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时代观察

徐工并购案与货币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火烧 2007-03-18 00:00:00 时代观察 1029
本文围绕徐工并购案,分析凯雷公司以资本并购方式获取徐工控股权的运作模式,探讨国企改制中债务负担与资本运作的关系,揭示货币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益西彭措:徐工并购案与货币体制改革的迫切性 

一、并购的利益分析

徐工被美国雷凯公司并购的案例在一段时间里成了媒体瞩目的焦点,被称为“斩首并购",其要点是:

凯雷公司注入资金30亿,获得徐工85%的控股权,徐工自身只持有15%的股份。

凯雷公司是一家什么公司呢?

凯雷公司是美国一家财务公司,拥有21份基金,合计160亿美元资本。

除购并徐工外,在中国购并的企业涉及制造、金融、医疗等众多企业。

换句话说凯雷公司只是一家资本并购公司,既不提供技术、也不提供管理,只是拿出3.75亿美金,就拥有了对徐工的控制权。

从良好的结果来看,凯雷以30亿元收购的是什么呢?是徐工集团唯一赚钱的徐工机械,而不是徐工集团。

徐工机械一年能赚多少钱呢?2004年,徐工集团的销售收入是65.9亿。

也就是说,凯雷投入30亿,那么一年就获得毛收入65.9亿,按10%的收益率计算,凯雷按85%的比例分成,一年获得5.6亿,那么凯雷30亿的年收益率是18.7%。

假设凯雷只控制十年,那么,到第十年,凯雷的收益是原投入的5.6倍。

厉害吧,凯雷什么都不用做,仅仅因为一纸并购合同,十年收回166.58亿。

但凯雷没有这么傻,投入30亿,使徐工开足马里拓展产品和市场,其收入将是天文数字。

二、徐工并购案何以发生

徐工集团是在地方政府组织下以徐工机械为主以改制方式成立的企业集团。外人的观感是作大作强了企业。

本来吗,从徐工机械改制成徐工集团,那一定是作大作强了。

但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中国企业改制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抓大放小,破产一批企业。

大面积的破产、下岗我们都经历过了。其危害和错误我们已经有深刻认识。

企业改制的第二个方面就是类似徐工这样的企业。

你不是赚钱么?那好你要改制成股份制,成立企业集团。那些崭时不能破产的企业你要背负起来,于是,徐工机械在原有1.2万名职工的基础上,一下子增加到了3万名职工。

假设平均工人和退休金是800元,那么徐工机械一年多支出的仅仅吃饭费用就是1.7亿。

除此之外,徐工机械还要承担其他企业的债务、破产费用等等。

因此,象徐工机械这样的企业在改制后是个被吃的对象,不是作大作强了,而是做得债务、负担沉重。

当债务和负担达到无法承受的时候,它自己就成了破产下岗和并购的对象。

因此,国企改制是什么东西呢?

第一是破产下岗,是直接破产下岗。

第二是吃大户,是间接破产下岗。

这就是国企改制的真相,是完全错误和彻头彻尾的搞垮民族企业的阴谋。

三、中国企业改革的根本方向

笔者从2003年起就反复强调,现代经济是货币经济,国家是现代法定纸币的唯一生产者。

国家生产货币,企业生产产品、公民生产劳务。实现一个现代国家1+1+1>3的体系效果,完全可以实现经济繁荣、国家强盛。

在计划体制时代,由于我们是从战乱恢复,所以是产品和劳务先行。货币供给只按零售额的百分之八供给。

现在是货币严重短缺,产品和劳务充斥,因此应该把货币供给配套起来,对货币供给体制进行改革。

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经济原理。

为什么做起来就这么难呢?

第一是买办性指挥

中国很多高级官员都与国外跨国集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把儿子送给跨国集团,或者把相关亲属安排在国外。

国外集团顺藤摸瓜,提供各种培训和殖民教育,然后提供各种产业建议,诸如发展汽车、发展房地产、企业改制兼并等。

连新农村建设都组织大规模的国外考察团。

第二是压制问题

国企内部有不成文的规定,不许对政策有非议,不许反映与改革政策相反的意见。因此,究竟有什么问题,中央搞不清楚。反过来是一片赞歌等等。

连总理的眼泪都会赢得一片赞叹,这个局面是非常可怕的。

以徐工机械为例,这个企业既不是不能管好,也不是缺乏技术,也不是没有过硬的产品。它唯一缺乏的就是资本。他面临的问题就是财务负担过重。

外资注资能救企业,我们自己注资也能救企业。

外资注资还有个毛病,它要剥离大批的非盈利机构和人员。这会导致我们国内的社会动荡压力。

改革开放政策好不好,目前看企业改革是失败的。

我们大张旗鼓引起外资,随意兼并国企。但美国却严控中国企业投资。这是什么问题?

企业改制先破产了一大批,现在是赚钱企业被压跨了,破产兼并再次来临。

雷凯公司说得很明白:
——————————
凯雷投资中国董事总经理祖文萃在凯雷上海办事处成立之际曾经表示,凯雷目前在中国的投资比较看好国退民进的领域,这是中国3~5年内非常特殊的一种投资机会,只存在于这个阶段。此类投资机会主要在传统行业,包括制造、金融、医疗等行业。
————————————————————


因此,目前这个阶段,欲保住民族企业,应采取断然措施:

一、宣布企业改革进入紧急状态,叫停一切破产兼并,尤其是外资兼并。

二、成立联合产业调查改革委员会,对所有企业问题进行汇总解决。设立专门渠道让各企业放映问题。

三、改革货币供给体制,优先保障产业需求、民生需求。

附:
凯雷持股比例降至45% 徐工并购案正逐渐明朗
http://news2.eastmoney.com/070318,579908.html

3月16日,业内权威人士告诉记者,徐工已与凯雷达成新的协议,凯雷持股比例将下降至45%——这意味着凯雷已放弃控股要求——同时新方案已上报至商务部审批。

  该权威人士介绍,于15日达成的新方案获批的可能性大增。他暗示,这是一个包括与商务部等多方沟通后的方案。

  据介绍,凯雷之所以愿意将持股比例降至45%,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一是凯雷在中国投资有众多企业,收购徐工一案经过去年反复曝光已成为标志性事件,凯雷如果最终退出会对自身形象造成损伤;二是凯雷在中国目前尚有一些未完成收购的个案,如果退出也会对这些谈判造成不利影响。

  三一重工向文波认为:凯雷本来就是财务投资者,持股比例下降——控股或者战略参股对凯雷来讲并无太大关系。

  至于投资金额——凯雷是否会同比例下调——该权威人士则不予置评。

  新方案出台之时正是“两会”结束之日,日期或许只是巧合,但3月12日,“两会”期间,商务部薄熙来部长和人民银行周小川行长共同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谈到凯雷收购徐工,薄熙来一句话则耐人寻味。他说:“我们认为外商投资企业通过并购这个方式来实现投资,实际上既是一个重要方式,也是一个好的方式。只要我们能够规范这种投资行为,我相信它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凯雷新的持股比例,应该是得到“规范”后的一个投资行为。

  2005年10月25日,徐工集团与凯雷集团签署战略投资协议,凯雷集团注资3.75亿美元(约30亿元人民币),获得徐工机械85%的股份,徐工集团保留徐工机械15%的股权。此后经媒体曝光,更加之三一重工向文波以博客为平台“扬眉剑出壳”,此案中凯雷持股比例成为各方诟病的焦点,该事件也终成2006年度外资“斩首并购”的标志性事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