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什么人身上有“党校六歪风”?

火烧 2007-07-20 00:00:00 网友杂谈 1038
文章揭露党校存在六歪风现象,包括收受礼品、跑门子、代写论文等,反映部分干部在党校学习期间行为失范,引发对党校风气和干部选拔机制的反思。

什么人身上有“党校六歪风”? 

田嘉力

  据报道,《人民论坛》刊文说,一些干部把进党校学习视为个人升迁的一种途径,陷入庸俗交往之中,使本来应该充满学习、研讨、探索气氛的地方,成为一个“公关”、“社交”以至行贿受贿的场所。

  文章说,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进党校接受培训,不是把主要精力用在学习上,而是在社交活动上花去很多时间,应付下级的公款吃请,并收受纪念品、水果等礼物或红包,严重影响并败坏了党校校风,具体表现有六个方面:一、笑纳下属“慰问”,沉湎于觥筹交错;二、相互吃请,“礼尚往来”; 三、跑门子,拉关系,功夫用在了校外;四、车来车往,他来你送;进出自由,胡作非为;五、学校大楼越盖越高大,装饰越来越豪华;六、体会文章难动笔,他人捉刀来帮忙。

  这种消息在网上传播好几天了,我扫了一眼标题,就放过去了。一直没有点击,也没有阅读。因为我本能地认为那是“谣言”,即使不是谣言也是小道消息。小道消息是信不得的。众所周知,党校是领导干部的摇篮,是领导干部走上更高职位的必经之地。在我想象中,这里就象当年延安时期的“抗大”一样,是优秀品质的训练所,也是坚定信念的培养地。能够进入党校学习的,都是经过层层考验和选拔,优中先优,才得以确定的。他们必然是作风廉洁、品质高尚、深受当地群众爱戴和尊敬的佼佼者。什么“六歪风”,简直是无耻滥言。形容他们个个象恶少和市井之徒一样,简直就是抹黑。

  然而,今天的《重庆商报》也刊登了,看来,不是网络上的小道消息,是确确实实的事情。一读,立即有目瞪口呆的感觉。原来,都是确有其事。党校怎么了?我们的领导干部们怎么了?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不知道各地的组织部门都在干什么?他们都向党校选拔推荐了些什么人?

  文章举例说,2000年4月,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第一次到中央党校学习,他不仅自己不学习,反而搞了一个陪读班子。他在党校院里住,陪读人员在外边租了房子,替他“捉刀”写平时交流座谈的发言稿和毕业论文。马向东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被评为优秀的毕业论文,也是组织一班人马代写的。

  众所周知,慕绥新是个贪官,而且已经落马了,已经受到了惩处。把这个贪官做例子,未免有些打“死老虎”的味道。打“死老虎”是件很卑怯的事,毫无勇敢可言。要么,你别说,要么,你就说几个现在正红的官员,把他们如何跋扈嚣张,如何在党校为所欲为的事抖落出来。打“死老虎”算什么本事?真的很没有意思。

  读者看了半天,却不得要领。只知道党校存在“六歪风”,但是哪些人呢?不得而知。都是些面孔模糊的人,不知其姓氏,不知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文章批判的锋芒显然弱了好几分。点一下他们的大名,又能怎的?

  作者可能有顾虑,但总算勇气可佳。总算把事情“捅出来”了。组织部门的人不要懈怠,各级党校不要懈怠,雷厉风行彻查一遍,将混进去的败类清除出去,并向公众公布他们的名字、来自何省、何市,官居何职,原拟提拔到何职,等等,就象高考作弊一样,让他们“停考”若干年,如何?

  若没有这样的手段和魄力,这种文章还不如不写。

  新闻链接: http://www.hq.xinhuanet.com/tbgz/lianzheng/2007-07/16/content_10584236.htm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