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是美国为全世界上的政治课
“文艺这块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必然去占领。”
改革开放以来,当全体中国人民上下拧成一股绳,聚精会神搞经济建设的的时候。
当中国人民把阶级斗争划为贬义词,把意识形态看做事不关己的政治术语的时候,
美国的资产阶级精英们捡起了中国人民扔掉的那把刀子,
把武装到牙齿的文艺作品当做一颗颗炮弹,一次又一次的射向你的心灵深处。
有朋友说,好莱坞的影片都是商业片,人家主要是考虑赚你的钱,有你说的洗脑功能吗?
诚然,赚钱是主要的。但钱是那么好赚的吗?
西方的经济学宗师马歇尔先生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消费者剩余”的概念。
简单地说,就是买者卖者都希望从市场活动中获得收益。用一个公式可以准确的表达:
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一买者的实际支付。请注意,什么叫买者的评价,
就是你对这件商品的看法。看法来自于你的思想,来自于你的心灵。
那么作为商品的生产者“好莱坞”,要得到消费者良好的评价,
要得到他的“生产者剩余”,首先需要赢得的就是消费者的价值观。
要征服你的口袋,首先要征服你的心灵;征服你心灵的同时,也征服了你的口袋。
不是这样吗?请看《2012》。
这是一个很老套的故事。玛雅人预言地球的灾难,玛雅人是个智慧的民族,
但这个智慧的民族现在在哪里?没有了。这就是自然的力量,任何伟大的民族都抵不过自然的力
量。“人定胜天”是不对的,人需要认命!
这个危机的征兆是谁先发现的?一个印度科学家。
但是又是谁先把这个发现提交到国家政治的高度的呢?
是那位有着同样黑皮肤的另一位科学家。这两位科学家有着相同的智慧,但不同的是,
一个在深不见底的矿井底部,他的发现只能通过另一位科学家代为传达。
而在美国的那位科学家可以凭借自己的执着,把意见直达“天庭”。
这是美国科学家的幸运,这也是印度科学家的悲哀。在印度这样一个空灵的民族里,
不乏诞生伟大的不可思议的人物。
但这也是一个混沌的民族,精英和贱民搅在了一起。影片的最后,这个科学家还是被抛弃了。
这个印度精英拯救了人类精英,但最终被贱民所拖累。这位科学家命真不好,
但如果他和同样是皮肤黝黑的他的好朋友科学家换一个位置呢?
所以,精英们要思考了,为了避免在危机情况下被拖累,你应该呆在哪个国家?
我想,只要你的思维还算正常,而且没有脱离社会,就是个傻子也看出来了那个黑人总统指的
是奥巴马先生。美国人崇拜英雄,也善于制造英雄。把“奥巴马先生”制造成悲情英雄我不奇怪,
我感兴趣的是那句台词:“大船沉没的时候,船长不愿意抛弃这艘船。”
美国总统是船长,这艘船是地球。谁封的官?好莱坞。
美国可以制造繁荣,美国可以制造危机,无论繁荣还是危机,领袖都是美国。
说这句台词的是那个美国白人政治家,很多人都讨厌他。但我不这么看。
这位政治家分明代表了一种理性。是市场经济中理性经济人的代表。他冷酷但务实。
十亿欧元一张票是为了“诺亚方舟”的研发费用,危机时刻必须把精英动员起来。
他不相信群众,因为群众只能带来混乱。所以敢于透露消息的一律杀无赦。
连浪漫的“法国盟友”也不放过。萨科奇先生要小心了,以后要管住你那张胡说八道的臭嘴。
否则,那位博物馆长就是你的下场。
但人类仅凭理性就可以无往而不胜吗?答案是否定的。
影片的最后,在危机最深入的那一刻,理性败给了感性。冷静输给了激情。
人性中不光只有理性,还有感性,他们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欲望。互为作用,互相倚重,
共同推动着人类前进。
影片中涉及到多个国家,多个民族。一个阿拉伯酋长在被告知10亿票款的时候,
还被确认是欧元。伊朗总统前一段不是提议把储备货币由美元改成欧元吗?
那你就等着“吐血”吧!
一个俄罗斯富商被描绘成大胖子,连他那两个儿子也弄的像两个“包子”。
浓妆艳抹的“马子”一边围着胖子,一边搂着“普京”式样的前苏联硬汉。
虽然“胖子”不失时机的说自己以前也曾经是一个拳手,但好汉不复当年勇了。
在混乱的危机时刻,在最需要展示力量和技巧的那一刻,无论是胖子还是硬汉,
都无一例外的陨落了。
中国观众可能最关心的是“中国制造”。因为诺亚方舟是中国人制造的,
这是对中国制造能力的一种肯定。我想看过影片的中国人会有很多在在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
但有没有人想过,在地球如此危机的时刻,为什么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中国人?
因为交给中国是最能保密的。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专制国家有很多不好,但他有一个好处是,他的执行力超强,而且你不用担心他会泄密。
不是吗?影片中一个个中国军人一丝不苟的神情分明已经告诉了你。
专制的国家里也不会有影片中那个躲在黄石国家公园里的疯子。那是个疯子吗?不是的。
那是美国自由民主的化身。好莱坞通过那个疯子对外的广播告诉你,这里是一个自由的港湾,
这里是一个民主的国度。任何事情在这里都不会密不透风,任何人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
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位疯子还不忘向全世界宣布:
“请记住,是我最先发布的这个消息!”那一刻,自由分明已经升华了。
然而专制就是密不透风的吗?如果你这样认为,你就错了。
好莱坞也不会让你留下这样的印象。否则为什么要安排那个西藏农民工偷渡的情节呢?
人民渴望自由,人民为了自由会选择自己的方法,哪怕是危险(违宪)的。
最终拯救人类的还是那位不出名的作家,一个小人物。在西藏小伙子危险的帮助下,
那个普通美国人,为了他自己,为了他的爱人,为了他的家庭,他挺身而出。拯救自己的同时,
也拯救了人类社会。这分明是亚当斯密先生的“看不见的手”,人人都为了自己,
社会也会同时受益。给个人一个机会,还社会一个奇迹。
虽然个人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可能给社会带来了混乱,带来了危机。
但危机总会过去的,最终迎来的一定是光明。
影片最后,大船到了好望角。非洲人民高兴了,我们现在虽然还贫穷,
但非洲曾经是人类的摇篮,而将来还会再次成为人类文明的发祥之地。
这就是好莱坞,这就是美国。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商人。你手里的钞票就是你在市场里的选票,
这就是所谓的“消费者主权”。但这种主权很脆弱,因为有一个更强大的“生产者主权”在不断的
冲击着分散的消费者主权。好莱坞就是这种生产者主权最集中的体现。
《2012》这部电影就是这种生产者主权最好的诠释。
美国是一个商业的帝国,但这并不妨碍他在赚走你钞票的同时也带走你的灵魂。
带走了你的灵魂,也就成功的拿走了你的钞票,这就是美国的政治。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