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高楼批判:密集住宅健康隐患

火烧 2009-12-11 00:00:00 网友杂谈 1027
文章探讨密集住宅对健康的负面影响,提出健康住宅应结合自然与人文,强调居住空间、环境及精神层面的健康需求,倡导回归自然的居住理念。

(一)为什么需要健康住宅  

  1. 现在,装修病、空调病、肥胖病、呼吸病等疾病严重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这些疾病都和居住环境有着千丝万缕或多或少的联系。   

  2. 尤其在城市,居住条件恶化,环境污染严重,人际关系冷漠、很多人生活在自我封闭的空间里,“城市病”到处蔓延,很大程度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3.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充分享受了当代文明,但同时又使我们忽视了大自然赐与的阳光、空气和水。过分依赖于现代科技的生活方式,削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亲密关系,能够生活在回归自然、亲和自然的和谐人居环境中,成为很多人的梦想。  

  4. 今天的很多家庭已经不满足“居者有其屋”,更关注的是住的地方能不能保证自己的健康,这种健康不仅仅是身体的健康,还有心理上的健康,甚至是社会适应性等全方位的健康。  

  (二)什么是健康住宅  

  到底什么样的住宅能够保证我们住的健康呢?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的专家认为,真正的“好房子”是居住空间、环境空间和精神空间的完美结合,使身居其中的人身体健康、精神愉悦、社会关系和谐,身心都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2004年版),让健康住宅有了明确概念,提出了操作性更强的执行体系和依据。“健康住宅是在满足住宅建设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提升健康要素,保障居住者生理、心理、道德和社会适应等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进一步提高住宅质量,营造出健康、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具体来说,健康住宅的评估标准大体分为四个因素:  

1.人居环境的健康性  

主要是指室内、室外影响健康的、安全和舒适的因素。从居住空间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热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光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等方面都确定了严格的指标。其中对于健康住宅的各个功能空间都给予了一定的面积参考值。如健康居室的起居室不能小于 14平方米 ,主卧室通常不能小于 12平方米 ,厨房不能低于 5平方米 ,餐厅不能低于 8平方米 ,单卫生间不能低于 3.5平方米 等。  

2.自然环境的亲和性  

提倡自然,创造条件让人们接近接近自然、亲和自然。如设有运动健康主题的软硬景观,居民可接近绿地、看到绿地、使用绿地、有公共、半公共逐渐向半私密过渡。在2002年修订版《健康住宅建设技术要点》中,绿地指标为绿化覆盖率大于或等于6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应大于或等于 2平方米 /人,并应种植多种乔木,提倡垂直立体绿化,为居民提供一定量的遮荫、纳凉的场所,降低大地热辐射强度。  

3.居住环境的保护  

包括住区内视觉环境的保护、污水和中水处理。垃圾处理及卫生环境方面,如园区内不设垃圾道,住宅单元每层设有垃圾收集点,分区设垃圾房,分类压缩外运等。  

4.健康环境的保障  

主要是针对居住者本身的健康保障,包括医疗保障体系、家政服务系统、公共健康设施、社区老人活动场所等硬件建设。如所有体育设施均以社区居民的参与性为主,观赏性为辅,有紧急呼叫等健全的来人服务体制等。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健康住宅”15条标准  

1.会引起过敏症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很低;  

2.为满足第一点的要求,尽可能不使用易散发化学物质的胶合板、墙体装修材料等;  

3.设有换气性能良好的换气设备,能将室内污染物质排至室外,特别是对高气密性、高隔热性来说,必须采用具有风管的中央换气系统,进行定时换气;  

4.在厨房灶具或吸烟处要设局部排气设备;  

5.起居室、卧室、厨房、厕所、走廊、浴室等要全年保持在 17℃ ~ 27℃ 之间;  

6.室内的湿度全年保持在40%至70%之间;  

7.二氧化碳要低于1000PPM;  

8.悬浮粉尘浓度要低于0.15mg/平方米;  

9.噪声要小于50分贝;  

10.一天的日照确保在3小时以上;  

11.设足够亮度的照明设备;  

12.住宅具有足够的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13.具有足够的人均建筑面积,并确保私密性;  

14.住宅要便于护理老龄者和残疾人;  

15.因建筑材料中含有有害挥发性有机物质,所有住宅竣工后要隔一段时间才能入住,在此期间要进行换气。  

高楼批判二:“非典”、“甲流”暴露出的密集住宅健康隐患

(一)“非典”、“甲流”暴露出的住宅隐患  

2003年SARS爆发,从3月下旬到 4月15日 ,香港淘大花园共有321人感染,疫情严重。2003年中旬,香港卫生署联同其他8个政府部门展开调查。调查后证实疾病的传播主要与房屋结构的设计有关,首先是狭窄的楼座之间形成了“风闸效应”,影响空气的横向流动,使含有病毒的细微水珠徘徊不散;其次是排污系统也有问题,上下水管道设计、地漏产品、屋顶水箱、污水沉淀池等等也都和健康因素有关。  

非典、甲流的爆发给了城市“塔楼越建越多、越建越密”的现象及时敲响了一记警钟。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建筑师开彦指出,要使建筑既健康、又舒适,则需要增加房屋造价,但由于利益的驱使,现在很多开发项目过于追求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楼面产量,那些大进深、一梯十余户的大体量楼座比比皆是。另外,开发商一般都通过降低层高来增加面容,提高容积率,层高不够,也导致了空气流通不畅。这些行为在追逐利益最大化时,却以牺牲住宅的“健康”等基本性能为代价。  

(二)塔楼给居住健康带来了巨大威胁  

塔楼的大规模建设在北京最为典型,有一部小说里面这样写到“据我看来,塔楼是天底下最愚蠢的建筑物,不知是哪个鸟建筑师发明,因为房地产商丧心病狂的发财欲,他们在北京四环以内到处修的都是塔楼,塔楼卖起来省地皮,而且公摊面积大,物业费也比不带电梯的小板楼贵,那些圆乎乎的瘦而冷酷的楼高高耸立,每户人家均享受不到南北对流的风,开了门就是阴暗的楼道跟空寂的走廊,更糟糕的是它的结构,通常都是框架结构,整个楼用钢材垒起来之后才往里用一层薄薄的砖作为隔断,那些砖虽然可以随意拆来拆去,但作为两户人家之间的墙壁却勉为其难,住在二楼的人甚至可以听到三十楼的人挪动一张椅子,假如你在中间洗个澡,你洗澡时候小声哼哼的歌很快会传遍每个楼层,过几天,院子里的小孩都学会了,一边玩儿一边唱,把你吓一跳。”  

1、  居住密度过大  

塔楼的容积率平均都在2.0以上,高度都在10层以上,一栋楼内居民多达几百人,相互干扰在所难免居住品质严重下降。  

2、  严重的采光通风障碍,不接地气  

阳光、空气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权要素,可是,这些要素在塔楼中并不能得到保障。  

塔楼的设计,必然造成相当一部分房间,甚至是整套住宅朝向北方、西方,即使南向、东向的居室,也很难形成通透格局,自然采光和空气循环都无法实现,没有了阳光的照射,没有了流动的空气,病菌会大量滋生,污浊的空气也无法有效散除,居民健康受到极大威胁。  

3、  钢材的过度使用,电器的密集,导致人体磁场紊乱  

为了保证塔楼的坚固性,在建设中必然大量使用钢材,同时,居民的密集,使得各种电器及无线信号集中于楼中的密集空间,必然导致人体生物磁场的紊乱,从而导致爆发各种健康问题。  

4、建筑格局混乱及居住的密集,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发生。而违背传统住宅正南正北朝向的设计理念,使得大量房间朝向东、北、西甚至西北这样一些随意的方向,使得居民失去正确的方位感。  

5、  密集的塔楼给城市整体规划带来负面影响  

高大的塔楼,对整个城市大环境的自然光、风以及气温产生的影响最大。城市规划的天际线被破坏,天空被蚕食,挡住了视线和阳光。夏天,高楼反射幕墙反射的光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光污染,还会对驾驶员造成视觉干扰,增大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在炎热的夏季,高层建筑过多聚集,空调等人工热量排放过大,加剧了热岛效应。  

6、  过高的能耗  

塔楼过高的高度,使得建筑成本和维护成本都急剧加大,长期使用中的供水、电梯运行、人工通风,都需要源源不断的电能消耗,采光严重不足,白天不得不使用灯具照明,通风不畅,使得空调过多使用,都带来巨大的能耗。同时,电梯、水泵、风机等机器的运行会带来持续不断的低频噪声,也会给人的健康带来巨大危害。  

种种不利因素,使得塔楼的建设得不偿失。  

(三)批驳开发商的所谓理由:  

开发商为了以更少的土地,建设最多的房子,赚取最大的利润,不遗余力地推销塔楼,甚至提出了四大优势,下面,我们对此逐一进行批驳:  

  1.节约土地资源,房价较低  

由于塔楼社区的建筑密度较高,因而可以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有效降低每平方米的房价,让更多的人安居。  

如果把人都装在笼子里,岂不是更节省土地?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节省土地也要以尊重人权为前提。而且,我们的土地还没有紧张到了必须建设高密度塔楼的地步。包括最为典型的北京。  

2005年,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崔恺撰文提到一件让他难忘的事情:  

1999年世界建筑师大会在北京召开,与会的印度建筑大师柯里亚向他皱起了眉头:“北京是个古老的城市,我很喜欢,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你们要建这么多高层住宅,破坏了北京水平的轮廓线。”  

崔恺随口答道:“是啊,但北京人口增长很快,盖高层也是不得已。”  

柯里亚闻罢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张餐巾纸,在上面画了10×10一组方格,并马上计算了起来:4个格子做20层同21个方格做4层在容积率上是差不多的,说明北京建多层建筑同样可以解决居住问题。  

柯里亚说:“印度也有严重的人口问题,但我们还是用高密度的多层建筑解决了,保持了城市的肌理和尺度,这是城市的特色。”  

崔恺把那张餐巾纸揣进了衣袋,留作纪念。  

即使我们的土地真的到了十分紧张的地步,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做的也应该是去清理那些占地广懋的别墅。  

至于所谓房价较低的说法,现实中似乎看不出来,北京的塔楼房价,并没有比周围的板楼低多少,一样是一万两万的要价。而且,塔楼中公摊面积巨大,一套房子公摊面积往往要占去1/3,也就是说,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最多只能享受到70平米的实际面积,便宜从何谈起?除此之外,因为设计不合理带来的照明、通风、空调的各种过度能耗以及为电梯运行支付的物业费,在长期使用中累积计算,更是一笔惊人的高额费用。  

  2.空间结构灵活,宜于改造  

塔楼多采用大框架结构,除少数承重梁之外,户内分隔墙基本都可以拆改,某些塔楼甚至可以将整层楼面打通,灵活分割户型。  

之所以需要改造,是因为其本来设计就存在种种不足。居室改造很是费心,是件既不利己也不利人的事情,春节晚会上黄大锤的故事,相信很多人看过之后都是或多或少有些共鸣的。板楼的设计完全能够做到南北通透、室室有光,哪里还需要改造?  

  3.结构强度高,抗震性好  

高耸的塔楼由于采用了框架结构,现场浇筑楼板,因而其结构强度比板楼高,抗震性与安全性很好。  

除了高大,塔楼能做到的,其他建筑一样能做到,并没有什么“独享专利”。而且,如果塔楼真的结构强度足够高,那么,在大地震发生时,塔楼可能更多地会有整体倾覆的危险……  

  4.居高望远,视野开阔  

塔楼住户可尽览都市美景,相信低层板楼的住房是无法领略这一份心旷神怡的感受的。  

如果是单独一个鹤立鸡群的塔楼,也许还真有此效果,可惜,林立的塔楼群中,彼此遮挡着视线,彼此影响着采光与通风,还使得整个城市的整体风貌被破坏。  

反而是低层建筑群落中,彼此不构成遮挡,视野更为开阔,天空也更为完整,更为美丽……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