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社会主义”以清白
近来,看到网上有“大时代到了,中国将会出现思想家”的文章,据说中国要产生大思想家了。我好象看到了招安的皇榜。又将要有高俸禄的学术权威、精英出现了。但是对于我来说,即使我是宋江,也高兴不起来。在网上发帖子,从来就没想到过当思想家,更别说大思想家了。我相信自己属于人民,属于大多数中的一员。因此没有制度上的进步,好事情是轮不到我的。但令我不解的是:已有的思想家的思想尚未搞懂,怎么又要出思想家了?思想可能要比肉体更疲惫了。而且,人物的分类是很复杂的,怎么能够确定一个人就是思想家呢?斯巴达克斯是奴隶还是奴隶主?我觉得:都不是。他是一个真正的斗士。也许,思想家就是新生的异类,或者叫做精英吧?那可就太扫兴了!猛然间想到一个人,他应当够得上是一位真正的思想家,而且是一位被人们边缘化了的思想家,他就是:卡尔·马克思。他将为社会主义正名。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一百五十九年前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带着思想巨匠马克思那浑厚的声音仍在世界的上空回荡。继短短存在了七十余天的巴黎公社之后,又产生了社会主义的苏联和中国;继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又出现了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然而,他们都已经相继过世了。
“社会主义”在中国还在继续着。可是,在今天,在官员和“学者”的口中虽然还可以不时地听到“社会主义”一词,但已经没有人想要对它作任何解释或者能够对它作出任何解释了。只是在广大工农民众中还保持着一种本能,这就是: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消灭剥削和压迫、获得解放的学说。在历史上,这种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从来没有对“社会主义”作出过任何解释,但是,它的党魁希特勒发动了在六年间使六千余万人失去生命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对社会主义作出了“全民国家”、“全民党”的解释,而他的继任者勃烈日涅夫,立刻就把苏联变成了“社会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武装入侵。戈尔巴乔夫不明不白的“社会主义”宣布了前苏联——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加上“自由世界”的宣传,“社会主义”的名声已经受到玷污。事情到了这一步,就只好正本清源了。
我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它的基本立场是在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得到阐述的。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要发展”,这样含混的说法需要澄清一些基本前提:第一,是否承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适用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整个社会历史时代?第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借以提出的那些基本的社会历史条件现今是否依然存在?在肯定上述两点的前提下,一切所谓的“发展”都不过是坚持和运用,因此,这个“发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空洞”。除非“空洞”也可以实现什么。
还有人说,“我们”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此需要澄清:“我们”是谁?这个“社会主义”是否是马克思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曾经指出过:强调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普遍性而否定其运用于具体条件的特殊性,是教条主义;而强调条件的特殊性否定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普遍性,是修正主义。一个政党,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它才是无产阶级的政党。它没有选择“主义”的权利。相反,“主义”却在选择党:谁背弃马克思主义,它就不是无产阶级政党;谁坚持马克思主义,谁是无产阶级政党。这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大法”和最基本的党性原则。那么,什么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呢?马克思本人的论述应当是最有说服力的。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写道:“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的表现,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上面那句话在一切儿童识字课本里都可以找到,但是这句话只是在它包含着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资料这层意思的时候才是正确的。然而,一个社会主义的纲领不应当容许这种资产阶级的说法,对那些唯一使这种说法具有意义的条件避而不谈。只有一个人事先就以所有者的身分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作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资产者有很充分的理由给劳动加上一种超自然的创造力,因为正是从劳动所受的自然制约性中才产生出如下的情况:一个除自己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其他财产的人,在任何社会的和文化的状态中,都不得不为占有劳动的物质条件的他人做奴隶。他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劳动,因而只有得到他人的允许才能生存。”“既然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社会中的任何一个人要不占有劳动的产品就不能占有财富。因此,如果他自己不劳动,他就是靠别人的劳动生活,而且他自己的文化也是靠别人的劳动获得的。”马克思在《手稿》中写道:“劳动者的沦落和贫困化则是他的劳动和他所生产的财富的产物。换言之,贫困来自当今的劳动本身的本质。”从这里不难看出,马克思所主张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含义是:消灭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实现劳动者对生产资料的占有。离开这个基本立足点,就没有社会主义。而且,马克思已经明确地讲到“劳动者的沦落和贫困化则是他的劳动和他所生产的财富的产物。换言之,贫困来自当今的劳动本身的本质。”这里的“当今的劳动”指的就是雇佣劳动。
“靠强力提高工资(且不谈其他一切困难,以及这种提高,作为例外情况,也只有靠强力才能维持),不过是给奴隶以较好的报酬,并且既不会使劳动者,也不会使劳动赢得人的身份和价值。”“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消费资料的现在这样的分配。如果物质生产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末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会主义)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为主要是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既然真实的关系早已弄清楚了,为什么又要开倒车呢?”
可见,在存在着私有制和雇佣劳动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富裕”,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那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过就是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这个 “先”的意义就在于:把现实的利益留给这部分人,把幻想留给另一部分(绝大部分)人。只有没读过马克思的书的人,才会去讨论“为什么今天我国大部分人还没富起来”的问题。结论很清楚:在资本统治的世界,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富起来。资本,作为社会主义要消灭的东西如果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之宝,还有什么社会主义可言呢?所以,要放弃社会主义,就必然要放弃马克思主义。而去掉马克思主义之“皮”,毛泽东思想之“毛”之焉附?
在阶级对社会,“改革”不可能使全体国民受惠。经济发展能力总是相对有限的,在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力中,一方利益的获得,总是以另一方利益的丧失为条件的。民众近年之所以困苦,只能从一些人的暴富得到说明。反之也是一样。近十三亿人口的民众,望着那些富起来的一小撮,对于这样一个前途的中国,还能说什么呢?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日是由所有的个人劳动小时构成的;每一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所提供的部分,就是他在社会劳动日里的一分。他从社会方面领得一张证书,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社会基金而进行的劳动),而他凭这张证书从社会储存中领得和他所提供的劳动量相当的一分消费资料。他以一种形式给予社会的劳动量,又以另一种形式全部领回来。”这就是按劳分配。今天,劳动者只是获得工资,而“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雇佣工人只有为资本家(因而也为他们的剩余价值的分享者)白白地劳动一定时间,才被允许为维持自己的生活而劳动,就是说,才被允许生存;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体系的中心问题就在于:用延长劳动日的办法,或者用提高生产率、从而使劳动力更加紧张的办法等等,来增加这个无偿劳动;因此,雇佣劳动制度是奴隶制度,而且社会劳动生产力愈发展,这种奴隶制度就愈残酷,不管工人得到的报酬较好或是较坏。”“奴隶制度必须废除,因为在奴隶制度下,奴隶的给养最大限度不能超过一定的、非常低的标准!”
在司法中,人们常说的时尚话就是:“公平、公正、公开”。可是,什么是“公平”?“公平”是法权概念。“什么是‘公平的’分配呢?难道资产者不是断定今天的分配是‘公平的’吗?难道它事实上不是在现今的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唯一‘公平的’分配吗?难道经济关系是由法权概念来调节,而不是相反地由经济关系产生出法权关系吗?难道各种社会主义宗派分子关于‘公平的’分配不是有各种极为不同的观念吗?”第一,经济关系产生的不公平,法权概念可以纠正吗?法权只是对经济关系的确认。所以,所谓“公平”,就是将经济生活中的不公平宣布为“公平”。第二,审判可以是“公正”的,可是在法律是偏私的情况下,所谓的“公正”不过就是义正词严的“偏私”。司法中的腐败固然会增加对民众的不公,而不腐败的司法就是公平吗?它不过是对民众冠冕堂皇的不公。重要的是:法在何种程度上保护广大民众的利益。第三,所谓“公开”对于民众有什么意义?公开的只能是“审判”这种形式,关于审判的“交易”历来就不会有人公开;只有当它犯案,作为立案审判的内容时,才会公开。同时,正象商品的购买者不可能对于自己所购买的任何商品都是内行一样,民众并非对于每个案件及法律规定都具有专门的知识,断案始终只能是断案者的特权。因为司法解释权始终在他们手里。马克思还写道:“所得税是以不同社会阶级的不同收入来源为前提,就是说,以资本主义社会为前提。”“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说来是革命的,因为它本身是在大工业基地上成长起来的,它力求使生产摆脱资产阶级企图永远保存的资本主义性质。”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任何一个政党,都只是一定阶级的政党。因此,承认阶级斗争是一个政党能够存在的前提。但是,承认阶级斗争,还不一定是共产党。因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党,才能是无产阶级政党。哥达纲领“既没有谈到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也没有谈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制度。纲领的政治要求除了陈旧的、人所共知的民主主义的废话,如普选权、直接立法权、人民权利、人民军队等等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内容。这纯粹是资产阶级的人民党、和平和自由同盟的回声。”在今天,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做主,都不足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因为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也是党的领导,每个政府都自称是代表人民的。问题在于:中国是否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还是全民党?人民是谁?是工农大众,还是作为爆发户的资产阶级?“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为重要。”一个国家的法律和行为,一个政党的政策和行动,谁是它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唯一能够说明问题的东西。人们所以怀念毛泽东,原因也仅在于此。民众乃是共产党人的上帝。
社会主义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同《共产党宣言》和先前的一切社会主义相反,拉萨尔以最狭隘的民族观点来对待工人运动。”“为了能够进行斗争,工人阶级必须在国内组成为一个阶级,而且它的直接的斗争舞台就是本国,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它的阶级斗争不是就内容来说,而是象《共产党宣言》所指出‘就形式来说’是本国范围内的斗争。但是,‘现代民族国家的范围’,例如德意志帝国,本身在经济上有处在‘世界市场的范围内’,而在政治上则处在‘国家体系的范围内’。任何一个商人都知道,德国的贸易同时就是对外贸易,而俾斯麦先生的伟大恰好在于他实行一种国际的政策。而德国工人党把自己的国际主义归结为什么呢?……关于德国工人阶级的国际职责连一个字也没有提到!”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资产阶级已经国际化,无产阶级又怎么可能是民族主义的呢?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向全世界发出的战斗口号就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所以,民族主义是对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背叛,是对社会主义的背叛。
今天,社会主义处在流浪、漂泊之中。马克思的这种生活使他成为世界公民。社会主义的漂泊又意味着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