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田间的小路上
田间小路
那朦胧的理想伴我走过童年,又伴我在农村渐渐地勾画出它的轮廓,我就把她藏在心里,让她跟随着我,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带着她到房前那条田间小路走走,那两旁的绿色,渠间的流水,总是让我浮想联翩。
田野中陌生而又新奇的小路,最初接受我留下的脚印时,还是在1969年,我随父母来到这个我不认识的故乡。
之因为脑海里抹不掉的田间小路,是因为她对我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我喜欢上她,爱上她,但又在儿时不时地面对她感到惆怅和失落。对她的留恋,是在我离开她;对她的亲切,是在我悲伤时的低头漫步;对她的热爱,是在第一场春雨过后一头扎在她的怀里,亲吻她那充满生机的泥土芳香气息;对她的向往,是当我步入而立之后的一年又一年。
田间的小路,大多是在春天翻耕后又被踩出的,从错错落落的脚印,到弯弯曲曲光光滑滑,不论地有多广,人有多多,只要行在这条路上,人们从不随意拓展它的宽度,因为人们知道,向里一脚就要踩掉一棵禾苗,如此几里地就不是一个小数,大家在图方便的同时也在默默地遵守着。
田间的小路是有规矩的,有的田间小路在播种时节把路犁平,播下种子,而后人们的脚步重新在这已经种好的土地上再踏出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来,也正好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原本地上就没有路,只因人走得多了,便成了路。大多数田间的小路不规则,弯弯曲曲,只能容下一人,两边的庄稼也常常因人的踏踩而影响生长,在路边向地里大约一步左右,庄稼就显得格外茁壮。
当你踏进田间的小路,你会感到大地的生机是那样充满活力,你会感到绿色是那样的令人心旷神怡,你会感到泥土的芳香是那样叫人如醉如痴。沿着它走下去,在原野的深处是茫茫一片绿色,玉米、大豆、谷子、高粱在田间交织在一起,清风徐徐掠过,大地的绿错错落落此起彼伏,给人一种梦境惬意。
每一条田间小路都要归结到大道上去,也有的小路是直接通往村落的,别小看这样的路,由于它的便捷在村与村的交往中它为村民节省了时间,就连嫁娶这样的大事村民们也喜欢选一条便捷的田间小路,而不是去走大道。
田间小路一到雨季就不能走了,因为她是泥泞的,通行非常困难。当你行进在田间小路上,要是赶上下雨,那泥泞的路面会把你的鞋底从脚上粘下来。六七十年代农村习惯自己做布鞋,鞋是用细绳镎出来的,穿到一定时间绳子磨断遇到泥一粘鞋帮和鞋底就要脱落,所以在田间干活的农民如果赶上下雨,回家时都不忘把鞋子脱下来,掖在腰间,要不雨下大了,泥一粘就会把鞋底粘掉,鞋也就不能穿了。要是骑着自行车,这时车子就得扛着走,不然车子骑不动到家还得费半天工夫擦洗车子。
那时生产队集体劳动。从种地开始到秋收,田间小路的用处可大了,干活的时候人们喜欢以它为参照,不管它在地里是否笔直或弯曲,活干到两个小时的时候,往往是以路面为基准休息的,因为路斜你就要多干或少干一些,都到路上后,大家三儿一群,五个一伙,有的天南海北的侃起大山来;有的把镐头、镰刀、锄头往地下一放,顺路一到就眯起来;有的烟袋锅一掏几个人你品我的烟,我品你的烟,互相评价着,要是谁的烟好,下次干活就要多带了。要说忙,还是生产队长,歇着的时候他要把地里的活掂量一下,看看半天可以干多少,而后算计着下午或明天要干什么,小普打好后就根据自己的喜好加入到相应的人群里。
田间的小路虽然坎坷不平,虽然只是稀稀落落的行人,但是每一条田间的小路都从传载希冀开始到收获而终。说它从希冀开始,那是当春天的第一缕细雨降下,农民就开始了新的耕种,平整土地、送农家肥、深翻、修垄作渠、播种、大田管理到收获果实,可以说每一项农活都离不开它。记得刚到农村时,看到一条小路在春耕播种的时候随着铧犁的经过,路被平整并拨上了种子,那时心想这条路就没了,可是没几天随着禾苗的出土,路也渐渐地踩踏出来。看到这漫漫走出来的路,我不解地问生产队的老农,“地都种上了,再踩了,那不浪费吗?”他告诉我“从我爷爷起这条小路就有,春耕时播上种,过后再踩出来,下地要走,收秋也要走,过年时还要串亲戚,过去地是个人的,上工下工要走啊。解放了,地是生产队的,社员干活下地业的走,要不就不方便”。
到了秋收,田间的小路就要承载着运输的重任,马车、牛车、人拉的小车,都要在这仅有一米多宽的路面上行驶,但是交通秩序井然。人拉车让马车、牛车,空车让载重车,牛车让马车,这里不需要指挥,哪怕是不同村庄的,只要鞭子一响,该让道的就自觉靠在一旁,等人家通过了自己再走,要是赶上雨后路面泥泞,重车误车,空车就很自觉地上前帮上一把,也正是田间小路上一面之帮,让很多车把式成为好朋友。
冬季的田间小路,那些通往原野深处的,除了拾柴的人不时走一下,就很少人走了。倒是相连村间的田间小路是非常的热闹,特别是到春节的时候,这小路上便是络绎不绝走亲访友的人们,有大人带着孩子的,有赶着牛车、马车的,有骑自行车的,有的穿着新衣服,有的还是那补丁摞补丁的旧衣服,春节走亲戚的路上是最能反映出人们家庭的迥异的,但那时人们脸上都给人一种幸福的充实。
我喜欢田间小路,特别是那初春经历第一场春雨的时候,你倘佯在它的怀抱的时候,你会感触到带有丝丝凉意的微风,是透着温暖的,那不时从大地深处飘荡的泥土芳香会告诉你,明天将有新的希望破土。当你在路边上看到泥土被一株小草顶破而露出尖牙的时候,你会感到它的生命力是那样的强大;即便这株小草被无意的行人踩下,它即便是曲折也不会停止生命的萌发,它仍然继续自己的生命。因为踩踏,路边的小草是长不大,但是它从不怕踩踏,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他就像准备好似的,只要雨水一到,只要行人一少,它就会鼓起生命的风帆,去尽快的成熟自己。所以在夏天你就会发现,今天这株小草被行人踏折了,到第二天清早它的新枝芽又长出来了,而且比先前的枝芽还要茁壮。到了秋天,当人们把它的花蕊碰折,它再迸发的嫩芽也就盯着花蕊一起生长。正如此,我钦佩每一株小草,因为它不管逆境多大,它都是默默承受,去完成自己一生的使命。
我喜欢在田间小路上漫步,因为每一条小小的路旁,它都有自己的纯美,透着农民的辛勤。春天,它四周环绕着绿色的禾苗,给人以生机;夏天,有金黄的成熟,有一望无际的青纱帐,有绿毯似的稻田;秋天,则是一片火红与金黄。无论是春夏秋冬,只要有时间我就喜欢到小路上溜一圈,当吸允着它周围新鲜的空气时,我会浮想联翩,憧憬万千,也可能怪我是个喜欢遐想的人吧,在那时我就把自己、把祖国、把自己的事业联在一起,漫无边际的想啊想,一直想得自己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军事家,这种幻境只是到路的交叉口才嘎然停住。回到现实,才想起自己是一普通而又普通的人,只不过是这条小路给了自己幻想,看到绿色,自己总是萌发期望,充满着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田间小路两旁如果是种的玉米或高粱,在拔节时节,到傍晚你漫步在小路上你会听到咔咔的声音,轻风吹来,你会听到哗哗哗的歌唱,等到入夜,再去听这声音,胆小的就会感到一种恐惧。其实那“咔咔”的声音是玉米和高粱生长时得拔节声。不过高粱、玉米长一人高时,白天走在小路上,你会感到生机的活泼与充实;到了黄昏你去漫步,你就会感到清爽的惬意,会领略到晚霞的红晕与大地的墨绿竟然是一体的。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恐怕没有什么能比得上,传载着人们对生活的希望并使人类能够繁衍下去的这种绿色,会更让人感到自信的欣慰。
与那些田间小路相比,乡间的大道就宽敞许多,但是不同的季节你的感触是不同的。记得我刚到老家时正赶六月连雨时节,走在大道上第一感觉是泥泞,雨过之后你走在路上就不知把脚落在那里,那个地方踩下去都是泥,要是不小心踩到松软处那泥就会没到你的脚面,你不打赤脚都不行;几天连雨天后,你再看路面,中间被牛、马车压成两道车辙,车辙中间是深深的牛马脚印,它们的两边都高高的,车辙里面有的地方有水,路的两旁只有可容忍走的一条窄带,这时的大道是最难走的,即使这样,路上的人依旧很多。那时,雨后卷着裤腿,打赤脚走路的人很多,人们也习以为常。
秋天收秋的车与春天送粪的车是最多的,那时你看乡间的大道,从田间小路汇集来的马车、牛车,真是车水马龙,一片繁忙景象。记得1973年的秋天,学校放假我参加生产队的劳动,队长叫我跟他的车送粪,这个活在那时算一个轻活吧,当我们第一车粪送到地里后,队长赶着车从地里出来,不想路上另一生产队的送粪车路过,因车走得快,队长赶的马车受惊,从地里拐出来那马就疯了似的快奔,当时我没坐上车,眼看着队长一手扯上死死地拉着闸,一手拿着鞭子狠狠地向马的耳根部抽下去,据说那时马最怕打的地方,队长的嘴在不停地“驭、驭”的叫,几声响亮的鞭子过后,狂奔的马停下了,当我赶到车前时队长正在按抚着那受惊吓的马。即使是这样惊险,当时在路上的车把式们也只是向队长声援,告诉他把闸拉死,告诉他狠劲抽马的耳朵,但是没人上手去帮他拉马的缰绳。事后我问队长,为什么大家光嚷嚷不帮忙,队长嘿嘿一笑“这群混小子看我的笑话,再说也帮不上什么,不在村里出不了事,马这东西不禁打,几鞭子就老实了”。说完,鞭子一甩,我们就又干活去了。事后我问和我们一起干活的一位叫赵瑞林的老车把式,为什么大家见到马惊了都像没事似的,他告诉我:队长是好车把式,再野的马到他手里也经不住三鞭子。听他一说才想起为什么马惊了队长仍那么沉稳。