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定性之严肃与滑稽
“双方研究人员”一说不知是否确切?个人感觉这似乎不是研究,而是谈判。不仅是谈判,或曰不是一般的谈判,更像是一场卖国的谈判。
研究云者,你有你的观点,我有我的观点,只要不用于决策,大可不必达成共识。即便用于决策,取其一即可,也未必非得达成共识。中日双方所谓学者,所谓研究,却偏偏要达成共识。这哪里是研究,分明是谈判,然而又偏偏要冠以研究之名,不知意欲何为?是为了向国家申请经费,还是为了避免公众受不了谈判结果差劲之刺激闹一点什么乱子,也无从得知。
近人时常辱骂专家学者,谓之发言为“狗放屁”。其实,就本事件来说,其与狗放屁还是有明显区别的。最关键的区别在程序上。狗放屁是不需要认真研究并达成共识的,且有了就放,不看环境,不看对象,也不需要搞什么课题立项及申请经费之类繁琐的手续。因此,虽然本人对某些人士辱骂无良无知的专家学者深感解气,但亦时常为他们表述不到位、定位不准确而颇觉遗憾。
认真研究,达到的共识竟然是“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南京大屠杀是反人道的屠杀”,这未免这个极端严肃的话题变得极端滑稽。这居然是认真研究的结果?靠!骗人也没这么骗的。我只要对两个问题有答案,便能得出第一个结论,何须“认真研究”?这两个问题是,一,杀没杀人?二,在中国杀的还是在日本杀的?答案是杀人了,在中国杀的。有了这个答案,侵略战争就定性了,还需要什么?对南京大屠杀的定性也不需要太麻烦,也只需要两个问题,一是除了杀害战俘,还有没有平民?二是,数量多还是少?答案也很简单,既杀害了战俘,也杀害了平民,且被害人数巨大。至于到底是三十万,还是二十万,或是四十万,这都是量的问题,并不妨碍对南京大屠杀是一次灭绝人性的大屠杀的定性。说是反人道不确切,反人类也不确切,惨绝人寰还是不确切,因为“惨”的不是屠杀者,而是被屠杀者,最确切的定性就是“灭绝人性”。研究也好,谈判也好,折腾了这么久,居然还停留在定性阶段,妈的,还搞个鬼?
另外,提醒各位注意,“反人道”与“不人道”究竟有多大差别?从“灭绝人性”到“反人类”再到“反人道”,一直到“不人道”,走了多长的路?是怎么走过来的?终于快到终点了。明天或者后天,南京大屠杀是否会和医院见死不救一样被认定为“不人道”,不够“人性化”?有理由相信,有这样的研究,就不排除这样的结果。严肃的问题,滑稽的结论,居然也是“认真研究”,居然也好意思“达成共识”?
这样的研究结果,相信精卫如果泉下有知,也会慨叹后生可畏的!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