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万岁
人民万岁
在网上,看到《南方周末》对于“人”和“人民”两个概念的议论,他们羡慕“人”、竭力想当“人”,却极力否定“人民”。虽不善说辞,也忍不住想说上两句。
在中国古代,“人”和“民”首于两个不同的概念,《说文解字》云:“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民,众萌也。”
“人”是指思想、文化、教育、统治的生物个体,如封建社会,七品县令也只可称“老爷”,七品以上方可称“大人”,而“民”则是指社会最底层的大众百姓。如《论语》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只能称“庶民”、“草民” ,即使称“民”为“人”,也要冠以副词,如“君子(大人)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与“民”相类似的还有“众”、“庶”、“黎”等概念。
正式称大众百姓为“人”,应该是在唐朝,为尊者(唐太宗李世民)讳,不准百姓用“民”字,对百姓的称谓才改“民”为“人”。
古时也有“人民”合称的,如《左传》“人民疲于奔命,痛苦不堪,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山西…山东…江南…龙门、碣石北(所产的特产)…皆中国人民所喜好。”但这些文字中的“人民”应断句为“人、民”,是不能并称的。
第一次“人、民”并称并赋予新意的是毛泽东,他写于1944年的《为人民服务》指出:“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把“人(干部)”和“民(战士等)”的关系等同起来,平等起来,成为一个整体。
毛主席在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把确立清醒的、准确的“人民”即党所服务和依靠的对象范畴,作为首要的问题提出来,给以明确的回答,并以之作为制定具体的路线、战略、政策和策略的依据。
他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说:“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拿我国的情况来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级阶的国民党反动派,都是人民的敌人;一切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
在这里,他在指明人民这一概念的同时,又提出了一个敌人的概念,并在以后的论述中,进一步确定人民占人群的95%,敌人只占人群的5%(但仍可分解、转化)。这样的划分连现在的右派也给予认同。
在对待人民和敌人的态度上,毛泽东的言论和行为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对于人民,他提出“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团结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干部。”对于敌人,毛泽东则主张改造他们的思想,使他们转变到人民的一边,而不是消灭他们的肉体。
早在中央苏区(1932年)时,当时的中央土地政策是:地主不分地,富农分孬地。而毛泽东则坚决反对,认为应当给地主、富农以生活出路,分给他们适当的土地。因此被戴上“富农路线”的帽子,在党内受到排挤和打击。
特别是解放后,在对待最大的敌人——战犯问题上,更体现了毛泽东的英明和伟大。
新中国成立初期,共产党分别把接管敌伪的北京功德林监狱、辽宁第三监狱改为功德林战犯管理所和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了上千名的日本、伪满洲国、国民党甲级战犯,对他们进行了艰难的心理改造过程,终于使昔日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战犯,在我国特别军事法庭的正义审判面前低头认罪。把伪满洲国战犯和蒋介石集团战犯改造成为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人,成为人民的一员。一九五六年六月至一九六四年三月间,所关押的日本战犯分期分批被全部释放回国。一九五九年十二月至一九七五年三月间,被关押的伪满洲国战犯和国民党战犯也被分期分批全部释放。
他们对于改造期间生活的回忆,心理上是向往、留恋和感激的。这在黄济人先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沈醉先生(原国民党少将处长、高级战犯,1980年曾说:“大陆的物质生活是差一点……一个人可以不做官,但一定要做人。在大陆,我才真正懂得了人生的道理。”)的回忆录及日本战犯对战犯管理所的回访,都可以得到印证。
对于在改造战犯工作中所做出的突出成绩,周恩来总理曾给予高度评价,并称赞道:“抚顺战犯管理所工作很有成绩,改造日本战犯尤为显著;我们把末代皇帝改造好了,这是世界上的奇迹。”
确实是世界上的奇迹,由于共产党的改造,那么多自以为高在“民”上的“人”,自觉地加入了“人民”的行列,为社会主义祖国献策出力。这是共产党的成功,是毛泽东的成功。毛泽东对人民是有着朴素、真挚情感的,所以,他会为人民落泪,与人民共甘苦,在自然灾害中,作为六亿人民领袖的他可以七个月不吃肉,餐桌上只是一碟青菜、一碟野菜、一截老玉米、一小碗米饭、三只红辣椒,他喊出了“人民万岁!”,毛泽东知道人民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正因为这些(也不仅此),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后,123个国家和地区的的首脑发来唁电,对他生前的功绩和身后的影响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英国人民高举毛泽东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的名言标语在伦敦冒雨游行以纪念这位改变了历史的伟人;提起中国,非洲人民会自然喊出“毛泽东”;希腊人民更是对毛主席纪念章情有独钟……
在这里,我不想猜测《南方周末》是因想做“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的“人”而否定“人民”,还是因鄙视“人民”而“自绝于人民”。
只想说毛泽东与人民已融为一体,否定人民即是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即是否定人民。
人民应主宰历史。
人们不应该忘记: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人民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