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何书?
《周易》何书?
关于这个问题,孔子在他的《系辞》上下传中多次进行过解释。下举三例:
第一,上传中说: “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道“又指何意?上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这就告诉人们,《易》是能够打开事物发展之奥秘,从而能够成就天下之“务”的一本好书。这奥秘就是指阴阳矛盾的道理,说到底,《周易》只是这样一本书而已。
第二,下传中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这是在说,《易》是一本什么书呢?《易》是这样一本书,它所研究的道理使人们不能远离而不用,这道理是根据时过境迁的变化而变化,从来不会固定不变。阴阳之间的矛盾在虚设的六个爻位上毫无常规地或上或下地周流不息。一阴一阳所形成的刚柔关系,也经常发生变易。在这里没有千古不变的法则可循,唯有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以适应这变化情况来决定自己的进退,节度自己的行为,明确自己或进或退各应注意和戒惧的问题,做到明白忧患所发生的真正原因。这本书教人们知道了这些道理,没有师长的保护,也如同父母时刻守护在自己身边一样保险。这就是说,《周易》是一部教人靠理不要靠命的书。
第三,下传中又说:“《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这又是说,《周易》这部书,就其本质而言,则是一本为了研究各种事物从始到终发展规律的书。就其内容而讲,非常广大,包括了天地人各个方面的道理。
以上所举三例,是古人对《周易》最早下的定义。从这定义来看,并没把《周易》当成是一部占卜书,而是当成了研究一切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书。说明《易》原起于占卜,但发展到《周易》时,已经从占卜行列中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