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书记”案:领导还在网上“微服私访”?
“白宫书记”案:领导还在网上“微服私访”?
安徽阜阳颖泉区原区委书记张治安因主持修建的豪华办公楼酷似美国白宫闻名全国,后又因涉嫌打击迫害举报人致死锒铛入狱。经过一年多的反反复复,终于于11月19日上午在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
然而,这个令人期待的审判,最终却以闹剧草草收场。
此次庭审法院只发放2张旁听证,受害者儿子和众多媒体记者皆被拒之门外。庭审中,张治安推翻所有指控,两名被害人中途退庭,三位律师称受到不公正对待,所有的执法办案人员都三缄其口。而芜湖中院新闻发言人对此的回应,除了为已经云里雾里的“白宫书记”案再披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就是让人们对中国的司法再失去一分信任和信心。
天高皇帝远,那是通讯极不发达时代的事情。如今的网络高度发达,在网上,任何引起关注的事情,几秒钟就能搞得天下人都知道。但是,与“白宫书记”案同样奇怪的是,不是远在天边的安徽省省府怎么至今还是静悄悄,与为此“吵翻天”的网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网民为“白宫书记”案“吵翻天”,是因为对中国的司法尚抱有一丝希望和期待。安徽省省府为何至今还静悄悄,我相信安徽省省府自有保持静悄悄的理由。
读了《人民日报》上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关于网络的经典解说的报道,我更相信事出有因。报道不长,几乎都很经典,为说明问题摘要如下。
经典之一:网络工作至关重要,可以说是明辨是非、洞察秋毫的千里眼,是化解矛盾、维护民生的好帮手,是哪里需要哪里去的突击队,是抢时间争主动、克敌制胜的生力军。
经典之二:网络首先是一个“舆论场”,在这个“场”中,谁都可以成为舆论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成为掌控舆论的主人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党委、政府的声音缺失,网络的自发舆论就会成为社会舆论的主要形式。
经典之三:领导干部上网,也是一种现代社会的“微服私访”。在网上,我们可以听到最基层的声音,了解最真实的情况,能为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经典之四:实践一再表明,对待网络事件,“躲”肯定不行,“堵”也不是办法,“拖”更解决不了问题,消极必然被动,积极才能主动。
关于政府应该如何对待“白宫书记”案网议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基本全在这四个经典里,因此用不着我复述了。
如此看来,安徽省省府在“白宫书记”案上的“静悄悄”,容忍“白宫书记”继续发飙,是因为领导在网上“微服私访”还没回来,否则以王金山书记对网络民意的认识和理解,“白宫书记”案早该摆平了。
2009年11月25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