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诹议中国海权与陆权:走出教条与决策困境

火烧 2007-06-03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文章探讨中国海权与陆权的战略选择,分析海陆发展的重要性与平衡,强调海洋对国家利益与统一的关键作用,提出需综合考量现实需求与长远发展。

诹议中国海权与陆权:走出教条与决策困境

我们是否需要航母?我们是否需要蓝水海军?

这个问题被争论了好长时间,比前一段争论打飞机的事情还要悠久还要热闹,涉及的利益更深刻,涉及的范围更广。这个问题后来被归结为简单的二元理论对抗赛:海权论与陆权理论。

双方各执一词,似乎都有道理,但这种争论多少是以国家和世界大的背景为基础,多少是以民族利益与长久之计为立足点,我们自己也多少有点糊涂。最后,这个问题变成了决策上的犹疑,理论上的游戏,舆论上的喧嚣。

决策的依据不是理论,是现实的需要。海权、陆权,都只是国家权力的一个部分,我们在这两者之间是否需要一个中心或者重心,这不是理论问题,而是现实问题,是利益问题,是发展问题,是整体战略决策中的平衡问题。

从历史惯性来看,我们的困扰从春秋至今都是在北方陆地上,我们的陆地边疆长而不坚固。即便鸦片战争之后,我们从陆地上受到的冲击也不少。一个是沙俄从北边来,一个是英国鬼子从西藏那边来,一个是高卢公鸡从安南来。还有小日本胁裹二鬼子从朝鲜半岛来。从从现实来看,建国以后,北有苏联之强,今天的俄罗斯也不是什么让人长久放心的朋友和邻居。我们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我们的各种主要资源,我们绝大部分的家当,目前都还在陆地上,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从历史惯性和眼前的利益格局角度来看,强调陆权,没有错误。

但是,从以西方为主导的近五百年历史和我们受尽耻辱的近一百五十年历史看,我们的主要威胁在海上。从近三十年的发展来看,我们的潜在威胁在海上,我们的统一问题在海上,我们最难以解决的领土领海问题在海上;我们通过海洋发展贸易得到的利益已经足以影响我们国计民生的各个角落,近五年来,我们通过海洋取得的各种资源已经足以构成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从未来二十年的发展和安全来考虑,我们必须能够在海上保护我们的利益,能够在海上保卫领土的完整,在海上完成统一大业。从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来说,在未来一百年里,对海洋的开发是一个民族进一步发展的蓝色国土储备,保卫合理的海洋利益已经突破了传统近海的观念。公海已经不姓公了,谁的能力大,谁在海上的地盘和利益就大,谁发展的就更好,谁的日子就更滋润。

因此,强调海权没有错。

但,如果仅仅出于此种理论上的分析,并不能真实反映我们国家的现实处境。因为一个国家的生存空间是多维的,海、陆问题不过是其中两个比较大的问题而已,是一个国家面对众多对外利益抉择中两个需要平衡的利害关系而已。

还要关注一点,那就是:海权理论是西方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我们的思维不要总是在西方的话语阴影下行进。如果总是这样,我们的决策就会偏离我们的现实,因为西方的历史不等同于我们的历史,西方的现实也不是我们的现实。何况海权之出现,其时代天上还没有飞机的骚扰,太空上还没有卫星的窥视。有关于海上的贸易,以及与海洋有关的技术创新,引领了一个又一个国家的兴盛与衰亡。海陆之说,足以支持该时代的决策思维。

如果把陆地权利和海权看做国家战略视野中的两个大系统,那么,在当代,还有更多的一些系统,其重要性丝毫不差:空权,天权,电磁与虚拟国土权。这三个方面与海权、陆权,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五维物理生存空军,也是五个主要的战略利益支撑点。少了任何一个,就谈不上是个大国,谈不上在世界真正立足。这五个方面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互支持。不能用简单的判断,说哪个最重要。而要用系统的观念看,在整个局势中,哪个方面应该如何,各个方面应该如何协调,以及在子系统中优先发展什么,优先在哪方面受益。

在二战以后,由天空以及与天空有关的利益,主导了世界范围内的技术革新。日本人的测算是,因为航空技术带来的技术创新,占整个技术创新体系的60%。在航空上每投入一元钱,十年后会产生十元以上的回报。从八十年代迄今为止,空权给世界各个国家带来的威胁与利益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的。波音与空客所带动的产业规模和技术扩散已经成为欧美强劲的经济、技术、整治和军事引擎。前苏联也有类似的表现。受制于各个航空强国的技术壁垒,政治胁迫以及经济封杀,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有苦难言。九十年代以来,空军已经成为所有军种中最具活力和能量的尖刀。空权虽然以陆权和海权为基础,但以俨然成为陆权、海权的保护伞和推动者。空权的战略利益和力量包括:先进的材料工业,规模巨大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庞大的市场利益(国内、国际民用航空设备、运输市场),难以回避的国防与海外利益保障问题(国土防空、保障海外利益、战略力量投放的平台等),国际防务市场的利益以及由此而来的国际关系格局的调整与变化等。正因为如此,航空母舰作为海权与空权的复合体,才在当今的欧美各国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天权,或者说太空权,是继空权而来的。其技术要求更高,但因为其转向民用的空间不如航空,暂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影响还不十分彻底。但,其对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均构成实质性的影响。而且天权因为是各种信息的载体,对陆权、海权、空权反而有某种程度的统驭作用,这三种权益的实现已经离不开天权的支持和支撑。天权所包含的战略利益和力量包括:先进的材料工业,先进利益平台(卫星以及相关的市场),先进的战略和战争手段,以及潜在的领土空间。天权使很多神话般的事情成为可能:地球范围内的通讯是和村庄一样的地方,太空旅游不是梦想,太空生产、生活并不遥远,军事上精确打击不再困难,军事上不再有真正意义上的保密问题,等等。与天权相关的各种技术以及利益,使得天权与每个国民的利益息息相关。在太空上每投入一元钱,十年后会产生一百元以上的利益。因此,太空上的竞赛,谁都不含糊。

最后,电磁与虚拟国土权。随着技术发展,电磁空间以及互联网空间构成了另一维度。人们在这个领域里的行为和正常世界中的行为不大一样,虽然这个以现实世界为基础。谁掌握了这个空间的主导权,谁就控制了世界的大脑,也就控制了世界的趋势和走向。这种看似软性的空间,成为战略上的一个制高点。陆海空天都与电磁权息息相关,都与互联网的能力息息相关。在人的思想上投入,其产出不可估量,往往会造成全局效应。这个领域里的战略力量包括:庞大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新技术,国民自发的虚拟行为与相关舆论力量,高性能计算机能力和软性科学的创新。

以上的常识,足以让我们看出来,某个方面我们如何发展,如何分配有限的资源优先发展什么,并不孤立和对立,而统合于国家、民族的正题策略之中,相互配合和支持。

毫无疑问,我们国家在这些方面都有着不可回避的利益。从中长期来看,我们必定要达到这些目标:统一国家,在陆海空天电磁以及虚拟空间里占有举足轻重乃至关键地位,保障国家经济于军事安全,保护我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不实现这些战略性目标,我们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也不可能强大,甚至有重新走百年以前的老路或者拉美国家的路子。我们都不行为看到这种结局。

从整个系统的角度来说,海军,广义上的海军以及支持海军的空域、太空以及电磁能力,是题中之意。

从长期来看,世界级的治理和管理,已经提上日程。这个世界由谁来主导,怎么运行,已经不能回避。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分工、分配和再分配应该按照什么规则来,已经不能回避。进一步,一个民族在未来占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应该有什么样的地位,已经不能回避。

我们准备好了么?还用争论海权问题么?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