天地之间。但凡随性的人,一点一滴便足于使人富有;而若是填补欲壑,纵然是万贯家财,所带来的不是富有,而是贫困。”看起来这一切很不错,人活到纯粹自然主义这一极,应当至善至美了。
但是,我却从他反恐惧中读到他的恐惧主义了:“性交从来不曾对人有过好处。”人和自然融为一体才有生存的可能与条件,因为本是自然之骄子,因其融入自然又改造自然人就成其为人,吃喝繁殖是一切生物特征,这是一种自然状态。然而伊壁鸠鲁因追求快乐而消灭繁殖,人没有性交就没有生命的延续,也就没有了人。人被消灭了,我对快乐就不能理解了,没有生命还存在快乐吗?不单人要拥有宝贵的生命,还要拥有宝贵的性交,性交和吃喝拉撒一样,是正常的自然现象,不要性交和不要吃喝拉撒一样,是违反生命自然规律的。所以禁欲就是禁止吃喝拉撒,禁止吃喝拉撒,生命就会憋死,哪还有快乐可言?没有生命的快乐还存在所谓的善?
我是个十足的渺小而庸俗的人,因为我特别想以自己的智慧与道义创造财富,我对财富的占有欲无可穷尽,我的富贵观念驱使我奋发向上,我不要贫穷愚昧与落后,我不想做伊壁鸠鲁的清静君子,物质与文化的高度发达只要在人类不被伤害的前提,是人类区别低等物种的特征,而不是相反。
然而,从伊壁鸠鲁的生活状况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思想与行为是何其狭隘。他不单个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他的学园是封闭的,没有社会实践的实践家就是把自己和所有弟子关起来,讲他的“‘要逃避任何一种教化的形式’。所以他劝人躲避公共生活便是他这些原则的自然结果”,人活着“‘让我们吃喝,因为明天我们就会死亡。’,他劝诫人们及时享乐。”这种状态使我联想到一种家畜,那就是猪,他还不幸堕落到做了穷人家的猪,因吃不饱而瘦骨伶仃的。不过,他特能适应这种生活,因为他愿意以心灵的眼光十分欣赏他这种肉体存在的瘦弱,瘦弱在他看来是没有痛苦而有节制的身体平衡状态。“当饥饿已经完全满足之后而出现的那种寂静状态就是一种静态的快乐。”这就是这位哲学家所刻意追求的人生要义,只是我想到他的这种平衡术是一厢情愿而不能自圆其说的。
试想一下那个生命状态,肚子因为没吃饱时时强烈抗议他去想象大鱼大肉,但因恶心自己的想象便故作镇静地清心寡欲。偏偏有美女慕名而来讨教学问,先生不安份的生理本能强烈地冲动骚扰他一时面红耳赤。看到美女随从乃一可爱小童,喜形于色地抚摸小爱童,不时心虚地偷窥美女,美女及至消失于迷蒙暮霭,他半天还收不回神来,口上喃喃叨念:“女人、女人、女人,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么?”,啪地给了自己脑门一巴掌,“女人色也,色即性也,性交乃生命第一毒害者也。”我就疑心伊壁鸠鲁的“身体平衡”恐怕也就只有他自己感觉到虚幻的满足,更多时候当身体不安份的情绪汹涌澎湃之时,他是要不断拍打自己脑门的。
可以想见“伊壁鸠鲁派实际上对自然知识并没有做出任何的贡献,也就不足为奇了。”对于他“一切善的根源都是口腹的快乐;哪怕是智慧与文化也必须推源于此。”就不难理解了。当代人乃至近代人早已不正眼于他的所谓哲学,中国古代有个故事,一位住在深山老林的叫愚翁的老人,为了改变王、渥二山阻隔他一家老小的交通不便,于是肩挑手搬消灭了屋前两座大山。这个故事反映了人要改造大自然的勇气与智慧,而不能让大自然陶汰了人类的生存的命运。人类之所以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就是具备战天斗地的精神而非“伊壁鸠鲁有智慧的人必定努力使生活默默无闻,这样才可以没有敌人。”人类的敌人有两种,一种是疯狂的大自然,包括宇宙灾害与未知,一种就是人类自己,而伊壁鸠鲁所恐惧的敌人,不但不会因他“有智慧的人必定努力使生活默默无闻”就逃避他所面对的敌人,其实,愈是如此,敌人愈发强大到消灭他的生存。虽然伊壁鸠鲁对死亡看得很开:“死亡同神一样不足惧,因为死亡只是人的感觉的丧失,当人活着时,死亡还没有到来;当死亡到来时,人已经不存在。”,这与其看不看得开都是毫不相干的,因为他对科学不感兴趣,对个人幸福以外的一切事物都没有真正的兴趣。他感兴趣的很简单:“让我们吃喝,因为明天我们就会死亡。”
学习哲学使人能够明智,能够辨别是非,能够正确认识世界,认识自然,认识人类在大自然中的位置,认识到什么是进步,什么是落后,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认识到只有科学与真理是人类前进的方向,人类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切,才能走向完美,才能没有敌人,才能生活幸福。只有科学探索与进步才能改变人类的种种蒙昧与不足。科学的高度发达,在真理的引导之下,人类的未来创造生命不死,创造人类永恒,创造无敌人无恶毒而至善至美的社会生活谁能够怀疑?
至于伊壁鸠鲁也不是一无是处,要正确地辨证地看待他,评价他:“伊壁鸠鲁学说,影响了17~18世纪英、法唯物主义哲学和自然科学。伊壁鸠鲁的社会契约说是近代社会契约论的直接先驱,他的伦理思想对英国J.边沁、J.S.密尔等的功利主义发生了影响。”
2011年5月30日
QQ:1165297251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