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友杂谈

毛泽东如何看待农民

火烧 2009-11-15 00:00:00 网友杂谈 1025
文章对比毛泽东对农民的论述与现实情况,指出农民在工业、市场、军队、政治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同时反思当前农民困境与经济问题。

偶然发现《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关于中国农民的论述,对照当前状况,顿生无限感慨,原文摘录如下:

        农民——这是中国工人的前身。将来还有几千万农民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如果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民族工业,建设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就要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程。

        农民——这是中国工业市场的主体。只有他们能够供给最丰富的粮食和原料,并吸收最大量的工业品。

        农民——这是中国军队的来源。士兵就是穿起军服的农民,他们是日本侵略者的死敌。

        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中国的民主主义者如不依靠三亿六千万农民群众的援助,他们将就一事无成。

        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

         每看一遍上述文字,都感慨万千,久久难以平静。

        不错,当今何止几千万农民进入城市?也进入工厂,可那都是血汗工厂,给外国人作嫁衣裳,自己搞的穷苦潦倒,因为这工厂不是强大的民族工业,是肥大的殖民工业(甚至也称不上工业,是手工业),农民工永远是农民工,老农民工走了,新农民工来了,就那么静悄悄地来,静悄悄地走,不曾带走城市的一片云彩;

         农民确实是我们任何一个人的衣食父母,并且绝大多数人本身就直接是农民的孩子,比如我这样的。可是他们却不能吸收最大量的工业品,为何搞家电下乡,就是因为当今的8亿多农民并不是最大的工业品的吸收者。农民,付出了很多,却吸收的很少,这不经济危机了,人家不要你的东西了,东西卖不出去了,才想起了可怜的农民……

         农民是中国军队的来源,这是真理,他不但是日本侵略者的死敌,他是一切侵略者的死敌,他是一切侵略领域的死敌,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其实一切侵略,归根到底就是经济的侵略,就是利益的侵略,就是耍花招,就是不劳而获,就是巧取豪夺。日军侵略中国,大家都能同仇敌忾,可是现在的金融侵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大家却忍气吞声,万马齐喑,或者就是有声音了也无济于事。军队只能对付枪杆式的侵略,这无疑之重要的,可是对付来自其他领域的侵略,则需要依靠全体民众,民众就是汪洋大海,就是铜墙铁壁,可以让一切侵略无可遁形,无论是来自内部的还是外部的。

          农民是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每读到这一句,则想放声大哭,目前的农民是最忍气吞声,最含垢忍辱的,做最脏最累最差的活,拿最低的工资,住最差的窝棚,吃最有毒的饭,太可怜……;完全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自从有了互联网,情况有好转,可网民的主体也不是农民,但是网民主体中的一大部分则是农民的儿女,希望农民的儿子们和女儿们都替农民说说话,最起码也应该替自己的父母说说话。

          农民是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现在文化运动不是对农民的,是各路大碗各路明星的文化,是美国大片,是商业运作,是票房排名。但也有新现象,有山寨手机,有山寨国庆节,有山寨……,这个山寨就是某种程度的大众文化。

         《论联合政府》是1945年4月24日发表的,距今快65年了。现在读来,真感觉是目光如炬,雄视历史,并没有过时。可以明显看出现在的特色社会主义与文中的那种主义还是相差太远,或许已经走偏。所谓特色,特色在什么地方呢?就特色在口头上社会主义,为人民,为大众;行动上的资本主义,为大资本,为小集团,为美金。特色在缺乏了公平、正义和基本的道德,一切围绕着钱(资本)旋转;而不是围绕着如何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幸福。

            我认为资本主义确实是个有效率的好东西,但是它不能成为一个社会的中心,他充其量是个工具,仅仅是个工具,他存在着自己的致命缺陷,资本主义应该有个更高层次的东西统摄着,这个东西就是社会主义,要让资本的高效率为广大人民的幸福生活做贡献,这一点单凭单纯的资本主义是做不到的,不能对他有所苛求。所以资本一定要被驯服,资本是天下公器,不能为少数人所独享。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