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文化

闲言:家国是中国人的信仰

火烧 2007-07-27 00:00:00 中华文化 1025
文章强调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的信仰,贯穿历史与文化,体现精神归属与生命意义,展现民族凝聚力与文化自信。

家国是中国人的信仰

有人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历史就是中国人的信仰。其实,家国才是中国人的信仰。史书万卷,字里行间都是“家国”二字。

从上古时的炎黄逐鹿,到而今国门洞开;从抱石沉江的屈原,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不管是乡野小农,还是高官巨贾,“家国”两字,在中国人心中重逾千钧。文天祥的《正气歌》,就是家国之歌。“家国”存在于每个中国人心中,散而外发为“沛乎塞苍冥”的浩然正气。

家国何以能成为信仰?因为千年积淀,灿若星辰的华夏传承已融入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如此,每个中国人短暂而有限的生命,融入了一种深沉的无限之中。精神有了归属,生命乃有意义。

于是,才有了20世纪建国之初万千华侨的回归,“家国”二字,对万千游子具有磁盘吸铁屑般的巨大引力,尽管当时的祖国既穷且陋;于是,升国旗在今天才成为盛典,天安门才成了中国人的图腾。当知道越南总理范文同对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你们中国人无论出来多久,骨子里总还是中国人”时,有感动,更有一份身为中国人的自豪。

西风东渐,带来了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自由主义。一些自由主义者不能理解何以家国也能成为信仰,更有人鹦鹉学舌称家国为“虚构的共同体”。家国共同体确有“虚构”的一面,因为对她的认同有时不能完全归结为功利,很多时候家国只是一种精神上的血脉相连。但家国绝不虚幻,她有着数千年文明、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的底蕴。当某些人以个人主义为武器试图摧毁中国人的家国认同时,人们不久会发现:个人主义解决不了人生意义、精神归属等问题。抛弃了家国信仰的人,只能转而投靠更加虚幻的上帝。但上帝何其贪婪!它需要信徒奉献出整个灵魂,而且还必须不断拷问自己的原罪和虔诚,永无休止。

思想之中道不是不左不右,而是有左有右;不是拒斥,而是包容。有人说我时左时右,或许吧——作为以“求真”为志业的思想者,我没有立场的预设,没有观念的执着。惟一的预设与执着,是一种温和的爱国主义。

千秋不改,家国情怀!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