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中国广西:粗暴的“计划生育”引发暴力反抗

火烧 2007-05-29 00:00:00 时代观察 1025
广西计划生育政策引发村民暴力反抗,冲突导致政府设施被毁,社会抚养费争议激化矛盾,事件引发广泛关注。

By JOSEPH KAHN
May 22, 2007

(纽约时报 北京5月21日报道)

本周一,据一位目击证人说,在中国的广西省,因为采取粗暴的”计划生育”手段,包括对当事人进行强迫堕胎,从而引发了当地居民与警方的严重冲突。这个事件也惊动了北京的高层官员。

广西省当地的一些村民说(因为害怕报复,匿名),闹事的村民毁坏了当地的政府机关,放火焚烧了一些办公室和政府汽车,而这样的对峙情况已经持续四天了。

这些村民说了死者与伤者的情况,与其他的一些信息来源有很大的出入。他们说有5个人死亡,包括三名”计划生育干部”。当地的一位官员在接受电话采访的时候,否定了这些伤亡数据。

中国的法律规定,一个家庭只能有一个孩子。在广西省,政府强迫推行这项政策,对违反”国策”的家庭进行镇压,因此产生了这次暴力反抗事件。

村民和目击者在互联网上贴出了一些事情的经过。几年以来,当地政府为了限制人口增长,强迫当地的妇女进行身体检查,对于那些未经批准而怀孕的妇女进行强制流产(天哪…)

目前,腐败、非法占地、环境污染、拖欠工资、贫富差距拉大已经激怒了中国的很多人,造成了动荡的局面。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情况更加糟糕,因为,中国经济的长时间持续发展,似乎已经把这些地区忘掉了。

中央政府也意识到,农村的动荡可能影响自己的执政地位,因此,减免了农业税,缩减了对农耕土地的征用。但是,与大城市相比较,中国的农村地区依然蕴含着动荡不安的危险,而这一切,与整个社会的繁荣与稳定密切相关。

自从1980年以来,强制堕胎、绝育手术在中国非常普遍,在”一胎化”政策的初始阶段,这个政策被严格执行着。依靠着罚款等经济政策,中国限制着人口增长,人口最近控制在了13亿左右。

但是,官方一直在回避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一个官员达不到控制人口的指标,那么他就可能面临着政治压力或者降职处分。

针对广西省的这次暴力事件,知情人士在互联网上贴出来的帖子声称,当地政府出台了一个新的政策,那就是:自从1980年以来,所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必须缴纳”社会抚养费”,费用从500元–70000元不等,甚至那些已经缴纳了”超生罚款”的家庭也必须缴纳。

在一个名叫”Longtan”的网络论坛里,披露了一个数据,广西省博白县自从今年2月份开始到四月底,已经累计收缴了7800万元的”社会抚养费”,有些家庭强烈抵制这种收费,拒绝缴纳。

目击者声称:这些抵制罚款的家庭,家人被拘留、房屋被强行搜查、电器和摩托车被强行收缴。

一个署名叫Nong Sheng的农民给北京的一个记者传真了一封信,抱怨这些恶劣的行径。信中写道:”最可恨的是,这些强盗们用铁锤和铁棒破坏了村民的房屋,还威胁说下次要用推土机把房子推倒!”

这个农民说,这些镇压措施在广西的一些乡镇非常普遍地存在,当地的法院也对这类案件置之不理,拒绝受理此类案件。

从上周二开始,一些村民通过电话进行联络,开始组织进行”组团对抗”,这些有组织的抵抗行为一直持续到上周末。

博白县沙皮(Shapi)镇的政府被数千农民攻击,他们损毁了一堵墙,冲进了镇政府的办公室,抢劫了办公室里的财物,毁坏了电脑、破坏了文件档案,然后放火烧了镇政府。

直到现在,关于反抗和被镇压期间的伤亡情况,各方依然说法不一,没有一个权威准确的数字。




附录: 新华社对这个事件的报道


广西博白县群众围堵乡镇政府事件平息

 (新华社南宁5月22日电)

  核心提示:广西博白县多个乡镇近日出现群众围堵乡镇政府事件,有些乡镇最多时聚集了3000人,部分政府办公设施被砸,部分文件档案和车辆被烧毁。事件缘于群众对当地政府计生执法工作不满。群众称计生工作人员执法粗暴且涉嫌乱收费。
新华社南宁5月22日电广西博白县多个乡镇近日出现群众围堵乡镇政府事件,其中有人砸坏政府办公设施,并烧毁部分文件档案和车辆。记者发稿时,当地政府宣布这些事件已经平息。

博白县公布的材料称:5月17日上午,博白县顿谷镇300多名群众围堵在镇政府门口,其中有人辱骂、袭击政府工作人员和民警,警方及时赶到后劝退多数群众,依法传唤多名牵头肇事者。18日到19日,博白县又有6个乡镇接连发生部分群众聚集围堵政府驻地事件,一些乡镇最严重的时候聚集了近3000人,政府大门、围墙、大批办公设备、文件档案在冲击事件中被毁坏,少数肇事者还破坏、烧毁了数辆汽车、摩托车。

一些现场围观者对记者表示,事件缘于群众对当地政府计生执法工作不满。发生围堵事件的沙陂镇多名群众说,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执法粗暴并且涉嫌乱收费。计划生育是中国的国策。中国从1979年实行鼓励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政策,目的在于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2002年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开始实施。博白县是广西的人口大县,总人口约160万人,而在新中国建立时,人口只有49万。当地官员说,由于人口增长太快,博白县目前的人均耕地面积大大缩减。由于人口增长迅速,经济落后,当地人”多子多福”生育观念没有太大转变,违法生育现象较为普遍。为了扭转局面,博白县开展了大规模的宣传、执法行动。

博白县县长黄少明说,一些群众对目前开展的计划生育工作不理解、不满意,一方面是因为不少群众生育观念和守法意识落后,另一方面政府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由此引发了群众的怨气。博白县副县长黄维表示,也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种情绪串联并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围堵、对抗政府,并实施烧、砸、抢等破坏行为,政府对这种明显的违法行为将依法处理。

据了解,目前共有28名涉嫌串联、挑唆并参与打砸的人员被警方拘留。玉林市及博白县目前共派出28个工作组约4200名干部,到全县28个乡镇进村入户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化解矛盾,了解群众诉求。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名常务副主席在现场指导处置工作。



《美国之音》对此次事件的报道

广西骚乱引海外关注中国媒体沉默 记者: 海涛、王玲
香港
2007年5月22日

广西博白县发生大规模骚乱,引起海外普遍关注。但是中国媒体几乎对这次有成千上万人参加的群体事件却表示缄默。

广西博白县上周末的大规模骚乱据说有上万群众参与,而且有多人伤亡。香港媒体给予大幅度报导,但是,中国的报纸电台电视都不予报导,只有互联网论坛上能看到相关报导和讨论。

*当局调入军警*

香港最大的英文媒体南华早报星期二报导说,有大批群众卷入的打、砸、烧的场面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当地的局势仍然”很紧张”。当局从周围地区调入很多军警帮助维持秩序。

接受南华早报采访的一个当地居民说,参与冲突的双方互有伤亡,”现在局面非常混乱,很难估计有多少人受伤”。

香港文汇报星期二的报导说,有”数千民众以’政府野蛮计生执法’为由,冲击8个乡政府,部份闹事者甚至火烧政府大楼、烧车等”。

*警方控制”闹事者”*

文汇报还说,中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派了一名副主任抵达事发现场,当局还筹集了周围两地的1千名警察维持秩序,”警方已控制了部份带头闹事者”。

报导援引目击者的话说,21号下午,博白县那卜镇的街上很安静,镇政府附近有几个穿迷彩服的工作人员来回走动,在政府办公室里,工作人员在收拾骚动造成的残局,清理被烧过和掀翻的文件,清洗被砸过的门窗。

中国官方媒体的网站中都难以找到关于此次的事件的报导。以关键词”广西博白骚乱”在中国搜索引擎”百度”里搜索,只能搜索到的一些互联网网站的相关报导和讨论,但进一步点击进入网页后发现,里面的内容已经被删除。

*居民称”官逼民反”*

香港媒体说,中国广西博白大骚乱的起因是当地计生办官员粗暴执法,百姓忍无可忍。有好几个居民在接受香港记者采访时都提到了”官逼民反”这个字眼。

北京的学者张祖桦、律师滕彪和浦志强都提到,在中国各地,因为计划生育执法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或社会矛盾,已经成了一个值得当局高度关注的大问题。

北京的孙茂行律师正在处理这样一个案子:河北昌黎的杨忠臣和金娅妮夫妻状告当地计生局。孙律师说,这是个粗暴执法的典型。金娅妮怀孕9个月,计生干部硬将她带到县计生服务部强行引产,结果引起继发性不孕,金娅妮丧失了生育能力。

*行政违法行为*

孙律师认为计生局的做法属于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他说:”从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上讲,也不能做强行,必须是在对方自愿的情况下才行。现在他是强行做了手术,而且造成严重的后果。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行政违法行为。”

计生办如此执法的原因和理由是,杨忠臣和金娅妮在2000年未婚先孕,虽然后来领了结婚证,也到村里办了一胎准生证,但是乡计生局认为未婚先孕属于计划外怀孕,必须罚款。

他们夫妻二人接受了罚款,可是到怀孕9个月时,金娅妮还是被计生办强迫引产堕胎。

美国之音上个月曾报导了广西另外一些强迫堕胎案件。4月16日,在百色市数十位孕妇被强行堕胎,其中一位孕妇也是已怀胎9月。另外,白色一位牧师梁雅各的怀孕7个月的妻子韦琳荣也在4月16日被强制堕胎。

博白县群众围堵乡镇政府群体性事件已得到控制

2007年5月24日19:12
 


    人民网广西视窗5月24日电 今天上午,玉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玉林举行新闻发布会,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郭成球就博白县“5·17”事件作了情况通报。以下是通报的内容:

    5月17日至19日,博白县部分乡镇发生了群众围堵乡镇政府机关的群体性事件(简称5·17事件)。事件发生后,经区、市、县以及所在乡镇党委政府妥善处置,目前事态已得到控制。

    5月17日上午10时30分,按照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规定,博白县顿谷镇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组到顿谷镇一超生户李某家中做计生思想工作,动员其依法缴交社会抚养费。但该超生户不予配合,拒不缴交。工作组暂扣押其部分经营商品,并请李某到镇政府进一步做思想工作,至下午4时经过思想工作,李某表示愿意配合即离开政府。当天傍晚7时左右,受不法分子唆使,约数百名不明真相的群众围堵该镇政府机关。18日、19日永安镇和沙陂镇在幕后策划者的煽动下,也出现不明真相的群众围堵冲击镇政府机关现象,并出现了不法分子打、砸、抢、烧等违法行为,围观群众最多时达到2000人左右;另有水鸣、大垌、那卜、英桥4个乡镇先后发生类似围堵事件,部分镇政府机关或计生服务所的门窗、交通工具、办公用品被烧毁、损坏。

    5月19日至20日,浪平、江宁、菱角等9个乡镇均有部分群众在赶圩时聚集乡镇政府,询问有关计生政策。经各级干部面对面做解释工作,宣传法律政策,这些群众自觉散去,均没有过激行为。

    事件发生后,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党委政府迅速组织工作组分赴博白县各乡镇,进村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开展政策宣传,并派出公安干警到当地维持秩序。国家计生委也派出工作人员赶到博白县了解和指导工作。在事件中工作人员和公安干警始终坚持说服教育,耐心疏导,深入细致做群众工作,没有与群众发生冲突,没有群众受伤,在整个事件中有21个工作人员和民警被不法分子用石块砸伤,其中一名民警受伤住院无生命危险,事件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事件共刑拘犯罪嫌疑人28人,其中变更为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23人。从5月21日到现在,没有出现围堵政府机关的事件,事态已经平稳,生产生活秩序正常,社会保持稳定。特别值得提醒的是,最近境外一些媒体把博白5·17事件描述为“警察用高压水枪冲散群众,有多名学生被踩死,事件有5人死亡”,并指博白县“为了完成计生任务,把60多岁的老妪和中学少女都拉去结扎……”这些报道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是没有根据的。

    在这次事件中,出现了不法分子借机串联煽动、制造谣言、挑拨群众参与闹事,也出现了伪造假文件蒙蔽群众以及搞打、砸、抢、烧等不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有关乡镇机关正常的工作秩序,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影响,同时也暴露了一些基层干部在具体工作方式方法上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我们将从这次事件中,认真总结,检查反思,狠抓整改,切实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更好地推进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当前我们正在抓好善后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对维护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做好舆论引导,使广大群众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做知法守法的公民。

    二是加大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工作力度。组织干部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倾听群众意见,反映群众呼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当前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多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是对于受蒙蔽不明真相的群众,要加强法制教育,使其认清参与围堵活动的危害性,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

    四是对做群众工作尤其是计生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的工作人员要严肃批评,涉及违纪违法的要严肃处理。

    五是对极少数带头闹事、搞打砸抢烧、伪造假文件蒙蔽群众,尤其是幕后组织策划的违法分子,要依法惩处。

    六是继续坚持贯彻计生基本国策不动摇,依法依规做好计生工作,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有效促进计生工作顺利开展。

    七是坚持“两手抓”。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努力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完)    

    

    ●相关链接:

    一、中央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规定

    1、2004年9月19日中共第十六届第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

    2、2006年1月8日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3.4 信息发布  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要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对突发事件的相关规定

    广西“桂政办发[2004]180号”发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4.4.1 突发公共事件的宣传报道严格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国内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通知》(中办发[2003]22号)和《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关于改进和加强区内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工作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桂办发[2003]42号)规定。

    “4.4.2 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应当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和社会公众通报突发公共事件信息、采取的应急措施、救援工作的情况、存在的困难、介绍下一步工作安排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