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腐败是因为“小兄弟”?
领导干部腐败是因为“小兄弟”?
人民日报上一篇题为《领导干部要远离“小兄弟”》评论称,当前少数领导干部热衷于交“小兄弟”,需要引起高度警觉。从近年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看,一些人就是被“小兄弟”拉下马、送进铁网高墙的。
“小兄弟”何须人也?文章称,一些领导干部所交的“小兄弟”,既不是真朋友,更不是亲兄弟,而多是一些心术不正、趋炎附势的小人。他们千方百计接近领导干部,挖空心思讨好,处心积虑拉拢,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好处。
是的,腐败的领导干部身边总有这么一批“小兄弟”,但是就此把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归咎于“小兄弟”,不但有失公允,而且偏颇得厉害。
能当领导干部的不会是无知少年,大多经过多年工作实践历练,在政治上、思想上久经考验,深得组织和上级领导的信任。这样的领导干部与“小兄弟”的德性相比何止是天壤之别,如果这么容易被“小兄弟”拉下马、送进铁网高墙,我只能说是组织部门和上级领导瞎了眼,看错人、用错人了。这是其一。
其二,人是会变的。领导干部也是人,当然也会变的。有的变得更好了,有的朝腐败的方向变了。领导干部腐败了,从体制机制上分析,是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督,从个人原因上分析,是因为放松了学习、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思想上变质了,行为上就腐败了。这样的分析尽管有点程式化,却也千正万确,还真没有“小兄弟”的份。
其三,“小兄弟”是想巴结领导干部,但是腐败的领导干部又何尝离得开“小兄弟”。腐败的领导干部与“小兄弟”有相互利用的关系和需要,但是在招手握大权的领导干部面前,“小兄弟”绝对是供驱使的伙计。当然,没有了“小兄弟”,领导干部的腐败业绩也肯定不至于如此巨大。把领导干部腐败责任轻易推给“小兄弟”,不仅贬低了权力的功能、领导的能力,也夸大了“小兄弟”的能量。
不可否认,众多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都有“小兄弟”的影子。但是,“小兄弟”是天然的逐臭之辈,领导干部不变成有缝的蛋、发臭的肉,“小兄弟”有天大能耐的也无用武之地。
当然,从关心领导干部的角度出发,敲敲警钟提个醒也是有必要的,让领导干部小心身边的巴结者、小心身边“小兄弟”,有益无害。但是在领导干部腐败成因上,千万忽悠不得,把腐败领导干部看成无故的受害者,把“小兄弟”当作罪魁祸首。
在当前反腐斗争的严峻形势下,我们更需要的是,重庆“黑社会都是公安养大的”那样的反思勇气,而不是“小兄弟”那样的小边鼓。
2009年11月19日
爱学记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